□本報記者/鄭卓 隋雲雁
「熱孜拉,你幫我看看,表格這樣填寫對不對?」「熱孜拉,我眼神不好,你能不能幫我讀一下這份文件?」「熱孜拉,今天抽空幫我們排練一下舞蹈吧!」在策勒縣策勒鎮薩依吾斯塘村,25歲的熱孜拉是個大忙人,無論是村委會安排的工作,還是文藝活動隊的排練,都少不了她的身影。
忙碌的節奏讓這個年輕女孩感到充實。在與記者的交談中,熱孜拉感慨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曾經壓抑、暴躁、自我封閉的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
■熱情開朗很受歡迎
村民麥提吐爾遜·亞森種的小麥豐收了,8月30日,他到村委會填寫相關農作物補貼的表格,負責這項工作的是熱孜拉。自年初接手村委會農業管理工作後,熱孜拉盡心盡力,村民需要提供什麼手續,內容如何填寫,要用什麼表格,她都熟記於心。
和很多年輕姑娘一樣,熱孜拉能歌善舞,身材修長的她跳起舞來輕盈優美。於是,工作之餘,熱孜拉又多了一份「差事」,就是為村裡的文藝活動隊編排舞蹈,在演出時還要主持節目。
「熱孜拉的舞跳得特別棒,只要是她編排的節目,總能贏得滿場喝彩。」同事阿孜古麗·艾麥爾說,熱孜拉手把手教她們跳舞。「頭要抬高,肩膀放鬆,眼睛直視前方,踏上鼓點跟著節奏走。」熱孜拉作起了示範,舉手投足間滿是自信。
因為工作努力,待人耐心熱情,熱孜拉在村裡很受歡迎。「我愛現在的這份工作,可以幫到鄉親們,也讓我收穫了知識和友情。」熱孜拉說,在村委會工作,更了解涉農優惠政策,熱孜拉見證了這些優惠政策給鄉村帶來的變化。「路好了,房子寬敞了,大家的腰包慢慢鼓了起來。」熱孜拉說。
實際上,改變的不僅是熱孜拉的家鄉,還有她本人。
■輕信謊言壓抑沉悶
初中畢業後,熱孜拉沒有再上學,偶然機會認識了鎮上的幾個女孩。「她們顯得與周圍人不一樣,平日不工作,總蒙著面,穿著黑罩袍。」熱孜拉回憶說,在這些女孩眼裡,熱孜拉反而「不正常」,她們發來一些視頻連結讓熱孜拉看。
視頻裡都是宣揚宗教極端思想的內容,年紀尚輕的熱孜拉很快就受到了影響。
熱孜拉變了。她學那些女孩的樣子蒙面,極少出門,再也不唱歌跳舞。熱孜拉還試圖讓全家向她「看齊」。父親每日工作辛勞,回到家想喝口小酒放鬆一下,熱孜拉不容分說,一把奪過父親的杯子摔得粉碎,全家目瞪口呆。
奪酒杯這件事,熱孜拉並不是出於對父親身體的關心。「喝酒、唱歌、跳舞都是不被允許的,這樣做將來會下地獄的。」熱孜拉說,很快她開始幹預全家的正常生活。過節時,兩個姐姐穿著漂亮的服裝回家,熱孜拉轉頭就走,不與她們說一句話,更不許她們在家唱歌、跳舞。難得團聚的日子裡,熱孜拉一家冷冷清清。
家裡越來越壓抑的氛圍,讓父母為這個最小的女兒感到焦慮。熱孜拉也不明白,為什麼聽信「那些話」日子會越過越沉悶,心頭好像有巨石壓得她喘不上氣。
最終,熱孜拉在父母的陪同下向村委會求助,在村委會的建議下,熱孜拉來到策勒縣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學習。
■重拾笑容充滿期待
到了培訓中心,熱孜拉感受到了來自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有時候胃不舒服,她們就把飯端到我房間,和我邊吃邊聊。」熱孜拉說,在培訓中心,通過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律知識,她逐漸意識到,曾經壓抑生活的根源在於宗教極端思想的侵害。「我再也不會被那些謊言蠱惑了。」熱孜拉斬釘截鐵地說。
老師得知熱孜拉舞跳得好,就鼓勵她參加培訓中心的文藝活動。
當音樂響起,熱孜拉隨著鼓點舞動起來時,一種溫暖熟悉的感覺傳遍身體。
「我參加了文藝隊,不僅跳舞、唱歌,還當主持人呢。」熱孜拉說,在學習交流中,她找回了原來的自我。
熱孜拉的改變,父母看在眼裡。「孩子臉上開始有笑容了,話多了,開朗了,每次回家,都給我們講學校裡的新鮮事。」母親吐麗莎汗·艾合買提談到熱孜拉的變化,笑得合不攏嘴。
結業後,由於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高,再加上在培訓中心學會了使用電腦,熱孜拉很快在村委會有了工作,這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我能自食其力,還能照顧家人。」熱孜拉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每天工作結束後,熱孜拉回到幾百米外的家中,細心照顧生病的母親,為勞累一天的父親準備可口的飯菜,還不忘端上一小杯穆塞萊斯酒放在桌上。
「我準備報考成人教育提高學歷,為將來有更好的發展作準備。」熱孜拉對未來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