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久:山中無事古煎茶

2020-12-28 唐詩宋詞天地

曾經,一筆松花釀酒,春水煎茶不知驚豔了多少隱居之士的年華;曾經,一場清風鑑水,明月天衣不知寫盡了多少田園之客的心房。可往往寄情山水之人,都是鬱郁不得志的文墨天人;往往懷古怨今的,都是一生碌碌不順的失意之人。張可久便這樣,入了元朝山水,卻做了徹徹底底的漢家文人。

他本名伯遠,字小山。大抵喚做小山的人,寫出的詩詞佳句都帶著三分失意,五分清麗。宋時的晏小山在父親的光環下生活數十載,可還是一首:「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讓世人讚嘆;元家的張小山也當仁不讓,「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讓無數隱居客,都醉心於他筆下的時令小事中。

1

有關他的故事太過寥落,沒有盪氣迴腸的家國,也沒有青梅竹馬的情愫。若翻開厚重的史冊,也只得一句「生平事跡不祥」的總結。但他仍舊在那個漢人被踩在最底層的朝代裡,留下了傳世的記憶。

他時官時隱,曾做過路吏,做過桐廬典史,但他一生懷才不遇卻是事實。晚年他看遍了塵世悽苦,選擇了歸隱餘杭,遊歷江南。吳越之地皆有他曾來過的痕跡。想來山水才應該是他一生的際遇,安於餘杭一隅,做起了那山水逍遙客,才讓他一生虛名真正流傳至了今人的書卷裡。

他愛山水,愛懷古,是因為今朝的朝堂之上始終不肯認可他的才華。無處發洩,只得惦念聖賢朝,惦念那些英雄不問出處的歲月裡,他能夠讓自己一展才華。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

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人月圓·山中書事》

興亡的故事成了前塵舊事,他的一腔熱血始終鬱郁不得志。可山中歲月悠長,即使如春水煎茶般浪漫,卻還是時常讓他想起孔林喬木,吳宮蔓草與楚廟寒鴉。

到了會稽風景處,西施的倩影似乎還在溪邊,蘭亭的主人公,還對著墨池揮毫著明日天涯。

林深藏卻雲門寺,回首若耶溪。

薴蘿人去,蓬萊山在,老樹荒碑。

神仙何處,燒丹傍井,試墨臨池。

荷花十裡,清風鑑水,明月天衣。

——《人月圓·會稽懷古》

可西施終究為國付出了一生,蘭亭父子的才名,足矣後世讚嘆半生。只他一人碌碌一生,究竟為誰而活,自己都看不透徹。只是忽而垂垂老矣,早生了華發。

羅衣還怯東風瘦,不似少年遊。

匆匆塵世,看看鏡裡,白了人頭。

片時春夢,十年往事,一點詩愁。

海棠開後,梨花暮雨,燕子空樓。

——《人月圓·春日次韻》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往事在一瞬間掠過腦海盡頭,再看梨花暮雨的時分,燕子都不肯停留,只剩鏡中人白了頭。

2

想來張小山的這一生,並無幾日歡愉。他的字裡行間處,常常帶著新愁。「黃昏又是愁時候,柳梢頭新月如鉤。」便是那「又」字冷落到了極致,偏偏又是黃昏時分,他的一生光景,到了暮色正濃的時候。這時他再反看這一生,發覺物是人非事事休常有,丈夫歡樂自有時總無。

疏星淡月鞦韆院,愁雲恨雨芙蓉面。

傷情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閒團扇。

獸爐沉水煙,翠沼殘花片。

一行寫入相思傳。

——《塞鴻秋·春情》

他總是落寞孤寂的,黃昏暮雨愁,疏星淡月哀。沉水煙燃盡了,相思還不曾遠傳。那掛在雲端的月,為何不能寄去我的思念?

曾此中,記行蹤,桃花去年人面紅。

門閉重重,春去匆匆,何日再相逢?

眉尖誰畫晴峰?唾痕猶點香絨。

狻猊金落索,鸞鳳玉丁東。

空,塵滿繡簾櫳。

——《越調·感舊》

史書太過呆板,記載的都是他的鬱鬱寡歡。可有關他的思念,卻只能從那書就的詩文裡窺探。想來月下也有他要牽掛的佳人,都城南莊裡,重來我亦為行人。只不過這故事太過破碎,也不曾有一句「那年春,記得奴家字阿蓴。」的結局。

3

他的逆境已然讓人無奈。可偏偏他就在那樣的悲戚之中,活出了自己的浪漫。

【九日山中】白雲與俱,青山無數。笑脫紗巾,臥品瓊簫,醉解金魚。盡一壺,酒再沽,不知歸路,惜黃花翠微深處。

席慕蓉曾經道:「我曾踏月而來,只因你在山中。」他的生命裡,有關山的景致最為常見。白雲青山,不知歸路。一壺濁酒,相逢無數。

【茅山書事】蕉風半箑,藤花一架。劍氣穿雲,丹光漏月,飯顆蒸霞。棗似瓜,酒滿斝,仙翁留話,鶴飛歸隱居松下。

更有那紫藤蘿下的瑰麗故事開場,一把長劍,尋訪仙翁。那山河之間的恣意快活,只有他的詩文為我們留下吉光片羽來驚鴻。

【湖上】松風滿身,蓮花古寺。涼月嬋娟,翠羽參差,小屋茅茨。酒醒時,爭賦詩,西湖清思,訪孤山愛梅處士。

後來的西湖旁,多了一位梅妻鶴子的愛慕人。他沾染上了滿身松風,尋到蓮花古寺裡,只為感受一下酒醒時分的懷念。

浪漫是與生俱來的,似乎與世道並無關聯。世間給予他打擊,他便回饋一壺河山。這位最多產的散曲作家,畢生致力於散曲創作,在世時便享有盛譽。而他也不負眾望,為後人留下無盡的浪漫字句,去想像他當年的隱逸時光。

不知終其一生,他有沒有尋到他想念的秦漢光景,古意流光?

作者:霜見十九,00後自由寫手,喜愛一切古風的事物。

相關焦點

  • 張可久48字小令,做了個桃源夢,黍離悲家國情讓方方之流情何以堪
    張可久散曲小令張可久小令,桃源夢,黍離悲家國情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張可久這首小令書法這首48字的小令,上片詠史抒情。寫千古朝代興亡,多少繁華落盡終成大夢一場。世事滄桑,繁華如夢,作者在慨嘆興亡變遷。
  • 「青霞倦客」張可久
    張可久(約1270~約1350),字仲遠,號小山,慶元(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元朝著名散曲家,與喬吉並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張可久存世作品現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數量為有元之冠,佔現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
  • 張可久最經典的一首元曲,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
    人月圓·山中書事   元代:張可久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  張可久,字小山,著名的元曲劇作家,與張養浩合為「二張」。他一生著述頗多,現存小令八百餘首,在所有元曲作家中數量最多。
  • 賣花聲·懷古 元代:張可久
    賣花聲·懷古元代:張可久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 茶藝:煎茶、點茶、泡茶
    一、煎茶。煎茶是用蒸汽將茶葉殺青的過程,其工序包括貯青、蒸青、粗揉、揉捻、中揉。貯青:抑制剛採摘的新鮮茶葉的呼吸作用等生理功能,從而抑制茶葉細胞中糖的分解和熱能的放出。分杯煎茶、點茶、泡茶乃茶道之中的重要技藝,修習茶藝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懂得待客之道。關於煎茶、點茶、泡茶,還有步驟詳解視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方的 「了解更多」。
  • 一首《汲江煎茶》成絕響,這位不斷被貶謫的文人,用煎茶書寫人生
    當年被貶謫在儋州的東坡先生,生活處境並非一個苦字可形容的,好在蘇軾最大的特點就是苦中作樂,那首《汲江煎茶》便是這個時期寫下的名作。東坡先生對生活的熱愛總是彰顯在生活的點滴小事之中,他亦將生活中所包含的痛苦逐漸消化於生活瑣事中。公元1100年,東坡先生的茶情驟起,於是獨自一人在月夜下汲江水煎茶。
  • 元代張可久《小桃紅·一城秋雨豆花涼》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曲當寫於張可久南北飄流之時。 張可久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後)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並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
  • 人月圓·春日湖上——元·張可久
    人月圓·春日湖上——元·張可久  小樓還被青山礙,隔斷楚天遙。昨宵入夢,那人如玉,何處吹簫?門前朝暮,無情秋月,有信春潮。
  • 新區煎茶太低調!天府新區這個街道會率先發展起來嗎?
    點上方天府生活派關注,不定期更文為新區人傳遞更具價值的新區資訊、觀點煎茶街道可謂是低調,優勢無限報導甚少,演繹「風水輪流轉」△煎茶老街道曾幾何時,興隆、合江、太平、永興等鄉鎮還倚靠著東山大道去往華陽、主城區甚至是全國各地這一條交通主幹線從華陽開始,呈一條弧線蜿蜒連接東山片區各鄉鎮並與煎茶擦邊而過
  • 天府新區煎茶小學慶元旦迎新年歌詠比賽
    四川行知教育網訊:2020年的最後一天,天府新區煎茶小學全體師生用特別的方式向它揮手告別。雖然陣陣寒風拂面而過,但絲毫沒有削弱大家的熱情,煎茶小學「愛我成都,助力大運」——慶元旦迎新年歌詠比賽開始啦!校園裡歌聲陣陣,好不熱鬧。一起來欣賞各班級開展的精彩活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