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花聲·懷古 元代:張可久

2021-02-19 殺人放火電影

賣花聲·懷古

元代:張可久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譯文

阿房宮內羅袖翻飛,歌舞昇平;金谷園裡玉樓拔地,再添新景;隋堤上古柳蔥鬱,江中龍舟顯威名。往事難回首,東風又起,暮春時候一片悽清。

美人虞姬自盡在烏江岸邊,戰火也曾焚燒赤壁萬條戰船,將軍班超徒然老死在玉門關。傷心秦漢的烽火,讓百萬生民塗炭,讀書人只能一聲長嘆。

鑑賞

  這組曲子由兩首小令曲組成。下面是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周嘯天先生對這組曲的賞析。

  令曲與傳統詩詞中的絕句與令詞,有韻味相近者,有韻味全殊者。這兩首懷古的令曲,前一首便與詩詞相近,後一首則與詩詞相遠。

  第一首曲子開頭先用三個典故。一是秦始皇在驪山建阿房宮行樂,二是西晉富豪石崇築金谷園行樂,三是隋煬帝沿運河南巡江都遊樂。這三個典故都是窮奢極欲而不免敗亡的典型。但這組僅僅典出事情的發端而不說其結局。「不堪回首」四字約略寓慨,遂結以景語:「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這是詩詞中常用的以「興」終篇的寫法,同時,春意闌珊的悽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寫的繁華盛事形成鮮明對照,一熱一冷,一興一衰,一有一無,一樂一哀,真可興發無限感慨。這與劉禹錫的七絕《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這首曲子的長短參差,奇偶間出,更近於令詞。不過,一開篇就是鼎足對的形式,所列三事不在一時、不在一地且不必關聯(但相類屬),這是它與向來的「登臨」懷古詩詞有所不同之處。

  相比較而言,第二首更有新意。這首在手法上似乎與前首相同,也是列舉三事:一是霸王別姬的故事,二是吳蜀破曹的故事,三是班超從戎的故事。看起來這些事彼此毫無邏輯聯繫,拼湊不倫。然而緊接兩句卻是「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說到了世世代代做牛做馬做犧牲的普通老百姓,可見前三句所寫的也有共通的內容。那便是英雄美人或轟烈或哀豔的事跡,多見於載籍,但遍翻二十四史,根本就沒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這一來,作者揭示了一個嚴酷的現實,即不管哪個封建朝代,民生疾苦更甚於末路窮途的英雄美人。在這種對比上,最後激發直呼的「讀書人一聲長嘆」,也就驚心動魄了。這個結尾句意義深刻且耐人回味。「讀書人」可泛指當時有文化的人,也可特指作者本人,他含蓄地要表達這樣的含義:其一,用文化人的口吻去感慨歷史與現實,寄寓著豐富的感情,有對「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嘆惋,有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責難,有對「爭強爭弱,天喪天亡,都一枕夢黃梁」的感傷。其二,用文化人的思想眼光去理解看待歷史與現實,能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顯得真實準確。最後的「嘆」字含義豐富,一是嘆國家遭難,二是嘆百姓遭殃,三是嘆讀書人無可奈何。在語言風格上,此曲與前曲的偏於典雅不同,更多運用口語乃至俗語,尤其是最後一句的寫法,更是傳統詩詞中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這種將用典用事的修辭,與俚俗的語言結合,便形成一種所謂的「蒜酪味兒」和「蛤蜊風致」,去詩詞韻味遠甚。兩首相比,這一首是更為本色的元曲小令。

  這兩首懷古元曲,在內容上極富於人民性,無論是抨擊社會現實,還是審視歷史,都稱得上是佳作。▲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後)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並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

我需要你的支持。

【u7da

如果你喜歡這首詩 那就點個「在看」或「贊」吧

相關焦點

  • 元代張可久《小桃紅·一城秋雨豆花涼》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曲當寫於張可久南北飄流之時。 張可久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後)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張可久肖像(林晉生作)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並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
  • 「青霞倦客」張可久
    張可久(約1270~約1350),字仲遠,號小山,慶元(今浙江寧波鄞州區)人,元朝著名散曲家,與喬吉並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張可久存世作品現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數量為有元之冠,佔現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
  • 張可久最經典的一首元曲,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
    回憶總是如此地沉痛,又如此地易讓人心碎,令元代的一位大戲劇家也無法逃過。人月圓·山中書事   元代:張可久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  張可久,字小山,著名的元曲劇作家,與張養浩合為「二張」。他一生著述頗多,現存小令八百餘首,在所有元曲作家中數量最多。張可久因為仕途失意,便沉醉於詩酒,徜徉於山水,作品大多記遊懷古、贈答唱和。
  • 古詩詞文賞析之元曲《賣花聲·悟世》喬吉
    作者寧願清貧,不改其志,依然鄙薄世俗追求,自守高尚的人生節操,表現了元代士人安貧樂道的人生價值取向。  「肝腸百鍊爐間鐵」,起句一語雙關。劉琨《重贈盧諶》有言:「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這句既指自己久歷磨難,備嘗艱苦,就如同鋼鐵一樣被鍛造,也指人像那爐中的鋼鐵一樣,變得堅硬冰冷,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
  •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在他的散曲集《雲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懷古》韻味最為沉鬱,色彩最為濃重。此曲撫今追昔,由歷代王朝的興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全曲分三層:第一層(頭三句),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張養浩途經潼關,看到的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這層描寫潼關壯景,生動形象。
  • 張可久:山中無事古煎茶
    可往往寄情山水之人,都是鬱郁不得志的文墨天人;往往懷古怨今的,都是一生碌碌不順的失意之人。張可久便這樣,入了元朝山水,卻做了徹徹底底的漢家文人。他本名伯遠,字小山。大抵喚做小山的人,寫出的詩詞佳句都帶著三分失意,五分清麗。宋時的晏小山在父親的光環下生活數十載,可還是一首:「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 古詩: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在他的散曲集《雲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懷古》韻味最為沉鬱,色彩最為濃重。此曲撫今追昔,由歷代王朝的興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  全曲分三層:第一層(頭三句),寫潼關雄偉險要的形勢。張養浩途經潼關,看到的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這層描寫潼關壯景,生動形象。
  • 古詩詞文賞析之元曲《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曾經盛極一時的秦漢王朝,在人民的怒吼聲中,都已滅亡,猶如「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一樣。這字裡行間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潼關懷古》中對歷史的概括,顯指元代現實生活:懷古實乃傷今,沉重實乃責任。這種複雜的感情要結合作家的生平經歷才能理解。
  • 張可久48字小令,做了個桃源夢,黍離悲家國情讓方方之流情何以堪
    張可久就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他的《人月圓·山中書事》,1首48字的小令,寫盡千古興亡,傾訴了心中的黍離悲家國情,同時又描繪了一個讓人嚮往的桃源世界。張可久散曲小令張可久小令,桃源夢,黍離悲家國情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 25首經典懷古詩詞,盪氣迴腸,穿透古今,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這首詞通篇三問三答,互相呼應,感愴雄壯,意境高遠,是一首懷古的傑作。《登古鄴城》唐·岑參下馬登鄴城,城空復何見。明·高棅《批點唐詩正聲》:音節感慨,末句尤不堪誦。《金陵懷古》唐·許渾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 《賣花姑娘》——《綠色印痕》
    1973年最為流行的電影是朝鮮電影《賣花姑娘》。
  • 翁敏華:從元散曲看元代的節日民俗
    元代後期的重要曲家喬吉,寫過上巳、寫過七夕、也寫過重陽。張可久重陽曲多達五首,(不包括別的主題裡提到重九和陶潛),【越調·寨兒令】《九日登高》,【雙調·折桂令】《九月八日謎社會於文昌宮》「試登高先做重陽。」【南呂·塊玉】《客中九日》:「落帽風,登高酒,人遠天涯碧雲秋。雨荒籬下黃花痩。愁又愁,樓上樓。九月九。」【正宮·小梁州】(無題)之四的【麼】:「東籬誤約陶元亮。過了重陽,自成傷。何情況。
  •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比較閱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宋詞中的經典名篇,出自於「豪放並蒂、壯美曠達雙士」的蘇軾和辛棄疾之手,兩詞氣勢恢宏,同屬豪放詞,均借懷古而抒情。《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詞,均借懷古之酒杯澆心中之塊壘,達自我之情愫,這與兩位作者的人生經歷和個人遭遇息息相關。 《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創作於元豐五年,當時作者四十七歲,因「烏臺詩案」被貶謫於黃州已兩年,仕途失意,歷經人生浮沉。為了排憂解愁,放鬆情緒,尋求超脫,詞人四處登山臨水、憑弔歷史古蹟。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桂枝香金陵懷古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裡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徵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
  • 原創古耽:賣花郎*小少爺
    城外有個賣花郎,在一次趕集賣花時,被城中的小少爺一眼看上。小少爺不知道喜歡人該怎麼辦,又生怕把人嚇著,就派人高價去買花回來,或插進花瓶裡或做成乾花或胭脂。可賣花郎根本不認識小少爺。小少爺怕把人留在這兒會再受人欺負,乾脆把賣花郎帶回自己家,另一邊就讓人把惡霸綁了起來送進官府。
  • 人月圓·春日湖上——元·張可久
    人月圓·春日湖上——元·張可久  小樓還被青山礙,隔斷楚天遙。昨宵入夢,那人如玉,何處吹簫?門前朝暮,無情秋月,有信春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