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經皮隧道減壓手術,不再擔心術後癱瘓

2020-12-23 騰訊網

腰椎狹窄(俗稱腰椎骨刺)是中老年人常見的脊椎退化性疾病,好發於40至50歲以上,隨著人口老化,發生率逐年增加,80至90歲患者越來越多。許多患者聽到要手術都嚇得不敢回診,擔心萬一手術失敗會導致終身癱瘓,僅透過復健來減緩疼痛痠麻。為此,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提供了另一種侵襲性較低的「腰椎經皮隧道減壓手術」供患者選擇。

基隆長庚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昝文清指出,因長年姿勢不良及勞動,造成許多中老年人患有腰椎骨刺等脊椎退化性疾病,走路或站立時,下背、臀部及下肢痠麻痛甚至無力,必須坐或蹲才緩解。如果確診為腰椎狹窄,一般先接受復健、神經阻斷注射或熱凝療法,治療無效時,就必須考慮接受手術解除神經壓迫。

昝文清表示,目前治療腰椎狹窄的標準手術傷口較大,可能長達10至20公分,嚴重損及皮膚肌肉韌帶及關節,若合併椎骨滑脫、側彎或椎間盤突出,還必須植入人工支架、墊片及打入骨釘等各式永久性人工植入物,再固定鎖住脊柱,就是俗稱的融合手術。

除了自費耗材眾多,手術後將改變並犧牲腰椎原有的彎曲伸展,旋轉活動角度也變差,過程中還可能增加神經血管及臟器傷害風險,術後也可能出現排斥體內植入物的問題,以致適應不良,引發更難處理的背部僵硬痠痛等症狀,甚至脊椎加速退化滑脫狹窄、再度壓迫神經等諸多後遺症。

相較之下,「腰椎經皮隧道減壓手術」大幅減少對身體組織的破壞,屬於無永久性植入物的微創手術,適用於脊椎狹窄(骨刺)有或無合併滑脫、側彎、椎間盤突出、關節囊腫,甚至腫瘤。這項新式手術特色為單一小傷口,僅約1公分大小,卻能有效清除骨刺病灶,儘量保留脊椎結構,不植入任何型式的人工支架、綁帶、墊片等,術後疼痛度低,短時間便可下床活動,1至2天出院。

昝文清提到,自2003年到2017年,完成近1500例腰椎狹窄病患「腰椎經皮隧道減壓手術」,年齡從29歲至94歲,超過8成患者症狀獲得明顯改善。昝文清還提醒民眾,如果走路或站立時,下肢有痠麻痛無力、無法走遠久站的情形,就應儘速就醫。

相關焦點

  • 腰椎爆裂性骨折後路減壓經硬膜囊修復馬尾神經損傷
    脊椎爆裂性骨折雖可以發生於頸、胸、腰椎,但以胸腰段最常見,特別是胸腰結合部損傷佔骨折的40%,僅L1的爆裂性骨折即佔脊柱爆裂性骨折的半數以上。 脊椎爆裂性骨折使脊椎穩定性破壞較多,骨折塊侵佔椎管,壓迫脊髓並繼發椎管狹窄,因此其治療的目標主要是脊髓及神經根的減壓、脊椎穩定性的恢復、矯正畸形恢復生理曲度以及修復受損的硬膜囊與神經結構。
  • 腰椎管狹窄症和腰椎滑脫能不能做微創手術?
    絕大多數醫生都建議進行開放手術,但是同時也告知存在較大的手術風險,因為老人體態比較胖,同時患有很多內科疾病,服用多種藥物,家人和老人自己也十分擔心手術的風險,想尋求一種微創的方式來治療。 但是聽很多人說腰椎滑脫和腰椎管狹窄無法進行微創手術,或者手術效果不好,老人十分苦惱,到底該怎麼辦呢?
  • 江西貧困戶因意外腰椎嚴重骨折,廣州這家醫院不僅為他治病,更「治...
    江西貧困戶因意外腰椎嚴重骨折,廣州這家醫院不僅為他治病,更「治心」金羊網  作者:符暢  2019-07-24 據悉,黃元家庭經濟困難,屬精準扶貧戶,醫院和當地政府還幫他解決了治療費用問題。
  • 長風破浪,雲帆滄海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祁磊教授行機器人輔助下UBE內鏡腰椎滑脫融合手術【優選案例】
    ,本次手術全程採用了UBE專用綜合器械包和專用等離子射頻手術系統、手術輔助機器人及專用耗材,手術獨立完成並達到滿意效果。UBE技術是一項新興的微創脊柱內鏡技術,通過建立兩個通道(一個視野通道,一個操作通道)進行手術操作,在UBE內鏡輔助下可完成中央椎管、雙側神經根及側隱窩狹窄的減壓,並可在鏡下進行椎間植骨融合的一項技術。
  • 腰椎出問題 身子「歪了」怎麼辦
    隨後,她竟發展到整個上半身都向左側「歪」,站都站不直,連走路都十分困難,到醫院檢查,醫生發現她整個脊梁左側嚴重傾斜,被確診為腰椎管狹窄症和腰椎滑脫、腰椎不穩,怎麼辦?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脊柱外科教授吳增暉說,其實像陳姨這樣的脊柱側彎臨床上並不少見,很多老年人或多或少腰椎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形,但彎曲到一定程度,會嚴重影響脊柱的穩定性和平衡,出現明顯疼痛、影響正常生活,需儘早幹預。
  • 腰椎出問題,身子「歪了」怎麼辦?
    廣醫三院脊柱外科吳增暉教授團隊通過微創極外側入路腰椎融合手術,不用在脊柱上「打釘」,便助她側彎的腰椎重新塑形,恢復椎間高度和腰椎曲度,重新挺直了腰杆,第二天陳姨便可下床活動了。 專家提醒,如果出現腰背部疼痛合併下肢疼痛麻木、步行乏力,應及時就醫、及早幹預。 腰椎側傾,身子都「歪了」!
  • 我院成功獨立開展多例經皮經肝膽道引流術(PTCD)
    由超聲科主任都超帶領的團隊在肝膽外科主任解方哲、醫生陳坤鵬的密切配合下,在超聲實時、定位引導下實施了肝內膽管(患者內徑僅4mm)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PTCD),手術順利完成,目前患者狀況良好。術後可以減壓、減黃,緩解症狀,改善全身情況,增加手術安全性,減少併發症,降低死亡率。對於老年病人、體衰、全身情況差、重要臟器高性能不全和高危患者尤為適宜。超聲科與肝膽外科聯合開展經皮經肝膽道引流術(PTCD)及經皮經肝膽囊穿刺置管引流術(PTGD),已經開展多例,技術成熟,定位準確,創口小,費用低,以最小的創傷為患者解決痛苦。
  • 中醫院骨二科成功實施INFIX骨盆前環內固定支架微創手術
    骨傷二科陳洪傑主任高度重視此患者的治療,經充分術前準備,對患者骨盆前環骨折實施微創內固定手術,即經皮骨盆前環內支架固定技術(infix技術),僅用時30分鐘便成功完成了手術,僅2個2cm的手術切口,出血量約20ml,術後第二天患者即可床上坐起及翻身,功能恢復良好。
  • 廣州日報數字報-腰椎出問題 身子「歪了」怎麼辦?
    隨後,她竟發展到整個上半身都向左側「歪」,站都站不直,連走路都十分困難,到醫院檢查,醫生發現她整個脊梁左側嚴重傾斜,被確診為腰椎管狹窄症和腰椎滑脫、腰椎不穩,怎麼辦?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脊柱外科教授吳增暉說,其實像陳姨這樣的脊柱側彎臨床上並不少見,很多老年人或多或少腰椎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變形,但彎曲到一定程度,會嚴重影響脊柱的穩定性和平衡,出現明顯疼痛、影響正常生活,需儘早幹預。
  • 內鏡下微創手術來減壓,「天下第一痛」不再難治
    得益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徐匯區中心醫院的緊密型醫聯體模式,一周內,中山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張煜就在徐中心為王先生施行了內鏡引導下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免去了排隊等候手術的煩擾。引起面部疼痛的疾病有很多,有些表現容易與三叉神經痛混淆。三叉神經痛好發於面部一側,發作起來痛得要命,有人稱此痛為「天下第一痛」。
  • 七旬老人獨排眾議挑戰手術禁區 開大刀根治腰椎頑疾
    十老九腰椎,老年人腰椎出現問題到底需不需要手術?對於這個問題,今年 73 歲的程伯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日前,他在貴州華夏骨科醫院接受了開放性腰椎手術,徹底與跟隨他近 20 年的腰椎老毛病告別。於是,來到貴州華夏骨科醫院進行保守治療,後來覺得效果不錯,從當年開始,就習慣了定期到醫院進行理療,但是到了 2019 年,疼痛發作的次數也越來越頻繁,一年之內,他已經先後三次到醫院理療,效果也不再如當初那般立竿見影。" 對於這個老毛病,我知道是越來越嚴重了,保守治療已經起不到效果了。" 所謂久病成醫,程伯自己也知道,對於這個病最終的根治方法只有接受手術。
  • 七旬老人腰痛不敢翻身 二次手術滿意而歸
    2009年,他曾因腰椎間盤突出症在上饒五院行手術治療。術後,汪大爺恢復順利,生活也重新步入正軌。一晃,11年過去了。今年11月12日,老人行走時再發腰痛,伴左下肢麻木、疼痛,用他自己的話說:「不敢下地,躺床上也不敢翻身,一翻身就痛得厲害。」在當地醫院輸液治療無果,11月27日,汪大爺再次來到上饒五院骨科求治。
  • 腸癌,手術是怎麼做的?有哪些方式方法?術後要注意事情有哪些?
    手術是腸癌規範化治療最重要的一環,有哪些方式方法?術後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開腹手術由來已久,也是最成熟的一種,但最大的弊端是腹壁傷口太大,病人下床時間遲、恢復慢。比如回盲部腫瘤,手術範圍要切除一部分迴腸(小腸)、升結腸、橫結腸右側少部分,同時所屬的結腸繫膜也被切除,內有許多淋巴結,檢查有無轉移。結腸癌擇期手術準備充分,能一次吻合是最好的,也有吻合口近端減壓、預防性造瘻的做法,還有腫瘤根治性切除、近端造瘻的方法,腹部造瘻口隨後根據情況也可以考慮回納。
  • 「鑰匙孔」裡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椎間孔鏡微創手術
    椎間孔鏡微創手術開闢治痛新路徑  在CT與磁共振技術已被廣泛應用的今天,結合病史、查體和影像學檢查,對腰椎間盤突出症典型病例的診斷多無困難。  椎間孔鏡手術治療作為一種脊柱微創手術系統,是目前臨床較為成熟,且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主要適用於中重度頸、腰椎間盤突出症經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或是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表現的,或是患者主觀不願行開放性手術的。
  • 九旬老人腰椎摔成三節,椎體術後當天下地行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孫淑玉 通訊員 宋蓉 陳展鵬九旬老人腰椎摔成三節,歷經一個多小時的手術後轉為為安,術後六個小時就在家人的攙扶下重新站了起來,這樣的場景真實發生在煙臺市中醫 醫院頸肩腰腿痛科。為此,老人的家人激動不已,連連稱是醫生的妙手給了老人「二次生命」。
  • 婆婆走50米路就邁不動腿,原是腰椎管狹窄惹的禍
    應該通過保守治療還是微創手術治療?11月26日下午3點,武漢市中心醫院骨外科主任張衛國教授做客楚天都市報《健康視點》直播節目第二期,和廣大讀者和網友進行交流,近20萬網友通過楚天都市報官方微博,收看了這場「視頻公開課」。長時間站立行走後腰腿痛當心患腰椎管狹窄「老年人的退變性疾病,常見的部位有膝關節、腰椎、頸椎、髖關節等。
  • 同樣是頸椎病,前路手術與後路手術有什麼區別?
    就相當於一個磚縫鬆了,其它磚縫也容易隨著鬆掉,此時再手術就更加困難了,而且效果也不一定能夠保證。另外,頸椎病患者剛開始時往往不注意治療,脖子疼時該幹活還是幹活,但實際上脊髓已經受壓了,若遇上緊急事件,比如開車沒系安全帶,當突然剎車時,受壓的脊髓突然受到牽拉就容易導致癱瘓;有的病人還會因為意外摔倒導致四肢癱瘓。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 「無管」手術讓胸外科不再是「兇外科」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首屆中國ERAS&Tubeless(加速康復與「無管」)多學科高峰研討會上獲悉,「無管」手術的理念,減少了患者插管、留管的痛苦,實現患者術後儘早康復,部分簡單胸外科手術患者手術當天就能出院。
  • 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什麼?為什麼會損傷脊髓和馬尾神經?
    腰椎爆裂性骨折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腰椎出現暴力性的過度前屈、後伸,擠壓、分裂、剪切或旋轉力等,造成超過生理極限出現的一種嚴重性骨折。在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疾病歷史上,最常見的主要原因就是交通事故和高處高空墜落導致腰椎受到暴力外傷的情況下出現的一種骨折。
  • 26的身體60歲的頸椎,小夥手腳發麻差點癱瘓
    廣醫三院脊柱外科主任醫師吳增暉教授提醒,這種頸椎病發展時間一般也就半年,如果小劉沒有及時確診並手術,不出半年,他可能就有癱瘓的風險了。這種情況必須儘快手術,需要精細操作給神經減壓,讓脊髓免於壓迫,但這種手術操作難度高、風險大,非常考驗手術醫生的經驗和技術。經朋友介紹,小劉決定來廣醫三院找全國知名的骨科專家吳增暉教授。看到他的檢查結果,吳教授也表示很吃驚:「這個脊椎真不像是年輕小夥的,簡直像五六十歲的老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