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葫蘆頭

2021-02-07 文學陝軍


「提起葫蘆頭,嘴角涎水流。」在西安城裡,有一些會享受生活的「老家兒」,早飯簡單對付一口,便來到城牆根的環城公園裡,於悠長的鐘聲裡,沐浴著燦爛的霞光打一套太極,汗涔涔回到家,衝個熱水澡,換上件乾爽的白布褂兒,就去了南院門的「春發生」,往大堂裡一坐,點上一碟梆梆肉,要上二兩燒酒,邊掰饃邊吃著梆梆肉,抿著燒酒。

梆梆肉是用柏枝煨著鋸末、茶葉、穀草燻出來的,色澤紅潤,夾一塊放到嘴裡,越嚼越香。燒酒是用關中塬上的老玉米釀出來的,顏色清亮泛黃,倒一杯放在鼻子下聞一聞,香氣沁人心脾。二兩燒酒下肚,臉上便浮起一片酡紅,似醉非醉,微酣之際,夥計吆喝著:「來了——」一碗軟綿滑韌,肥而不膩,醇香撲鼻、原汁原味的葫蘆頭泡饃端上來,捉起筷子,吃得呼嚕呼嚕滿頭冒汗,津津有味。吃完擦擦腦門上的汗,抿一口茶漱漱嗓子,出得門來,眯縫著眼,嘴裡哼著梆子腔,邊走邊與相熟的人打著招呼,這一天的日子也就在充滿煙火氣的街巷裡,在吃完一碗葫蘆頭泡饃的回味中開始了。



西安,十三朝古都,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西安人對吃是極講究的。早在唐代,京都長安就有賣「煎白腸」的,腸吸五穀之精華,性溫善補,理調生機,猶如藥中「甘草」,隨熱即熱,隨涼即涼,冬可暖胃健腸,夏可清熱爽腑。民間驗方中就有「玉腸湯」之說,腸湯中加大茴、小茴、蓽撥、厚樸、人參等燉之,是調理腸胃不和的最佳補品。

相傳,祖籍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的名醫孫思邈有一天在長安一家專賣豬雜碎的小店裡要了一碗「煎白腸」,端起碗剛吃幾口,便覺有一股騷腥味直衝鼻孔,嘴裡油膩膩的,很不是滋味。於是,他從隨身攜帶的藥葫蘆裡取出西大香、上元桂、漢陰椒等芳香健胃、去腥膩之藥物,連同藥葫蘆一起贈於店主。店主將這些香料藥物放入鍋中,果然腥味全無,香氣四溢。這家小店從此生意興隆,門庭若市。店家不忘醫聖指點之恩,將藥葫蘆懸於門首,並將所賣「煎白腸」改名為「葫蘆頭」。

到了清末,西安街頭不少經營豬肚腸的「雜羔」店,在唐代「葫蘆頭」的基礎上做了改進,在腸頭中又配以豬肚、白肉、雞肉、骨頭湯等精工細作,烹製成的肚、腸更加綿爛、肥嫩鮮美。 



製作葫蘆頭要選用新鮮的「豬下水」,也就是腸、肚,經過稻、捋、刮、翻、摘、漂、煮、晾等多道工序,捋出腸壁上附著的黏液、髒物,除去油膩和腥味,使腸肚潔白光亮,再入鍋烹煮,熟後出鍋晾涼,切片備用。

行家認為葫蘆頭味美不在於肉而在於湯,故而制湯的方法頗有講究。先把新鮮豬骨頭洗淨砸碎,入鍋熬燉,撇去浮沫,再加入白條雞、豬肉,放入食鹽、八珍調味品,用小火熬煮,直至湯汁濃白似乳為止。

葫蘆頭泡饃所使用的餅和羊肉泡饃稍有區別,饃是硬面饃,九分發麵一分死面,掰的塊也相對大一點。饃掰完喊上一句:「夥計,饃掰好了!」夥計便會過來夾上牌子端走。這時夥計順帶會問一句:「要肥要瘦,有無忌口?」

西安人吃葫蘆頭各有所好,一般男的喜歡肥腸多一點,麻辣味重,吃起來過癮;女的喜歡清湯單走,利腸爽口,以品其清香;「老家兒」則喜歡肥瘦搭配。太瘦不入味,太肥,年紀大了久不見油花腸胃服不住。



饃遞進去,廚師將斜刀切好的大腸小腸及豬肉、雞肉,擺放在碗裡的饃塊上,捏上一撮粉絲,用燒滾的沸湯冒上三四遍,讓熱湯滲透饃塊;然後勾入適量的油潑辣子,澆上沸湯,撒上點芫荽、蒜苗即可。也有人忌口,不要芫荽或蒜苗。總之,到了葫蘆頭泡饃館,吃的就是個暢快勁兒,湯寬湯窄、要肥要瘦、辣子薄厚,吃家說了算,咋過癮咋來。


吃葫蘆頭泡饃,湯一定要煎活,趁熱吃,才能吃出那個鮮香味,才能毛孔大開,吃得酣暢淋漓。湯涼了就沒了那股子煎活氣,也吃不出那個鮮活味兒了。另外,吃葫蘆頭泡饃,一定要佐以糖蒜、泡菜,那樣才清爽利口,令人食慾大增。

這葫蘆頭泡饃價錢也不貴,記得九十年代在西安五味十字東南角有一個賣葫蘆頭泡饃的小門臉兒——南院門泡饃館,那裡的葫蘆頭泡饃味道正宗,價錢便宜,花不到十塊錢便吃得舒坦盡興,那個辣,那個香,至今回想起來令人饞涎欲滴。

葫蘆頭泡饃頗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作家王蒙、賈平凹、陳忠實,相聲表演藝術家侯寶林、京劇大師尚長榮等人品嘗「葫蘆頭泡饃」後,稱讚其風味獨特,不愧為陝西一絕、天下第一碗。



經過上千年的傳承,葫蘆頭已被列入「中華名小吃」之列。現在的葫蘆頭也由單一的「肥腸泡饃」烹出了魷魚葫蘆頭、海參葫蘆頭、雞片葫蘆頭、大肉葫蘆頭等花樣。店家還根據客人的口味不同,推出砂鍋、火鍋葫蘆頭等特色葫蘆頭泡饃。能把一副「豬下水」做成「中華名小吃」,且不斷翻新,延續得活色生香,也只有「周秦漢唐、錦繡斑斕」,灞柳風雪、千年薰染,一路厚重走向久遠的西安了!

西安葫蘆頭,閃爍著唐風古韻,從歷史的深處走來,用幾千年歲月和傳奇烹煮的美味,怎能不讓人牽腸掛肚,難以割捨?!

(作者簡介:貟靖,陝西省作協會員,作品散見於報刊雜誌。)

相關焦點

  • 葫蘆頭,西安人的黑暗料理
    據說賈先生自己是個葫蘆頭愛好者,外地的朋友來了西安,賈先生就熱情洋溢的帶人家直奔葫蘆頭館子。待幾碗葫蘆頭上桌,老賈開口了:「你們知道到底啥是葫蘆頭?」眾人紛紛搖頭之際,老賈慢條斯理道:「這葫蘆頭啊,其實就是豬痔瘡。」眾人一聽,滿腔的期待瞬間熄滅,紛紛直打噁心。
  • 西安最地道的葫蘆頭都在這兒
    貼秋膘對於吃貨們來說是一個幸福的事情,咱們老陝最愛咥硬貨,今天咱們就來看看鄉黨們貼秋膘必備的葫蘆頭指南吧,夥計們,走起來!春發生飯店人均:37元地址:西安碑林區粉巷南院門20號。推薦理由:葫蘆頭實乃大腸也!
  • 葫蘆頭
    吃不慣泡饃的,初聽葫蘆頭,一定會有些好奇,說不定還有些食慾,但他知道了葫蘆頭就是豬大腸做的,估計連一點胃口都沒有了。就像南方人,乍一聽新疆的饢,滿是好奇,一見之下,才知道原來就是燒餅,好奇心沒了,就會覺得這東西費牙口,沒什麼興趣了。其實,吃了正宗的饢,才知道燒餅也可以是極品,同樣的道理,吃了正宗的葫蘆頭,才知道,到了西安,不吃一碗葫蘆頭,那簡直就是沒到過西安。
  • 西安韋曲的這家葫蘆頭店,毫不亞於小南門裡面的眾多名店,種類多
    菜品挺多的。梆梆肉是西安傳統的小吃,由於它有一種獨特的煙燻味道,所以深受很多食客們的歡迎。不過有些血脂高的人不敢吃,就是因為怕油太大。這道菜一般適用於下酒菜,有時候大家會把它買回家在家裡吃。來這裡吃飯,葫蘆頭泡饃一定是要吃的,因為前面吃了很多菜,所以只要了一個餅。這家的特點就是肥腸給的比較多,而且湯的味道也很香。以前一位老師傅給我說過:吃葫蘆頭泡饃主要的就是要喝湯,才能品嘗出它的好壞。
  • 陝菜探秘 | 一碗葫蘆頭吃出千年歷史 這家正宗手藝當仁不讓
    店家為感謝孫思邈之大恩便將藥葫蘆掛於門首,把此泡饃取名為葫蘆頭泡饃一直流傳至今。97家門店遍布各地凡是提起葫蘆頭,外地的本地的都吞咽著口水說「走!這裡,還有各種各樣的「葫蘆頭兄弟」,個個都能滿足你挑剔的胃。▼養生無油葫蘆頭
  • 燉吊子、葫蘆頭、朝天鍋,秋冬時節的爺們兒菜
    說到燉吊子、葫蘆頭、朝天鍋,估計很多人會一頭霧水,更不知其味。
  • 西安的煙火氣,還有數不清的西安美食!
    來自馬蜂窩用戶@空中飛翔的珞珞 葫蘆頭泡饃 一碗吃到飽的泡饃,當然也是名聲在外的西安美食,不過這次我們想推薦的並不僅僅是羊肉、牛肉泡饃……如果你到西安玩,務必要嘗一碗葫蘆頭泡饃。
  • 劇裡藏著西安的煙火氣,和數不清的西安美食
    難怪有人說其實這劇的另一個名字叫「舌尖上的西安」。來自電視劇《裝臺》小編曾經多次寫過西安的美食,不過以前的文章都趨於大眾。胡辣湯西安的胡辣湯有三種,肉丸胡辣湯,肉丁胡辣湯和素胡辣湯。吃肉丸胡辣湯要配陀陀饃;吃肉丁胡辣湯是和水煎包或油饃頭(類似油條,個頭較小)一起;而吃素胡辣湯才是吃油餅或油條。
  • 外地人難以接受的西安十大美食
    過年期間來西安逛的外地朋友給哥吐槽,有些西安地道的美食根本不敢下嘴。這些美食都是咱本地人愛到要死,外地朋友頭一次見卻被完全嚇呆!
  • 播放量4.2億《裝臺》,西安美食葫蘆頭肉夾饃臊子麵褲帶面好吃!
    這饃掰得可合格?肉夾饃已經成為陝西美食在外的特殊代表,是陝西省漢族特色食物之一,幾乎是每一個到陝西,到西安的外地人必吃小吃之一。而陝西人也不負眾望,把一個簡簡單單的肉夾饃做到了極致,比如白吉饃的"臘汁肉夾饃"、西府的肉臊子夾饃、潼關的潼關肉夾饃等。每一種肉夾饃對陝西人來說,既是主食,又是小吃,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每一種都值得品嘗。
  • 西安粉巷裡的「春發生」,少有的國營餐館,進門你得先掰饃
    接著分享暑期西安行。酷熱的古都西安熱浪滾滾,出門五分鐘,出汗兩小時。就連吃飯,也不願意去遠處了。把酒店定在了鐘樓附近。這裡是遊玩西安最方便的地方了,鐘樓附近酒店林立,就是旺季價格稍高一些。酒店200米外就是粉巷,據說這條小街上,有幾家不錯的特色餐廳,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提起「葫蘆頭泡饃」,作為老陝,尤其西安市民,幾乎是無人不知。
  • 感受西安風土人情,古城裡這些美食品牌不容錯過!
    提起西安特產和小吃,我們能想到各式美食,今天匯總各區的美食地圖,一張圖認識西安名品。1碑林區:德懋恭德懋恭食品商店蜚聲古都西安,是享譽西北的「中華老字號」,創建於1872年。賈三灌湯包子賈三灌湯包子是陝西西安的一種地方特產,是名頭最大、字號最為響亮的西安小吃之一。灌湯包顧名思義,它就是一種包子,但裡面卻是有湯的。一般為牛、羊肉餡。再配一碗香噴噴的八寶粥,齊活!魏家涼皮魏家涼皮是由西安最早的地攤成長為今天的快餐行業黑馬,成立於1998年,經過13年發展,除了碑林區總店,分店遍布西安,尤以秘制涼皮受到大家的喜愛。
  • 納尼,白鍾元竟然在西安吃這個——街頭美食鬥士2西安篇
    #尋找街頭美食#作者:劇能吃DramaEater 【街頭美食鬥士2】跟著老白吃西安劇能吃,您的影視劇吃貨指南來了來了,他來了。老白帶著他的街頭美食鬥士2來了!西安篇就著蒜嗦面,簡直不能再誘人了!不管了,一定要找時間打卡老白同款美食! 接下來,讓我們來盤一下桑切斯在西安吃的是啥。一、油茶!油茶!tea-oil tree打卡點:蒸碗大全燻肉大餅早早起來趕集,一波走動後來吃上一碗熱騰騰的油茶,又美味又頂餓,滿滿活力迎接新的一天!學著本地人往油茶裡撕油條,看把老白爽的。
  • 又"騙"我去西安吃胖!街頭美食鬥士2西安篇(附資源店名總結)
    解釋葫蘆頭小炒為什麼是豬大腸(學習了學習了)興致來了還會做首詩「迷上葫蘆頭,醉於西鳳酒」,好詩好詩(鼓掌)節目裡BGM配的很用心,葫蘆頭小炒這裡配的是二胡《花兒與少年》(反正我是服氣的)— 講西安 —地址:華清宮對面健康路油茶麻花地址:小南門裡報恩寺街與四府街十字東南角油潑麵 biangbiang面 「尚寨嘹咋咧麵館」 地址:開元路與鳳城六路十字西北角葫蘆頭小炒
  • 一檔韓國美食節目,讓西安的美食再次備受矚目!
    2018年開播以來,他們走過中國香港、哈爾濱、成都,擼過東北燒烤涮過四川火鍋後,準備迎接來自西安的碳水魅力。在外國美食節目中看到自己家鄉的美食,不禁讓西安人心生自豪感。但韓國人找的西安風味館子到底正不正宗,能不能領略到西安美食的精髓?
  • 舌尖上的西安,西安被評選為亞洲第二大美食城市!
    更多關於亂彈妞,請加微信:xaltxmt最新評選亞洲十大美食城市,西安不僅榜上有名,並且還位居第二!◆呂記澄城水盆羊肉(西安交大東校區)◆老白家水盆羊肉(北廣濟街口)◆崇斌澄城水盆羊肉(公園南路)◆水盆大肉:◆高記水盆大肉(高新一路17號111B)葫蘆頭
  • 西安,你真的太太太太好吃了!
    當秋風漸起,長安城的銀杏、梧桐紛紛落下,西安仿佛一瞬間穿越了千年。西安,這座城,很古老。古老是西安明時城牆上的一輪明月,是一個秦皇的兵馬俑,是「春寒賜浴華清池」的驪山,是大唐芙蓉園。西安這座城市很難挖地鐵,因為隨便一鏟子下去都是文物。西安,這座城也很網紅。
  • 私藏美食小清單丨get老妖小清單,逛吃地道西安味兒
    在西安大家都知道回民有牛羊肉泡饃和小炒泡饃,我這次給大家介紹漢民的四大泡饃:葫蘆頭泡饃、三鮮煮饃、粉湯羊血泡饃、紅肉煮饃。 - 葫蘆頭泡饃 -很多人對葫蘆頭有誤解,真正的葫蘆頭是豬大腸跟小腸的連接處,切開后里面形似葫蘆,所以得名葫蘆頭。 葫蘆頭泡饃講究「三片」,即肥腸片、五花肉片、肚片。
  • 葫蘆雞 其實和葫蘆並沒有半毛錢關係
    葫蘆雞是西安傳統名菜,也被稱為長安第一味,用整雞做成,所以又叫囫圇雞,也不知道是不是叫的久了慢慢演變成葫蘆雞,其實和葫蘆並沒有半毛錢關係。葫蘆雞到底是怎麼個來頭呢?這裡有個故事,分享給你。做好的葫蘆雞色澤金黃,皮酥肉嫩,香爛味醇,筷到骨脫,含有豐富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飽和脂肪酸。選雞也是有講究的,選用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雞」,這種雞飼養一年,淨重1000克左右,成品以皮酥肉嫩、香爛味醇而著稱,被譽為「長安第一味」。
  • 吳昌碩的葫蘆VS齊白石的葫蘆!比比看!
    吳昌碩 葫蘆圖 1921年作此幅《依樣》構圖呈半弧形,花葉藤蔓依勢而下,上密下疏,幾欲撐滿全紙,五隻葫蘆各擇其位,畫幅下端那隻垂枝往下,勃勃生機也。吳昌碩 葫蘆圖 1915年作題識:秋果黃且紅,如錦張碧空。安得製成衣,被之七十翁。乙卯秋,吳昌碩這幅《葫蘆圖》共有吳昌碩三方鈐印:吳俊之印(白)、吳昌石(朱)、虛素(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