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鷀情結

2021-02-06 愫影

攝影:信江晨風 傳力仁伯 汪小泉 揚羽 遠俊

編輯:揚羽

技術支持:愫影視覺 

特別鳴謝:陳孝溪(大鬍子) 張水權(老三) 漁排村村民

寫在前面的話: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漁排村我是去過幾次了,很有收穫值得分享。我先借用兩句古詩來表達,其一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另一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當然,不很恰當,也不完全,因為那裡有許多值得體會的記憶,囿於時間、悟性等原因,我很難訴說準確和完整。我只是想說,漁排村就「隱居」在離上饒二十幾公裡的信江邊上,值得 一看;只要見了,可能都會心生這樣的感慨——「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鸕鷀情結

文:信江晨風

鸕鷀,又叫魚鷹,給我的印象,最早要追溯到我的兒時——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那時,老家門口的那段楮溪河,幽寂地躺在靈山腳下,很原生態,魚也很多,但四鄰八鄉很少有人去捕,更沒人養鸕鷀。不過,有時會有山外的打漁人帶上鸕鷀去捕魚。

記得那光景是這樣的:七八隻鸕鷀,在河邊隨著打漁人的吆喝躍入深潭,幾個猛子一紮,就噙滿了小魚,喉嚨鼓鼓的,然後遊回岸邊向打漁人「交帳"。打漁人手腳很是利索,一手抓起鸕鷀的雙腳來個倒栽蔥,一手沿著它的喉管輕輕地往下捋,讓它乖乖地把喉裡的幾條小魚悉數吐到魚簍裡 。鸕鷀也講「協作」的,偶爾碰到上斤兩的大魚,會幾隻一起撲上去啄住它並抬回岸邊。它好像還不知道累,一趟接一趟地往返於岸邊和水中,不一會便讓魚簍滿滿當當了。小時候看鸕鷀捕魚,新鮮、驚喜、過癮,看過了一回,仍巴望看下一回。

成年後我明白了,那是我小時候對鸕鷀的溫順、勤快和心齊記憶深刻,種下了鸕鷀情結。記不清是從哪一年開始了,大凡在有可能的地方,我都會特意搜尋一下有沒有鸕鷀的身影。我在許多水域見過鸕鷀,但對照兒時的記憶,總找不到當年的感覺。直到那一次,信江邊上的一個小漁村——鉛山縣鵝湖鎮漁排村出現在我眼前時,才算又過了把看鸕鷀捕魚的癮。

信江在漁排村這段,河床有一定落差,一陣淺而平的緩流後,接著便是深而急的湍流。我和幾個攝影愛好者到達江邊時,天近黃昏,漁歸後的竹筏齊齊整整地停靠在江邊的緩流區,延綿四五十條,很有陣勢。三倆個尚未收工的打漁人,正張羅著鸕鷀捕魚,把信江點綴成了鮮活的水鄉圖。鸕鷀平時被安頓在竹筏上過夜,聚攏起來有三百多隻,多得超乎我的想像。意想不到的是,江邊有一處百十畝的灘涂,放大了看,也有「巖石錯落,溝壑叢生」的模樣。打漁人說,灘涂會隨季節、氣候、時辰、水位的變化而變換景致。這倒是聽了很稀奇,不由引發了一頓猜想:漲水時,濁浪排空,盡顯礁巖如柱;退水後,長灘如練,伴舞魚舟唱晚。都還沒等我回過神來,灘涂便又換了裝扮,這次是映襯著晚霞,像抹了層金箔一樣,紅黃輝映,美麗極了。


置身如此境地,同伴們一個個如痴如醉,手腳不停地操縱著相機擷取動人的畫面,我則被心裡念念不忘的兒時記憶牽動著,凝注於鸕鷀和鸕鷀捕魚。鸕鷀捕魚依然是那麼好看,振翅、鳧水、扎猛子,一招一式環環相扣,嫻熟自如,我都似曾相識。它依然是那麼溫順,溫順地服從打漁人的吆喝和手語;依然是那麼心齊,心齊地面對大魚、逮住大魚;依然是那麼勤快,勤快到沒有打漁人的旨意,都不知道歇停。鸕鷀的品行似乎是與生俱來的,跟我兒時所見沒什麼兩樣。再次看見鸕鷀捕魚,我再次欣喜,也再次有了感悟:鸕鷀,「時髦」點說,不是也有滿滿的正能量嗎?!

據了解,馴養鸕鷀捕魚,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先是發源於沿海,再輻射到內陸的江河湖汊。打漁人告訴我,漁排村的先人是從福建沿海到龍巖再到信江逐步遷徙來的,在這裡安家有七百餘年了,祖祖輩輩走的都是捕魚——換錢——養家的路子;把鸕鷀捕魚傳承下來很不容易,每代都有故事留傳。那麼,在各種現代捕魚手段不斷湧現的今天,這種方式不是落伍了嗎?還能延續下去嗎?我不由得這樣問了起來,語氣裡不無擔憂。打漁人好像都不太在乎這些,一位壯年漢子回應了我:現在轉行幹別的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我既然還在幹這行,只想多捕魚,別的不去多想,想了也沒用。話雖不多,卻很實在,我也看出來了:他那友善和藹的笑臉上是流露著剛毅的,鏗鏘有力的步伐中是蘊含著執著的;還有,他那義無反顧、擊水驅筏的背影,體現的就是一種堅守!

在我看來,什麼叫傳奇,傳奇就是書寫的歷史動人心魄;什麼叫經典,經典就是演繹的故事充滿魅力。幾番接觸下來,我對漁排村肅然起敬,覺得自己一直是在見證傳奇和經典。由是,一種期盼和擔當便油然而生,共同指向了鸕鷀捕魚的傳承。我們一次次地到那塊灘涂記錄印象,一次次地在各種場合傳遞見聞,就算是對此的一種鼓與呼吧。不為別的,就為我心底那份源起兒時的情結——鸕鷀和鸕鷀捕魚!

大山深處

中洲拾遺

畫中石城

透過香火看石人

稻花香裡話格桑

千年養生地,詩畫金崗嶺。

【愫影·傳承】匠心巧手下的廣豐鬥笠

一場別開生面的"考試"


點擊 「閱讀原文」可查看上期城市飄帶

相關焦點

  • 鸕鷀
    有人認為「關關睢鳩」的「睢鳩」即指鸕鷀,不知是否確鑿,不過據此可以斷定,馴養鸕鷀捕魚這回事情,在中國,起碼有了一、二千年的歷史了。我初始見到鸕鷀,是在少年時代,記得是深秋時節,一位外地老者,將一隻柳葉小舟,不知從何處劃到了我們村門口的河裡,舟上載有四隻鸕鷀,懶洋洋待在棚頂竹篙上曬太陽。
  • 自然之美——鸕鷀
    形體最小的是侏鸕鷀,體長45釐米,體重340克;最大的是弱翅鸕鷀,體長100釐米,體重5千克。在1850年滅絕的眼鏡鸕鷀(Phalacrocorax perspicillatus)體型也相當大,體重平均達6.3千克。
  • 圖說丨河南許昌:漸漸消失的鸕鷀捕魚
    河南省許昌市長葛市雙洎河是一條古老的河流,傳承千年的鸕鷀捕魚正在這條古老河流上進行。 李世偉 攝鸕鷀,又叫魚鷹,鸕鷀捕魚是勞動人民傳承千年的古老技藝。李世偉 攝鸕鷀捕魚使用的船與普通船不同,是由兩隻不同形體的單船組合而成。兩船相併,中間、內側各釘上一塊踏板,漁民就站在踏板上放魚鷹。 李世偉 攝漁民將繩套拴在鸕鷀的脖子上,鸕鷀發現魚兒之後會迅速叼起但不會吞下,隨後返回漁船上,漁民會將魚兒取出。
  • 實拍漁民用鸕鷀捕魚 古老技藝面臨傳承尷尬
    矯健的鸕鷀、硬朗的漁夫,這是寧波市海曙區南塘河冬日裡的一幅詩情畫卷。  據史料記載,鸕鷀捕魚起源於公元960年左右,鸕鷀潛入水中,嘴裡兜著魚,再回到小舟上,漁民從鸕鷀的嘴裡將魚掏出。現在,這種古老的捕魚方式幾近消失。而在寧波市海曙區洞橋鎮沙港村,還有兩位耄耋之年的老漁民莊根華和張聖華,60多年來一直堅持原生態的鸕鷀捕魚,延續著獨有特色的漁樵文化。
  • 名家專欄 | 【虹川舊事】倪宅六房潭的鸕鷀捕魚人家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之前,在虹橋倪宅六房祠堂門前的「六房潭」旁邊,有幾戶「鸕鷀捕魚」人家,以鸕鷀為捕魚工具,在虹川水網交錯的河面上捕魚為生。民國時期,倪宅六房的倪丕欽是虹橋區從事鸕鷀捕魚行業的掌班人,他從父親那裡接過衣缽,統領行業,與兒子倪學霖及孫子宗瑞、宗如,曾孫松友一個家族五代傳承近百年,從事鸕鷀捕魚行當。
  • 背部受傷難飛行 受傷鸕鷀在包頭獲救助
    包頭邊境管理支隊明安邊境派出所成功救助一隻受傷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鸕鷀。9月26日15時許,包頭邊境管理支隊明安邊境派出所接到轄區群眾報警,稱其在自家草場發現一隻失去飛行能力的野生鳥類,背部有明顯外傷,請求派出所幫助。
  • 因氣候及疫情原因加拉帕戈斯群島的企鵝和弱翅鸕鷀數量增加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加拉帕戈斯群島」國家公園管理部門日前發布消息稱,當地兩種稀有鳥類—加島環企鵝(又名加拉帕戈斯企鵝)和弱翅鸕鷀(又名加拉帕戈斯群島鸕鷀)的數量在2020年達到頂峰,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有利的氣候條件和COVID-19大流行。
  • 晚清福建老照片:閩江漁民「駕鸕鷀」捕魚,水中寺廟很罕見
    漁民劃著竹排、趕著鸕鷀,在詩情畫意的環境裡就解決了生計問題。在閩江兩岸,鸕鷀捕魚是一個熱門的行當,當地稱為「駕鸕鷀」。有民謠唱道:「黃厝裡『駕鸕鷀』,遠鄉近鄰最行時,一隻鸕鷀一畝田,你說稀奇不稀奇?」黃厝裡是閩侯縣的村莊,一隻鸕鷀所帶來的收益比得上一畝田,可見其捕魚能力之強!
  • 是情結控制了你, 還是你控制了情結
    而這三條線索恰恰反映了祁同偉這個人物的兩個巨大的情結,其一是權力的情結,其二是自卑的情結。那麼,什麼是情結呢?情結是心理學裡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指我們無意識(就是不被覺察到的心理中)挾有情感力量的觀念團,也就是我們心理結構中情緒、情感凝聚成的結。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說的戀母情結,就是指兒女對母親依戀、依賴的情感凝聚在一起形成的心理結構的一部分。
  • 煩惱的戀母情結
    諮詢師評估:來訪戀母情結表現明顯,戀母情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戀母情結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長大以後的各種人際關係都不同程度地受戀母情結的影響。可以說後來的各種人際關係(與已婚有孩子的女領導發生性關係)都是戀母情結的變形。
  • 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每個人都會有嗎?
    所以不少懂一些心理學的人會用戀父情結來解釋女孩子愛比自己年齡大很多的男人,用戀母情結來解釋男孩子愛比自己年齡大很多的女人。每當看到這些解釋,你是不是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也有這個情結?首先我們看情結這個詞的解釋。這是心理學派裡經典的精神分析學派詞彙。
  • 你聽說的「戀父情結」「戀母情結」會影響你選擇愛人嗎?
    在許多探討愛情的文章中,大家可以經常看見「戀父情結」「戀母情結」這兩個詞語。其實,「戀父情結」「戀母情結」這兩個詞語來源於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被稱為「父母偶像理論」。該理論提出,父母親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一代的擇偶標準。
  • 俄狄浦斯情結·開篇·1、俄狄浦斯情結是什麼?
    然而,這固化的幻想卻在弗洛伊德學派描述的情結中彰顯出它的本質。為什麼?因為俄狄浦斯情結並非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愛與恨的故事,而是一個關於性的故事,這就是所謂的身體得到快樂經歷的始末,這其中比如:得到撫慰、擁抱;或是受到侵蝕;或是炫耀;或是審視自己等等。總之,肉體上可以獲得快樂,也同樣可以獲得痛苦。
  • 處女情結
    但其實有沒有處女情結,是很個人的東西。就比如口味這東西,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你說番茄炒蛋到底是要放鹽還是放糖?這根本不是對或錯的問題,你喜歡甜就放糖,你喜歡鹹就放鹽,總不能因為別人跟你口味不一樣就罵別人是神經病不懂吃。
  • 我的處女情結……
    就像M所說,他有處女情結。在我看來,處女情結是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沒有對錯之分,正如你喜歡打桌球,而他喜歡打籃球一樣。只要不違背道德觀念和法律,其實所有的興趣愛好無可指責。 既然M有這麼強烈的興趣愛好,我覺得應該單刀直入地問L:你是不是V?不要騙我,如果是的話我們繼續戀愛,直到結婚。如果不是的話我們立刻分手吧。這樣做才是對自己興趣愛好的尊重。
  • 我的豆腐腦情結
    從小到大我總忘不了的就是我的家鄉盤克的豆腐腦。  我對盤克豆腐腦的另一段情結,就要說一下我的初中生活了。我的初中生活是在盤克中學度過的。那個年月學生在學校住的是大通鋪,睡的硬板床,一人一脊背寬,冬天在床板上鋪麥草或稻草笆子取暖。  那時,我們都會從家裡背上夠一周吃的饃到學校。平時我們都是在學校的學生灶上吃飯。記得有一次我實在饞的忍不住了,就花了一塊錢買吃了兩碗豆腐腦解了一回饞。
  • "戀父情結"的重要影響——你不可不知的情結
    戀父情結會導致女孩在長大後變得非常霸道,一定要得到她們的父親而不能像小時候那樣不如願,或者變得很順從以像獲得父親的接納。文/丁志強 心地聽說 心理專家什麼是戀父情結?戀父情結,也譯作厄勒克特拉情結是來自後弗洛伊德學派的概念,它由榮格首先提出,是對俄底普斯理論的拓展。榮格以厄勒克特拉情結來表示女性在發展中所出現的戀父厭母情況。
  • 霍建華自曝戀母情結,什麼是戀母情結你真的懂嗎
    但是,要知道,霍建華只比林心如小3歲,並且外形、性格都是一等一的超好男人,如果這都能叫「戀母情結」,讓小編和萬千看著《還珠格格》長大、至今還深愛林心如的粉絲情何以堪?到底什麼是戀母情結,搞清楚再說!霍建華和林心如古裝劇照戀母情結有個典故,相傳希臘神話中,王子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生父,娶了母親為妻。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就用這個故事來描述那些兒子依戀母親、害怕父親的情況。
  • 心理學解讀:自卑情結
    那麼,什麼是自卑感和自卑情結?人又是如何形成自卑情結的?為什麼我們說自負可能是自卑的一種偽裝?這就是我們這次要討論的內容。自卑感,是一種「比不上」的感覺自卑感來源於「比較」,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
  • 心理學解讀:自卑情結!
    那麼,什麼是自卑感和自卑情結?人又是如何形成自卑情結的?為什麼我們說自負可能是自卑的一種偽裝?     這就是我們這次要討論的內容。自卑感,是一種「比不上」的感覺     自卑感來源於「比較」,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