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上,美國專門掛上了兩面特殊的「國旗」

2020-12-19 騰訊網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過收音機,向所有日本人宣布了戰敗的消息。

「密蘇裡」號日本投降儀式

對於當時的普通日本人來說,這是一個「五味雜陳」的消息。雖然《終戰詔書》並沒有明確說「投降」或者「戰敗」,但大家都明白「終戰」的意思。除了疑惑、痛苦之外,很多人也開始有了希望——自己在外當兵的家人,將被解除武裝遣送回國。這意味著,他們也許很快就能看到自己的兒子、丈夫、父親,回到家中。

而對於當時的日本政府來說,他們首先要準備的,就是即將到來的投降儀式。對於美國來說,這場受降儀式,需要狠狠的表達一下對日軍的「輕蔑」。

9月2日上午,停泊在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成了受降儀式的舉行地點。選擇「密蘇裡」號當然有一定的用意,因為這艘戰艦的名字,正是總統杜魯門故鄉的名字。

「密蘇裡」號是美國海軍第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全艦長度達到了270.4米,較為開闊的甲板正適合舉辦受降儀式。當然,更重要的是,杜魯門做出的有關日本的最重要決定,就是在日本的兩座城市投放原子彈。所以對於美國人來說,選擇「密蘇裡」號接受日本投降,很有象徵意義。

當天,麥克阿瑟和其他九位同盟國的代表,和日本官員籤署了投降協議。這麼重要的儀式,「密蘇裡」號上的美國官兵,卻似乎「不太重視」。他們從軍官到普通士兵,全部都穿著制式襯衫的軍便裝,沒有系領帶,更沒有佩戴勳章——按理說出席這樣的活動,應該是更正式的服裝才行。美軍的意圖很明顯,表達對日軍的蔑視。

如果你再看看受降儀式的照片,就會發現日本代表被艦上的官兵團團圍住,是多麼的渺小和窮途末路。當然,細看一下,你還會發現很多美軍士兵悠閒的坐在炮塔上,就像逛遊樂場看熱鬧一樣……

除此之外,「密蘇裡」號上還升起了兩面特殊的美國國旗。

珍珠港事件

其中第一面,曾經飄揚在美國的白宮頂上。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損失慘重,也因此正式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白宮上飄揚的就是這面國旗。美國人一直保存著它,等著日本戰敗投降的日子,再拿出來掛上……現在,它終於飄揚在了「密蘇裡」號上,驕傲的看著投降的日本人。

第二面專門掛上的美國國旗,更為特殊。它是從美國馬裡蘭州首府安納波利斯緊急空運而來,31顆星的美國星條旗。

眾所周知,美國國旗由50顆星和13道紅白相間的條紋組成。50顆星代表美國的50個州,13條間紋象徵美國建國時的13塊殖民地。但實際上,歷史上美國國旗有過多次修改,並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

1777年大陸會議正式批准的第一面美國星條旗,上面只有13顆星,代表最初加入的13個州。隨著其他州的加入,1818年美國國會頒布法令:之後的美國國旗橫條數保持13道不變,每加入一個州就多加一顆星。

在「密蘇裡」號上升起的31顆星美國國旗,來自於1853年。

黑船事件

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準將馬修·佩裡,率領四艘軍艦來到了日本江戶灣,向日本炫耀武力。當時封建保守的日本人,從未見過如此先進的黑色鐵甲戰艦,都被震驚了。馬修·佩裡此次來到日本,就是要通過武力強迫日本打開國門,所以警告日本人「不開國就開炮」,然後揚長而去。

1854年2月13日,馬修·佩裡又來到了日本,這一次他帶來了7艘軍艦,大搖大擺的深入江戶灣內,威逼日本幕府開國。自知實力弱小的幕府,只好答應了馬修佩裡,在橫濱籤訂了《日美親善條約》。

在籤訂了這個不平等條約之後,其他列強紛紛趕來,趾高氣昂的與日本籤訂條約,打開了日本的國門。這對於日本來說,是崛起的開端,也同樣是最大的恥辱。

這面緊急空運到「密蘇裡」號上的美國國旗,就是當年掛在馬修·佩裡旗艦「波瓦坦」號上的——其象徵意義不言而喻,曾經的美國人帶著這面國旗打開了日本的國門,現在接受日本的投降,依然是在這面國旗之下。

兩名籤署投降文件的日本官員,一位是軍方代表梅津美治郎,另一位是政府代表重光葵。

「密蘇裡」號

這兩人當然不是心甘情願出席這樣的活動,尤其是重光葵。1932年他在虹口公園爆炸案中右腿被炸斷,此後只能一瘸一拐的走路。在稍微有些顛簸的「密蘇裡」號軍艦上,重光葵略顯怪異的步態,顯得格外引人注意——這似乎象徵著戰敗後的日本,傷殘在身,舉步維艱。

至於梅津美治郎,則和其他幾位日本軍官代表一樣,只穿著皺巴巴的軍裝和髒軍靴,顯然沒有刻意準備服裝。梅津美治郎也是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自己最後的倔強。

出席了受降儀式的美國陸軍上將沃爾特·克魯格(Walter Krueger)之後回憶說,「儘管日方代表的表情高深莫測,絲毫也未流露出他們的情感」,但是,「他們的舉止氣度是如此的陰森抑鬱,似乎完全意識到了他們曾經不可一世的帝國,已經付之一炬,而他們民族的希望和野心也已終結。」

麥克阿瑟在宣讀了投降命令之後,嚴肅的宣布:「現在我命令,日本帝國政府和日本皇軍總司令代表,在投降書指定的地方籤字!」桌子上的兩份投降文書,同盟國保留的是真皮封面,而要交給日本的,則是廉價的黑色帆布封面——這顯然也是刻意為之,就是要表達對日軍的蔑視。

正如沃爾特·克魯格所說的,此時日本軍方和政府的希望及野心都已經終結了。而美國人安排的這一次受降儀式,從地點選擇、官兵著裝,到懸掛的「特殊國旗」,無一不體現了對日本的深深蔑視。

相關焦點

  • 1945年日本的投降儀式,被美國人精心打造成了日本天皇的脫罪儀式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他的子民們宣讀了那一份經過仔細打磨的《終戰詔書》。在這樣一份投降宣言中,全篇卻沒有出現一個「投降」或者是「戰敗」的字眼。甚至裕仁天皇還專門向那些「為東亞的解放而與日本合作的國家」表達了深深的歉意,不得不說裕仁天皇理解中的「合作」與現實意義上的合作差別還蠻大的。
  • 在日本投降儀式上,美國派專機送來一面國旗,而且上面僅有31顆星
    1945年9月2日,在日本投降儀式舉行地——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上,懸掛著一面美國古董國旗。這面國旗和一般的國旗不同,它上面只有31顆星而非50顆星。那麼如此莊嚴而又嚴肅的時刻,日本投降儀式為何要在一艘戰艦上舉行?那面只有31顆星的國旗又有什麼特殊含義?
  • 1945年日本投降儀式,為何蔣介石不參加,而是徐永昌和何應欽
    日本無條件投降是指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許,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出席籤字儀式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
  • 美國將軍麥克阿瑟為羞辱日本,在投降儀式上,一連換了五支筆籤名
    面對日本這種恐怖的計劃,美國也不敢硬碰硬,因此在日本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後,在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在廣島跟長崎上空投擲下原子彈,瞬間摧毀了這兩座城市。 在確定投降後,之後的安排便快速了起來,9月2日,在美國軍艦密蘇裡號上,以日本外相重光葵為代表的日本正式籤署投降書。當時接受日本投降的同盟國代表分別為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另外澳大利亞、荷蘭、紐西蘭、加拿大、法國等也都有代表出席。
  • 這場日本投降籤字儀式,洗淨了這些年對國家的奇恥大辱!永遠不能...
    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密蘇裡」號軍艦上舉行的日本投降籤字儀式。 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投降籤字儀式在位於東京灣的美國「密蘇裡」號戰艦上舉行,日本代表正式向盟國籤署投降書,中國代表團團長徐永昌代表中國籤字,對這一歷史瞬間,次日的《大公報》報導:「這籤字,洗淨了中華民族七十年來的奇恥大辱。這一幕,簡單、莊嚴、肅穆,永誌不忘。」
  • 為什麼當年日本投降籤字儀式上,美國軍人都不穿正裝不戴領帶?
    摘要:1945年9月2日,停泊在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海軍「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日本投降籤字儀式。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70年前,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這是值得億萬中國人民永遠銘記的日子。1945年8月15日被稱為「日本歷史上最長的一天」。從上午開始,日本的廣播電臺就反覆播送著將在中午12時有天皇的重要廣播。12點整,電臺以「玉音放送」的形式播出了裕仁天皇親自宣讀的《終戰詔書》。
  • 日本投降儀式上,麥克阿瑟籤1個名字用5支鋼筆,真是老司機一個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一軍人家庭。其父老阿瑟·麥克阿瑟二世曾擔美國陸軍三星中將。 1903年,23歲的麥克阿瑟以第一名的成績從西點軍校畢業。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一戰、二戰和韓戰的人。
  • 1945年日寇投降,並非真的無條件,而且僅僅是武裝力量投降
    ▲僅僅是日軍投降投降書中並無「日本投降」字樣1945年8月15日,法西斯軸心國中的最後一個——日本公開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反法西斯同盟國投降。9月2日,日本方面的正式投降儀式在美軍「密蘇裡」號軍艦上舉行,但在場的少數細心記者發現,在日美雙方籤訂的投降書中,並沒有「日本無條件投降」等字樣,僅有「日本武裝力量繳械投降」。
  • 日本投降儀式上美國大怒,細節揭露蔣介石意圖,何應欽登報解釋
    1945年8月27日上午十點,7架美軍飛機陸續從芷江機場起飛,他們的目的地是南京。乘坐飛機的是先行飛赴南京,為受降打前哨的「前進指揮所」成員,時任中國陸軍副總參謀長的冷欣中將便是這次行動的負責人。在掌握對日本的分寸上面,何應欽遠遠比陳誠高明,如何能夠把握日本人的心態,讓日本人(岡村寧次)能夠真誠的跟蔣介石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按照蔣介石的意圖來投降,陳誠比何應欽差遠了。1945年8月18日,蔣介石致電何應欽,命他:承委員長之命,處理在中國戰區內之全部敵軍投降事宜。
  • 日本投降 | 一紙降書出芷江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以宣言的形式,發表了《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日本當局對此意見不一,日本主戰派以種種條件為理由主張全面拒絕《波茨坦公告》。7月28日,首相鈴木貫太郎在記者會上說:《波茨坦公告》只不過是《開羅宣言》的舊調重彈,日本政府認為公告並無任何重要價值,只有對他置之不理。日本為自己的一意孤行付出了代價。
  • 日本投降|一紙降書出芷江
    8月15日上午,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此後,盟國各戰區分別舉行日本投降籤字儀式。1945年8月20日,我國參加受降工作代表先後抵達芷江。在這裡, 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並在投降備忘錄上簽字,於具有法律意義的南京籤字前,解決了中國對日受降的全部實質性內容。
  • 1945年日本投降,被遣送回國的士兵,下場如何?比囚禁他們還要慘
    在1945年的8月15日,上海《大公報》的頭版頭條上,五個超大的黑體字「日本投向矣!」點燃了全中國人民內心的狂喜。每條大街小巷,都可以聽到有人在哭嚎,有人在狂笑。這五個字,代表了太多太多。就連日本國境內,也有不少的國民鬆了一口氣,因為戰爭,日本的百姓也是苦難連連。
  • 1945年,明明還擁有700餘萬軍隊的日本,為什麼選擇了投降?
    73年前,1945年8月15日,窮途末路的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場罄竹難書的侵略戰爭,奪去了無數無辜中國人生命的曠世浩劫,終於結束了。
  • 日本投降儀式的真實細節:鬼子剃光頭,應欽腰媚骨,崗村沒獻刀!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日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代表尼米茲海軍上將,中國代表徐永昌陸軍上將,英國代表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代表傑列維亞科中將依次籤字。9月9日,中國戰區的日本投降儀式在南京舉行。
  • 奇特的投降儀式,日本戰敗三十年後一個士兵的受降
    1974年初,一位日本青年旅行者來到菲律賓境內旅遊,在一個偏僻的荒野裡,這位青年偶然發現了一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幸的幸運者,他就是三十年前日本帝國陸軍第十四地區集團軍參謀長司令部特別中隊中尉廣己田。1945年,廣己田所在的日軍陣地被美國軍隊攻佔後,他和其他被打敗的日本官兵一起退避荒野,過著東躲西藏的隱居生活。
  • 1945年臺灣回歸祖國全島狂歡三天三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到臺灣,臺灣島立即沸騰了,「被日本殖民主義者奴役了整整半個世紀的廣大臺灣同胞,抑制不住回歸祖國懷抱的無比喜悅心情,他們載歌載舞,奔走相告,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爭先恐後地懸掛中國國旗。 當商店買不到國旗時,就自己動手製作國旗。」
  • 1945年國軍在湖南芷江接受日軍投降真實彩色老照片
    1945年國軍在湖南芷江接受日軍頭像真實彩色老照片曝光,這些照片由當年美國飛虎隊員約瑟夫·德拍攝。芷江侗族自治縣,隸屬於湖南省懷化市,位於湖南省西部,地處武陵山系南麓,雲貴高原東部餘脈延伸地帶。芷江,古屬「五溪蠻地」,商周屬楚黔中地,秦為黔中郡地,自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縣,縣城所在地芷江鎮六度為州府治所在地。1945年8月,中國抗戰勝利洽降在芷江舉行,芷江因此聲名遠播,成為抗戰歷史名城。
  • 1945年日本不投降會如何?本土重回石器時代,損失人口超2000萬
    二戰中的日本有多瘋狂?相信很多人看了他們在作戰中的萬歲衝鋒,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可怕之處,而且日本人發瘋起來連自己都不放過。從戰爭開始後在太平洋島嶼的爭奪,以及到 1945年硫磺島和衝繩島的戰鬥來看,日本人都抱著「玉碎」的決心要和盟軍決戰到底。
  • 1969年,美國登月插上一面國旗,如今國旗變成什麼樣了?
    1969年,美國登月插上一面國旗,如今國旗變成什麼樣了?自古以來,人們對月球充滿了好奇,直到1969年,美國的太空人才成功登月,解開了月球的神秘面紗。美國登上月球,當然要留下一點印跡。1969年,美國太空人插上一面國旗,如今國旗變成什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