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生很少工作,大部分時間都在遊山玩水,錢從哪裡來?

2021-01-19 西府趙王爺

李白是古往今來最為出名的詩人,毫筆一揮,恍如謫仙入世;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俗話說得好,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李白能夠成為一代詩仙,和他多年遊歷山川,寄情山水的經歷是分不開的。作為大唐骨灰級驢友,李白的雲遊經歷堪稱豐富。

年輕時的李白好劍術,喜任俠,酷愛山水,十五六歲的時候,便仗劍出遊,往來於旁郡。他上峨眉,下渝州,出江油,遊劍閣。短短數年時間,他已經是遊遍了巴蜀大地。

二十四歲時,李白不滿受困於蜀中,提起手中長劍,開始「辭親遠遊」。李白沿著長江順流而下,一路向東,出渝州,下維揚,笑傲江湖。《渡荊門送別》中那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其實就是李白仗劍遠遊的一個真實寫照。

此後的時間裡,李白去了不少地方,大江南北,隨處可見其「足跡」。他曾在江夏和孟浩然對飲,於開封於元丹丘論道,往長安請賀知章薦詩,回洛陽陪杜甫睡覺。黃鶴樓、敬亭山、廬山、鳳凰臺、無相寺,到處都是李白的痕跡。

當然了,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歡寄情於山水,有事沒事兒就要出去遊歷一番,看看這天下的名山大川,增長一下閱歷。杜甫當初年輕的時候,也曾漫遊吳越,遍觀齊趙,享受了幾年「裘馬輕狂」的快意生活。甚至還一度與自家偶像李白同遊,吟詩作對,抵足而眠,好不快活。

但是,出遊是要花錢的,哪怕只是窮遊,這一路上的吃住都是要花不少錢的。杜甫當初之所以能夠四處漫遊,乃是因為家境還算可以,畢竟杜甫父親好歹是個當官的,其母親崔氏也出自當地豪門,完全就是官二代加富二代。後來杜甫家道中落,再加上安史之亂爆發,杜甫可就沒那閒心旅遊了。畢竟就憑他那四處打零工的微薄俸祿,養家都不夠,更不要說詩和遠方了。

更為關鍵的是,李白這個人出遊,還不是簡單的遊山玩水。李白有俠士之風,一路上行俠仗義,廣交朋友。看到順眼的,免不了要擺個宴席;看到可憐的,又是撒錢接濟。當初李白出蜀地,東遊淮揚,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萬。

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一文中這樣寫道:

曩昔東遊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

那麼問題來了,李白出遊的錢的從哪裡來,要知道人家杜甫後來四處給人家當幕僚,好歹有份兒工作,而李白這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沒上過什麼班,他哪裡來的錢出去旅遊?

關於李白的收入問題,其實要分時間段來看。年輕時侯的李白,自然是和杜甫一樣,依靠家裡接濟。關於李白的家世背景,歷史上的記載其實比較模糊,即使是李白自己,也很少談及。有說法稱他們家是唐宗室後裔,因罪出逃西域,而後遷居蜀中。還有說法認為他們是蜀地望族,因為隱居避世而不為人所知。

當然了,這些都不影響李白的商人身份。比如陳寅恪先生認為,李白的父親李客是因罪竄謫的胡商。郭沫若先生對此雖然表示反對,但卻認定李客是一位富商。據郭沫若先生的考證,李客的生意做得很大,遍及整個長江流域,甚至於在吳楚之地都還有他們李家的莊口。

在李白那個時代,明明長安洛陽才是天下讀書人的神往之地,而李白卻選擇出蜀順江而下,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裡有他們家的產業,能夠在錢財上給予接濟。不然三十萬金,李白怎麼能帶出門?

商人的出身,給予了李白一定的經濟基礎,同時也導致了他揮金如土的行為。李白有大才,更有大志,不然他也寫不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樣的句子。而像「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這樣的句子,更是證明了李白是有遠大政治抱負的。

但是,李白商人的出身限制了他的發展,無法參加科舉,《唐六典》裡面有過規定:

來刑家之子,工商殊類不預。

意思很簡單,就是罪犯和工商子弟,沒有資格參加科舉。在李白那個時代,原本科舉入仕是他實現抱負的最好渠道,畢竟才氣擺在那裡。但是因為身份問題,這條路被阻斷了,李白想要追求理想,那就得另尋他路。

所以我們看到李白在二十四歲的時候,離開家鄉,辭親遠遊。他此去不僅僅是要增長見識閱歷,更是要尋求機會。他之所以一路上揮金如土,一方面是樂善好施的性格使然,一方面則是需要上下打點,打通門路。總之,李白一為功名,而為交友,瘋狂撒錢。

而這些錢財的來源,自然不是李白憑空中彩票得來的。他年紀輕輕,一沒工作,二沒事業,如果不是家裡拿錢,錢從哪裡來?李白「五歲通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觀奇書」。在古代,那麼小就能開始讀書那麼多書的,家底不會差到哪裡去。

當然了,李白也不是一直啃老,或許是因為家道中落;或是因為常年在外生活,非家族嫡系,李白的錢越花越少。他在自己的詩《贈從兄襄陽少府皓》中說「一朝烏裘敝,百鎰黃金空 」。以至於後來吳指南去世,李白只能將其草草下葬,數年後來遷墳,也都還是借錢。

又昔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遊於楚,指南死於洞庭之上……遂權殯於湖側,便之金陵。數年來觀,筋骨尚在……遂丐貸營葬於鄂城之東。

此外,李白的功名之路也走得非常不順,下江東數年,訪便各地,無人徵召舉薦。此時的李白屬於要錢沒錢,要工作沒工作,生活逐漸落魄。

不過,李白並沒有落魄太久。公元727年,27歲的李白與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入贅許家。與此同時,李白也算是有了新的收入來源。

其實當時的許家已經不是什麼大家族了,許圉師雖然官至宰相,但晚年仕途並不順利,家道中落。不過或說回來,畢竟是出過宰相的家族,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此時的李白或許過不上什麼富家子弟的生活,但至少也是無憂。

解決了生計問題之後,李白又開始了自己的追求功名之路,接觸了不少朝中人事。比如當地的長史裴寬,有《上安州裴長史書》一文,這篇文章算是李白的前半生自傳。再比如於終南山尋玉真公主,寫下《玉真仙人詞》明志,甚至還一度跑到長安當起了京城漂。此外還拜訪過不少的王公大臣,但都收效甚微。

而在這個過程中,李白的花費自然也不會低,如果不是許家支持,估計路費都不夠。

後來妻子許氏去世,李白也沒法兒繼續啃老了,只能帶著兒女為了生活而四處奔波。不過李白運氣不錯,其多年寫的《玉真仙人詞》終於被呈到了玉真公主手中,得到了賞識。

李白奉詔入京,隨後待詔翰林,在唐玄宗身邊當起了藝術顧問。苦求功名二十載,最終時來運轉,鹹魚翻身,李白自然是意氣風發,由此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段時間的李白,著實是火了一把,讓貴妃研磨,令力士脫靴,連當朝宰相賀知章都成了他的鐵桿迷弟,呼為謫仙。不誇張的講,此時的李白就是長安第一偶像,吃飯都有人搶著買單,根本不愁吃喝。此外,作為皇帝坐下的御用文人,李白時長還能得到賞賜。

比如在《松窗雜錄》中就有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當初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在興慶池賞牡丹花,想烘託下氣氛,於是找到歌唱家李龜年唱曲。但是有覺得老歌聽著沒意思,想要聽聽新詞。於是讓李白填一首。而李白當時趁著酒勁,寫下傳世名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唐玄宗很滿意,賞金百兩,錦百端。

當然了,或許是因為恃才自傲,得罪了權貴,遭人誹謗;又或許是壯志難抒,畢竟官場齷蹉,唐玄宗只把他當做御用文人。所以李白最終離開了長安城,再度流浪。不過此時的李白也不算窮,走的時候還是有一筆遣散費的,畢竟《草堂集序》說的是「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

雖說具體金額不知多少,但皇帝的手筆,應該不會太小氣。正是因為有這麼一筆遣散費,李白才能在出長安之後,帶著杜甫一起玩兒。

後來李白帶著杜甫來到宋州,又結識了同樣懷才不遇的大詩人高適,於梁園懷古,題詩於白壁之上,宗楚客孫女宗煜獵見心喜,千金買壁,自此與李白結緣。宗煜的出現不僅僅是讓年知天命的李白重新煥發第二春,更是為他解決了即將到來的經濟危機。

宗煜的爺爺宗楚客同樣是當過宰相的人,雖然後來因罪貶謫,慘遭流放,但是宗氏一族依然還是有些底蘊,不然宗煜也做不出豪擲千金的事情來。

此外,李白因為入永王李璘帳下當幕僚,遭受李璘牽連,獲罪入獄。宗煜為其奔走營救,最終幫助李白免去一死。當初李白犯的可是謀反重罪,如果宗煜沒有些關係背景,是很難救下他的。

當然了,李白也不光是啃老丈人,靠老婆,他還有朋友。李白作為一代偶像,身邊鐵粉迷弟一大堆,連杜甫都是李白的小迷弟。其中最厲害的還是那個叫汪倫山歌小王子,這貨可可不是什麼普通人,而是一個土豪。當初李白之所以寫詩給汪倫,還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那是因為汪倫確實對他很好,不僅款待其數日,還送了李白八匹名馬,十端官錦,把李白感動得不行。

"款留數日,贈名馬八匹、官錦十端,而親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絕句一首。"——《隨園詩話補遺》

此外李白這個人,性格豪爽,出手大方,交了不少朋友。其中比較出名的有高適、賀知章、元丹丘、崔渙等等。這些人可都不是簡單人物,高適是比李白還能花錢的資深驢友,賀知章是當朝宰相,元丹丘是道教大佬,崔渙是官宦子弟,基本上都不缺錢。而他們也沒少在李白落魄時接濟幫助他。

比如孟浩然在李白散盡三十萬金之後,不僅請他吃飯,還給李白介紹了許氏這麼一個富貴千金。而元丹丘則是在李白喪妻,旅居東魯之時,一直給予其各方面的幫助。不僅收留李白隱居,還把李白的作品送到了玉真公主手裡,幫助李白鹹魚翻身。至於崔渙,當初李白下獄,他可沒少幫忙。

所以,總的來說,李白收入主要是分為五部分。分別是富商父親,權貴孫女,至尊天子,慷慨朋友,熱情粉絲。有著這些人賞飯吃,不工作也不差錢。

不過,最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李白的一生其實並不是太順利。縱觀李白的一生,可謂是真正的豪無門路,雖然他天資橫溢,鬥酒詩百篇。但沒有哪一個官員願意提攜一個商人子弟。

他散盡千金,只為求得一表現自己,能夠大顯身手的機會,可是到頭來確只得到了一個替人寫詩的活計。這才是真正的毫無希望,他在這條路的上線已經從他一出生就鎖死了。他雖然有過揮金如土的日子,更有仗劍遠遊的經歷。但是在許多時間裡,李白其實也很落魄,而且悽苦。我們以為李白寄情於山水,確怎知他是怎樣的無可奈何後才寄情於山水。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當初東遊淮揚,連好友遷墳的錢都沒有;後來旅居東魯,花錢還得看女朋友的臉色;漂泊長安,更是孤苦無依。最慘的是永王之亂後,獲罪下獄的李白雖然免去一死,但出來時已經是一貧如洗。再加上此時李白已經年過花甲,體弱多病,只能是依靠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庇佑。最終,李白病逝於當塗,一代詩仙的傳奇一生,就此落幕。

相關焦點

  • 李白大半生都在遊山玩水,沒見他工作,他到底從哪裡來的錢?
    大部分文獻都以「家世不詳」來概括李白的出身背景,實際上,自中唐以來,一直到現當代,許多學者對考證李白的家世做出了很多努力,他們從眾多歷史文獻中一點一點比較和分析,逐漸為大家還原出一個具有立體感的李白。出生在富貴之家,李白在小時候有任何願望,他父親都可以滿足他。李客早年忙於經商,沒有學到多少文化知識,所以,他對小兒子李白寄託了很大希望,從5歲開始,李客就為李白聘請了私人教師,專門來教授李白讀書識字。
  • 李白大半生遊山玩水,不愁沒錢花,他的錢主要從哪來?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李杜」。他天生驕傲自負,非常具有人格魅力,許多人喜歡他獨立豪放的氣度。李白也充分體現了盛唐時期文人墨客的風骨。李白追名逐利卻收效甚微,他仕途不順,常常借酒澆愁打發時間。其實李白還有一個隱藏身份,那就是「大唐第一無業游民」。李白的仕途只有短短幾年,卻遊山玩水。
  • 李白不當「打工人」,大半生都在遊山玩水,飲酒作樂,他哪來的錢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是李白超前的生活理念,一直為後代人所推崇。但是,後人一直有個問題想不通:李白不但沒工作,還總是玩說走就走的旅遊,他靠的是什麼呢?錢怎麼來的?這個問題確實硬核,但知道了真相之後,一般人也只能感嘆:巨妾做不到呀。
  • 喝酒、旅行、談戀愛,李白的錢從哪裡來?
    但這也引發質疑:李白一輩子沒怎麼工作過,整天都在玩,錢是從哪裡來的?李白留下詩文無數,裡面寫了朋友、愛人,卻很少寫自己的出生,對家世幾乎從不提起,他父親「李客」還是在李白死後,才出現在他的墓碑之上。李白的從叔李陽冰在《草堂集序》說到:李白的祖先世居住隴西,隋末謫居西域碎葉。唐中宗神龍年間,李白他爹來到四川,客居綿州。
  • 李白整日遊山玩水,他的錢從哪兒來?專家:他的詩就很「凡爾賽」
    很多人認為受古代古裝劇和古人傳記的影響,古代生活實際上很容易,例如古代很多孔子哥哥可以整天不工作,享受錦衣玉食的生的典型例子是唐朝的李白。從史料中,我們不難看出李白的一生幾乎沒有認真工作的記錄,整天在山上玩水,吟詩致富。而且,李白似乎也沒有任何缺錢的記錄。那麼問題來了。
  • 「李白一輩子沒工作整天玩,錢是從哪來的?」 哈哈哈……
    昨天我在網上衝浪 看到了這麼一個話題:李白一輩子沒怎麼工作整日遊山玩水 他的錢是從哪來的? 作為唐朝第一大明星李白有三大愛好:寫詩 喝酒 旅遊 然鵝……筆墨紙硯費錢
  • 詩仙李白,如何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一生放浪不羈,飲酒作詩遊山玩水,生平做的最大的官是六品,而且為官時間短,他是如何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呢?李白的家境還算殷實,其父是四川一代有名的富商,其叔叔兄弟也在朝庭為官,千金散盡時,投靠親戚,靠著家族的支持,李白才能飲酒作詩遊山玩水。古往今來,女愛才男愛貌,李白之才天下聞名,一生有四個老婆,其中,有兩個是當朝宰相的孫女,李白是入贅到女家,靠子妻子的家財萬貫,有權有勢,李白自然有資本只管飲酒作詩,遊山玩水了。
  • 李白沒工作是怎麼掙錢?解密李白雙重身份與七大來錢路子
    李白除了詩人的身份,還有一個江湖身份——劍客。李白是一位江湖、廟堂通吃的江湖俠客!用現在的話說,玩轉黑白兩道。縱觀李白一生,除了兩年的供奉翰林的正式官職之外,其他時間都在四處飄零,那麼他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呢?1.
  • 壹點音頻|李白的錢哪來的:一生漫遊寄情名山大川、溝壑林泉
    「李白的錢哪兒來的」,上了熱搜!說實話,李白二十四歲離開家鄉,一生漫遊四方,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黃河上下,走了數不清的地方,經歷了數不清的磨難坎坷,最後在安徽當塗去世。這樣的漫遊生活,需要較雄厚的經濟基礎,而李白一輩子不過一介布衣,從未做過官,沒有官俸收入,他又是個出手慷慨大方的人。在他看來,「黃金逐手快意盡」,「千金散盡還復來」。他自稱,在揚州不到一年就「散金三十餘萬」,我們禁不住要問,支撐李白漫遊天下的經濟基礎到底是什麼?李白的經濟收入從哪兒來?他到底有多少錢呢?
  • 李白遊山玩水,沒有工作的他,靠什麼維持生計呢?這個細節不能忘
    但這些通通都無所謂,我們只需記住:李白是一個瀟灑的人,是一個揮霍的人,是一個享受人生的人,是一個流芳百世的人。可是我們每一次看到李白的時候,總會好奇一個問題:李白哪來的錢?一、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這些錢可以維持家用,這些錢可以讓自己的妻兒老小肚子填飽。但很抱歉,在我們回顧李白的發展史或者李白的成長史時,基本沒有這樣的顧慮。換句話來說,李白基本上沒有為衣食住行發過愁。而更有趣的是,李白沒有為衣食住行發過愁,與此同時,李白本身也沒有任何工作。
  • 「大唐第一無業游民」李白,上兩年班就四處遊玩,他為何這麼有錢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我們腦海中的李白都是浪漫主義的代名詞,灑脫不羈、遊山玩水。時而與友同飲,時而對影自酌,但諸位是否想過?一生只有兩年仕途的李白,卻能走遍大江南北,遊玩的錢哪裡來?其實這個話題最早還上過一次熱搜,無數人的心裡都和我一樣有著這樣的疑惑。今天咱們就從幾個角度,好好扒一扒。首先咱們拋開李白本人,能有這樣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一個土豪的爹吧?
  • 李白為什麼這麼有錢?
    詩仙李白其實還有個隱藏身份,那就是「大唐第一無業游民」。縱觀李白一生仕途,「工作經歷」短短幾年,但卻遊山玩水,走遍大江南北。時而與友同飲,時而對影自酌。沒有穩定工作的他,究竟如何做到一生浪跡天涯的?相信網友和我有著同樣的疑問,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李白的「旅遊經費」到底都是從哪兒來的。
  • 李白這人挺好的,就是活得太擰巴
    為了讓自己找到一份好工作,他還幾次「倒插門」,不停上書拜見各地官員,但一直高不成、低不就,沒找到特別合意的工作。 十年後,他來到了國都長安,拜見了一批朝臣大官,希望能被皇帝看到,但還是沒結果。李白有點生氣,就又跑出去遊山玩水了,還在路上寫下了《蜀道難》《行路難》等詩歌。再後來,他乾脆隱居了起來。這一隱居,反倒搞得他的名氣更大了。
  • 李白:不工作還能吃喝玩樂遊遍天下,花錢全靠老爹和老婆?
    題記如果能重來,你會想要選李白麼?李白的才華不僅讓當時的人們為之欽佩,就連杜甫都是李白的小迷弟,為他打call:杜甫專門為李白寫的詩如《贈李白》《春日憶李白》《夢李白》《天末懷李白》等等記錄在冊的就有15首之多;為他力戰黑粉:李白被流放的時候,黑粉都對他他砸臭雞蛋的時候,杜甫站出來為他辯駁。
  • 李白哪裡人 李白的祖籍
    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估計都背過他的詩,李白的文學成就與其一生的經歷可謂傳奇。在我國詩歌史上,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八個字來評價詩仙李白,應該還是比較公允的。詩仙李白在很多人看來是神一般的存在,那你們知道李白是哪裡人嗎?
  • 大唐第一無業游民李白,哪來的錢喝酒談戀愛?
    李白的生活狀態讓人羨慕不已 不用工作,就滿足了生活愛好 李白用一生完美詮釋了 一個驢(土)友(豪)的自我修養 這麼多地方,這可都是錢啊
  • 論喝酒,李白才是扛把子!
    李白,一個不缺錢的富二代,咱也不管他錢從哪來,總之呢,遊山玩水,飲酒作詩,那是玩得透透的。就像古代大俠行走江湖,打打殺殺,下個飯館,隨身都能取出個幾兩銀子。李白這人啊,詩寫得厲害,喜歡社交,喝酒那是一絕,叫「酒仙」亦不為過。
  • 詩仙李白一生桀驁不馴才華橫溢,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詩意人生?
    李白的個性恃才傲物、桀驁不馴,還有一副打抱不平的熱心腸。另一方面,他心態豁達樂觀,積極向上,交遊廣泛,身上的文人風骨盡顯,這些性格在他的詩詞裡都有完整地展示。李白一生留下近1000首各類題材的詩詞,從這些詩詞裡,我們不但讀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李白,還通過詩詞的描述,領略到大唐王朝開拓進取、雍容大度的文化氣象,以及對中華民族大好河山升起的無限敬意。那麼,從李白的詩詞作品裡,我們可以得到什麼樣的詩意人生呢?
  • 李白很霸氣的一首詩,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李白,字太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寫過了無數的詩作,而且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非常的唯美,無論是描寫愛情,還是友情,以及是詠物,那都是寫得非常棒,這也正是李白,能夠成為「詩仙」的原因。相信大部分的中國人對於李白的詩,那都是不會陌生,例如他的《靜夜思》、《俠客行》、《將進酒》、《贈汪倫》等等,那都是一流的佳作。
  • 皖南這個古鎮,詩仙李白來過兩次,一住就是半年
    民國年間,桃花潭更是成為皖贛兩地的貨物集散地,而被人稱為「小上海」,如今,告別了過去,舟桅相連的熱鬧繁華,來到此地的大部分都是尋找「詩仙」足跡的遊人。當地人常說,在這片山水間,有看不完的美景,讀不完的詩歌,更有說不盡的情義故事。而這一切都源於「李白來過」。唐天寶年間,李白來到安徽宣城一帶,世居桃花潭的汪倫得知後激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