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往事》:為什麼就算他強姦了女神,我們也依舊愛他

2021-01-08 劉氓影娛

My beloved is whie and ruddy, 我的愛人是如此英俊,

His skin is as the most fine gold, 他的皮膚像黃金,

his cheeks are as a bed of spices, 他的雙頰像香草臺,

Even thogh he hasn't washed since last summer. 雖然他已經好幾個月沒洗過臉。

His eyes are as the eyes of doves, 他的眼如鴿子般明亮,

His body is as bright ivory, 他的身軀如同雕刻的象牙,

His legs are as pillars of marble, 他的雙腿像大理石柱般堅實,

So dirty they stand by themselves. 雖然包裹它們的褲子髒得要死。

He is all together loveable. 總而言之他是那樣可愛,

But he'll always be a two bit punk, 可惜他永遠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小阿飛,

So he'll never my beloved, 所以他永遠不會是我的愛人, What a shame! 真可惜。

這是一首讓人心碎的歌

世間有很多藝術,繪畫,雕塑,文學,以及隨著時代發展蒸蒸日上的新型藝術,有些一閃即逝,有些長而永存,做藝術的人心裡總有一點一種執念,這種執念是讓你思考讓你記憶,讓你拋開外在的形式,看到他本身的光芒。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捕捉這縷光。正如老子所說,玄之又玄,萬道之門。

《美國往事》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部文學作品,萊昂內還有兩部電影與其並列《西部往事》和《革命往事》。《西部往事》展示給我們的,是逝去的西部,而《美國往事》給我們看的,確是流動的美國。

而萊昂內用他的語言寫下了一部用黑幫包裹的人生往事,而他的人生,也是我們大家的人生,發生在美國的這段往事,也發生在中國,發生在每一個角落。

其一,其敘事的時光感。

可能從來沒有人把一部電影的敘事用時光感這幾個字概論,得益於莫裡康內的配樂,主人公一出場,迴旋曲折又悠長的音樂就像跨越了幾十年,而電影不是用常規的正敘也不是用現代主義的插敘或者倒序之類的手法,導演是按照男主的回憶來敘事,即「他想到什麼我便說什麼」所以第一遍看的人往往看不懂電影講了什麼,在看了第二遍第三遍才會恍然大悟,在第一遍的時候只會覺得有一種撲面而來的凝重氣息。而這種凝重的感覺往往是對應於一杯酒的年份。

其二,電影復古的色調。

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說是一個留學在國外的中戲學生對目前中戲現狀的一些感想,看了早期中戲作為戲劇殿堂真正的實力以及隨著時代變遷現在中戲學子所缺少的一份匠人氣息,那麼,何為匠人氣息?簡單來說就是形式感,前文講到藝術家們希望觀眾能夠看到內核,但前提是觀眾能夠看懂形式,意思就是說唯有通過這種形式,背後的意思才能表達出來,在某種情況下,形式就等於內容,正是因為中戲學子越來越疏於研究形式感,而使藝術感沒有之前那麼濃烈,這才是留學海外的學長所擔心的問題。言歸正傳,這部電影的整體色調都是發青發黃,飽和度低,物體呈現很還原,放於大屏幕時能夠感覺到現在電影缺乏的質感,這種質感即是其的形式感,色調與主題的呼應,色調所營造的感覺與人物命運都是朝著低沉,滄桑,歲月。就像一杯放了很久的酒。

其三,是重之又重的音樂

莫裡康內善於用獨特的樂器營造意想不到的氛圍,例如《西部往事》的口琴,在這部片子裡莫裡康內運用獨有的排蕭使其呈現出悠長的風格,並且為主角,為其中的幾個主要人物分別奏樂,如黛博拉之曲,與其人物命運契合,用小號和弦樂結合使其呈現譴雋和曖昧的色彩。雞眼之歌則用弦樂和人聲低唱道出了雞眼的成長心態,麵條的主題曲則是用了略顯沉重的大號和各種樂器配合

之前《天地玄黃》出來的時候,有人說如果只能帶一部電影的話,那一定是它,我現在想在這後面再加一部,那就是《美國往事》我像麵條一樣愛上想愛的人但是卻不能在一起,傷害過她卻又深深歉疚,對朋友掏心掏肺卻被朋友傷害,到老了孤家寡人,然而在朋友功成身就,愛人和朋友在一起還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的時候,麵條卻只能寬恕朋友,在人生的盡頭看著別人的青春回望自己的過往。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看待電影的緯度都不同,以上觀點僅代表小維個人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夠跟小維分享自己獨特的見解呢

非常開心有小仙女小仙男能夠關注,評論,收藏小維的文章,電影不是濟世良藥,不能包治百病。它只是一片用來消炎的阿司匹林。兜兜轉轉,我們都能在電影中找到自己。小可愛們,你們的支持是我寫文章的最大動力喲。

《我的少女時代》:致最純真的自己

除了他之外,還有哪些面相醜陋卻心地善良的角色

《萬物理論》:全世界最好的霍金

《水形物語》:愛只是對死的小小體驗 我願為你不再成人

《芳華》:芬芳年華,你我共享

《妖貓傳》:陳凱歌芳華絕代不可一世的幻境

相關焦點

  • 美國往事:做人無他,求其安心而已。
    美國往事今天我們一起進入的電影世界是往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美國往事。這是賽爾喬.萊翁內導演最後一部電影,既是導演的失意之作,也是導演的得意之作。失意是在製片方強制下剪輯的139分鐘公映版以4000萬美元的投資,只換回500萬美元的票房。得意是導演剪輯的255分鐘版本放出後,人們驚嘆這是唯一一部能和教父三部曲媲美的黑幫文藝電影,所以這叫偉大的失敗。
  • 《美國往事》:性與愛的佔有和競爭
    他的觀點或許有些絕對化,但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性心理的影響。《美國往事》是一段黑幫的回憶錄,那為什麼要說的是性和愛呢?一方面導演在電影中濃墨重彩地刻畫了大量情愛的激情和微妙場面,讓人難以忽視它們的存在;另一方面劇中核心人物麵條和麥克斯從「不打不成交」,到惺惺相惜,再到反目成仇,每一個關鍵節點都會有性或愛的佔有欲在左右,從而導致的嫉妒所引發的競爭。
  • 你說他是強姦,他說你是自願!他性侵60名女性,卻至今定不了他的罪...
    有媒體疑惑,已經有59名女性站出來,用這樣一種決絕的方式支持Andrea,為什麼她仍然失敗呢?也許,這是因為在美國司法界裡,一種所謂的『強姦文化』.....對於這種沒有實際物證的強姦案,辯護方是有套路的.... 在美國的司法體系裡,檢查方做為控訴的一方,需要證明Cosby確實強姦過受害人,需要證明Cosby確實實施過犯罪行為.... 因此他們找來了12個證人,從各種方向指證Cosby性侵...
  • 《美國往事》—羅伯特德尼羅
    《美國往事》是非線性敘事電影的巔峰之作,四個小時的時長,在恰當的時機,給出恰當的故事,糅合了主角「麵條」的一生。但這種非倒敘、非插敘的敘事手法,於觀眾而言,是一種莫大的挑戰。時間線條雜亂,人物劇情穿梭不斷。除了需要抗住四個小時的超長觀影帶來的疲勞外,還需要理清和走進「麵條」一生跌宕起伏的故事。下面讓我們拉直「麵條」的一生,從年少到年老。
  • 萊昂內:我是怎樣拍出《美國往事》的
    森索洛:您的影片展現了現代結構中的一種傳統寫作……萊昂內:這讓我們付出了很多工作。影片開始時,提供了大量觀眾只有在之後才能明白的信息。正像我對你說的,《美國往事》的全部結構展現了「時代」,甚至有很多難以理解的平移鏡頭,因為我不想以此來描繪一座城市、一條街道或一個地方。攝影機只是跟隨著人物運動。
  • 美國往事:當你成功後
    美國往事今天我們一起進入的電影世界是往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美國往事。這是賽爾喬.萊翁內導演最後一部電影,既是導演的失意之作,也是導演的得意之作。失意是在製片方強制下剪輯的139分鐘公映版以4000萬美元的投資,只換回500萬美元的票房。得意是導演剪輯的255分鐘版本放出後,人們驚嘆這是唯一一部能和教父三部曲媲美的黑幫文藝電影,所以這叫偉大的失敗。
  • 美國往事:四個小時穿透整個人生
    ·萊昂內的『往事三部曲』之一,耗資4000萬美元,歷時十三年製作的《美國往事》」。更用近4個小時的篇幅講完了一個時代美國夢的浮華與易碎。 《美國往事》被《美國洛杉磯時報》評為1984年10部最佳影片之首,雄踞法國影評家評論20世紀80年代十佳影片之榜。
  • 最認真的一篇影評了,《美國往事》
    莫裡康內大師級配樂,加上萊翁天才般的敘述能力,疑案、衝突、意難平在20世紀初、30、60年代的紐約街頭的三條不同年代時間線中娓娓道來,無須更深一層去考慮影片背景——正如中文譯名「美國往事」——單單就技術層面而言這部影片也足是電影界教科書般的存在。
  • 美國禁止女性墮胎:「就算你被強姦也得把孩子生下來」
    這個新法案給出了美國目前最嚴苛的墮胎限制——禁止幾乎所有墮胎情形強姦和亂倫導致的墮胎也在禁止之列如果過分強調強姦或亂倫引起的懷孕,法官將無法判斷哪一種懷孕是受法律保護的,以及哪一種不是。」當媒體質疑此項墮胎禁令過於嚴苛時,他反問,「為什麼不走到極致?」(「Why not go all the way?」)
  • 他一出生就是老頭的模樣,遍歷「美國往事」,唯有愛永恆不變
    他對女兒的愛和全天下的父親一樣,但他卻不能在陪伴女兒身邊,無法親口告訴她自己有多愛她。鏡頭在世界各地間切換,配以皮特旁白:「做你想做的人,沒有時間的限制,只要願意,什麼時候都可以開始。你能從現在開始改變,也可以一成不變,這件事,沒有規矩可言。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也可能搞得一團糟。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我希望,你能見識到令你驚奇的事物。我希望,你能體驗未曾體驗過的情感。
  • 『影視評論』飄零時代的美國殘夢——淺析電影《美國往事》
    》導演:塞爾喬·萊昂內,《美國往事》是他的「往事三部曲」之一,另兩部作品為《西部往事》《革命往事》。《美國往事》中人物眾多,著重刻畫了麵條、麥克斯與黛博拉三個形象,麵條作為主視角角色,他從童年到老年嘗盡人生的苦辣酸甜,最終大徹大悟。麵條的性格複雜,從法律與道德角度看,年少時期的他遊手好閒,中年時期繼續加入了黑幫,強姦了心愛的黛博拉,並做下了殺人、搶劫等一系列非人道的惡行,他身上帶有的人性的醜惡無法被簡單一個「亂世」而洗白掩蓋。
  • 《美國往事》:「我奪走了你的一生,你為什麼還不開槍?」
    《美國往事》是1984年上映的一部美國黑幫片,導演是義大利籍導演瑟吉歐·萊昂(美往之前還執導過《西部往事》、《革命往事》,合起來是美國歷史三部曲)。這往事對他、他、她來說,份量都不輕。他愛她愛得真摯,就像他自己對她說的:這世界上沒有人比我更愛你。他是用他的一生,來印證了這句話。少年時的逾越節,她給他讀聖經,有很多讚美的句子(文章最開頭的那一段臺詞),但她沒有忘了在最後補充她一生對他的態度:他縱使再好,也只是個阿飛,他配不上她。
  • 《美國往事》:一個男人無論經歷多少段愛情,最難忘仍是他的初戀
    大家好,歡迎來到魔王愛電影,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部上映時被人們口誅筆伐的黑幫電影、經過時間沉澱才發現其中的偉大和經典之作:《美國往事》,這麼一說,是不是想到了星爺的大話西遊。上映時票房一片哀嚎,多少年後人們才讀懂當時沒埋沒的明珠。美國往事的敘事表達的明線充斥著大量暴力、情色、背叛和無恥等典型的黑幫黑社會元素,而暗線卻是貫穿了整個4個多小時片長的男人的初戀。
  • 《美國往事》:人情冷暖中的夢與真實,世事浮沉中的愛與忠誠
    《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是賽爾喬·萊昂內導演「往事三部曲」的壓軸之作,它通過紐約四個底層少年在殘酷社會打拼成為黑社會幫派的過程,刻畫出美國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社會風貌的變化。《美國往事》改編自戴維·亞裡森的自傳體小說《流氓》,這本書是他在紐約州辛辛監獄中寫成的。
  • 《美國往事》:人情冷暖中的夢與真實,世事浮沉中的愛與忠誠
    《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是賽爾喬·萊昂內導演「往事三部曲」的壓軸之作,它通過紐約四個底層少年在殘酷社會打拼成為黑社會幫派的過程,刻畫出美國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社會風貌的變化。
  • 《美國往事》:愛而不得,一個男人一生的憂傷
    《美國往事》是好萊塢黑幫片代表作之一,經常被視為男人必看,直擊心靈的經典電影。影片講述了街頭小混混麵條成為黑社會大佬的經歷。華美流暢的剪輯、飽滿懷舊的冷色,感傷悠長的排簫,使得這部電影看起來不像是描寫強盜和暴力的黑幫片,更像是懷念紐約都市生活的文藝片。
  • 二十部偉大電影之《美國往事》
    賽爾喬.萊翁內是一個義大利人,之前我們說過《偷自行車的人》,他在這部電影中還露過一小臉。他後來到了美國,拍了一個系列西部片,也是我最喜歡的西部片,鏢客三部曲:《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黃金三鏢客》,後來又拍了往事三部曲:《西部往事》《革命往事》《美國往事》。他是最偉大的導演,沒有之一。他沒有庫布裡克深刻,但卻比他更有詩意;他沒有史匹柏的票房,但卻比他更會講故事;他沒有楊德昌的冷峻,但卻更富有溫情。
  • 電影記錄 | 有一種電影,叫美國往事
    爽片也很直接,與需要調動想像力的文字不同,爽片裡仇恨,殺戮,性與暴力,總是來得很直白也很粗暴,為了讓坐在昏暗的電影院中的我們躲避那些沉重的現實生活,我們很容易就會沉浸在那些刺激和美好的視覺體驗中。從沒有人質疑過,小說中的那些虛幻的欲望是否真實。因為我們都知道,正因為是幻想,所以才可以心安理得。我們喜歡風流韻事,討厭更加疲憊的現實。然而美國往事並不是這樣的故事。
  • 電影 | 《美國往事》(未刪減):回首往事如煙,感傷無處祭奠
    《美國往事》是由導演瑟吉歐·萊昂於1984年執導上映的一部經典黑幫犯罪題材影片。影片雖然聚焦與黑幫的傳奇故事,卻一反傳統黑幫類型片的固話模式,以豐富的鏡頭語言將故事背後的人性與情感表達的淋漓盡致,可以說,《美國往事》是黑幫類型片的又一次開創性突破。
  • 齊放推薦: 電影《美國往事》
    三十五年過去了,幾近垂暮的「麵條」重新回到紐約的傷心地,他遇見了少時的朋友和舊情人,而當年「麥大」他們的死,背後竟然包含著出乎意料的陰謀。影片的命運就如同它的主人公一樣起伏跌宕,影片在美國上映時,不僅遭受了媒體的惡評,而且票房慘敗,這甚至使導演萊翁內抱憾終生,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