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時期,西域霸主柔然是如何興起的?最後又是因何而亡的?

2020-12-28 奧古說歷史

柔然,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曾給這個民族起了一個十分屈辱的別稱—蠕蠕,太武帝認為柔然部落的人智力都很低下,所以嘲諷他們是不會思考的蟲子,故而下令北魏上下軍民改稱「柔然」為「蠕蠕」。

關於這個民族的起源,現在尚未有定論,有東胡、鮮卑、匈奴、塞外雜胡諸說,如《魏書蠕蠕傳》說柔然是「東胡之苗裔」;《宋書索虜傳》說柔然是「匈奴別種」;《南齊書芮芮虜傳》說柔然是「塞外雜胡」。但據《魏書》、《北史》等史書所載,柔然的上層統治者應是從拓跋鮮卑部落聯盟中分離出的支脈,歸順北魏的柔然可汗阿曾對魏孝明帝元詡說:「臣先世源由,出於大魏」,元詡回答:「朕已具之」,以表示認可。

柔然興起於三世紀中葉。彼時,柔然始祖木骨閭,被鮮卑索頭部首領拓跋力微掠為奴,後因「坐後期當斬」罪,「亡匿廣漠溪谷間」,集合逃亡者百餘人,依附於陰山北意辛山一帶的突鄰部。木骨閭死後,其子車鹿會率部族不斷兼併其它部落,自為部帥,自號柔然

此時,柔然雖頗具實力,但相對拓跋鮮卑等大部落卻還是稍遜一籌。因此,為求生存,車鹿會選擇依附於拓跋鮮卑,以此贏得生存、壯大的機會。之後,柔然部落是「歲貢馬畜貂豽皮,向拓跋鮮卑年年上貢馬畜、貂豽皮等物品,過著」冬則徙度漠南,夏則還居漠北」,冬天在漠南遊牧,夏天返回漠北的生活。

車鹿會死後,經吐奴傀、跋地,至地粟袁卒,柔然一分為二:地粟袁長子匹候跋居今內蒙自治區河套東北、陰山以北一帶原柔然遊牧地;次子紇提統西部,率部分柔然部眾從河套向西擴展到今內蒙古額濟納旗一帶。北魏登國六年(391年),北魏雄主拓跋珪派兵進攻柔然部落,柔然不敵,匹候跋和縕率部降魏。

然而,柔然的上層統治階級註定是一個不甘於屈居人下的主。降魏沒多久,縕紇提子社侖就殺死匹候跋,並其部,掠五原以西諸郡,遠遁漠北。對於柔然的降而又叛,北魏並沒有作出過激的表現,更未派兵徵伐。北魏之所以如此「淡定」,不是因為魏帝同意柔然的反叛,而是因為這時魏帝意欲一統中原,與後秦、後燕、西秦以及南燕、南涼等政權互爭雄長,無暇北顧。

也就是在北魏無暇北顧時,遠遁漠北的柔然開始發展壯大。在社侖的勵精圖治下,柔然先是攻破敕勒諸部落,盡據鄂爾渾河、土拉河一帶水草豐茂的地區。接著,柔然又破蒙古高原西北的匈奴餘部拔也稽,盡並其眾。一時間,整個蒙古高原和周圍諸民族因畏懼柔然的兵鋒,是紛紛請降。由此,鼎盛時期的柔然是「盡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東起大興安嶺,南臨大漠,與北魏對峙,西逾阿爾泰山,佔有準噶爾盆地,與天山以南的焉耆接壤,北至今貝加爾湖,是為西域霸主。

北魏天興五年(402年),社侖自稱丘豆伐可汗,建立柔然汗國。《魏書蠕蠕傳》載:「社侖「始立軍法:千人為軍,軍置將一人,百人為幢,幢置帥一人;先登者賜以虜獲,退懦者以石擊首殺之,或臨時捶撻。無文記,將帥以羊屎粗計兵數,後頗知刻木為記」,在的改革下,柔然軍事實力大增,一時間與曾經打的自己潰不成軍的北魏,打的是不分上下。

隨著柔然的興起,北魏開始將目光重新轉向北方,北魏皇帝深知,如若再不抑制柔然的發展,柔然日後必成大患,勢必會成為北魏進取中原的後顧之憂。由此,在北魏想解決北方的後顧之憂,而柔然也想打開自己的南進之路的局勢下,從社侖、斛律到大檀的二十餘年間,北魏與柔然的戰爭就從未停歇,每年都會發生大戰。

但是,柔然雖說在西域是霸主,可是其國家的國力卻始終是比不上佔據中原大部分地區的北魏。柔然與北魏的戰爭,就好似小孩與大人之間的鬥爭,北魏進攻柔然無需傾盡全國之力,可柔然抵禦北魏卻需傾全國之兵,因此此消彼長下,柔然國力的衰退要遠比北魏來得快。而後,隨著北魏基本一統中原,柔然的失敗也就成定局。

神麚二年(429年),北魏拓跋燾率軍分東西兩路進攻柔然,大檀率部敗走,柔然「國落四散,竄伏山谷,畜產布野,無人收視,柔然諸部前後降魏者計30餘萬落,魏軍繳獲戎馬百餘萬匹,經此一役,柔然元氣大傷。

此後五十餘年間,北魏隔三差五的就派大軍前往柔然打打秋風,是明擺著不想讓柔然再有壯大的機會。僅472到473年,北魏就先後連續9次出兵漠北,襲擊柔然。

最終,在北魏無休止的進攻下,柔然逐漸不支,雖未被滅國,但內部卻是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太和十一年(487年),原屬柔然的敕勒副伏羅部阿伏至羅率10餘西遷,脫離柔然的控制,至車師前部西北,建立高車國,自立為王,自此柔然失去對西域的掌控。

正光元年(520年),已走向衰落的柔然再次受到重創,此時柔然內部發生了嚴重的汗位之爭,先是可汗醜奴為其母及大臣所殺,再是其弟阿那瓌剛繼位10來天就被族兄戰敗,投靠北魏。之後阿那瓌從兄婆羅門又率數萬人擊潰示發,自號偶可社句可汗,最後婆羅門又被敕勒部落擊敗,被迫率10萬騎歸降北魏。

本來,柔然遭此一劫,北魏是完全可以將其滅國的。但是,因此時高車國逐漸壯大,對北魏造成不小的威脅。魏帝為在高車國與北魏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地帶,於是決定保留柔然,分其勢力,將阿那置於懷朔鎮北的吐若奚泉,婆羅門置於居延海附近的故西海郡,以此來牽制和抵禦日益強盛的高車國。

就這樣,柔然躲過一劫。

此後,因北魏自身陷入分裂的境地,柔然得以再次趁勢而起,走向短暫的中興。柔然可汗阿那趁北魏內亂佔據了漠北、漠南之地,並擊敗高車國,佔據其大部分地盤,一時間,柔然是「部落既和,士馬稍盛」,恢復了往日的一絲榮耀。

但是,好久不長,因柔然上層統治階級對附屬於自己的部落剝削得太厲害,其內部開始爆發被奴役的部落和奴隸的大規模起義,而這之中尤以原柔然鍛工—突厥部的實力最為強悍。在突厥部首領土門的帶領下,突厥部敗鐵勒,破柔然,建立突厥政權。此時,柔然已是自身難保,突厥又勢大,他也只能是眼睜睜地看著突厥的實力越來越強。

552年,突厥部首領伊利可汗聯合高車國,攻打柔然,可汗阿那不敵自殺,柔然一分為三:一部分在柔然王室庵羅辰等的帶領下依附北齊,而留在漠北的分裂東西兩部分,各尊其主,東部柔然奉鐵伐為主,西部柔然奉鄧叔子為主。而後,東部柔然被突厥再敗,率部歸齊。553年,曾降齊的庵羅辰率眾叛齊,齊帝大怒,率兵徵討,庵羅辰不敵,其所率之部眾全軍覆沒,自此不存。555年,西部柔然被突厥木桿可汗俟斤擊敗,鄧叔子領餘眾數千依附西魏,但是因突厥的威逼,西魏被迫將鄧叔子及其餘部交由突厥,突厥可汗下令滅其族。

自555年後,隨著西部柔然也被突厥所滅,曾經雄霸西域的柔然汗國自此不存。之後剩餘零散的柔然餘眾,多數選擇西遷,此後行蹤不明(有說拜佔庭歷史上的阿瓦爾人,就是西遷的柔然人),少數的柔然選擇留在漠北,最終逐漸融合於突厥、契丹部落之中。

相關焦點

  • 五代十國時期的「河朔三鎮」,為何沒有形成強大的軍事集團?
    而到了五代十國時期,曾經煊赫一時的「河朔三鎮」則逐漸走向了覆滅,最終淹沒在了五代十國時期的巨變之中。根據史料的記載,魏博鎮、成德鎮在五代十國時期,主要屬於左右搖擺的存在,其一直徘徊在朱溫與李克用父子之間。而三鎮之一的盧龍鎮,雖然一度虎踞幽州,但終歸也是曇花一現,最終被李存勖攻滅。
  • 明明是朱溫滅了唐,為何此後卻非梁朝時期,反成了五代十國時期?
    正常情況下,既然梁朝的皇帝滅掉了唐朝,那我國的歷史本該進入梁朝時期才對。可實際上,情況並非如此,反倒成了進入五代十國時期了。於是,便有很多人感到非常不能理解,覺得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存在?其實,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有什麼問題存在,而應該說是有一定的原因存在才對。一、有關五代十國的簡介。
  • 如何理清五代十國的歷史?
    我初次讀五代十國的歷史,也覺得幾十年的時間便有這麼多政權犬牙交錯,白雲蒼狗一般的輪轉,很複雜。但是仔細分析後,又覺得五代十國並不複雜。五代,是指中央政權的五次更迭。十國,是指地方上存在的十個地方上的割據政權。
  • 男主穿越歷史小說:《十國千嬌》五代十國後期,成了趙匡胤的小兵
    《十國千嬌》作者:西風緊,男主穿越歷史小說。文案:五代十國後期,趙匡胤還只是中級校尉,這時一名禁軍小隊長就已經知道他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了。今天我要給各位小夥伴們推薦的這部小說就是結合了五代十國後期的故事背景的一本小說作品,這部小說作品的作者是西風緊,這部小說作品的名字叫做《十國千嬌》。 那麼我話不多說,先給小夥伴們介紹一下這部小說作品的主要內容哦。一起來看看男主郭邵是怎麼在這個動蕩的社會生存一起打拼自己天下的小說故事吧。
  • 七十多年裡,戰火紛飛,五代十國時期,究竟有多混亂?
    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帝王眾多,說道強盛的王朝大家可以說出許多,但說到最亂的時代,那非五代十國莫屬。五代為「梁唐晉漢周」,十國是「吳唐吳越前後蜀,南北兩漢閩平楚」,在這短短的七十多年裡,這些王權混戰不休,烽火連天,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大分裂時期。
  • 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十國的「鑄錢競賽」到底有多瘋狂?
    五代十國這一時期,它的開頭有太多的血淚與悽惶。五代十國時期和中國歷史絕大多數亂世一樣,但又有所區別。這個時期,不光延續著殘唐的那些令人肝腸寸斷的悽惶的《三吏三別》和《賣炭翁》的故事。更有令人毛骨悚然、史無前例、慘絕人寰的黃巢起義以人肉做為的軍隊糧餉的人性盡喪的種種罪惡。
  • 鼎盛時期的柔然,是一個怎樣強大的存在?
    柔然下屬的眾多部落,也紛紛脫離其控制。再來看看所謂「柔然的強大」。如果說面積大,柔然也就是個加強版的外蒙,囊括了貝加爾湖一帶,最遠也就是到中亞邊緣。大概面積是三百多萬平方公裡。再結合其所處環境和時代,人口就更少了。所以,柔然並不大。強不強呢?剛剛也說了,拓跋燾北徵柔然,從無敗績。柔然長期被北魏武力壓制。根本稱不上強。柔然是怎麼來的?
  • 《木蘭辭》中徵伐的對象——柔然汗國,竟然和北魏同源
    柔然可汗社侖就攻破了高車部,使得漠北各部落紛紛投降,於是漠北很快就統一在柔然的武力下了,史稱「西則焉耆之地,東則朝鮮之地,北則渡沙漠,窮瀚海,南則臨大磧」,「盡有匈奴故庭,威服西域」。402年,社侖自稱丘豆伐可汗,仿照北魏建立了軍事制度,定都鹿渾海(和林),從此,柔然汗國正式建立了起來。
  • 南北朝時期的高歡、高洋和五代十國時期的高思繼、高懷德血緣上是...
    高歡家族與鮮卑慕容氏很有淵源,他的五世祖高慶、高祖高泰、曾祖父高湖都曾在慕容氏燕國為官,後燕最後一個皇帝惠愍皇帝慕容寶遇害後,高湖被迫降附北魏。高歡的祖父高謐在北魏官至殿中侍御史,後因犯事被流放至懷朔鎮,到他父親高樹生時家道早已經中落。高歡從小生活在鮮卑人為主的邊鎮,雖然自身是個漢人,但胡漢雜居,最後卻成了鮮卑化的漢人。
  • 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為何有人認為五代十國是最黑暗的時代?
    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為何有人認為五代十國是最黑暗的時代?戰國時期通常指的是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的這段時間,它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一個大變革時期。據悉當時經過春秋爭霸戰爭後的中原大地上,周朝境內的各大諸侯國數量急劇下降,特別是在韓、趙、魏推翻智氏後,開始了七雄爭霸的格局。
  • 鮮卑之後的草原霸主,花木蘭從軍的敵人,突厥曾經竟是其煉鐵奴
    鮮卑進入中原,享受城裡生活之後,不可避免的放鬆草原攻略,於是草原上又興起了另一股勢力——,這是蒙古草原上繼匈奴、鮮卑等之後崛起的部落制汗國!公元3世紀中葉,中原處於三國時代,柔然部落酋長木骨閭被拓跋鮮卑掠獲為奴隸,後來升級為騎卒。
  • 五胡亂華與五代十國,這兩個亂世大分裂時期,有何區別?
    那麼,今天給大家談談中國歷史上另外的兩個分裂時期:五胡亂華與五代十國,它們兩者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似之處?五胡亂華東漢末年,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各路諸侯紛紛鎮壓,軍閥混戰,擁兵自重。形成以曹魏、劉蜀、孫吳三國鼎足之勢,中國又陷入一個分裂時期。
  • 五代十國蠅營狗苟,這是先進的思想還是禮崩樂壞?
    五代十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句順口溜:「朱李石劉郭,梁唐晉漢周,皆來十五帝,播亂五十秋。」唐、宋時期,五代十國,各有鄰國,互相攻伐,各派勢力你唱罷我登場,看似漫長,卻不過五十多年而已。在這只是一代人的時代裡,五代十國卻充斥著荒淫的後宮,外族的入侵,臣下的背叛,弒父等種種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一個時代的頹廢?五代十國每一個朝代,不管是開國皇帝還是末代君主,都有一個宮廷內部混亂不堪的地方。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為人稱道,朱溫便開始了一种放縱放縱的生活。
  • 柔然帝國與茹姓起源
    此外,歐洲歷史著作中有稱柔然為「阿哇爾人」(Avars),其實為公元八世紀中葉由亞洲遷到歐洲的柔然人,並在今巴伐利亞東部建立了阿瓦爾汗國。公元788—796年,阿瓦爾汗國在與法蘭克國王查理進行了8年戰爭後覆滅。
  • 「三分天下」VS「五代十國」:漢唐兩朝滅亡後的割據局面有何不同?
    但仔細來看,它們分裂的方式明顯不同:東漢之後魏、蜀、吳三分天下,唐亡之後卻有五代十國諸多政權的並立和更迭。(五代十國是指從唐朝滅亡到宋朝統一期間存在的諸多政權,五代指在中原立國梁、唐、晉、漢、周五個王朝,十國指吳、南唐、前蜀、後蜀、吳越、閩、南漢、北漢、楚、荊南十個割據政權。)五代十國政權雖多,但是存在的時間都不長,最短的後漢只有四年。
  • 歷史上僅存在72年的五代十國,到底上演過多少荒唐事?
    說起紛亂的朝代,一是春秋戰國時期,二是三國魏蜀吳時期,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後一個就是五代十國了。前兩個時期都已經被很多編劇寫盡了,近年,這幫編劇們把矛盾的中心轉移到了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的歷史背景中。著名的劇目有趙麗穎的成名作《陸貞傳奇》,還有林心如工作室出品的《傾世皇妃》。
  • 我們今天說的五代十國,究竟是指哪「五代」和哪「十國」?
    五代十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 907年,隨著朱溫稱帝,國號為梁,史稱「後梁」,這就是五代十國的開始,從此持續了53年的混亂時期。 後梁和之後的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統稱為「五代」。
  • 五代十國中的十國,其中有一國在北方,並與遼國南侵
    五代十國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從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朱溫在中原地區建立後梁,定都東京開封府時,五代十國正式開始。由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篡後周建立北宋,五代結束。
  • 贈書丨《帝國的崩裂:細說五代十國史》
    書名:帝國的崩裂:細說五代十國史 作者:李奕定 書號:978-7-5455-5980-4 內容簡介: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唐朝末年民變四起,各地藩鎮自立為王,中原內亂不息。在這長達半個世紀的亂世之中,天下四分五裂,綱常法紀鬆弛;統治階層更替頻繁,道德失序。
  • 五代十國時期沙陀人徵服中原,歷史為何隻字不提?
    自從匈奴人崛起於蒙古高原後,中國的天下就不再只是漢人的天下了,數千年來各大少數民族輪番登臺各顯神通,不管是鮮卑人建立的北魏,還是匈奴人建立的漢國,或是党項人建立的西夏,還有今天我們要說的五代十國時期的沙陀人,這些民族在中國歷史都有明確的記載,繞也繞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