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萍解讀論語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2021-02-16 日更演講

日更演講    成就夢想

作者 | 張勝萍 · 朗誦 | 張勝萍

攝影 | 網絡· 編輯 | Alisha

文字整理  | 秋豔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孔子說,「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這三種人,我也搞不懂他們!

「狂而不直」,「狂」,是狂妄。狂妄的人,自以為了不起,所以一般都很直率。但如果只是好高誇大,一到那有點小小利益的地方,又想討盡便宜,奸狡不直,這人就不可救藥了。

「侗而不願」,「侗」(tóng),無知。「願」,謹慎老實,憨厚,無知的人,凡事他既然不知道,自然就謹小慎微,甚而唯唯諾諾,不敢亂說亂動。但如果憨而不厚,那就不可救藥了。

「悾悾而不信」,「悾」(kōng),是誠懇、謹慎、膽小的樣子。表面誠懇謹慎,卻不守信用。膽小的人,不敢弄險,一般也不敢騙人,老老實實的。但他既膽小,卻不誠信篤實,你真不知道他在想啥。

️賦能王解讀️

哈嘍哈嘍,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我們還是來先簡單的回顧一下昨天學習的內容。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jū)》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講的應該是一場大型的音樂祭祀活動,從師摯的獨奏開始,先是有笙歌,分別是《鹿鳴》,《四牡》和《皇皇者華》,然後以《關雎》為首的六首大合奏結束。

整個內容講了方方面面,比如說我們如何迎賓,還有婚戀、生活、勞作、祭祀等等,都在裡面。

這應該是孔子從衛國回到魯國以後和當時的文化部長,就是首席樂師師摯一起整理《樂經》,在這個過程中孔子非常的享受,洋洋乎盈耳哉,整個過程中都特別的喜悅,感受到那種音樂的美好。

從這裡幾乎可以完整的看到當時的政治生活和社會面貌,昨天我也花了很大的篇幅來解讀了幾首詩歌,我相信大家都會被陶醉的!

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16章。

這裡面說的是有3種人,不但有缺點,而且不是一個缺點,一個缺點還可以接受,兩個缺點加起來那就沒法看了。到底什麼情況呢?我們先來看原文。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孔子說,「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這三種人,我也搞不懂他們!

其實就是孔子在感慨當時的社會,一般人的思想與個人的修養就犯了這三個大毛病,這三個是大毛病。

其實人性是相通的,孔子那個時候的人有這三個毛病,我們就沒有嗎?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問題拿過來,要用起來,用在哪裡呢?

其實我們往往會想當然的認為說,他這種人不好,無可取材。其實我們更應該是來檢討自己,我是不是這樣的人?

如果我不是,那麼我周圍的人有沒有這樣的。從那個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問題,作為反面教材去反省自己,讓自己更精進,這就是我們以前一直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咱一個一個來看,第一個就是「狂而不直」。

就是自以為了不起,從而看不起人。另外一種解釋,「狂」是指的豪邁慷慨,心地坦然,交朋友,不對就是不對。你說了他,他也不恨你。再給大家說一個概念,「狷」。這裡指的是毫不苟且,不義之財不要,不合理的事不做,保守,這是狷。

第一種解釋,就是純是貶義了;第二種解釋說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做不到君子親親而愛人,但他最起碼的還能夠做到愛自己。

「而不直」,轉折了,直是什麼呀?就是直率。

一般情況下就是如果一個人很狂妄,或者狂傲,自以為自己高了不起,那他往往會比較矜持,就會很爽直很大方,這就是他可愛的地方,有自己的天性之美。自以為了不起,他就會打腫臉充胖子!

但是有一種人,他一點也不「直」,遇到有一點小小利益的地方,又想討盡便宜,還拿大道理去壓別人,奸絞不直,這就不可救藥了。

狂而不直的人,只有病,沒有德,打腫別人的臉來充自己的胖子。

這樣的人孔子就拿他沒有辦法,我們拿他也沒有辦法。好事讓他佔盡了,自已以為比誰都高、都厲害,但是你跟他一相處,他還會算計人。

舉一個例子,歷史上比較狂的大詩人李白,就比較狂。他曾寫首詩叫: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但李白狂他也直,他擔得起自己那個地位。你又狂還不直,怎麼可以呢?

第二種是「侗而不願」。

「侗」是無知,「願」,謹慎老實,就是我們說的憨厚,「侗而不願」就是憨而不厚。無知的人,凡事既然不知道怎麼辦,你就要小心謹慎,你就是唯唯諾諾,不亂說亂動也是好的。因為我們本來就不懂,雖然無知,但能夠認清自己的地位,也不錯。

但是偏偏有人,他是無知無畏的,自己不知道還沒有畏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完全是依著自己的性子,依著自己的喜好來,不顧及後果。那其實後果就非常危險了,舉一個例子。

大家還記得一個新聞嗎?無錫一輛渣土車載重是65噸,結果是拉了180噸,他和這個公司的一共四輛車,同時去上高架橋。

最後橋被壓塌了,車毀了,司機也摔死了,大家說可不可怕?

那你像我們平常要過馬路,看著紅燈就敢闖,不知道敬畏,危不危險呢?

第三個就是「倥倥而不信」。這個「倥」是誠懇,謹慎,膽小的意思。

就是表面上看起來他很膽小,很謹慎,你要說他優點也可以,說他缺點也可以,咱這裡主要有缺點。像這樣的人,如果能夠守信用,其實還是不錯的。因為我膽小,因此不敢弄險,也不敢騙人,老老實實的做個小民,不是挺好的嗎?沒有大志,做不成大事。

但是往往這種人,他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就很老實,很守信,而是不誠信,不篤實。既不相信別人,也不相信自己,既不能讓別人相信,自己也不自信。這樣的人,你拿他有什麼辦法呢?

這裡面大家注意一下,我剛才也說了幾種情況,如果只有其中一個還算不得什麼,但是兩個都有,問題就大了。

同時相對應的我們要說美好的詞的時候,你會發現兩個好放一起,就會特別的好。

咱再舉個例子,你比如說咱們群裡的戰友,又美麗又有智慧,比如說秋豔,李婷,雪雪呀,這樣說你的時候或者說你是這種形態的時候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爽啊?

比如說溫柔,還有善良。或者是博學而又多金,像這些美好的詞在一起,你具備一個方面優勢,還覺得很正常,但你兩個方面都佔據了,別人只有仰望的份了。

對於反面的缺點來講,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說只是一個還覺不出太怎麼來,但是兩個都佔了,就沒法玩兒了。

咱們反躬自問自己有沒有狂而不直?你自視甚高,但是又算計特別多呢?

自己是不是侗而不願呢?

如果也有的話,我們是不是要好好的去學習, 去注意約束一下自己!

我們有沒有既謹慎又膽小,還不守信用呢?如果有,不妨去反思一下,去調整一下,多學經典,多向有能量的人去請教,多去參加具體活動,認真體會,儘快的改之。

我在看華杉的這本書的時候,底下有很多人留言都是在反思自己,比如說這三條我佔了兩條,或者說這三條我都佔了,或者說這三條我佔了一條,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態度。

學習就是這樣,君子為己不為人,有尺子,先量量自己,有鏡子先照照自己。

然後再照一照周圍的人,做一下對比,做到心中有數,那下一步我們應該怎麼做好?我們應該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其實就已經非常的明了了。

以上就是這一章的內容,就是這幾個字的解釋,大家要儘可能的清晰。

另外一個就是逐一對照看一看。如果自己身上沒有這個毛病,那是最好;但是我身邊的人也都挺好的,也沒有這樣的毛病,那你太棒了;如果整個社會都沒有這個毛病,那就更好了!

明天早晨六點半,我們來繼續學習下一章。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這句話雖然不長,但是華杉給我們準備了一個七條讀書心法,叫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非常有價值,希望大家能夠認真聆聽。


— THE END —

希望各位朋友看完後點右下角的點和「在看」,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相關焦點

  • 《論語》阿拉伯語譯文賞析(之五)
    《論語》阿拉伯語譯文賞析(之五)من كتاب الحوار لكونفوشوس (5)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في الأيام الخوالي كان عندي صديقٌ يتمتع بالخصال التالية: كان يتعلم ممن لا مقدرة له مع أنه صاحب مقدرة. وكان يستفسر مَن لا علم له مع أنه كثير العلوم.
  • 張勝萍解讀倫語6-22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6.22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樊遲問老師,什麼是知?什麼是智慧。題目很大,老師就針對性答了他一條:「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朱熹註解說:「專用力於人道之所宜,而不惑於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做事順應民心,對那不可知的鬼神,敬而遠之,別為鬼神所惑,就是知。樊遲接著問仁。又是一個大題目,但老師答得更具體。
  • 《論語》全文誦讀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為政篇第二 論語目錄2.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2.2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2.3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最新《論語》全文誦讀,值得收藏群發!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17.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張勝萍解讀論語7.8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日更演講    成就夢想作者 | 張勝萍 · 朗誦 | 張勝萍攝影|花草姐姐 · 編輯 |花草姐姐文字整理
  • 從「君子不器」與「無為而治」,來解讀《論語.侍坐》篇
    引言:《論語.侍坐》篇是中國文學史上文化內涵最為豐厚的經典名篇之一,讀完以後,我們能夠從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化薰陶和感染。但是,文中的「曾點之志」究竟指什麼意思?孔子「吾與點也」是否表明對曾點之志認同?我們今天將從「君子不器」與「無為而治」這兩個關鍵詞來解讀這章。
  • 張勝萍解讀論語6-11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文字整理  | 秋豔《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6.11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簞」(dān),是盛飯的竹器。
  • 一起學《論語》17.8陽貨篇——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孔子說:「由啊,你聽說過六種美德及其六種流弊嗎?」子路回答說:「沒有啊。」孔子說:「你坐下!我告訴你。
  • 出自《論語》的小孩美名,儒雅大氣有內涵!
    於藝——出自《論語》「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方慍——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敏學——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張勝萍解讀論語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文字整理:秋豔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裡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說的是,一個人如果可以被託孤,把撫育幼子成人的責任給他,可以把治理國家的重任交給他,碰到大是大非不改其志。這樣的人是君子嗎?這樣的人當然是君子了,而且是君子中的君子。
  • 張勝萍解讀倫語 5-19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日更演講    成就夢想作者 | 張勝萍 · 朗誦 | 張勝萍攝影|花草姐姐 · 編輯 |花草姐姐文字整理
  • 專題02《論語》十二章(知識梳理)(原卷版)
    xk.Com](五)一詞多義1.為: 為人謀而不忠乎可以為師矣2.知: 人不知而不慍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溫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視頻·每天讀論語·憲問14.17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荀卿庠讀書會每天讀論語】憲問14.17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原文】14.17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
  • 一起學《論語》14.18憲問篇——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子貢向孔子問到:「管仲不算仁者吧?桓公殺死了公子糾,管仲不能殉難,還輔佐桓公。」孔子說:「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匡正了天下,百姓到現在還蒙受他的恩賜。如果沒有管仲的話,我大概就披散著頭髮、穿著左邊開口的夷狄之服了吧。
  • 《論語》中的子路
    《論語》涉及子路的記載有41章,在孔門弟子中為最多。孔子以為他長於政事,對他抱有很大希望。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
  • 三月論語直播(第一場):「仁」到底是什麼?
    4.6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5.8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
  • 《論語》全文二十篇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
  • 背《論語》十二章,不如教孩子多角度解讀,作文引經據典終身受益
    根據章太炎先生的說法,《論語》的「論」就是「編纂」的意思,「語」就是孔子的語錄以及他弟子的語錄。原本就是語錄,微言大義,每一句話都可能會很多不同的解釋。幾千年前的孔夫子倘若現世,想必也希望《論語》被不同的人解讀,產生不一樣的時代力量。《論語》總字數不過15900字,全書共20篇492章。全文背誦也用不了幾個月,然而,最難的部分就是理解消化。
  • 如果把《論語》打亂你能理出頭緒嗎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於我哉?」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齊景公問政於孔子。
  • 寶寶起名取名:論語中哲學意味深厚的男孩名字精選
    方慍——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明遠——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繼世——子曰:「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