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演講 成就夢想
作者 | 張勝萍 · 朗誦 | 張勝萍
攝影 | 網絡· 編輯 | Alisha
文字整理 | 秋豔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孔子說,「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這三種人,我也搞不懂他們!
「狂而不直」,「狂」,是狂妄。狂妄的人,自以為了不起,所以一般都很直率。但如果只是好高誇大,一到那有點小小利益的地方,又想討盡便宜,奸狡不直,這人就不可救藥了。
「侗而不願」,「侗」(tóng),無知。「願」,謹慎老實,憨厚,無知的人,凡事他既然不知道,自然就謹小慎微,甚而唯唯諾諾,不敢亂說亂動。但如果憨而不厚,那就不可救藥了。
「悾悾而不信」,「悾」(kōng),是誠懇、謹慎、膽小的樣子。表面誠懇謹慎,卻不守信用。膽小的人,不敢弄險,一般也不敢騙人,老老實實的。但他既膽小,卻不誠信篤實,你真不知道他在想啥。
️賦能王解讀️
哈嘍哈嘍,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講,成就夢想!寫作加演講,七倍速成長!越付出,越富有!
我們還是來先簡單的回顧一下昨天學習的內容。
子曰:「師摯之始,《關雎(jū)》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講的應該是一場大型的音樂祭祀活動,從師摯的獨奏開始,先是有笙歌,分別是《鹿鳴》,《四牡》和《皇皇者華》,然後以《關雎》為首的六首大合奏結束。
整個內容講了方方面面,比如說我們如何迎賓,還有婚戀、生活、勞作、祭祀等等,都在裡面。
這應該是孔子從衛國回到魯國以後和當時的文化部長,就是首席樂師師摯一起整理《樂經》,在這個過程中孔子非常的享受,洋洋乎盈耳哉,整個過程中都特別的喜悅,感受到那種音樂的美好。
從這裡幾乎可以完整的看到當時的政治生活和社會面貌,昨天我也花了很大的篇幅來解讀了幾首詩歌,我相信大家都會被陶醉的!
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第16章。
這裡面說的是有3種人,不但有缺點,而且不是一個缺點,一個缺點還可以接受,兩個缺點加起來那就沒法看了。到底什麼情況呢?我們先來看原文。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孔子說,「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這三種人,我也搞不懂他們!
其實就是孔子在感慨當時的社會,一般人的思想與個人的修養就犯了這三個大毛病,這三個是大毛病。
其實人性是相通的,孔子那個時候的人有這三個毛病,我們就沒有嗎?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問題拿過來,要用起來,用在哪裡呢?
其實我們往往會想當然的認為說,他這種人不好,無可取材。其實我們更應該是來檢討自己,我是不是這樣的人?
如果我不是,那麼我周圍的人有沒有這樣的。從那個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問題,作為反面教材去反省自己,讓自己更精進,這就是我們以前一直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咱一個一個來看,第一個就是「狂而不直」。
就是自以為了不起,從而看不起人。另外一種解釋,「狂」是指的豪邁慷慨,心地坦然,交朋友,不對就是不對。你說了他,他也不恨你。再給大家說一個概念,「狷」。這裡指的是毫不苟且,不義之財不要,不合理的事不做,保守,這是狷。
第一種解釋,就是純是貶義了;第二種解釋說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做不到君子親親而愛人,但他最起碼的還能夠做到愛自己。
「而不直」,轉折了,直是什麼呀?就是直率。
一般情況下就是如果一個人很狂妄,或者狂傲,自以為自己高了不起,那他往往會比較矜持,就會很爽直很大方,這就是他可愛的地方,有自己的天性之美。自以為了不起,他就會打腫臉充胖子!
但是有一種人,他一點也不「直」,遇到有一點小小利益的地方,又想討盡便宜,還拿大道理去壓別人,奸絞不直,這就不可救藥了。
狂而不直的人,只有病,沒有德,打腫別人的臉來充自己的胖子。
這樣的人孔子就拿他沒有辦法,我們拿他也沒有辦法。好事讓他佔盡了,自已以為比誰都高、都厲害,但是你跟他一相處,他還會算計人。
舉一個例子,歷史上比較狂的大詩人李白,就比較狂。他曾寫首詩叫: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但李白狂他也直,他擔得起自己那個地位。你又狂還不直,怎麼可以呢?
第二種是「侗而不願」。
「侗」是無知,「願」,謹慎老實,就是我們說的憨厚,「侗而不願」就是憨而不厚。無知的人,凡事既然不知道怎麼辦,你就要小心謹慎,你就是唯唯諾諾,不亂說亂動也是好的。因為我們本來就不懂,雖然無知,但能夠認清自己的地位,也不錯。
但是偏偏有人,他是無知無畏的,自己不知道還沒有畏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完全是依著自己的性子,依著自己的喜好來,不顧及後果。那其實後果就非常危險了,舉一個例子。
大家還記得一個新聞嗎?無錫一輛渣土車載重是65噸,結果是拉了180噸,他和這個公司的一共四輛車,同時去上高架橋。
最後橋被壓塌了,車毀了,司機也摔死了,大家說可不可怕?
那你像我們平常要過馬路,看著紅燈就敢闖,不知道敬畏,危不危險呢?
第三個就是「倥倥而不信」。這個「倥」是誠懇,謹慎,膽小的意思。
就是表面上看起來他很膽小,很謹慎,你要說他優點也可以,說他缺點也可以,咱這裡主要有缺點。像這樣的人,如果能夠守信用,其實還是不錯的。因為我膽小,因此不敢弄險,也不敢騙人,老老實實的做個小民,不是挺好的嗎?沒有大志,做不成大事。
但是往往這種人,他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就很老實,很守信,而是不誠信,不篤實。既不相信別人,也不相信自己,既不能讓別人相信,自己也不自信。這樣的人,你拿他有什麼辦法呢?
這裡面大家注意一下,我剛才也說了幾種情況,如果只有其中一個還算不得什麼,但是兩個都有,問題就大了。
同時相對應的我們要說美好的詞的時候,你會發現兩個好放一起,就會特別的好。
咱再舉個例子,你比如說咱們群裡的戰友,又美麗又有智慧,比如說秋豔,李婷,雪雪呀,這樣說你的時候或者說你是這種形態的時候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爽啊?
比如說溫柔,還有善良。或者是博學而又多金,像這些美好的詞在一起,你具備一個方面優勢,還覺得很正常,但你兩個方面都佔據了,別人只有仰望的份了。
對於反面的缺點來講,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說只是一個還覺不出太怎麼來,但是兩個都佔了,就沒法玩兒了。
咱們反躬自問自己有沒有狂而不直?你自視甚高,但是又算計特別多呢?
自己是不是侗而不願呢?
如果也有的話,我們是不是要好好的去學習, 去注意約束一下自己!
我們有沒有既謹慎又膽小,還不守信用呢?如果有,不妨去反思一下,去調整一下,多學經典,多向有能量的人去請教,多去參加具體活動,認真體會,儘快的改之。
我在看華杉的這本書的時候,底下有很多人留言都是在反思自己,比如說這三條我佔了兩條,或者說這三條我都佔了,或者說這三條我佔了一條,我覺得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態度。
學習就是這樣,君子為己不為人,有尺子,先量量自己,有鏡子先照照自己。
然後再照一照周圍的人,做一下對比,做到心中有數,那下一步我們應該怎麼做好?我們應該如何與周圍的人相處?其實就已經非常的明了了。
以上就是這一章的內容,就是這幾個字的解釋,大家要儘可能的清晰。
另外一個就是逐一對照看一看。如果自己身上沒有這個毛病,那是最好;但是我身邊的人也都挺好的,也沒有這樣的毛病,那你太棒了;如果整個社會都沒有這個毛病,那就更好了!
明天早晨六點半,我們來繼續學習下一章。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這句話雖然不長,但是華杉給我們準備了一個七條讀書心法,叫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非常有價值,希望大家能夠認真聆聽。
— THE END —
希望各位朋友看完後點右下角的點和「在看」,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