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負債75萬到產值45億,海龍村是如何逆襲實現鄉村振興的?

2020-12-23 地道農旅

從負債75萬到產值45億,村組織一班人究竟是怎樣帶領全村村民實現"飛躍",走上快速發展、共建共享之路的呢?

帶著這個問題,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海龍村,看她如何通過三產創業,「六化」成功逆襲,並實現鄉村振興的?

一、海龍村的巨大轉變

1 以前的海龍村

海龍村地處城郊結合部,屬重慶西城規劃區。2001年,集體負債73萬元,集體上訪不斷,罪案頻發。是中國西部地區農村的一個縮影。

2 如今的海龍村

如今的海龍村,全村共引進企業200多家,經濟總產值達40億元,上繳稅收5000餘萬元,集體經濟收入1100餘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萬多元,先後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重慶市「文明村」和「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示範區」等殊榮。經過十幾年的蛻變,一躍成為「中國西部的華西村」。

同一片土地,同一個村莊,同一批村民,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

二、海龍村的三產創業

發生變化的前提是村民的口袋富起來,海龍村通過選一個共建共富的領頭雁,通過三次創業走出一條做大集體經濟、共建共富的陽關道。

1 一次創業,租房子

政策機遇 2003年初,重慶市主城區調整經濟結構,實施產業「退二進三」戰略。

順時應勢 海龍村順時應勢,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建起海龍中小企業創業與發展基地。

出租資源村集體通過向企業出租標準化廠房、職工宿舍、商業門面,組建建築安裝、環衛保潔等專業化服務隊伍,開始了做大集體經濟的步伐。

2 二次創業,辦廠子

抓住機遇2007年,海龍村抓住重慶市推進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的重大機遇,通過探索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進行二次創業。

自主創業村集體動員村民入股200多萬元築巢引鳳,並鼓勵村民自主創業,有65戶家庭辦廠開公司,形成了以機械製造、木業加工為主,兼有建築安裝、商貿服務和觀光農業的產業布局。

3 三產創業,大融合

為做大做強集體經濟這塊「蛋糕」,村「兩委」開始了三產創業。

公司運營海龍村成立經濟發展中心,採取「村委會 公司 股民」運作模式,並制定了經濟分配原則,即:村、社集體按年純收入的10%提取發展資金用於滾動發展,60%用於基礎設施、養老保險、合作醫療等社會事務。

抱團發展海龍村率先試點建設村官產業會館,擬整合中國鄉村資源,抱團發展鄉村產業。

業態融合海龍村創建出一個600畝地的觀光果園,並做大這個觀光果園。修建自行車環道、盆景共享區、沙灘體驗公園、婚慶長廊、壽慶長廊、酒店長廊、水上高爾夫等項目,將產業會館和觀光果園結合起來,發展休閒度假、鄉村旅遊,帶動鄉村產業發展。

三、海龍村的成功「六化」

海龍村搶抓機遇,通過三次創業大力發展集體經濟,但是富了口袋,還不算是全面振興,發展集體經濟只是手段,讓老百姓生活幸福才是目的。

海龍村又積極探索股份制經濟發展模式,並按照產業發展科學化、基礎設施城鎮化、鄉村管理新型化、民生保障均等化、村域環境生態化的「六化」,實現了從落後村向先進村的蝶變。

1 產業發展科學化

近年來,圍繞「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目標,全村共引進中小企業229家;建設花果山農業觀光果園、康居商業街、西南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中國村官研究生學員產業會館等產業全面、協調發展,2018年實現經濟總產值達60億元。

2 基礎設施城鎮化

海龍村按城鎮化的管理和服務,現代氣息、文化氛圍、鄉村風貌濃鬱。配套修建有海興幼兒園、休閒廣場、醫療診所、農貿市場、商業休閒街等設施。

3 社會管理規範化

海龍村按照鄉村治理的目標,實行民主管理、公共管理、社會化管理。實施「五議三公開」,村域重大事項,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嚴格財務審批、資金管理制度,涉及民生逐一進行公示,確保困難群眾有保障。

4 農村居民新型化

持久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海龍村創建了全國第一支農民女子管樂隊;建立圖書館、村級廉政文化教育展示廳、中國農村博覽館;建立「中國村官課堂」,為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基地、農業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5 民生保障均等化

海龍村通過村民入股、集資、分紅的方式,致力打造村民、集體、公司、社會資產股份化經營模式,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海龍村還建立了完善的生活補助、養老幫困、助學獎優等多項福利保障制度。

6 村域環境生態化

海龍村秉承村域經濟與生態環境同步發展的新理念,打造具有濃鬱鄉村特色的綜合性生態果園、湖心島、木屋、魚主題公園等,在注重經濟效益和商業附加值的同時,保留自然風光,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傳承海龍文化,讓海龍村真正美麗幸福鄉村。

四、地道之見

海龍村的巨變很有參考價值,故地道農旅地道君總結了以下幾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或幫助:

1 振興前提:發展產業,壯大經濟

鄉村振興建設,最根本的是生活富裕,重要的是農民本身的建設。

要改變農村,首先要改變農民 人天生不服管,何況農民。對於村民來說,沒有什麼比賺錢來得更實際。所以要想調動村民積極性、服從管理,村幹部就得站在市場的角度幫村民解決買家和客源,讓村民有更多賺錢的機會,村民自然和你一條心來振興鄉村。

要發展農村,首先要發展產業 鄉村振興的根本目的是生活富裕,如果村民的口袋沒有鼓起來,一起都是空談,而壯大集體經濟的最好途徑建設發展產業,根據本村的資源稟賦確定「一村一品」,完成產業布局。

2 振興保證:順時應勢,改革創新

跟隨大流、墨守陳規只會被時代所拋棄,機遇就是小偷,不抓住它就會讓你損失慘重。

識別機遇村兩委要積極關注政策趨勢、市場需求,發現本村發展的機遇。

抓住機遇 發現機遇,還要打破常規,敢想敢幹,抓住鄉村振興機遇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質的飛躍」。

3 振興根本:公開公正,共建共享

幹部轉變 在鄉村振興的建設過程中,需要村兩委積極主動,抓住機遇,不斷學習,向有眼光、懂經營、會管理的幹部轉型。

內在造血內在造血功能的關鍵是把蛋糕分的好,通過利益聯結機制調動村民的積極性。

共享成功 懂得聚財,還要懂得散財,使全體村民共同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實現村民收入水平、生活質量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

地道國際·農旅』地道國際農旅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而設立,以深耕農旅、振興鄉村為使命,以創新農業與農村發展模式為抓手,是中國農旅產業創新發展的領導品牌。致力構建田園綜合體、農業產業特色小鎮、共享農莊、康養綜合體及鄉村振興產業。為企業家和參與者共建、共享、共贏行業生態平臺。歡迎更多的朋友能一起參與共同推動行業生態的發展和完善,一起助力於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THE END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從種植園到國家4A級景區,米果果小鎮是如何打造的?
    【廣振按】從種植園到國家4A級景區,米果果小鎮成為了浙江鄉村旅遊發展的一個樣本。觀其發展歷程,米果果小鎮從觀光遊向體驗遊、研學遊轉變,蓄力打造集「商、養、研、閒、情、奇」一體的鄉村休閒旅遊小鎮,實現農旅融合,以旅帶農,開闢了鄉村振興的新境界。
  • 聚力鄉村振興 打造生態南召
    劉書記,請您結合全會精神談一談,您對綠色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理解和認識?南召縣委書記劉永國: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核心要義是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生態振興一脈相承,提供了路徑和方法。
  • 振興的廣西鄉村「長」什麼樣?
    生態振興呈現新風貌一是穩步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全區共有5.22萬個村莊開展「三清三拆」環境整治工作,2.65萬個基本整治型、548個設施完善型、102個精品示範型村莊建設竣工,農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明顯改觀。
  • 麻辣財經:鄉村振興,這些發展要素值得關注!
    2019年,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2萬億元,鄉村休閒旅遊營業收入超過8500億元,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6500億元,農村網絡銷售額1.7萬億元,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達850萬。 農村改革幾十年來,世情、國情、農情都發生了變化。截至去年底,我國農民工數量已達到2.9億。鄉村振興,如何激活「人」這一核心發展要素?
  • 麻辣財經:鄉村振興,這些發展要素值得關注!
    2019年,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22萬億元,鄉村休閒旅遊營業收入超過8500億元,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6500億元,農村網絡銷售額1.7萬億元,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達850萬。農村改革幾十年來,世情、國情、農情都發生了變化。截至去年底,我國農民工數量已達到2.9億。
  • 「十力」蘭陵③:金融為工業經濟助力 反哺鄉村振興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編者按:財政金融如何支持鄉村振興?,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產值301億,「一區五園」推動「智造」升級從2019年之前只有一家企業,不到40億元的產值,到目前有20家企業落地,達產後可實現301億元的產值;從只有一條狹窄的山區小路,到投資9.3億元實現功能齊備的「九通一平」;從企業落地建設到投產運營……近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走進智造小鎮,感受到其蓬勃發展的潛力
  • 遼寧省多措並舉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第一產業增加值穩步增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升,「菜籃子」產品供給能力增強、農產品加工能力不斷提升……「十三五」時期,我省多措並舉,推進鄉村產業快速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基礎和支撐。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也是解決農村諸多問題的前提。「十三五」時期,我省積極推動鄉村產業由全面覆蓋向提檔升級、可持續發展轉變,取得長足進步。數據顯示,我省去年第一產業增加值2177.8億元,同比增長3.5%,高於全國0.4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1313.1億元,同比增長3.4%。
  • 八千多億元農貸支持鄉村振興
    近年來,省農信聯社先後制定《全省農商銀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指導意見》和《全省農商銀行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操作方案》,堅持「服務三農、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家庭」的市場定位,為鄉村振興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截至今年11月末,全省農商銀行各項存款餘額21997億元,較年初增加2310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4754億元,較年初增加1663億元,其中涉農貸款餘額8212億元。
  • 堅持城鄉融合 推動鄉村振興
    家庭農場從2821家增加到11596家,較2015年增長4倍,農業經營主體呈現多主體聯合、跨界融合、提升發展的新態勢。(三)農村基礎設施持續改善。2019年全市節水灌溉農田面積144萬畝,比2015年增長335%。全市土地綜合整治面積101.4萬畝,較2015年增長16.8%。
  • 全國政協委員黃寶榮談「白銀脫貧」:共享時代發展 推進鄉村振興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國資委巡視組副巡視員、甘肅省白銀市副市長黃寶榮談到脫貧攻堅戰時指出,重要的是要「提升」,即把「基礎版」脫貧攻堅提升為「升級版」鄉村振興,讓貧困人口共享時代發展的條件和技術,持續穩定增收,實現脫真貧、真脫貧。「剛到白銀市就聽到甘肅新聞廣播的一句話:今天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還有606天。」
  • 內外兼修 鄉村處處好風景——新疆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成效
    金色的玉米與紅色的屋頂相互映襯,組成亮麗的鄉村風景線。 □文博攝  新疆日報訊(記者劉毅報導)農民笑意寫在臉上,幸福流淌心間,金秋時節,天山南北處處洋溢豐收的喜悅。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
  • 鄉村振興講堂·「一堂一品」|開化首家鄉村振興綜合體——「阿土伯...
    「五位一體」平臺建設,激勵先進、鞭策後進,衢州市委組織部近日公布了一批示範鄉村振興綜合體、3A鄉村振興講堂和市級實訓基地。   阿土伯鄉村振興綜合體坐落於池淮鎮池淮村,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綜合體圍繞「三主」定位和農村政府服務供給側改革要求,堅持黨建統領、區塊聯動,設置「一堂一園二帶二基地」,以省級現代農業園區為核心,依託鄉村振興示範帶和田園黨建示範帶,結合水果種植採摘基地和茶葉發展培訓實踐基地打造而成,是集農業創業孵化平臺、農業產業技術培訓、農產品加工小微產業園、農產品線上線下銷售等功能為一體的「田園振興」新引擎。   鄉村振興大講堂
  • 仁裡鎮億禾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日前,記者在仁裡鎮億禾村龍慧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看到,合作社負責人龍炳火與技術員吳雲超正在查看剛種下不久的油菜。如何施肥更加均勻、怎樣保證油菜健康生長……都是他們眼下需要規劃和解決的問題。近年來,億禾村組建了5個農民專合社,積極發展綠色水產、優質糧油等產業。億禾村結合產業優勢,用好用活上級各類扶持資金,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初步形成了以糧油生產、加工為主,水產養殖、光伏發電等產業為輔的集體經濟發展雛形,連片發展糧油種植1200畝、水產養殖300餘畝,年光伏發電5萬千瓦時,2020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左右。
  • 鄉村振興看這裡——正定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研討會召開
    來自北京的三農領域專家學者,媒體代表,以及河北當地領導、就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進行了深入研討,大家認為塔元莊.同福鄉村振興模式在鄉村振興中很有特點和創新,核心是圍繞城郊型經濟和市場需求,村企合作,發揮所長,產業支撐,建立機制,取得了初步成效,實現了多方共贏,是新時代鄉村振興中值得總結和借鑑的一種路子,也是鄉村振興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 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引領區 濟寧這樣做
    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鄉村產業振興碩果纍纍糧食生產能力持續加強,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58萬畝,累計達到560萬畝,佔基本農田的75%。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490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50萬畝,分別佔全省9.4%、12.5%。
  • 梅縣區:企業幫扶點子多 鄉村振興路子寬
    (吳騰江 攝)  ●本報記者 吳麗伶  特約記者 劉洪橋 曾健鋒 王雅  近年來,梅縣區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按照省、市關於「萬企幫萬村」行動實施方案的工作要求,紮實推進「萬企幫萬村」行動,組織動員企業、社會熱心人士與村莊自願結對,促進技術、人才、資金、信息等要素更多地向農業、農村流動,推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 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意義重大——林下經濟...
    全國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面積已達6億畝,林下經濟總產值超過9000億元,從業人數超過3400萬。林下經濟對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著特殊的意義。此外,林下經濟憑藉優質的生產環境,林下中藥材、林下食用菌、林下畜禽產品,以及休閒觀光、森林康養等業態,滿足了人們的健康需求。
  • 輝煌「十三五」|勇立潮頭,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鄉村振興戰略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十三五」時期,全省各級農業農村(漁業)部門把「三農」工作置於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步步推進,憑藉勇立潮頭的實踐探索,奮力書寫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新篇章。回眸5年發展歷程,山東堅定扛牢農業大省責任,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億畝以上,劃定5247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403萬畝棉花生產保護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6113萬畝。
  • ...贏脫貧攻堅戰 圓全面小康夢 奮力譜寫新時代酒泉鄉村振興華彩樂章
    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的根本之策和根本出路,緊緊圍繞現代制種、設施蔬菜、特色林果、畜禽養殖等重點產業,全面實施「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特色產業培育工程,扶持貧困戶新建日光溫室3244座、鋼架大棚4015座、養殖圈舍9469座,調引牛羊15.4萬隻,發展「五小產業」5085戶,全市移民貧困鄉村枸杞、葡萄等高效經濟作物達到22萬畝以上,佔到耕地面積的75%,肉羊年飼養量達到45萬隻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村主導產業覆蓋率達到
  • 吉林首富:從負債400萬到年入637億,「外行」成醫藥龍頭掌舵人!
    20多年來,伴隨著旗下產品各式各樣的熱播廣告,這個負債400萬的藥廠,如今已經是年銷售600多億元的修正藥業,曾經交警大隊的修淶貴警官如今也成為了吉林省的首富修總。從業績來看,2016年正藥業實現銷售收入575億元,2018年營收再創新高,高達637.63億。那麼,從負債400萬到如今銷售額624億,25年來修淶貴是如何成功的呢?修淶貴,1954年出生於吉林通化,祖籍是山東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