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中午,我正在吃午飯,忽然收到女兒一條很長的簡訊:
我現在極度憤怒!我們的**課要求 4 人一組做演講,老師不讓我們自己選和誰一組,而是老師指定。
結果,和我一組的人都不努力。我不光寫完自己的 PPT,還得幫 A 寫她的 PPT,還得幫 B 完成她的 PPT,因為她們不想寫,只是在旁邊說話和玩。
演講的時候,C 特別害羞,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結果,我個人得分是7-8(滿分 8 分),可是我們小組總得分只有 5.5!
我做了那麼多努力,可還是不夠好!
看到這條簡訊,我幾乎能聽到13歲的甄小美快哭出來了。
這不是第一次 – 學校的很多功課設置,不僅只考察學業,還考察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相互協助、集體意識等社會技能 – 我和老師都跟甄小美苦口婆心地解釋過:
要接納不同,自己盡力就好,允許別人不一樣;要降低對他人的期望值;不要越界,不要替別人做功課;不要太以結果分數為重,要關注努力的過程……
這些道理她都知道,但類似的情況還是屢見不鮮。我們的解釋說教似乎對她沒什麼作用。
而我最近在學習:產生負面感覺時,不去改變它,讓自己和難受待著。
於是我回了一條簡單的信息:
我沒再說什麼。
過了幾分鐘,甄小美發了信息:
謝謝你媽媽,我不能期待每天都完美。我盡力了,有些部分我控制不了。我已經接受了,這件事已經過去了。
我長出一口氣,禱告感恩上帝,並且回復女兒:
也許我的孩子是完美主義者,也許甄小美對人對己標準很高 – 但如果我解釋說教、我做好自己,背後的目的是:改變她。我豈不是在說:你的完美主意,不夠好,不夠完美。你要變成不完美,才是完美。那我豈不是在扮演她的上帝?
人生哪有每天完美?人哪有每人完美?
不夠好,就不夠好;
不舒服,就不舒服。
不再改變別人;
不再依靠自己的力量;
做自己,讓別人做別人。
親愛的 Elly的夥伴們:
導師 Elly 將在公眾號開設專欄「育兒真事」,記錄一個個真實的育兒故事,留下家庭中的成長經歷,讓更多的家長和講師受到啟發。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育兒故事被記錄,啟發更多人,那就趕緊投稿吧:
投稿要求:
1. 自己的真實育兒或成長故事;
2. 文中對話儘量以」複述原話「出現,
3. 有圖片或視頻搭配;
4. 涉及姓名地址等隱私內容,可用化名代替;
投稿方式:
~請將稿件以 word 附件的形式發到郵箱zhengmianguanjiao@gmail.com
~圖片或視頻請以單獨附件發送(不要插入在WORD文件裡)
~郵件標題為:【投稿】育兒真事-題目-姓名
期待你的好故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