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美妝行業進入「戰國時期」:直播破價頻發 品牌出路在哪?

2020-12-28 騰訊網

每經記者:張瀟尹 每經編輯:文多

國內化妝品零售業正逐步復甦。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7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下滑9.9%,但其中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類值逐漸恢復,累計同比增長1%。而在此前的一季度,國內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類值一度下滑超過13%。

從大幅下滑到逐步恢復,背後是諸多美妝品牌正在努力適應特殊的消費環境:頭部國際品牌加大在電商平臺的促銷力度,直播間成了各大品牌營銷的「重兵之地」。

不過,對於新小美妝品牌來說,低價策略顯然有些難以為繼。從當下火熱的直播行業看,有「銷售神話」也有「慘烈翻車」,銷量快速提升的背後,亦存在高退貨率的隱憂,美妝品牌又該如何打好直播這張牌?

疫情期間促銷:國際品牌加大馬力

疫情之下,很多美妝品牌提振銷售的舉措之一是以價換量,即使是定價向來穩定的國際品牌,「促銷」也成了當下不得不去做的事。

淘美妝商友會會長簡偉慶就用「戰國時期」來形容今年的美妝行業,「市場競爭太激烈了,我們在『618』期間做了一個分析,發現主流的品牌今年的促銷力度可以說『前無古人』,尤其是跨境的大牌,今年出貨價格嚴重跳水,很多品牌比往年的價格下滑20%至30%」。

中泰證券相關研報指出,今年「618」期間平臺及品牌折扣力度加大,平臺方面,天貓「6.1活動」折扣及持續時長分別擴大和延長。品牌方面,定價穩定的國際品牌在「618」主要單品預售價格已接近去年「雙十一」。研報數據顯示,從「6.1活動」數據看,當晚天貓美妝銷售額1分鐘破億元,22分鐘破5億元,開場1小時後,歐萊雅、雅詩蘭黛、蘭蔻、OLAY銷售額過億元,2小時後,雅詩蘭黛、SKII、HR等61個美妝品牌銷售額超過去年全天。

疫情之下,國際品牌的線上成交量明顯上升。對此,淘寶全球購品牌及供應鏈負責人圖先也有同樣感受:「疫情之下全球購的增速非常快,達到30%至40%,其中增速最快的是保稅模式,而直郵模式呈現下滑趨勢,因為今年出境的限制,我們的買手沒法再往海外跑,所以我們的海外直郵業務同比去年下降了約13%。」

圖先進一步表示:「從整個海淘市場來看,今年海淘人群的增速非常快,我們預測關注海淘商品的人群在今年將會達到2.35億,整個淘系生態裡,8億月活用戶中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用戶重點關注海外品牌的商品。」

圖先還提及,受疫情的影響,淘寶海淘美妝市場發生了三點變化:一是細分化帶來的消費分級,頭部、眼部等局部護理成為疫情後的習慣需求,鼻貼、睫毛增長液、塗抹面膜、染髮膏、眼部精華銷售增速明顯;二是美妝用戶低齡化,00後、Z世代為美妝消費增速最快群體,人均花銷1713元/年,遠超80後傳統品質人群;三是產品成分超過品牌知名度等因素,成為消費者考慮新產品的首選標準,50%以上的海淘用戶在購買化妝品時會關注產品的主打功效成分。

大牌直播破價:小品牌受到降維打擊

隨著李佳琦等頭部主播創造出一個個銷售「神話」,多家公司高管也走進直播間下場帶貨。再疊加疫情之下實體銷售受挫,「直播」成了各大品牌線上銷售的關鍵詞,原本銷售就倚重線上的美妝行業更是如此。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過去的大半年裡,諸多化妝品品牌試圖從渠道尋求新的增長動力源,然而,直播火熱之下,品牌直播的屢次翻車、大牌化妝品頻繁破價,也為企業帶來思考:直播間裡的價格戰還能打多久?新小品牌如何從大牌嘴邊分到一杯羹?

在紅人主播兼美沫艾莫爾品牌創始人張沫凡看來,當前很多走進直播間的品牌都寄希望於通過直播獲得短期銷量提升,但忽略了促銷背後的高退貨率。「其實我們做直播的非常注重長尾效應和商品退貨率,我覺得這些才能代表你的品牌,直播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要讓消費者因為品牌而去購買,而不是因為今天打折才去購買。但我在做直播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品牌特別急,會忽略消費者認知、品牌調性等,只記得轉化和促銷這件事,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品牌在直播中翻車,因為他沒有把品牌本身的根基打好,就馬上來做促銷,依靠讓消費者衝動消費暫時提升銷量,最後退貨率很高。」

事實上,雖然直播的低價策略一方面能通過紅人主播的「叫賣」突破銷售瓶頸,但另一方面,很多品牌方也開始擔心,在直播間當中慣用的低價促銷會對自己本身的品牌形象產生影響。

淘美妝商友會會長簡偉慶分析說:「今年以來,由於品牌生態和國際消費市場發生了變化,行業裡品牌破價的情況特別多,這其實對中小品牌和零售商影響尤其重大,因為中小品牌更多是依靠中小零售商的渠道在孵化。但作為中小零售商,他們手上沒有大品牌的流量,大品牌的流量都在主流的平臺、超級大主播和絕對頭部的代運營公司手裡。所以如果大品牌去降維搶佔市場份額,中小品牌就會非常有壓力。」

新小品牌出路在哪?

隨著大品牌降價,新小美妝品牌的出路在哪?

圖片來源:攝圖網

簡偉慶認為,拼價格對新小美妝品牌來說不是明智之舉。「我個人覺得要堅守價格策略,這是一個品牌的生命線,新小品牌一定要重視,有些大牌如果做價格跳水,只是一種短期戰略,大牌的價格短期內跳水,品牌擦擦乾淨,換套新裝,還能上岸,但新小品牌如果也跟著去做價格跳水,C端會對品牌貼上低價的標籤,所以很難再回頭。」簡偉慶說道。

在寶捷會創新消費基金創始合伙人黃勇看來,國貨美妝品牌若想當獨角獸,需要瞄準細分賽道。「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在個護美妝領域,細分賽道上容易出偉大公司,比如杜蕾斯、微婷等,雖然品類不大,但品牌如果成為細分賽道上的冠軍,市場是很大的。從目前的個護美妝行業上看,我認為諸如美容儀器和精華液這樣的高價儀器加耗材的產品組合,是最容易走出國門的。」黃勇說。

此外,黃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疫情期間美妝品牌在零售方面受到影響,但從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投資美妝品牌的熱度依舊不減。「過去我們看到出現完美日記、花西子等頭部的國產美妝品牌。其實這還只是開端,從整個大趨勢來說,中國美妝產業一直在高速發展,國內美妝品牌的研發和生產能力提升,現在可以做出好產品。我們預判,未來我們會在各種細分領域都出現新銳的國產品牌,同時我們認為,今後十年乃至二十年,會出現中國的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黃勇說道。

科絲美詩集團副董事長崔京表示了對國產美妝的看好,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作為美妝代工企業,科絲美詩已經推出500個起訂的最小訂單量。「根據我們的經驗,其實中國本土的美妝公司,往往在本土化方面做得比國際大牌更好,我們希望通過降低最小訂單量,對中國本土的美妝公司提供支持,降低他們的試錯成本。」崔京說道。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2020淘美妝商友會年中峰會:新消費環境下,美業如何乘風破浪?
    9月3日,以「零售新生」為主題的2020淘美妝商友會年中峰會在上海舉行。來自50+電商平臺、2500餘個全球品牌、上萬家全渠道零售商及40餘家MSN機構的美妝行業同仁共聚一堂,探尋特殊消費環境下美妝行業新機遇,研討美妝零售新思路。「2020年可能是我們最難忘、也是最艱苦的一年。」淘美妝商友會會長老簡在開幕致辭中感嘆。
  • 唯品會消費數據顯示:後疫情時期,國貨美妝正帶領全行業快速復甦
    導語:特賣電商平臺唯品會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從4月起,該平臺上美妝產品的銷量開始逐漸恢復;而整個第二季度的國貨品牌銷量增幅較第一季度環比增長率超50%。疫情初期受到巨大衝擊的國內美妝零售行業正迎來全面復甦。
  • 美妝「戰國時代」,這場萬人大會助力零售新生
    「回頭看、崎嶇坎坷,向前看、永不言棄」,這是華為在內部網站「心聲社區」發過的一句話,用來形容化妝品行業再適合不過。身處於化妝品行業大時代之中的迴旋期,有人迷茫,有人痛苦,有人已經上路。但未來,是為大時代的變革者而打開。9月3日,由淘美妝商友會主辦,紐西之謎獨家冠名的「零售新生」2020淘美妝商友會年中峰會在上海拉開帷幕。
  • 如何打造美妝爆品——國貨美妝品牌崛起背後的數字哲學
    而疫情下消費陷入低迷時,美妝行業反而有上漲趨勢,在拼多多消費研究院發布的「宅家十大熱銷產品」中,口紅名列第二,應了所謂的「口紅效應」。因此,不少人士對於平價優質的國貨美妝的前景格外看好,認為疫情過後,國貨美妝將實現彎道超車,藉機直追。那麼,國貨美妝為何如此備受青睞呢?
  • 後疫情時期,為何還有品牌反其道行之布局線下?
    Muma Sunny(林珊珊自主美妝品牌)和HAZEL FEEL(小黑自主美妝品牌)起家於線上,一經上架就賣爆全網,HAZEL FEEL新品眼影盤短時間內銷量超7萬件,Muma Sunny液體眼影上架2小時內銷售額破5萬件,累計銷售超11萬件。 本次活動,兩位紅人現身WOW COLOUR線下門店正是為其自主美妝品牌入駐進行造勢,向粉絲們傳遞美妝品牌的時尚風採和理念。
  • 從跨界到無界,美妝行業下一站:共創!
    時間進入2020年,中國美妝行業在消費升級、技術升級的大勢所趨下,全產業鏈、全渠道也產生了深遠變革。,2020年,淘美妝商友會將使命升級為「讓天下美妝沒有難做的生意」,希望通過服務渠道零售商、零售平臺、MCN機構、紅人、品牌和代理商,整合工廠、研發、資本及政企合作等行業力量,讓美妝產業鏈上每個環節每個角色,都能高效對接企業發展所需的資源,讓生意更簡單更專注,從而促進行業的發展。
  • 美妝行業營銷態勢如何?2020美妝行業品牌營銷洞察報告
    本篇跟大家分享一下美妝行業營銷態勢,2020年11月,「雙十一」+「黑五」又拉動了一波消費行情。QuestMobile數據顯示,關注美妝品牌背後的人群主要是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這部分人群購買力強勁,線上消費能力在千元以上用戶佔到了28.7%,TGI高達152.8。
  • 美妝護膚行業的六大趨勢:口罩妝、成分黨、黑科技…
    口罩成為外出標配,人們對於面部的關注焦點,便都落在了眼睛上,著重於眼部妝容的「口罩妝」也應運而生,成為時下流行。根據小紅書數據顯示,小紅書上關於「口罩妝」有6萬+篇筆記,而眼妝的閱讀量增速遠高於底妝和唇妝。今年疫情的特殊性給美妝護膚行業帶來了諸多變化,除了「口罩妝」,還有哪些新的趨勢與熱點?
  • 美妝品牌如何借小程序實現私域破局?
    韓國美妝品牌innisfree有一個非常貼切的中文名——悅詩風吟,自2012年進入中國,其倡導的自然主義和小清新的品牌調性,廣受消費者青睞。8年來,innisfree不斷加速品牌革新,力圖為本土用戶提供更數位化和年輕化的零售體驗。
  • 美妝代工領跑者科絲美詩呼籲中國美妝品牌「要發展更要質量」
    伴隨著國內疫情的有效控制,國民經濟全面復甦,春節的臨近,更是為國內經濟帶來一股「春躁「,在眾多行業中,美妝行業的業務表現一直為人矚目。 當前,美妝產品消費的主力軍雖然仍在一線城市,但隨著網際網路市場的下沉,美妝產品也不斷向二三線城市滲透。
  • 【論文】美妝直播下消費者衝動性購買行為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美妝直播下消費者的衝動性購買行為,通過研究受眾對主播的自身特質的認知從而產生的衝動型購買行為的影響程度,探討美妝直播下消費者衝動性購買行為產生的條件,以改進直播平臺經營方法,加快美妝直播的發展,為企業未來美妝直播發展方向提出建議。
  • 電商數據:品牌差異下國貨美妝的秘密武器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美妝市場被如L'OREAL PARIS、LANCOME、EsteeLauder等國際品牌主導,但是這一切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至2019年末,騰訊出品的《2019國貨美妝洞察報告》顯示,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已佔中國美妝市場56%。國產美妝品牌的成功,到底做對了什麼?
  • Chanel、Dior等美妝疫情期間銷量大跌60%
    「口紅一哥」李佳琦年後復工的首次直播產品清單中更是罕見未出現口紅產品,目前每日直播的產品清單中也基本只有1樣為唇部產品。 口紅銷量跌跌不休,「口罩妝」取而代之成為熱搜關鍵詞。儘管相關產品疫情期間的銷量和銷售額也還是出現20%以上的降幅,但比口紅的情況要好。
  • 32個美妝品牌任你挑!「廣州日報·美妝專場」直播啟動!
    此次攜手白雲化妝品產業促進會,通過強強聯合推出「廣州日報美妝專場」活動,打破了傳統企業和行業之間的界限,必將打造新的產業融合模式,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提高行業競爭力,推動美妝產業創新發展。廣州日報+白雲美灣充滿想像此次啟動的「廣州日報·美妝專場」活動,是廣州首屆直播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連結生產、流通、消費環節,共同打造「白雲美灣」品牌,助力首屆直播節實現「開門紅」。「廣州日報·美妝專場」活動啟動現場。
  • 虛擬試妝+新零售,「玩美移動」用黑科技驅動美妝行業升級|創公司
    美顏相機與彩妝品牌的結合順理成章,2016年,雅詩蘭黛將商品嵌入玩美彩妝App中,用戶可以直接在相機中體驗雅詩蘭黛的產品。後來,玩美移動將虛擬試妝的服務引進線下零售場景,開始與更多的品牌、美妝集合店合作。如今,玩美移動合作的美妝護膚品牌超過280家,為它們在全球範圍提供虛擬試妝產品。
  • 【東方網】到2022年中國美妝市場規模將達5000億,美妝行業如何面對...
    中國美妝行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數千億規模的產業鏈,並誕生了上海家化、伽藍集團、百雀羚等著名民族品牌。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美妝行業如何通過科技創新,更好地迎接新一輪的機遇與挑戰?12月20日下午,2020華理美妝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活動由華東理工大學主辦,吸引了來自知名企業、華理師生校友等100餘位代表線下參會,在線直播參與人數達10000餘人次。伽藍集團戰略採購部總經理李敏擔任主持。
  • 2020中國直播電商年度盛典耀目開啟 溫度美妝總冠名
    由本次盛會,由中國美妝網、廣東省電子商務協會主辦,新銳美妝品牌「溫度」作為總冠名商,在現場與頭部主播、銷貨平臺、MCN機構、帶貨達人、選品專員,一起見證新渠道的崛起,推進規範、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行業大環境的建設。
  • 國產化妝品品牌進入「戰國時代」:借力拼多多謀劃彎道超車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國產化妝品品牌進入「戰國時代」:借力拼多多謀劃彎道超車化妝品領域向來是電商平臺的必爭之地。隨著我國居民消費升級,收入水平上升也帶來了人均消費水平的提升,行業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
  • 美圖美妝聯手臺灣美妝垂直電商小三美日 電商+直播打造優質PGC
    2018年成為直播行業的重要轉折點,從業者們開始聚焦並深耕垂直領域,開拓新的發展方向。「直播+電商」、「直播+答題」、「直播+遊戲」等多樣化直播場景應運而生,強大的互動性、實時性與傳播性讓「直播+X」的模式備受好評。
  • 華東理工大學聯手美妝產業,為這個進入黃金時代的行業提升科技含量
    「十多年前,我在講課時要和同學說,很遺憾我們化妝品行業給國外的品牌所壟斷,現在講課時不需要再說這句話了,大量的本土美妝產品正在快速發展。在12月20日華東理工大學美妝行業校友會成立暨首屆美妝高峰論壇上,華東理工大學校友如今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國際化妝品學院執行院長張婉萍的話引起了參會者的共鳴。 在今年疫情影響之下,中國美妝市場仍然達到了3000億元人民幣,並且處於持續增長中,今年國內共有30多家美妝相關企業衝擊IPO,香水市場的增長也達到了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