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中國的,適合東方女子外型的豐腴圓潤,氣質的含而不露。旗袍不宜排骨美人,更不宜骨架粗大的西歐女子。高跟鞋是旗袍的最佳拍擋,二者都是挺胸、收腹、提臀的有效器械。
旗袍是說明身份的,庭院深深的大家閨秀,書香門第的小家碧玉,從石板小巷款款走來,變成文人雅士的詩文畫卷。旗袍可以是案頭忙碌的張愛玲和蘇青,又可以是麻將臺上消遣的太太小姐。
旗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量體裁衣,多一分嫌肥,少一分顯瘦。旗袍是亭亭玉立的靜謐之美,是源遠流長的含蓄之美。
旗袍是開衩的,且一衩開至大腿。這當然是為了方便邁步,縱然是輕移蓮步的淑女,也得在貼身旗袍的包裹中划動雙腳。這就怪不得了,一縷豔光時隱時現,搖曳生姿。
奇怪的是,竟然沒有哪個衛道士對旗袍的高衩當頭棒喝。隱秘和暗香,這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傳統審美吧。
旗袍看似簡約,其實,它的盤花襻扣和精緻滾邊是花俏而繁雜的。因為旗袍的傳統性和量體裁衣的特別要求,旗袍在製作過程中技術含量很高。
大凡縫紉店,成衣匠為了顯示自己技術精良,總是掛出一兩件旗袍示人,瞧,旗袍都做得,還有什麼做不得的?
旗袍真箇是「彈眼落睛」的物件,出現在哪裡,哪裡便成焦點。我想,作為一個優雅精緻的或自以為優雅精緻的女子,沒有哪個是不想一試旗袍的,不夠的是自信和勇氣。
無論是在照相館拍藝術照,當那一襲絳紅繡花旗袍似特意為我度身定做時,那一刻知道了什麼叫沾沾自喜,這以後就躍躍欲試了。
找一個上好的裁縫,精選一段料子,終於做成一件金絲絨縷空花的俏麗旗袍,在鏡子前試了又試,在家裡走來走去,讓愛衣人的旗幟插上了自家衣櫥的頂點。
一個人穿旗袍好不好看,關鍵是取決於她的身體的曲線。
旗袍,有一點年紀有一點經歷的女人穿來,舉手投足都是風情。
生活中便有了很多「改良旗袍」,稍稍變一下,古典中有了現代元素,莊重中有了輕俏活潑,繁雜中有了簡潔明麗。
旗袍原本是居家社交皆宜的,講壇會所,酒局晚宴,街市商場,樓臺水榭,若款款飄動著旗袍女子,城市的形象便更加安勉寧和,更加婉約豐美吧。
旗袍,有一點年紀有一點經歷的女人穿來,舉手投足都是風情。
旗袍對身材氣質要求甚高,或是因為旗袍與現代生活相去甚遠,旗袍似乎永遠不會在日常生活中大行其道了,而僅用於剪彩的禮儀,僅用於賓館酒樓的擺設。這就出現了「心有不甘」的世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