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舊物,都值得被紀念。當確認「它」不再屬於自己,那才是該「斷舍離」的時刻。
——泰影《時光機》影評
這部泰國影片的中文譯名是《時光機》/《斷舍離》
其實我還是更喜歡《斷舍離》這個名字。
影片把近幾年大火的「極簡北歐風」拍得很日系感。就連很多臺詞都很日系。
本來以為劇情可能是講女主如何改造自己的家從而迎接新生活的。
但是看下來編劇導演更側重的是對人情的回味與重拾,是女主的治癒與救贖。
小琴在國外深受極簡主義的薰陶,回國的時候,下定決心對自己的家進行一次大改造,要痛快的、果斷的、決絕的進行對舊物的斷舍離。
斷舍離的第一步:設定目標,尋找靈感。
小琴通過觀看一些雜誌上的照片來尋找靈感,還找來自己的好朋友來參與設計。
斷舍離的第二步:不要懷念過去。
小琴購買了一購物車的垃圾袋,非常痛快得整理舊物,輕輕鬆鬆就填滿了垃圾袋。
斷舍離的第三步:不要有太多感覺。
「當你看到這個物品,並沒有怦然心動的感覺時,那麼這個物品就是要斷舍離的對象。」
小琴按照這句話整理自己的舊物。
小琴發現自己對舊物都沒有什麼感覺,沒用的學生時代的成績單、不再使用的舊手機、已經過時的隨身聽、早就沒人聽的光碟CD···都是小琴輕鬆扔掉的對象。
然而,小琴的朋友看到了自己曾經送給小琴的CD也放在了垃圾袋裡,朋友很失望,拿著CD離開了。
斷舍離第四步:別動搖,要無情。
斷舍離的第五步:不要增加東西。
斷舍離的第六步:不要留戀。
小琴把自己整理出的垃圾袋賣給了收廢品大叔,就在大叔騎車離開的時候,小琴追了出去。
小琴把那些大包小包的垃圾袋追了回來,又堆在了家裡。她還是有些不舍。
和朋友道歉後,她決定把那些曾經收到的禮物還給朋友們。
送還物品的時候,她想起了很多回憶。
看到膠捲照相機,她想起了前男友。
和前男友的分別,小琴是為了自己出國發展,用了不告而別,突然消失,無視聯繫的方式。
以至於再次見到前男友,小琴還是有很多抱歉。
即使餘情未了,即使最後說了「對不起」,前男友的一些話,還是讓她明白了失去的感情不會回頭、傷過的心很難癒合。
而對於最具有代表性的舊物,就是父親的那臺鋼琴。
對於母親來講,那臺鋼琴已經不是物品了,而是一種象徵,那臺鋼琴承載著母親對於父親的留念和記憶。
對於小琴來講,那臺鋼琴是無用品,是她最想要忘掉的記憶。
所以,小琴扔掉鋼琴是最決絕的一次斷舍離。
儘管小琴是自私的,但是她在斷舍離的過程中還是做不到乾脆果斷,因為對於過去,她還是留有留念。
一件物品,就像是一架時光機,它附有的不僅是物品的使用價值,更承載著物品主人的一段記憶。看著那個物品,就能想起擁有它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事件···
就像是聽到老歌,你還是能想起第一次聽到它時候的場景一樣。我們不能回到過去,但是物品像是時光機,可以載著我們去屬於它的時代。
我一直認為,斷舍離,是一件很酷的事。
能痛快果斷得進行斷舍離的人,真的看起來都很瀟灑。他們,好像能夠很理性得一眼就看到物品的使用價值,而不會被所謂的「託物思人」所幹擾。
每一本舊書都留有我的指印、
每一個禮物都代表我被愛過、
每一條連衣裙都裝著不同的夏天,
它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好像都值得被收藏著。
極簡主義治癒不了人心、救贖不了心靈,人還是要用人情填滿。
感情斷舍離更需要勇氣和釋懷。
就這樣。
更多請關注 新浪微博@一鍋甜魚的影視記事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