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機》何以為家

2020-10-09 木衛二

《再見列寧》裡,出於母親生命安危考慮,主人公在79平方米的公寓房間內,延續著已不存在的,迷你微縮版的東德。他也在無意中,打造自己理想中的共和國。

泰國導演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的《時光機》做了一次相反的時間旅行。從瑞典歸國的女主角,為了讓自己,也讓一家人斬斷跟過去的聯繫,換取更大的生活空間,走上了不無痛苦的斷舍離之路。她要做的,是前往未來的跳躍。

以人生整理斷舍離走紅的近藤麻理惠,用扔扔扔對抗消費主義引發的買買買——許多人並沒有被物質充足所滿足,卻發現自己被一堆垃圾所包圍。近藤的理念,是不再怦然心動的東西,統統扔掉。排在最後被處理的東西,是紀念品和照片。看到《時光機》的小琴一上來,就買上幾十個黑色垃圾袋,秋風掃落葉般扔掉所有東西,包括有父親籤名的成績單,原主不明的相機和膠捲,朋友的禮物……我內心是詫異的。她的執行力,未免強大到不可思議。

《時光機》延續了納瓦彭在前作《36》和《死於明日》中,對攝影照片的探索,膠片味滿滿,構圖講究。外觀上,除了流行的斷舍離話題,《時光機》還有著ins風(即instagram)的外觀,小清新的面孔,故事與國內當下的夢想改造短視頻,同步發生,片子卻是以餘味致勝的那種高級電影。

扔東西是個陷阱,還東西是連環陷阱,《時光機》要講的,是如何切斷與故人的聯繫,即小琴的昔日戀人和出走父親。表面上,這兩個男性已經不再出現於小琴的世界,她的生活靜水深流。斷舍離的到來,突然刺激了小琴,她意識到自己是個逃兵,不敢面對,甚至害怕真正的失去。

小琴幾句話就說服了哥哥,成為極簡主義改造的同盟。她的母親,一個成天單曲循環《九百九十九朵玫瑰》,露面不多的角色,卻成了最大阻礙。衝突聚焦於父親留下的,一臺沒人彈奏的鋼琴,母親怒斥小琴的自私。

《時光機》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充斥著往日回憶,卻沒有出現泛濫的閃回手段——漂染的青春畫面,黑白的家庭影像,或者是不無傷感的音樂。那些勾動觀眾記憶,漣漪不斷的,都是一些不經易出現的照片。一張遺忘在記憶深處的家庭照片。一張無意捕捉了好友姻緣一線牽的照片。這種手法也有自作多情的風險,觀眾需要獲知情節,緊抓戲劇衝突,《時光機》卻抹去這一切,默認每個人都有接觸過青春照片和家庭合影,不問悲喜。在光碟、硬碟和筆記本電腦間,照片來去移動,正如記憶的舞動浮塵,閃耀著許多美麗一瞬,擊中了小琴沒有鎧甲保護的軟肋。那就像夢中走入春天的花園,醒來時發現枕邊有一片花瓣,是花瓶上掉落的,還是夢裡飄來的?你注視著花瓣,知道它沒有了依託,註定要枯萎。

小琴身上,有著現代人追求的獨立自主,《時光機》卻在說,大家都是負重前行。當小琴還給安哥相機膠捲,她卻從安哥那裡拿回了更多的東西。記憶就是這樣一種產物,它往往發生在兩個人或者一群人之間,你來我往。小琴不以為然的一張照片,卻讓一對新人淚眼迷茫。但有些記憶,是要主動清理的。這是一個不斷卸載貨物,與自我和解的過程。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路上,小琴發現,原來自己是那樣不完美且不完整的一個人(常人經常如此,只是多數人並不自知)。她不體面地甩掉了男友,正如父親不體面地扔掉了整個家庭。

極簡主義換來了更大的空間,更少的負載。最重要的,它代表了年輕世代主動做出與上一代不同的選擇,是打造「我們的生活」。相信與此同時,也有人選擇遁入過去的生活,渴慕田野與星空。

不少人會覺得,《時光機》的矛盾衝突,似乎沒到非要如此不可的地步。譬如小琴可以找個舊屋,存放舊東西。可以找個地方,做成個人工作室。中國人的家庭和宅居觀念,忤逆父母是大錯,再不然也要同時保留兩種生活。父母活在簡歐裝飾、紅木家具的世界,自己吹拂清爽的ins風,隨時可以像個斯巴達人那樣戰鬥。

作為一種選擇,誰也不能說,改造兩層樓本身就代表著不好。甚至也不需要專門談論小琴的設計風格有多好,電影會讓觀眾自己看出來。舊屋的逼仄緊張是其次,對小琴而言,那永遠代表著,它是父親遺留下的交通信號燈——就仿佛他隨時可能會回來,指揮起一家人生活。如此一來,扔掉一切,粉刷一切,停掉單曲循環,那是太有主見的一種生活。

= 原文刊載於《中國新聞周刊》,請勿轉載挪用 =

相關焦點

  • 生而不養 養而不育 何以為家
    家,不在於大小家,因愛而生承載著歡聚與孤獨陪伴你,保護你見證你的成長與成熟有些人一輩子都在治癒童年而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何以為家(迦百農)《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由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贊恩·阿爾·拉菲亞、約丹諾斯·希費羅聯合主演。
  • 《異星災變》: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而在另一方面,「母親」總是不斷出現違反程序設定的人性,真可謂是「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當然,從劇中的細節來看,「母親」可一點都不弱,她和「父親」不一樣,並不是家庭服務人造人,很有可能本身就是戰鬥型人造人)。
  • 《異星災變》: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而在另一方面,「母親」總是不斷出現違反程序設定的人性,真可謂是「女本柔弱,為母則剛」(當然,從劇中的細節來看,「母親」可一點都不弱,她和「父親」不一樣,並不是家庭服務人造人,很有可能本身就是戰鬥型人造人)。
  • 生而為人,何以為家
    文 |阿阮編輯 | 晏疏離圖片源自於網絡我們對於家的定義是什麼?家是一個溫暖而令人嚮往的地方,家本身就會給予自己,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家的庇蔭下成長。《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是根據贊恩的真實經歷而拍出來的。我們無法想像,在這個世界,原來還有這樣一群人:活著就是一種奢望。黎巴嫩,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東、北部鄰敘利亞。年僅12歲的贊恩,在黎巴嫩的貧民窟裡一個搖搖欲墜混凝土高層建築中長大,他是家裡的長子。
  • 何以為家,惟有真愛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何以為家》而去年在我國熱播的黎巴嫩、法國、美國聯合製作的社會題材劇情片《何以為家》,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這個簡單而又不平凡的道理。《何以為家》(又名《伽百農》)這部獲
  • 港者時光機:李香蘭 張學友
    港者時光機通往1990至1999年的旅客請注意,與你的時光旅行快開始,請系好安全帶。有任何疑問可以在留言處提出,機長絕對會回復!註:專輯記錄以最早發行時間為主。啊,像花雖未紅如冰雖不凍卻像有無數說話可惜我聽不懂啊,是杯酒漸濃或我心真空何以感震動她去世後,中央是發了哀悼,所以熱血分子也不用因為她在虛榮的年紀去完成夢想,迫不得已地去拍了一些抵毀中國的政治電影,就給別人帶帽子,這樣顯得太沒有自信了,尤其戰後也為推進中日關係做了不少事情的情況下。
  • 何以為人?《何以為家》?
    影片名叫何以為家,我也想問,何以為家,何以為人,何以為父母?這世界上有一種爸媽,從小疼愛你到大,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努力奮鬥、省吃儉用給你最好的一切,在他們眼裡你是小公主小王子,你是他們的理想他們的夢,他們寧可自己粉身碎骨也不願你皺一下眉頭。
  • 馬小鹽:《迦百農》之問,從何以為家到何以為人
    五一小長假之後,榮獲第71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的黎巴嫩電影《迦百農》(中譯片名《何以為家》),一時引起人們的熱議。其實比起《何以為家》這個片名,我個人更喜歡原片名《迦百農》。導演娜丁·拉巴基就曾在訪談裡言,迦百農這個詞,在英文和法文裡都有亂和不規則之意。中譯片名卻將這「亂和不規則」縮減進小小的家之核殼。
  • 小河 · 電影推薦|沒愛,何以為家
    而有些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何以為家生而不養 養而不育 — 何以為家十二歲的贊恩跟家人一起生活在一個狹窄擁擠的房子裡,家有六七個孩子。贊恩發現妹妹薩哈來了月經初潮後,害怕父母會儘快把她嫁給別人當童妻,把薩哈拉到衛生間裡為她洗內褲,去商店偷衛生巾給她用,為了不讓妹妹當房東的童妻,想帶妹妹逃跑。
  • 何以為家,一篇不算影評的影評
    我向來認為,真正打動人心的可能不會讓當事者有太多的情緒立刻就表達出來,比如我看到還珠格格中小燕子被圍棋社老闆痛打,看到這個場面就要痛哭流涕,而看何以為家並沒有讓我痛哭流涕。一部分原因是我覺得我不能感同身受,沒有遇到那樣的艱難的境地自然不能百分百體會人物的複雜感受。
  • 何以為家?這支品牌片給出了最溫暖的答案
    一個人走得再遠,家永遠是心靈的港灣,是靈魂的寄託。但同時,我們也難免會和家人有爭執,有誤會。關於家的一道道難解的辯題,到底該如何解?從平安人壽的平安財富金瑞(2021)年金保險年度品牌片《家的辯題》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
  • 生而為人,何以為家?——觀影《何以為家》
    生活就是個潑婦,我原以為我們會成為好人,受人愛戴,但上帝並不希望我們被愛,他希望我們是別人家的髒抹布。」說完這段話的贊恩,平靜地扭頭對法庭上的媽媽說:「你現在懷著的孩子也會成為我這樣。」贊恩這樣說,是因為數天前,他11歲的妹妹薩哈因為被父母強行嫁人後懷孕流產而死亡。這是一個孩子對大人世界的控訴,可是這個世界上哪一個孩子的世界沒有被大人玷汙?
  • 《時光機》我們需要怎樣的時光機?
    ——《天氣預報員》 在影片《時光機》中,對於小琴來說,當下她認為應該做的事便是擁有一個簡約的自己喜歡的風格,因此「斷舍離」就會同時成為難做的事和應該做的事。「斷舍離」的六個步驟說到底都是徘徊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所以有些時候,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時光機呢? 安哥在小琴心目中,更像是一個從前的不會再用到的一個小物品,「既然覺得你不是我的真命天子,那就是你的事」。
  • 何以為愛何以為家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掙了多少錢,地位有多高,而是夫妻是否和睦,家是否溫馨。什麼是夫妻?夫妻本為一體,想要站得穩,想要走得遠,彼此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雖然平時會有吵鬧和分歧,但是終究會朝著共同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夫妻之間,平凡而不平靜,一輩子爭吵,一輩子寬容,一輩子忍耐,相扶到老,這才是夫妻。
  • 這部豆瓣8.6,才應該叫做「何以為家」
    給出角色不知道的信息,可以讓觀眾變被動為主動,這才符合丹尼斯·維倫紐瓦想讓觀眾成為探索者而非只是吃瓜群眾的理念。得知真相後的珍妮和西蒙自然是難以接受的,《焦土之城》是一齣悲劇,更準確點說應該是慘劇。母親的經歷充滿著無盡的痛苦,可能很多人看完電影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母親想讓兒女知道,自己的痛苦回憶?
  • 《時光機》丟掉無意義,保留時光機
    看《時光機》時不免感嘆:畫風色調,文藝滿分。尤其是女主氣質,和杜鵑莫名的相似,都是清冷疏離那一掛。但是時光機女主女人味相對來說淡一些,更清湯寡水吧。這樣的氣質我覺得簡直就是為文藝片而生。現在劇情片我不太能夠看得進去,反而這種非常慢節奏的,故事性不是很強的片子更能吸引我。可能是因為我現在腦子需要的是一種精神的按摩,而不是單純的刺激。而且這部片子的主題也比較符合我最近對於生活的一些小想法。
  • 《時光機》搭上時光機,你真的能斷舍離嗎?
    還是由於家姐極力勸說加之她親自上手操持,成品保留了許多儲物空間。幾年後一看,所有儲藏空間一點沒閒置,連床板底下都放滿了。除了慶幸家姐有先見之明,也不禁檢視起自己的生活:到底哪來這麼多東西可放啊。 最近有部泰國片電影出了資源,就是講述「斷舍離」。
  • 粵語·時光機-小肥
    歡迎收聽潮汐 FM今天推的歌是小肥的《時光機》       叫時光機的歌很多,大抵是大家心中都有一個關於時光機的願望就像提起《時光機》,大概很多人想起的都是另外一首歌。         出道多年依然沒有大紅大紫的他除了在電影、MV、公益活動中偶有露面之外,近年發歌的頻率則是越來越低,而這首《時光機》便是他為數不多的作品中比較抓耳也比較受關注的一首。
  • 媽媽時光機,與你一起背叛時光!
    7月31日上午11點,媽媽時光機產後恢復中心,位於深圳市沙井京基百納廣場4樓,舉行開業慶典!出席有媽媽時光機品牌創始人肖女士、京基百納廣場蔣總、悅悅滿月子中心許總、以及用戶代表等。渴望自己像兒時動畫片裡的大雄一樣,身邊能有個哆啦A夢,用口袋裡的時光機帶著她們穿越時光,回到自己最美麗的時刻。於是有了「媽媽時光機品牌」的誕生,其定位:85後、90後年輕媽媽,她們:年輕、趣味、時尚、知性,產後的故事,她們自己寫。
  • 何以為家真實故事事件演員親身經歷嗎 小男孩現狀怎樣
    何以為家真實故事事件演員親身經歷嗎 小男孩現狀怎樣  《何以為家》裡面的小男孩真是太可憐了,真的有這樣的人嗎?還有《何以為家》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嗎?小男孩現狀怎麼樣了?  《何以為家》這部電影沒有過多地煽情,過度地博取觀眾的淚點,但每一個片段都讓人哽咽,尤其是扎因狀告父母的時候,他狀告父母讓他們「別生了」,那一幕動人心弦,讓人引發無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