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最孤獨的好漢,在梁山上沒一個朋友,生病後到病死都沒人照顧

2020-12-25 阿森說文化

《水滸傳》可以說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部小說了,它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清末著名批評家金聖歎就曾這樣評價:「天下之樂,第一莫如讀書;讀書之樂,第一莫若如水滸」,由此可見,水滸傳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奇書。

作為我國必讀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中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被作者刻畫的非常深刻,而其中有不少形象更是為人所熟知。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了解這麼一位人物,他堪稱是梁山最孤獨的好漢,在山上沒有一個朋友,生病後至病死都沒人照顧。而他,就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青面獸」楊志。

要說起楊志在水滸中的初次露面,那還要追溯到林衝求取投名狀時,當時林衝剛上梁山,王倫刁難他必須要獻上「投名狀」方可入夥,而他下山碰到的第一個人,正是楊志。不過兩人大戰五十餘回合卻都沒能分出勝負,最終只算了個不打不相識,不過楊志的高超武藝卻在這時初步展現了出來。

等到楊志正式登上水滸舞臺,已經是賣刀的時候了。其實楊志原本是楊家三代之後,祖上可以說擁有著無上榮光,而他本人同樣也是不辱家門,以武舉出身,還當過殿帥府制使。不過雖然躋身體制內,但楊志的「情商」卻著實堪憂,他從不懂得經營官途,一直保持著名門之後的孤傲氣質,而這也使得他幾乎沒有官場朋友。

也正是由於這個緣故,在運送花石綱失誤後,他根本無法找到能夠幫他的人,所以最終只好一逃了之,開始在江湖流浪。其實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楊志雖然擁有著不錯的身份和武藝,但他卻沒有大丈夫的擔當意識,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只是逃跑,而這也註定了他終究無法成為一個傑出人物。

等到新皇帝登基大赦天下以後,楊志這才有勇氣回到東京,想要碰碰運氣,重新謀個一官半職。不過由於手頭過於拮据,所以他不得不忍痛叫賣祖傳寶刀。但由於在賣刀爭執中誤殺了牛二,他最終還是背上了官司,還險些償命。

不過好在牛二被人們視為了公害,所以楊志這才弄巧成拙成了英雄,並且在眾人的求情下得以逃過死罪,只被刺配大名府。有意思的是在發配過程中楊志卻意外受到了梁中書的賞識,這等好運也讓他有機會得以重新入了衙門,當上了提轄使。

不過所謂禍不單行,這次好運並沒有讓楊志重新走上人生巔峰,反而使得他成為了一眾好漢的背景板。生辰綱的丟失使得他徹底沒了機會,所以他再一次選擇了逃跑,最終不得不走上落草之路,並在機緣巧合下與魯智深到二龍山當了寨主。

在與宋江會合上了梁山以後,楊志坐到了第五把交椅,這等份量似乎足以讓他受到追捧。然而我們知道楊志性格孤傲,他始終都端著屬於自己的那份驕傲,因此這也讓他很難獲得其他好漢的認同。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梁山身居重位,但楊志卻並沒有展現出與自身地位相匹配的實力,更是在後來於張清的對戰中醜態百出,甚至在被石子擊中頭盔後「膽顫心寒,伏鞍歸陣」。

要知道作為一個由各勢力集結而成的小集團,梁山上的眾好漢們自然是「以武為尊」,所以楊志在經歷了這番醜態後,可以說是徹底抬不起頭來,他也很難再憑藉以往的威信收穫朋友。而且在後來決定梁山座次的幾次大戰中,楊志都只是擔任了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崗位,因此毫無建樹的他只能「分享」戰果。

在梁山聚義之後,性格孤傲而且戰績慘澹楊志便陷入了隱身狀態,雖然他還是被排到了眾好漢第十七位,但有不少人都認為他名不符實。再加之他從來不願主動交心,而他人也不會主動巴結他,所以久而久之他便成為了梁山最孤獨的好漢。

結語:

其實對於楊志而言,孤傲也許是一種選擇,因為他懷揣著家族的榮耀,勢必應當承受比常人更加重的擔子。而且在楊志看來,梁山似乎也並不是他最終的歸屬,因為當眾好漢因「是否接受招安」這個問題而激烈辯論時,他只是表現的不鹹不淡。因此,楊志對自己的定位是非常明確的,而孤獨可能更適合他。不過,也正是由於這份孤傲,使得他在徵討方臘時生病後只能自己照顧自己,最終孤獨死去。

參考文獻:

施耐庵《水滸傳》

金聖歎《第五才子書水滸傳》

相關焦點

  • 梁山最孤獨的好漢,在梁山上沒有一個朋友,直到病死都沒人照顧
    作為我國必讀的四大古典小說之一,《水滸傳》中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被作者刻畫得很深刻,很多都是家喻戶曉的。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個人,他是梁山最孤獨的英雄。他在山上沒有一個朋友,從生病到死亡都沒有人照顧。而他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青面獸」楊志。
  • 梁山最不合群的好漢:沒有一個朋友,無人問津最終孤獨病死
    梁山108好漢中,在山上之前身份各不相同,其中不乏名門之後,例如雙鞭呼延灼和大刀關勝,他們在梁山中擔任重要職位,座次排名也十分靠前,徵討方臘之後,更是成為執掌一方軍政大權的重臣,下場都十分好。唯獨有這麼一位,他出生名門,卻十分倒黴,雖座次排名靠前,卻絲毫不被重視,最終因無人照顧,獨自病逝。
  • 朱仝:不願上梁山的好漢
    他身上不僅體現了山東人崇拜的「義」,還體現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忠」。朱仝,濟州鄆城縣人,初出場時是這樣描寫的:「身長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鬚髯,長一尺五寸,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似關雲長模樣,滿縣人都稱他做美髯公……只因他仗義疏財,結識江湖上好漢,學得一身好武藝。」
  • 梁山108好漢的最終下場,很齊全(果斷收藏)
    呼延灼呼延灼,北宋名將呼延贊之後,梁山泊第八條好漢,馬軍五虎將第四。汝寧郡都統制,使兩條鋼鞭,騎一匹御賜的踢雪烏騅馬,祖傳連環甲馬陣,有萬夫不當之勇。曾用連環馬讓梁山軍馬吃盡苦頭,後被鉤鐮槍所破。他又攻打三山,使三山好漢共上梁山。徵方臘後被封為御營兵馬指揮使。率軍抗金,殺至淮西陣亡。
  • 水滸傳108位梁山好漢圖譜
    後投奔梁山,是梁山第三十七條好漢,成為吳用的副手,封為同參贊軍務頭領。平定方臘後朝廷封其為武奕郎都統領。後和樊瑞去公孫勝處學道。施恩在快活林裡開著一個酒樓,被「蔣門神」霸佔。於是找武松替他奪回了酒樓。後施恩被迫上了梁山。排梁山第八十五條好漢,步軍將校第六名。徵討方臘時在崑山陣亡。
  • 水滸:第一個出場的好漢,為何沒上梁山,作者寓意何在?
    另外,當時梁山還未成氣候,沒有豎起「替天行道」的招牌,即使這位好漢心有餘,無奈力不足。其實非也,梁山在《水滸》中只是一個被放大了的典型,大宋治下的太平盛世,山頭太多,何來只有梁山?二龍山,桃花山,少華山,白虎山,清風山,對影山,數不勝數,梁山只是其中之一。這位好漢即使不上梁山也可入夥其他山頭,比如,史進入夥少華山,王矮虎入夥清風山,武松入夥二龍山。
  • 「美髯公」朱仝:不願上梁山的好漢
    他身上不僅體現了山東人崇拜的「義」,還體現了儒家文化的核心「忠」。  朱仝,濟州鄆城縣人,初出場時是這樣描寫的:「身長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鬚髯,長一尺五寸,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似關雲長模樣,滿縣人都稱他做美髯公……只因他仗義疏財,結識江湖上好漢,學得一身好武藝。」
  • 史上最全《水滸傳》108位梁山好漢圖譜及簡介(收藏版)
    林衝格殺陸謙,雪夜上梁山。晁蓋等上梁山後,頭領王倫不容這些英雄,林衝火併王倫,把晁蓋推上了梁山泊首領之位。徵方臘後,林衝中風,留在杭州六和寺養病,由武松照顧,半年後病故。上梁山後成為吳用的副手,參贊軍機。徵方臘後到公孫勝處學道。
  • 《水滸傳》中梁山好漢這些諢名,你知道幾個?
    我們心中都有一位英雄,這個英雄可能是家人、朋友,也可能是影視作品、書本裡的某個人物,至今還有不少朋友把齊天大聖孫悟空當做自己心中的英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性格各異,大家應該都知道他們有排行,但卻不知道他們都有自己的「諢名」,同時對應著一個星宿。其中主要角色的諢名流傳甚廣,江南易林會將這些人物的諢名結合他們的個人特點向大家分享。本文原創作者江南易林,專注周易八字、寶寶起名。宋江宋江是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之首,他的諢名有「及時雨」「呼保義」,原本作為山東鄆城縣押司,整日舞文弄墨,在朝廷做一小吏。
  • 單個的好漢都是英雄,梁山集團卻是流氓
    《水滸傳》的後三分之一,尤其是出版商利用百回本的流行而增加的材料,大部分是令人難堪的偽史;而即使在小說的前三分之二,這種趨勢也因故事的發展而愈發顯著。到了第八十二回,接受招安之際的宋江照說是最有希望繼承宋室皇位的人,任何有志圖王者都無法跟他較量。他打敗了這個朝廷最出色的將軍並迫使他們入夥。
  • 梁山好漢結局最好的人是誰?許多人不得好死,為何他們越混越好?
    回京途中,有幾病逝,幾人告辭離去,只剩下二十七人回到京城接受封賞。在接受封賞後數年間,許多好漢不是病死,就是被害,宋江、盧俊義等人更被高俅、童貫等人陰謀害死。梁山好漢英雄一世,並且平遼國,徵田虎、王慶,平定江南方臘,對宋朝可謂立下赫赫戰功,最終卻大都不得好死,讓諸多讀者唏噓不已。
  • 水滸中首位出場的好漢,為何最終沒上梁山落草?作者想說明什麼
    王進是之前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衝也曾經擔任過這個職務,根據時間段推測,或許兩人之間還見過面,都是同事,而且二人的武藝不分上下,同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那就是高俅。只要主子說你有問題,那你沒問題也得變成有問題的人。
  • 梁山好漢沒羽箭張清,因為飛石絕技,擦出了愛的火花
    在古代用刀槍棍棒武器的人是非常的多,但是今天說的這個好漢,小石頭才是他最厲害的武器。很多人認為用小石頭打人,肯定不是什麼高手,一塊小石頭能有多大的殺傷力呢?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就真的大錯特錯了。張清作為梁山好漢,不僅武功高強,而且練就了一個絕技,就是他能用石子作為武器,在百米之外就能將敵人打下馬去。而且被他擊中的人,輕者滿頭流血,重者可以讓人當場斃命。古代的時候石子是遍地都是,小孩子經常是拿來相互打鬧。但是正因為這樣張清自幼就扔得一手好石子,經常是把小夥伴打的頭破血流。
  • 扈成的復仇之路:生擒梁山五將,斬殺八位梁山好漢
    在陳忱所著的《水滸後傳》中,扈成在前往延安府途中投靠了一個朋友並轉而前往暹羅經商,此後回到登州,遭到當地官吏的欺壓,與阮小七、鄒潤等人一起在登雲山落草為寇。此後,扈成成為了登雲山中的軍師,出謀劃策,不僅擊敗了官軍的圍剿,還與金軍有過激烈的較量。最終,扈成與孫立、顧大嫂等人一起前往暹羅,協助混江龍李俊開基立業。
  • 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梁山好漢?有標準嗎?
    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梁山好漢?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標準。梁山前後有三位首領,分別是王倫、晁蓋和宋江,這也可以看作是梁山的三個不同時代,即王倫時代、晁蓋時代和宋江時代。本來,梁山是一個「躲災避難」的地方,很多「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梁山而來,梁山也把他們「收留在彼」,但梁山人員很多,想成為一名好漢卻也並非易事。
  • 水滸傳中最冤的好漢,因身懷絕技被坑上梁山,梁山卻不需他的絕技
    世人皆知那水泊梁山之上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計一百零八位頭領,他們自稱是與那星辰契合,所以打著上應天命的旗號去「替天行道」,其實原著第二回就已經明確過一個事實,即是洪太尉放走的是一百零八個妖魔,所以從這一角度來看,梁山好漢們絕不可能是什麼純粹的好人,事實上細品各個好漢的經歷就可得知這一點
  • 梁山108好漢結局最好的4人:一個成皇帝,一個比做皇帝還愜意
    文學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它們真正說透了人們社會中的那一些普遍規律,同時像四大名著這類的文學作品,還有著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因為它們對於人物形象的刻畫極其深刻
  • 水滸傳108位梁山好漢圖譜和簡介(收藏)
    林衝殺陸謙,雪夜上梁山。晁蓋等上梁山後,頭領王倫不容這些英雄,林衝火併王倫,把晁蓋推上了梁山泊首領之位。徵方臘後,林衝中風,留在杭州六和寺養病,由武松照顧,半年後病故。汝寧郡都統制,使兩條鋼鞭,騎一匹烏騅馬,祖傳連環甲馬陣,有萬夫不當之勇。曾用連環馬讓梁山軍馬吃盡苦頭,後被鉤鐮槍所破。他又攻打三山,使三山好漢共上梁山。徵方臘後被封為御營兵馬指揮使。率軍抗金,殺至淮西陣亡。
  • 有人問,沒宋江,梁山好漢前程如何?《水滸傳》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同理,《水滸傳》沒有了男一號宋江,就沒有跌宕起伏的《水滸傳》了,中華文化中就缺少了一顆璀璨的明星;《水滸傳》中宋江的作用無可替代,沒有宋江,智取生辰綱的那幾位早被官府給逮了,一百零八將聚義是不可能的事了,梁山泊還是王倫的天下,好漢各自為戰,佔山為王的佔山為王,偷雞摸狗的繼續偷雞摸狗,前程還能怎樣?!一部《水滸傳》問世,最引人關注的人物非宋江莫屬。
  • 水泊梁山的招安與扼腕結局
    無論是老版水滸還是新版水滸,在銀幕上梁山上的人都是英雄好漢,嫉惡如仇,在梁山招安的時候,他們對於招安的態度也是大相逕庭。 但是原書卻遠不是那回事。 拋開水滸的神鬼怪談(比如108顆天罡地煞星聚會,九天玄女,呼風喚雨等等),僅僅看梁山聚義,原書對於聚義好漢們所描寫的是忠良的遭他人陷害,本分的被強盜誆騙,兇惡的能殺人放火,無賴的靠大樹乘涼,108人中英雄好漢沒幾個,無賴土匪倒不少,功夫好的沒幾個,充數平平的倒很多,「少不讀水滸」還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