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光中∣中西文明的擴張方式有何不同?如何看待基督教會與中國家族在結構上的不同之處?

2021-01-19 文明比較


一種宗教文明體之所以能長成枝繁葉茂的大樹,不僅是因為它具有成熟的系統性邏輯範式,而且是因為它擁有一種極強擴張能力的結構性平臺。基督教的迅速傳播,並且最終成為西方社會的主流文明形式,與教會這一結構性平臺是有極大關聯的。

那麼,基督教會這一結構性平臺的優勢究竟體現在哪裡呢?

提起基督教會的結構性優勢,這不由使我想到了中華文明的家族式社會結構,家族式結構與基督教會看上去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兩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然而,細細分析一下,兩者卻在很多方面具有異曲同工的妙處——我們甚至可以說,一個個基督教會就像是一個個中國式的家族,它們分別承載著各自信仰的平臺。一個個小家族、小教會無論立足何處,都可以實現信仰的擴張,最終匯聚成為超級的人類文明有機體。



作為一個個細胞式社會結構,它們之間的相似性可以從中國儒家學說體系化的第一人——孟子關於仁、義、禮學說的一個比喻說起。孟子說,仁好比一座房子,禮好比是這座房子的大門,而義是房前通往四面八方的道路。而《新約》中也有類似的說法,如耶穌基督是教會的根基,主是道路、真理、生命等,只不過與孟子的說法在形式上有所不同而已。

我們可以將這些概念一一對比如下——


結構形式         教會               家族

房子      主(耶穌,道成肉身)      仁    

門       教義、教規等              禮

路        因信稱義                 義


基督教認為,教會如同一個家,「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真理的柱石和根基。」(《聖經·提摩太前書》3:15)基督教以教會為組織形式進行文明的擴張,而中華文明以家族為組織形式進行文明的擴張,兩者既有相同點,又有很大的差異。

從相同或相似的方面來看,大致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基督教會和中國家族都具有凝聚人心的信仰功能。基督教會和中國家族都是以信仰為核心或與信仰相關的實體。基督教會信仰基督耶穌,信徒們在基督教會以兄弟姐妹相稱,地位平等,彼此友愛,從而獲得一種心靈上的慰藉和家庭般的溫暖。中國家族在信仰上以祖先崇拜為核心,中國人對於祖輩的崇拜雖然不像基督徒對於耶穌的信仰那般虔誠,但中國家族的祖輩,特別是族長、家長在家族中所擁有的絕對中心地位則是無可置疑的。血緣關係是中國家族牢不可破的根基,人們雖遠行千裡,但依然心繫故土;雖功成名就,最終還要葉落歸根。

基督教會和中國家族都具有改造人性的教化功能。基督教會是信徒之家,在這個大家庭裡,不能丟下任何一隻「迷途的羔羊」。耶穌曾對門徒們說過一個關於99隻羊與一隻羊的故事——


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思如何。他豈不撇下這九十九隻,往山裡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若是找著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聖經·馬太福音》18:12—13)


99個認罪悔改的人,已經「在主的羊圈裡」了,雖然也令人歡喜,但那後來的1個迷途知返的得救者進入「羊圈」則更令人歡喜。這個失而復得的比喻體現出基督教尤其重視對於信徒的教化功能。同樣地,中國家族也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所,自古就有「養不教,父之過」的說法。每個中國人日後走向社會的禮義之道基本上都是通過家庭教育完成的。

基督教會和中國家族都具有傳承文明的載史功能。《聖經》最為重要的功能就是為西方社會提供了一部絕對權威的聖史,一代一代的人們通過教會這個媒介了解、傳承歷史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座教堂都是傳承文明信息的平臺。同樣地,中國人為了維持家族的血脈相傳,極為注重子孫後代的繁衍。孟子就曾經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離婁上》) 以人丁興旺為榮的中國家族有著耕讀傳家的歷史傳統,家族中若有人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則是極大榮耀的盛事。為了記載家族的歷史,中國家族普遍建有祠堂,修有家譜。一代一代的中國人加入了家族的歷史,每個人都成了家族歷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基督教會與中國家族在很大程度上又是明顯不同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組織結構上看,基督教會是由無血緣關係的獨立個體意義下的信仰者組成,人們由統一的信仰聚合起來,其人群組成具有不確定性,其規模亦是可變的。也就是說,人與人從社會關係上說,只是信仰上的「同道」者,而非相對固化的特定關係。中國家族則是以血緣關係為核心,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由血緣關係上的親疏遠近來決定,因而是一種固化的不可變的親緣關係。

基督教會與中國家族在結構上的這些不同之處對於各自文明特質的形成具有極大的意義。基督教會是相同信仰者的群體組織,具有整體性、群體性的特徵。這一特徵在聚合西方文明的積極因素方面是極為合理的,因為沒有基督教會的擴張,歐洲就難以走向整體性的文明社會。正因為這一點,基督教會才會產生神權專制,並且最終引發近現代歐洲人權革命,這場革命實際上是對基督教的再革命,因為基督教會已經形成了在社會結構上的統治集團,西方個體意義上的人權革命就是針對統治集團的革命。在中國,每個人在家族中既有個體性,又有群體性的特徵。家族必須為每個個體的發展提供支持,如讀書求學,在社會謀取功名利祿,等等;家族成員之間、家族與家族之間又有著盤根錯節的關係,彼此存在著複雜的「人情」與利益關係。因此,一個成功的人,往往會被家族親情所包圍,個人價值會被家族利益稀釋。人與家族之間的這種關係,也使個體意義上的人權革命在中國很難發生,人不能自絕於家族之外,而家族總是代表著傳統的保守的力量。正因為家族的生存意志是人的力量之源,如果大量的中國家族無法生存下去,就有可能發生對於專制集團的階級革命。歷史上那些針對家族群體這一層面的改革,如各種形式的土地改革和稅制改革,往往能夠激發出海嘯般的強大力量。

從社會功能上看,基督教會行使的是單一的社會功能,即為信眾提供信仰的精神性教化功能;而中國家族則是一個個獨立的生存實體,它需要為家族之內的每個成員提供從生產經營到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各種需求。基督教會聚合的是社會化信教群眾,由於信仰的同一性,基督徒具有利益上的公共空間,可以在他們所信仰的領域從事於高度一致性的社會性工作。而中國家族則是自然形態的血親組織,中國家族更像是一個個鬆散的「單質」,即使是兩個親緣關係較為密切的家族也很難達到利益上的完全一致,很難形成共有的公共空間。從一定意義上說,基督教會本身就是以信仰形式出現的公共平臺,它能夠向所有信徒提供公共性質的社會化服務。尤其是廣大信徒不計利益,傾力為主獻出一切的奉獻精神,能夠積累一些必要的公共資源,為人們提供諸如救死扶傷、扶危濟困等方面的救助,從而讓那些處於弱勢社會階層的人在幾乎無成本的情況下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基督教倡導的博愛精神在基督徒之間傳遞的是一種無私的大愛,它涉及到人一生中的生老病死的全部過程,體現在關心窮人、寡婦和孤兒中,也體現在因犯罪而坐監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遭遇地獄般生活的形形色色的人們中間,尤其體現在饑荒、地震和戰爭期間的各種善舉中。基督教會及基督徒奉獻的愛心是與信仰相連的,而與利益無關。正因為超越了世俗的利益而從不要求回報,教會常常為窮苦的人提供有尊嚴的服務,如婚禮、葬禮等。當社會陷入混亂狀態、各種社會機器停止運轉之時,基督教會卻在滿負荷地穩定運行著,從而迅速使一個重創的社會得以自救與修復。基督教會的這種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最終影響並改變了整個西方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相比而言,中國家族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單個實體,家族與家族之間沒有公共空間,任何一個家族都沒有提供公共性質的社會化服務的義務和能力。人們奉行的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一個個各求自保的家族不可能組成統一形態的社會組織,因而,一旦社會發生動亂時,只能呈現出一盤散沙的狀態。

從文明擴張的方式來看,基督教會中每個持相同信仰的基督徒如同同質化的中國家族一樣,兩者通過信仰或相同的家族文化擴張文明。無論何處,基督徒信仰的都是同一個耶穌,同一個十字架,就像中國家族一樣,奉行的都是以禮義之道為核心的家族文化。然而,兩者又是明顯不同的,從組織化的程度上看,基督教會是一種外向的可變的社會組織,教會與教會之間、上層教會與下層教會之間呈現出相當緊密的組織狀態;而中國家族是內向的不可變的血親組織,家族與家族之間難以產生統一的組織狀態。基督教會通過信仰的力量把一盤散沙狀態的每個個體如同聚沙成塔一般聚合起來;相反,團結如一人的中國家族卻在社會中如一盤散沙,難以形成整體性的力量。由於缺乏保障,每一個家族的生存都會面臨很大的困難,必須依靠自強不息的奮鬥才能立於不敗之地。一個個家族從本質上說具有貪婪的一面,一個家族在可能的情況下可以發展到很大的規模,甚至控制了整個國家的命運,如皇族統治的「家天下」。從基督教會和中國家族所奉行的邏輯範式上來看,教會在其核心思想方面的可變性不如中國家族,教會組織的核心思想一旦發生變化,就會發生分裂,甚至會成為不同的教會,信徒也會被分化成不同的部分;而中國家族在思想上無論如何變化,也不會分裂,其變化總是以利益為中心,具有極強的適應性。


參考書目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阿里斯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西歐文明》,汝信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世界宗教尋蹤》[德]漢思·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版

《基督教會史》[美]布魯斯·L.雪萊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版

《基督教神學導論》[美]米拉德·J.艾利克森著,L.阿諾頓·休斯塔德編,陳知綱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5月版


強光中, 1989年畢業於安徽大學哲學系,安徽省哲學學會會員。3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人類文明比較研究工作,2011年出版《全球史觀下的孔子學說》一部,已被臺灣「中央研究院」、上海社科院、中國科大等數百家圖書館收藏。80餘萬字新作《全球史觀下的人類文明》即將出版。歡迎添加強光中微信號:qianggz1.公眾號:文明比較(qiangguangzhong


·         ∣人類文明∣漢字的優勢在哪裡?文字革命何以導致古代文明的衰亡?語言為何是強勢民族統治世界的符號?人類文明史上第一次空間革命是如何發生的?軸心時代人類思想的共同起源是什麼?人類文明何以能夠薪火相傳?人類文明究竟讓人類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性本能與求生、畏死本能活動是如何催生出人類原始文明邏輯範式的?人類的文明世界為何不能沒有神?∣兒童是如何看世界的?∣人類歷史上「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的重大事件是什麼?∣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信息技術革命」是如何發生的?∣雞年望福續:中美之爭的本質是什麼? ∣雞年望福:人類文明將往何處去? 

·         ∣印度文明∣施捨的信仰何以改變了印度的社會面貌?施捨何以成了印度人的宗教信仰?中國士階層為何不能獲得像印度婆羅門那樣的社會地位?印度人為何篤信業報輪迴的學說?佛教為何在印度本土趨於衰落?∣佛學為何被認為是一門追求真理的學問?佛教為何認為大千世界不過是「假有」的幻象?第一階段佛教哲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佛教是如何認識世界的?釋迦牟尼與莊子的學說有何異同?莊子的「道術」與瑜伽術的本質區別是什麼?「我」與宇宙就像「小瓶子」與「大瓶子」之間的關係嗎?你知道印度版的人類原罪說嗎?靜靜地讀一點印度的學問,真的能讓現代人浮躁的靈魂安定下來嗎? 印度之學為何是印度文明、中華文明、西方文明的共同交集?印度之梵與中國之道、三大一神教之上帝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印度人是如何看世界的? 印度人為何偏向於神性化生活?印度文明是不思進取、未老先衰的文明嗎?近現代印度衰敗和落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古代亞歐大陸上真正的「流奶與蜜之地」究竟在哪裡?


相關焦點

  • 強光中∣「不相愛」--人類陷入亂世的根源
    人類遠古時代,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家族、部落仿佛居住在不同的洞穴裡,洞穴之中陰暗而又潮溼,而洞穴外卻有溫暖的陽光,溼潤的空氣,人們都渴望能從洞穴深處走出來。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家族、部落、不同的社會階層/階級,仿佛共同走到了寬闊的廣場上,這就是人類從洞穴文明走向廣場文明的歷史性階段。
  • 思力網評:如何看待不同的文明
    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多種宗教,共同構成了絢爛多彩的人類文明圖譜。如何看待不同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間是衝突還是對話、是對抗還是合作,一直是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在這個問題上,個別人總是別有用心地鼓譟所謂「文明優越論」、「文明衝突論」,甚至將其作為製造地區衝突、恐怖主義的藉口。
  • 北歐白人與地中海白人有何不同?二者看待華人的方式有何不同?
    與國人印象不同,大部分白人其實是黑頭髮白種人,學名高加索人種,佔世界人口比例54%-55%,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人種,膚色由淺白至淺棕,多身材高大、體毛髮達、高鼻深目,毛髮與眼珠色彩多樣,有黑、棕、金、紅、白五大發色,藍、綠
  • 醬類炒鍋上饒供應商有何不同之處
    醬類炒鍋上饒供應商有何不同之處   醬類炒鍋上饒供應商有何不同之處    緊固件包裝,單個產品或者多個物品的包裝。可以說的全自動包裝機生產已滿足了的基本需求,並始向及第三*家出口。
  • 從釧譜的言行看他與獨才者有何不同之處?
    我不得不提醒各位弟兄姊妹,一定要冷靜,免得被私慾蒙蔽了眼睛,因為也許將來見主面時,會發現自己曾經竭力支持的人,原來是別有用心之人和某些糊塗無知者編織的神話。筆者之所以不支持這個人,絕不是我贊成墮胎的行為,絕不是我不反對同性戀的罪惡。而是我有一種深深的擔憂,因為換一個角度來看待今年的米國大選。萬一釧大爺幫基督徒說話的同時,毀壞的是米國的民住制度,破壞的是國家的安寧。
  • 中西方飲食文化有什麼不同之處?
    中西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濃鬱的民族特色。中國的飲食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精縮,西方的飲食文化也有很深的歷史淵源,下面來談一下中西飲食文化的內涵和特點。所謂中國飲食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在長期的飲食品的生產和消費的實踐過程中,所創造並積累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1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一個縮影,從茹毛飲血到用火熟食,再到唐宋的蓬勃發展時期,最後進入現代的繁榮新階段,是我們整個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
  • 隋文帝的「聖人可汗」和唐太宗的「天可汗」有何相似與不同之處?
    中國歷史由於從秦朝開始就進入了大一統時代,所以中國的皇帝們是很少擁有除了帝號以外的其它稱號的。譬如在歐洲歷史上,一個君主動不動就冠以好幾種頭銜,譬如「日不落帝國(西班牙帝國)」的開創者查理五世的稱號就有「羅馬人的皇帝、西班牙國王、德意志國王」等等後面還有一大串。
  • 你知道洗牆燈與線條燈結構有何不同?
    相信大家對於LED洗牆燈的定義已經非常了解,洗牆燈顧名思義,讓燈光像水一樣洗過牆面,主要也是用來做建築裝飾照明之用,還有用來勾勒大型建築的輪廓。洗牆燈應用場景雖然目前洗牆燈使用的比較常見,但是一些洗牆燈的固定支架在使用中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有的洗牆燈的固定支架結構簡單且功能單一,只是單獨的對洗牆燈起到一個固定的作用,難以突顯洗牆燈固定支架的使用性能,還有的洗牆燈的固定支架不方便對洗牆燈的進行快速的調節工作
  • 消耗一個漢堡的熱量,不同運動方式有何不同
    消耗一個漢堡的熱量,不同運動方式有何不同 2020-12-18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奔馳gle450與gls450不同之處
    【太平洋汽車網】奔馳gle450與gls450不同之處在於市場定位或是級別都不一樣,奔馳GLE450屬於中大型SUV,車身結構為5門5座,而GLS450是全尺寸大型SUV,車身結構為5門7座,GLS的車身空間更大,定位更加高端,功能性更強。
  • 性的諜對諜:《色∣戒》中的肉體與國體
    ——張小虹性的諜對諜:《色∣戒》中的肉體與國體論文的前兩部分,分別就聲音縫合與視覺縫合的角度,探討國族之愛與浪漫之愛在《色∣戒》一片中弔詭的依存關係,但此愛的召喚、愛的回視究竟與《色∣戒》上映至今引發最多爭議的大膽床戲有何關聯?性與愛有何不同?性的影像機制與愛的影像機制又有何不同?
  • 埋線與其它割雙眼皮的方式有何不同?
    埋線雙眼皮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割雙眼皮的方式,雖然都是割雙眼皮,但是這種方式和其它方式的割雙眼皮還是有區別的,大家關注更多的可能是用這種方式做雙眼皮對身體有沒有什麼傷害,埋線與其它割雙眼皮的方式有何不同?對身體有危害嗎?三點式雙眼皮和埋線的區別是什麼?
  • 「中國思想」與「西方哲學」:我們如何實現兩種不同傳統之間的對話?
    古今中西思想之團結斯洛特對陰陽概念的創造性解讀,以及將陰陽結構應用於當代西方倫理學、認識論和心靈哲學之中的做法,促成了一場中西傳統之間的對話。就中國思想史而言,西方意義上的philosophy是個舶來品,明代徐光啟在翻譯該詞時便發現,中國傳統學術體系中並沒有與之對應的詞彙,因而只能採用音譯的方式去加以標記。直至19世紀末,日本啟蒙思想家西周時懋才正式把philosophy譯為「哲學」,這一譯法為中國學界所接受則是更為晚近的事情。
  • 深度分析齊國滅國方法,與楚國有何不同?經濟、軍事、外交三手段
    導言: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在滅國兼併戰中,都採用哪些手段?深度分析齊國滅國方法,與楚國有何不同?總之,齊國能夠在數百年諸侯爭霸中屹立不倒,還能迅速成就霸業,在於成功的對外兼併擴張,關鍵在於對滅國手段的自如運用,齊國滅亡他國,不僅依靠強大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還依靠軍事實力和政治外交手段,使得齊國在擴張道路上屢試不爽,也為齊國的霸業打下基礎。
  • 大中華區艾菲獎首次直營,與以往有何不同?
    但這個回報本身有著多樣化的指標,有可能是銷售額,有可能是用戶人群,也有可能是整個人群認知度的提升,但指標本身是要有衡量的,而不能用很模糊的話來描述,所以它是要在可衡量下指標的體現,而這個指標體現會根據不同的Campaign的目標去對應。 在這些年的營銷變革中,實效的衡量標準發生了哪些變化?
  • 有了鷹擊12,中國為什麼還要研發鷹擊18?二者有何不同之處?
    鷹擊-18作為一款兼具射程與機動性的反艦飛彈,在中國軍隊還未官方宣布的時候,就已經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目光。英媒更是大膽地推測了這樣一枚飛彈可以直接摧毀美國海軍的「宙斯盾」。據悉,中國鷹擊-18的射程可以達到500公裡,遠超中國在2015年服役的鷹擊-12。
  • 中華文明融合外來文化從歷史走向未來(上中下篇)——智慧人生系列
    二是古代中國的家庭、家族、家國結構,以及這種在傳統鄉村秩序、家族倫理、家國秩序基礎之上發展出來的儒家學說,也包括儒家的一整套有關國家、社會和個人的政治設計(它與希臘羅馬城邦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化很大不同),和延伸出來的「修齊治平」的思想,構成了古代中國的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傳統。         三是「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
  • 《陳芊芊》中的韓碩和《東宮》裡的李承鄞有何不同?這點很重要
    最近由趙露思和丁禹兮主演的電視劇《傳聞中的陳芊芊》正在熱映。劇情新穎搞笑,演員演技也在線,使得這部輕喜劇現在很受歡迎。趙露思飾演的女主角陳芊芊格外的活潑開朗,也很重情重義很是惹人喜愛。不過由丁禹兮飾《陳芊芊》中的韓碩和《東宮》裡的李承鄞有何不同?這點很重要演的男主角韓碩更是討人喜歡。
  • 中西方女性內衣文化有何區別?一個寫意,一個寫實,紋飾手法不同
    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造就了它們各自的發展軌跡,二者不同的價值理想、造物理念、功力動機以及對人體結構包裝的人文精神構成了不同的文化厚度和歷史深度。價值理想不同——「藏」與「顯」中西方內衣文化在價值理想中有相同點更有相異處,相同在於都是對身體的防護與表現,具有實用功能和裝飾功能。
  • 文揚:西方如何跳出「國強必霸」邏輯,真正理解中國和中華文明?
    雖然中國和西方國家有相似和共同之處,但從根本上講,中國與西方大不相同。過去不同,現在仍然不同,今後也永遠不同。在最近的一次視頻演講中他再一次重申,「我要說這是最根本的一點,那就是中國是文明的產物,而不是一個民族國家的產物。」 馬丁·雅克的正確性,主要體現在他與西方主流的現實主義國際關係學派之間的割席和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