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文創:響應消費需求升級的新窗口

2020-12-26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隨著經濟持續增長,人們在滿足了基本生活需求後對文化生活的消費追求日漸增長,居民消費結構也在不斷升級。消費需求變動的另一基礎是消費主體的變化,主要體現為「消費新貴」的崛起,80、90後人群逐漸成為消費主力,這一消費群體從小生長於社會穩定、科技進步、文化繁榮、經濟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中,其消費需求升級更多體現在理念的轉變,傾向於娛樂休閒行業,並追求個性化與精神享受。

大力挖掘博物館館藏資源,推動文博創意產品研發,有利於從供給側優化供需關係,用更多高品質的文化創意產品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同時,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博物館文創在中國尚處於起步探索的階段,但從世界範圍看,國際知名博物館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營銷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文博創意產品相似的旅遊紀念品行業的蓬勃發展亦可帶來啟發。面對當前經濟供需失衡的問題,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在供給側改革、應對新的消費需求方面意義深遠。

博物館文創是公益與經濟的融合

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經營是博物館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助於更好達成博物館公共教育和文化傳播職能。持續有效地傳達和擴大社會影響,是當代博物館的職責所在,博物館藏品匯聚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文化創意產品正是博物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最佳載體。各種形式的文化創意產品將博物館與民眾生活相連接,將獨特的參觀體驗滲透到日常生活中,觀眾與博物館的交流仍在持續。文創產品在生活中頻頻出現,也讓更多潛在參觀人群了解認識博物館,促進了博物館文化傳播功能的發揮;文化創意產品在社會教育目標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人們在駐足瀏覽和欣賞把玩文創產品的同時,歷史、工藝、審美等知識在無形中傳遞,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創商店和博物館展廳發揮著同樣的作用,成為博物館的展廳之一。公眾選購文創產品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對博物館的認同和對參觀體驗的滿意度,欣賞、把玩、挑選等活動為參觀者的自我表達提供機會,增強了觀眾的主動性與參與感。

總之,越多消費者為博物館商品買單,意味著博物館文化傳播的功能越強,博物館普及文化知識的能力越深入。開發多種品類和價位層次的文創產品,是拓展博物館文化傳播渠道,延伸博物館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

除了在公共教育和文化傳播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文創產品經營所得可以提升博物館自身造血能力,為博物館公益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補充。目前大多數公立博物館的運行經費仍然主要依賴政府撥款,來源單一,增量非常有限,不能滿足長遠發展的需要。面對資金困境,博物館開發銷售文化創意產品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對於解決事業發展資金困境、減輕對財政撥款的依賴具有現實意義。

在文創產業方面起步較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尤為注重授權行銷,2019年的授權及銷售收入達5.7億新臺幣,文創產品已成為臺北故宮重要收入來源。北京故宮博物院2018年文創產品收入超過15億元。放眼世界知名博物館,文創收入是博物館資金來源的一大支柱,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市場潛力前景可期,對博物館資金來源的貢獻率有待進一步提升。

國外博物館文創的運營

國外博物館在文創產品經營方面有很多成功經驗值得借鑑。大英博物館為文化創意產品經營創立典範,早在1973年就成立了專門的產品公司,主要負責圖書、零售和文化產品開發。目前大英博物館設有4個固定商店,共3000平方米營業面積,商業經營收入已成為該館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2018~2019年度營收1303.3萬英鎊。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作為世界上較早關注文化創意產品的博物館之一,將博物館的文創產品開發營銷視為與收藏、研究、教育、展覽同等重要的館務工作。大都會博物館商店2018~2019年度零售額達8584.2萬美元,文創收入在大都會博物館近年收入來源中始終保持前兩位,為博物館的正常運轉和未來發展提供了穩定強大的資金支持。

美國還創建了一個國際非營利組織——博物館商店協會(MSA),自1955年成立至今已吸納2000多家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會員,致力於維護博物館商店事業的整體利益,加強協會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升相關從業人員的道德標準與職業技能,以更好地達成博物館的使命與服務公眾的目的。由博物館商店協會主導的事務包括每年舉辦一次會議,為廠商會員和博物館會員之間的合作搭建平臺;提供會員廣大的銷售網絡,促成博物館商品在國際間的自由交易;廣泛收集博物館商店業務相關的數據資料以供決策參考。

我國博物館文創的運營

我國目前擁有5535座各種類型的博物館,隨著旅遊行業的充分發展,博物館以其獨特的資源優勢成為文化旅遊的必到之處。全國博物館2019年舉辦展覽2.86萬個,接待觀眾12.27億人次。旅遊過程中必然發生相關的消費行為,包括吃、住、行、遊、購、娛等方面,其中旅遊購物是旅遊消費中最具潛力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們在旅遊時,都希望能夠帶回一些特色鮮明、精巧便攜、物美價廉的紀念品,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紀念品具有極高的珍藏意義,作為出行的見證可時時喚醒某次出行記憶。我國旅遊業發展迅猛,旅遊紀念品經營模式相對成熟,積累了諸多寶貴的經驗和開發運營技巧。

博物館收藏是一個地域特色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創意產品同樣具有珍藏、紀念的功能,開發博物館創意產品可以更好地滿足旅遊者的購物需求,消費者為了紀念出行、贈送親朋或收藏把玩等目的購買產品,從而「把博物館帶回家」。博物館創意商品以其深刻的文化內涵、個性創意、工藝審美等價值,成為旅遊紀念品中的優質之選,博物館的文化產品銷售到哪裡,博物館的品牌形象就將被傳播到哪裡。

「十三五」期間,開發博物館文創產品作為「讓文物活起來」的一項重要舉措,受到文物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通過近年的試點和建設,我國打造了一批博物館文創品牌,建成了一批博物館文創產品硬性基地,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博物館文創的線上經濟

在淘寶網通過關鍵詞「博物院」「博物館」搜索店鋪,不難發現聞名國際的大英博物館、大都會博物館、羅浮宮博物館、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等,均以旗艦店的形式入駐我國的線上經濟。而我國本土博物館,除了故宮博物院以外,還出現了蘇州博物館、敦煌研究院、西安博物院等新晉「網紅」。此外,不難發現,我國博物館文創線上經濟已然呈現出遍地開花的趨勢,河南博物院、安徽博物院、良渚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內蒙古博物院、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等博物院,以及上海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成都博物館、法門寺博物館等博物館,都已形成博物館文創產品系列,並獲得了消費者的關注。

從博物館文創線上產品種類方面來看,可總結為琳琅滿目,低價商品包括幾元即可入手的辦公袋、資料夾、明信片、禮品袋、紅包、手繪地圖等,高價商品則包括幾萬元的故宮博物院的德化窯白瓷之達摩渡江像、敦煌研究院的官方國禮系列「禪定佛」雕塑、蘇州博物館的非遺玉石雕刻大師出品金葉玉蟬重生吊墜等。

從博物館文創線上產品數量上來看,「故宮博物院出版旗艦店」文創產品種類最多,達到了1262種。各家線上店鋪所呈現出的消費者偏好各不相同。大英博物館旗艦店、蘇州博物館旗艦店和敦煌博物館旗艦店居「博物館」店鋪銷量前三位。其中,大英博物館最高銷量產品是辦公袋和資料夾,總銷售量達到185673件、銷售額達111.4萬元;蘇州博物館則是陶冶之珍冷瓷冰箱貼,總銷量為19086件;敦煌博物館旗艦店是手指滑板男女情侶鑰匙扣,總銷量為19086件,這一產品單價為42.9元,也是博物館店鋪暢銷產品中單價最高的。

此外,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故宮博物院出版旗艦店和西安博物院官方店鋪居「博物院」店鋪銷量前三位。其中,故宮博物院文創序列中,銷量最高的是故宮日曆2019,其總銷量為193781件、銷售額達到1472.74元;緊隨其後的是故宮小確幸筆記本,銷量也超過10萬件。

文創產品供給成為新時期檢驗博物館應變力與吸引力的重要指標,當代博物館應以開放的心態應對社會變化,以人的需求和體驗為中心,開發更為豐富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儘管我國博物館文創產業已有全面開花之勢,但仍然值得進一步轉變健康發展的理念,改變固守陳規的觀念,吸納新要素新模式,注入新鮮血液,以適當的經營活動反哺公益事業,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與此同時,更應在結合國外博物館文創運營經驗的基礎上,在「一枝獨秀」的局面之下真正實現全面開花,為我國文化自信打開一扇重要的窗口,從而充分發揮文化遺產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意義。

(綦曉光系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教授級終身成員、中國政法大學客座教授;肖波系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副教授;蘇京春系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相關焦點

  • 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2.0全面升級:助力博物館完成數位化蓄能
    《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文明交流互鑑。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物事業的重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與博物館相關的文旅消費增長迅猛。
  • 博物館文創發展需打破四個困局
    國內博物館是非營利的公益性社會文化機構,文創產品開發與經營不在其職責範圍內。博物館的財政管理是「收支兩條線」,文創產品收益需要上繳財政。如何將文創產品收益納入博物館統一預算,用於博物館基礎設施建設、藏品徵集、人員獎勵、文創開發等,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要打破觀念之困。目前,博物館職能主要是文物收藏、保護和觀覽,缺乏文創理念。
  • 除了故宮,原來濟南還有這麼多博物館的文創產品貌美又實用!
    12月15日,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初評會議在北京召開,根據《全國文化創意產品推介活動辦法》(試行)及初評細則,180項文創產品進入終評。其中,我市推薦參評的濟南市博物館「亞醜罍溫酒器」、「模塊折枝花紋堅果盤」和章丘區博物館「李清照茶具」、「一刀圓尺」,共4項作品入圍初評名單進入終評階段。
  • 直播拍賣、圖書市集、美食派對……這個消費季,國家文創實驗區熱鬧...
    直播拍賣、圖書市集、美食派對……這個消費季,國家文創實驗區熱鬧極了!為了促進文化產業快速復甦,提高文化產業園區消費活力,國家文創實驗區加強政策引領,搭建服務平臺,舉辦各類特色文化消費活動,探索「城市更新」新模式。文創產品也上直播了!
  • 【需求側響應專輯•3】需求側響應的技術支持
    需求側響應的技術支持曾鳴,華北電力大學教授王冬容,中電國際政研室副主任陳貞,北京電力公司營銷專責 摘要:電力需求響應就是運用系統可靠性程序或基於市場的價格來影響需求的時間和水平。需求側響應項目的最關鍵要求是支持技術的使用和發展。需求側響應的技術支持包括可以支持實時計量和雙向通信的先進計量系統和可以滲透到每一終端用戶每一用電設施的智能化自動控制系統。綜合介紹已經在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OECD)國家中存在的需求側響應的技術模塊和解決方案,以及當前影響需求側響應推廣的技術標準和政策問題。
  • 文創大咖談|殷九龍:讓博物館文創真正走進生活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向宇 在中國,博物館文創正在進入2.0階段,圍繞博物館IP進行文創開發,已經成為當下「博物館熱」的重要一環。今年12月,「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啟動,通過把「文物IP」與「設計」嫁接,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將成都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 吉林特色文創:把博物館帶回家
    「國際博物館日」再一次如期而至。回顧近幾年的文博行業,既有多元多彩的立體發展,又有獨樹一幟的創意呈現。博物館文創已然成為文化消費領域的「新寵」,故宮口紅、頤和園雪糕……各式博物館文創層出不窮,甚至一度佔據微博熱搜榜單。博物館,這個曾經有些嚴肅和高冷的概念,隨著一件件「網紅」文創的誕生,以一種暖而俏皮的形式漸漸走入了人們的生活。
  • 需求旺盛,旅遊文創該如何走出「紀念品」尷尬?
    旅遊文創兼具文化創意和消費商品雙重性質,也是文化和旅遊二者融合的良好載體,近年來成為旅遊領域熱議的話題之一。對於旅遊文創,喜愛者愛不釋手,不愛者吐槽不絕,旅遊文創緣何引起熱議?又將從何處發力?  具體到文創消費,2019年8月,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曾聯合發布《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  報告顯示,近幾年,博物館文創產品成交規模高速增長,2019年上半年整體規模比2017年同期翻了3倍。
  • 文創產品核心是「文化」 開發要讓消費終端參與
    這批獲獎作品不僅能在線下實體店和多渠道的線上網店購買,「海上文創」還納入最新的銷售方式。獎項揭曉之初,直播帶貨「一哥」李佳琦等就進行了一場特別活動,實地探訪上海紅色場館,推介大賽優勝文創產品,李佳琦本人在直播上坦言「我也被種草了」。不僅如此,「海上文創」還與「餓了麼」等本地生活平臺聯手,試水「文創外賣」。
  • 數字博物館和主題文創的縱橫生長
    「美國藝術博物館主管協會」發布的博物館自營收入統計顯示,雖然美國博物館文創店收入在2008金融危機後發生下滑,但仍總體高於門票收益;而其他方面的文創活動如教育、餐飲等在金融危機後均有稍許提高。美術藝術博物館收入報告以單一博物館作比, 全美最著名的大都會博物館2018年的零售和附屬業務收入與2017年基本持平,均略高於門票與會員收益,文創市場基本平穩飽和。
  • 中金:「+文創」賦能 現象級文創將星火燎原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何偉 褚君 韋一飛 我們認為「+文創」可賦能旅遊餐飲、輕工產業升級,可提升文化自信和文化軟實力。政策方面,2018年國家文化部、旅遊局合併為文化和旅遊部,統一協調;市場方面,中國正從中等收入水平邁向高收入水平,「+文創」需求將大量湧現。
  • 博物館文創 2.0 時代,「博物館+」的無限可能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外博物館在文創產品創意、設計、生產、銷售、售後等方面都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文創產品的銷售收入已佔博物館收入很大一比例。我國的博物館文創產業起步比較晚,大部分博物館都還處於嘗試摸索階段,只有國家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代表的個別博物館率先邁入了博物館文創 2.0 時代。
  • 故宮文創一年進帳15億 2000餘家博物館躍躍欲試
    據媒體報導,截至2016年12月,目前國內被國家有關機構認定具有文創產品開發能力和產業規模的博物館有2256家。文創產業受地方政府和資本看好,故宮文創生意能否複製?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對比在天貓上設旗艦店的國內博物館的產品銷售發現,故宮博物院店鋪月銷量數千件的產品有8件,而蘇州、陝西和上海博物館的產品,最暢銷的產品月銷量都是百餘件。
  • 預售開啟 博物館文創躋身「雙十一」拼什麼
    ,競逐這波正在來襲的消費熱潮。值得關注的是,以博物館之名,滲透到其他消費領域的跨圈產品也頻頻出現在今年的「雙11」。 在業界人士看來,博物館的IP授權、跨界聯名正在成為風口。故宮博物院文創旗艦店、上新了故宮也均有直播預售。「從預售情況來看,與頭部美妝帶貨直播相比,博物館文創的頭部流量難與之比擬。此次各個文博文創店直播風格各異,但基本均為純推產品。與疫情期間開啟的知識類講解穿插文創推介相比,沒有知識乾貨的博物館直播難言火熱」。專職策展人郭薇表示。
  • 文創產品=文化+創意+產品?
    貓爪杯被哄搶的背後,折射的是年輕消費者對於萌物的消費心理,星巴克這類快消品的客戶群與喜愛萌寵,尤其是貓咪的人群有很高的重合度,因此,當「星巴克」與「貓」這兩個元素合到一起時,這部分重合的消費群體就無法抑制購買慾望,從而出現哄搶局面。貓爪杯是一款企業文創產品。
  • 對標迪士尼,博物館文創IP之路怎麼走
    相應地,博物館智慧財產權利用、IP運營等也成為熱詞,似乎那些古老的文物在IP化的加持之下能迅速迸發出耀眼的光彩。但顯然,產業的發展不會這麼順暢,碧水之下有漩渦和暗礁,我國博物館文創中的IP開發剛剛起步,前途光明,道阻且長。 如今,關於IP運營是博物館文創的基礎這一點,差不多已經成為從業者與研究者的共識。
  • 這一波博物館文創有毒!錢包快捂不住了……
    圖片來源:上海博物館旗艦店網頁截圖河北博物院也坐不住了,推出了「孩兒垂釣薰香盤」「漢代絹紋針線包」等一系列好玩的文創。花樣百出的服飾飾品類的文創花樣極多。打開幾家博物館在電商平臺的文創店,隨便一搜便看花了眼,絲巾、項鍊、耳環……那都是基本操作。
  • 逛書店、參觀博物館、觀看各種演出……一個普通家庭的文化消費之變
    這幾年,重慶湧現了很多有設計感的獨立書店,新華書店的陳設也進行了升級,不少市民已經習慣在書店看書和工作。「以前,我差不多兩個月才逛一次書店,而最近幾年,我每個月都要來書店兩三次。」戴旺說。逛書店、參觀博物館、觀看各種演出,成為戴旺小家庭的文化消費方式。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戴旺長輩的文化生活卻十分單調。
  • 「天府文創 錦繡雲上」 新科技+文創項目投融資路演專場活動圓滿...
    傳統的文化生產和消費關係正被重建,孕育出全新可能。11月18日,一場在成都高新區菁蓉匯硬核工廠舉行的「天府文創錦繡雲上」——成都文創產業投資人論壇暨新科技+文創項目路演專場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的20多家投資機構的目光。
  • 如何打造優秀傳統文化IP之「新文創篇」
    第二是消費升級。中國三、四、五、六線城市人群的消費需求正在甦醒。很多電影、產品的火爆程度人們都想像不到,正是這些地區的居民做了重要貢獻。另外,消費升級的一大現象是和泛娛樂高度協同。過去,內容就是內容,廣告就是廣告,但現在內容營銷和網紅營銷已經變成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