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創一年進帳15億 2000餘家博物館躍躍欲試

2021-02-07 消費日報江西記者站

從春節到元宵,故宮都是最熱門的爆款IP。2月19日元宵夜,故宮94年來首開夜場,紫禁城上元之夜將故宮推到了高光時刻。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近日透露的故宮帳本受關注,其中提到2017年文創收入15億元,比上年增長50%。據媒體報導,截至2016年12月,目前國內被國家有關機構認定具有文創產品開發能力和產業規模的博物館有2256家。文創產業受地方政府和資本看好,故宮文創生意能否複製?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對比在天貓上設旗艦店的國內博物館的產品銷售發現,故宮博物院店鋪月銷量數千件的產品有8件,而蘇州、陝西和上海博物館的產品,最暢銷的產品月銷量都是百餘件。從品類豐富程度來看,故宮排名第一,其它率先接入電商的蘇州等博物館在國內也走在前列。

2月20日,首都經貿大學副教授王暉和方塘智庫創始人葉一劍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故宮模式」的複製存在難度。葉一劍表示,全國只有一個故宮,從建築、藏品的質量,博物館地位和話題度,線上線下流量等方面,省市級的博物館都和故宮有差距。王暉也強調,其他城市的文化氛圍和消費市場很難支撐起像故宮文創那樣的銷售規模,在具體產業探索方面還是要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特色。

上元之夜的故宮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2月19日表示,故宮將在燈會後進行各方面的可行性評估,希望將來能在二十四節氣的重要節點,例如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開放夜場。

元宵節當天,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實地探訪發現,工作日的下午故宮也是遊客爆滿。和過往不同的是,晚上燈會活動的參觀區域,即午門城樓、太和門廣場、東城牆、神武門區域,不斷有工作人員穿梭搬運設備,為燈會做準備。

1月6日開始的「紫禁城裡過大年」展覽還在繼續,近千米長的故宮東城牆布滿紅燈籠,攝影愛好者手持「長槍短炮」列隊拍攝。

同樣火爆的還有神武門東側一家故宮文創產品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擠入商店發現,遊客基本只有落腳的地方,付款臺前也排起了長隊。一對母女在商店關閉前衝入店內,指名要求購買「故宮口紅」。「是在這兒買嗎?哪裡還能買到?」不甘心的母女不斷詢問,但店員因忙於為顧客結算未再回答。

據公開報導,故宮口紅禮盒推出後被搶購一空,單支故宮口紅的發貨時間已經排到了3月份。單霽翔2月17日透露,故宮口紅雖然已經加急生產了90萬件,但依然供不應求。

河北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杜浩教授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法國羅浮宮、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等世界頂級博物館也都有開放夜場的活動。當然,故宮的爆紅不始於今年,近年故宮一直是流行文化中的熱詞。

首都經貿大學王暉副教授認為,這與國家在政策層面的推動密不可分,現在官方對文創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北京朝陽區2018年設立了100億元人民幣的文創產業基金,北京、上海等地的政策引導很是明顯。

除了政策層面的原因,方塘智庫創始人葉一劍認為市場方面的因素也很重要。「以前(更強調)基於保護基礎上的開發,對於市場機制採取警惕的態度。」他認為「讓文物活起來」的說法提出後,文物管理單位的思路放開了。另外,我國消費者在生活水平提升後對於傳統文化的消費偏好已經形成。

博物館文創如何突圍

元宵節當天晚上,故宮公眾號發布燈光秀照片,十分鐘內閱讀量過10萬。官方圖片被很多人自發在朋友圈傳播。

近兩年國內博物館創新和文創產業發展方面的進展不斷翻新,2016年5月11日,原文化部等多部委發布《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出臺。201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下發的《關於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中說,要打造一批展現中國文化自信和首都文化魅力的文化品牌。

對於文創產品,國人的印象大多還在停留在陽朔、麗江、大理、鳳凰、鼓浪嶼等景區的商業一條街,其售賣的文創產品大同小異,而國內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在早年也是單一粗糙,近年開始有進步。

2019年春節期間,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湖北省博物館看到,博物館過大年的氛圍在武漢也很熱鬧,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來訪遊客居多,也有很多本地家長帶著孩子過來,人氣比往年旺了很多。

在博物館一樓的文創產品區,貨物品類依舊停留在抱枕、書籤、馬克杯、鑰匙扣等階段,比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的產品類型要少很多,但現場銷售情況不錯。有家長幫孩子挑選帶給同學的紀念品,刻有楚文化印記的書籤、扇子等很受歡迎。

杜浩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現在國內許多地方在搞文創,但很多依舊還是處於複製與被複製、模仿與被模仿的階段,同質化嚴重,缺乏獨創性、差異性和生命力。故宮文創產品的成功,不是單點上的創意突圍,是「利用IP,藉助文創,系統布局,面向市場,整合元素,開發精品,貼近民生,影響生活」的整體創新。故宮文創產品數量多達1萬餘種,大多體現了三個特性,即元素性、創新性和故事性。

一直以來,故宮文創十分關注在頂層設計上的系統性思維和戰略性思維,比如「金榜題名」「宮囍·龍鳳呈祥」「故宮中國節」三個主題性綜合文創項目,用一個文化主題,整合相關的非遺項目和文化元素。

除了產業政策,場館自身的創新、國人消費結構的變化也在助推博物館熱。文旅部數據中心發布的《中國旅遊消費大數據報告2018》顯示,2018年國慶重點博物館消費人次同比增長28.1%。2019年春節期間,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熟悉的多家企業,都選擇了購買故宮年曆、春聯等作為客戶年終答謝活動的小禮物,故宮口紅也是春節送禮佳品。

2020年是故宮600歲「生日」,對於未來的路怎麼走,葉一劍建議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創意手段,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注意邊界,當你從不知名到知名,從知名到超級網紅的時候,你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熱點。」

原標題:故宮文創一年進帳15億 2000餘家博物館躍躍欲試 複製「套路」還是另闢蹊徑?

轉自:21世紀經濟報導

編輯|周雨農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啟示
    臺北故宮與 90 餘家臺灣本土以及國際知名廠商合作,目前已推出了近 2400種文創商品,單是 2014 年文創商品就收入 11 億元新臺幣,已超過 10 億元新臺幣的門票收入。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創意之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文創之路大約走過三個階段,前後經歷 50 餘年。上世紀 60 年代,主要是以仿製複製為主,就是比照展出的文物單純複製,強調仿真,一年營業額大約在 1 至 2 個億。
  • 年收入超15億,故宮是如何靠文創賺錢的?
    實際上,這不是故宮第一次利用春節做生意,去年大年初一,故宮角樓餐廳就推出了故宮火鍋項目,更早開設的角樓咖啡館更是很多人的打卡勝地。除餐飲外,故宮營收項裡的明珠則是文創生意。據故宮前院長單霽翔透露,早在 2017 年,故宮文創的年收入就達 15 億元,媒體稱這個數字超過了 1500 家 A 股上市公司。
  • 陷入輿論危機、加速「網紅化」,15億銷售額的故宮文創該去向何處
    提到故宮,我們想到的不僅是紅牆黃瓦、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還會想到年銷售額超過15億的各種萌萌噠系列宮廷文創產品;以及紅透B站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其中儒雅的鐘表修復師王津、溫柔的陶瓷修復師紀東歌等這些文保修復人給觀眾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還有屢上熱搜的網紅院長單霽翔……相信提到故宮,每個人的記憶點都不一樣。
  • 故宮口紅「嫡庶之爭」打得火熱,但國內文創產業盈利的博物館不足1%
    實際上,人們對故宮口紅早就期待已久,正版「故宮口紅」的到來本應滿足人們的購買慾,但在「故宮淘寶」和「故宮文創」的原創之爭下,反而讓想要購買的人群陷入模稜兩可的境地。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暴露出當前博物館文創產業發展的不完善,產品開發仍停留在初級階段,對開發權的歸屬問題處理混亂。然而即便如此,博物館文創產業還是在政策和資本的推動下迎來風口。
  • 臺北故宮文創40年 在傳統中創新
    《朕知道了》紙膠帶更位居文創商品銷售前10名,與故宮明星《翠玉白菜》周邊商品並駕齊驅。(記者林至柔攝)臺北故宮在2015年曾達到年度接待人次高峰,創下614萬人次參觀的紀錄,成為當年全球第6位參訪人次的藝術博物館。相較往年,剛過的2019年臺北故宮參訪人數約500萬人次,臺北故宮博物院文創營銷處副處長王耀鋒表示。
  • 博物館文創:響應消費需求升級的新窗口
    在文創產業方面起步較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尤為注重授權行銷,2019年的授權及銷售收入達5.7億新臺幣,文創產品已成為臺北故宮重要收入來源。北京故宮博物院2018年文創產品收入超過15億元。放眼世界知名博物館,文創收入是博物館資金來源的一大支柱,我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市場潛力前景可期,對博物館資金來源的貢獻率有待進一步提升。
  • 搞IP聯名、玩品牌跨界,「網紅」故宮文創收入超15億
    故宮是國內的博物館中最早涉獵文創產品的,早在08年故宮淘寶店就上線了,目前淘寶上的幾家故宮文創店總粉絲已經突破1000萬。故宮文創產品的收入也超過了門票。除了故宮以外,國內其他的博物館也有很多亮眼的文創產品。國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
  • 故宮博物院也是自負盈虧單位,館長低調的說前年只有15億
    故宮院長坦言為了不給其他博物館造成壓力,只能說去年營業額是15億在2019年的亞布力中國企業家年會上我們有幸看到了在文化屆可以說官位最有分量同時也是年紀比較大的一個「商人」,他就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 【夜讀】故宮上元之夜爆火:文創收入15億,超過1500家A股公司!599歲...
    毫無疑問,故宮博物院在單霽翔的任上得到了空前的關注,單霽翔也被稱為「網紅院長」。在他的帶領下,故宮發生越來越多的新變化,一點一點褪去神秘的面紗。一票難求也越來越成為故宮的常態。  單霽翔近期在亞布力論壇做了精彩的演講,在此次論壇上,他還首次曬出了自家的帳本:2017年,故宮文創的銷售收入已經達到15億元。這個數字超過了1500家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
  • 數字博物館和主題文創的縱橫生長
    這一期,和你來學術又通俗地聊一聊數字博物館這個話題。這個嚴肅小欄目,是由誇可全球團隊的夥伴們經過架構、論證、資料分析和業內採訪後一同完成。我們想做的,是把這些科技、藝術、科技和藝術結合的話題以及應用場景,帶到你的面前。每兩個周末,每次7分鐘你可以閱讀完文章,加上查閱資料最多花15分鐘,就可以了解一個行業。
  • 故宮文創年收入15億元,遠超1500家上市公司,如何做到的?
    近兩年,一直深耕文創領域的故宮文具名聲大噪,商業化跨界做生意的故宮做得風生水起。最近,故宮文具還受邀入駐中國郵政集團中郵傳媒(智融)平臺,並成為長期資源商。在此之前,故宮已經在各平臺上線,布局電商渠道。從天貓上的故宮出版社、故宮文創、故宮食品到淘寶的上新了故宮和故宮淘寶,足以證明故宮文創迅速搶佔各大市場。
  • 對標迪士尼,博物館文創IP之路怎麼走
    迪士尼2019全年營收605.42億美元,其中: ——媒體網絡業務營收248.27億美元; ——樂園和度假區業務營收215.92億美元; ——影視娛樂部門營收111.27億美元。
  • 民營博物館要解決日常運營的經費問題 文創是一條可走之路
    作為一家地市級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勇於嘗試,敢於突破,結合自己的館藏文化,做足館藏吳門名家文物的文章,開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創產品,走出了一條獨具江南特色的文創之路,成為我國公立博物館文創陣營中的佼佼者,這是十分不易和值得借鑑的。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與銷售是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近年來的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 博物館文創 2.0 時代,「博物館+」的無限可能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外博物館在文創產品創意、設計、生產、銷售、售後等方面都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文創產品的銷售收入已佔博物館收入很大一比例。我國的博物館文創產業起步比較晚,大部分博物館都還處於嘗試摸索階段,只有國家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代表的個別博物館率先邁入了博物館文創 2.0 時代。
  • 吉林特色文創:把博物館帶回家
    時維五月,又是一年。「國際博物館日」再一次如期而至。回顧近幾年的文博行業,既有多元多彩的立體發展,又有獨樹一幟的創意呈現。博物館文創已然成為文化消費領域的「新寵」,故宮口紅、頤和園雪糕……各式博物館文創層出不窮,甚至一度佔據微博熱搜榜單。博物館,這個曾經有些嚴肅和高冷的概念,隨著一件件「網紅」文創的誕生,以一種暖而俏皮的形式漸漸走入了人們的生活。
  • 文創大咖談|殷九龍:讓博物館文創真正走進生活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向宇 在中國,博物館文創正在進入2.0階段,圍繞博物館IP進行文創開發,已經成為當下「博物館熱」的重要一環。今年12月,「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啟動,通過把「文物IP」與「設計」嫁接,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將成都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 故宮、大英博物館、英雄鋼筆……上海中心開了家超有料的「文創...
    故宮、大英博物館、姆明……齊聚一堂。白金、英雄、斑馬……試筆大會。文創在這幾年紅紅火火,手帳也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興趣愛好。周到君最近發現,上海中心開了一家390平方米的「文創超市」。MIUBOOK文創超市集納了當下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文創、精品文具、手帳用品等產品,涵蓋了1500多種產品,猶如一家文創領域的買手店。
  • 像故宮文創那樣火,你的產品應該怎麼做?
    然後問題來了,作為一個普通的電商從業者,我們的產品能像故宮文創那樣受到關注,成為一個現象級的IP嗎?首先,來梳理一下故宮文創的成長路徑。2008年,故宮文化創意中心正式成立,從一個「正襟危坐」的嚴肅品牌,到萌到心化的各種創意產品,始於來自臺北故宮的機緣。
  • 口紅「宮鬥」掀起「故宮IP」風雲 文創生意一定要加這麼多戲嗎?
    但暗戰依然在進行當中,在故宮博物院官網上,幾天前,其文創產品有3家店鋪:故宮商城、故宮文創旗艦店和故宮淘寶。有媒體稱11日晚間,故宮博物院的官網先是撤掉故宮淘寶的入口,取而代之的是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館的微信店鋪。但不久之後,故宮淘寶入口恢復。現在,故宮博物館官網文創產品變成了4家店鋪,多了一個故宮博物院文創館。
  • 盤點臺北故宮文創產品
    而這也只是臺北故宮 2400多種文化創意產品的其中之一。對於文創產品的發展,臺北故宮不僅專設藝術基金,更親自為文創產品的出爐保駕護航。 臺北故宮與90餘家臺灣本土以及國際知名廠商合作,目前已推出了近2400種文創商品,包括「翠玉白菜傘」、「冰山一腳」潮襪、「富春山居圖」茶杯墊、為消暑飲品「三清茶」的乾隆御飲,臺北故宮從神壇走向民間,將歷史文物與社會民間巧妙結合,不僅創造富有情趣的文創產品,更將大眾拉近臺北故宮的殿堂。接下來一起去臺北故宮看看那些搶手正夯的文創產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