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博物館要解決日常運營的經費問題 文創是一條可走之路

2020-12-26 金投網

在之前舉辦的一次線上書畫展覽培訓班上,蘇州市文物局副局長、蘇州博物館館長陳瑞近介紹說,蘇州博物館近年來的文創產品銷售額實現了翻倍增長,2017年該館文創產品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2019年達到3000萬元。

剛聽到這幾個數字時,筆者感到頗為驚訝。作為一家地市級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勇於嘗試,敢於突破,結合自己的館藏文化,做足館藏吳門名家文物的文章,開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創產品,走出了一條獨具江南特色的文創之路,成為我國公立博物館文創陣營中的佼佼者,這是十分不易和值得借鑑的。

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與銷售是一個巨大的新興市場,近年來的產業集聚效應明顯。據筆者觀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購買力的不斷提升,我國每年的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銷售有100億元的市場潛力。2013年,寶島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朕知道了」紙膠帶熱銷,在大江南北掀起了一場文創熱。近幾年,該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收入一直保持了5至7億新臺幣的規模。在大陸的文博機構中,文創產品開發與銷售的龍頭老大算是北京故宮博物院。隨著大陸文創產業的不斷發展,北京故宮的文創開發已進入第三階段,從2018年到2019年,其文創開始由規模、數量向質量、效益進行轉變。北京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額連年攀升,從2013年的6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近10億元,2017年的營業額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5億元,賺得盆滿缽滿。

北京故宮為何能取得這樣的佳績呢?這是因為北京故宮收藏有180多萬件文物,這些文物為其文創產品開發提供了豐富資源。同時,加大開發和創新力度,也是北京故宮取得成功的關鍵。截至目前,該博物院開發的文創產品已達近萬件,在文化品牌方面佔據著特殊優勢和地位。

筆者以為,文創產品開發與銷售既能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與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增加博物館收入,解決撥款不足和博物館免費開放帶來的矛盾,為博物館可持續發展增添動力。因此,除了北京故宮、蘇州博物館等文創產品開發銷售做得好的博物館之外,其他博物館尤其是民營博物館,也應重視文創產業的發展,搭上文創產業的快車,從而形成公私博物館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

截至2019年底,全國備案的博物館達到5535家。其中,民營博物館1710家,佔全國博物館總數的近三分之一。這麼多民營博物館,要解決日常運營的經費問題,文創是一條可走之路。筆者認為,民營博物館從事文創開發與銷售,需要有關職能部門和文博單位的支持。首先,應組織專家對民營博物館所藏文物進行鑑定評級,使民營博物館裡的文物「名正言順」、擁有權威的名頭,這樣才利於文創產品的開發;其次,應對民營博物館文創活動實施具體指導和專業培訓,搭建平臺,予以扶持;再者,做得好的國有博物館可對民營博物館文創開發進行傳幫帶,使它們儘快走上正軌,從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溫馨提示:收藏最新動態隨時看,請關注金投網APP。

相關焦點

  • 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困境 如何把自然科學帶到公眾面前成難題
    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某化石博物館館長表示,今天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狀況跟20年前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類似,缺少運行經費支持,體制機制不順,展示手段落後。過去,我國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通過收取門票支撐場館運行,舉步維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遊客稀少、影響力較弱。其後,通過財政專項保障,運行經費得以解決,文化博物館運營「死結」得以解開。那麼,自然博物館的出路何在?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卻門可羅雀——我國大量化石博物館面臨運營...
    &nbsp&nbsp&nbsp&nbsp目前國內以地質古生物為代表的自然科學博物館普遍面臨運營困境,運營經費不足、體制機制不順、觀念理念保守、文旅產品貧乏等因素極大地制約了自然科學博物館做強做活。
  • 博物館文創:響應消費需求升級的新窗口
    面對當前經濟供需失衡的問題,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在供給側改革、應對新的消費需求方面意義深遠。博物館文創是公益與經濟的融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經營是博物館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助於更好達成博物館公共教育和文化傳播職能。
  • 對標迪士尼,博物館文創IP之路怎麼走
    相應地,博物館智慧財產權利用、IP運營等也成為熱詞,似乎那些古老的文物在IP化的加持之下能迅速迸發出耀眼的光彩。但顯然,產業的發展不會這麼順暢,碧水之下有漩渦和暗礁,我國博物館文創中的IP開發剛剛起步,前途光明,道阻且長。 如今,關於IP運營是博物館文創的基礎這一點,差不多已經成為從業者與研究者的共識。
  • 一個館長關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深度思考
    博物館開展文創產品開發試點,主要存在著四個問題,這也是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在開展試點時認為已經解決,但在基層還存在的問題。  第一是文化文物單位要不要辦經營性企業的問題。  回答是肯定的,從各級政府的文件,到博物館等單位服務公眾的需求出發,都應該辦。
  • 坐擁世界頂級化石資源,但這些博物館為何門可羅雀?
    某化石博物館館長表示,今天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狀況跟20年前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類似,缺少運行經費支持,體制機制不順,展示手段落後。過去,我國的歷史文化博物館通過收取門票支撐場館運行,舉步維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遊客稀少、影響力較弱。其後,通過財政專項保障,運行經費得以解決,文化博物館運營「死結」得以解開。
  • 故宮口紅「嫡庶之爭」打得火熱,但國內文創產業盈利的博物館不足1%
    但「故宮淘寶」在淘寶上的商家認證資質卻表明,它的運營方是北京尚潮創意紀念品開發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由三個自然人出資成立,企業業務裡有一塊就是開發故宮文創產品。根據《藝術市場》雜誌的報導,截至2016年12月,全國4526家博物館中,被國家有關機構認定具有文創產品開發能力和產業規模的有2256家。其中實現盈利的只有18家,佔比不足1%。文創產品也多為鑰匙扣、書籤、抱枕等紀念性產品,開發層次較淺。而他們面臨的問題也集中在資金不足、創意趨同、人才缺失等方面。面對這些問題,各家博物館也在不斷嘗試尋找解決之法。
  • 數字博物館和主題文創的縱橫生長
    另一方面,由於很多博物館的文創產業剛剛起步,實際銷量難以預測,往往會產生較大庫存滯銷的情況。因而國內看似火熱的文創發展下,實際是勉強的盈虧平衡。對於這個問題,西方博物館的解決經驗是:一方面建立完善的銷售監測系統,實時估算庫存和預測銷售,減少過度庫存;二是和文創開發商互通有無,研究如何設計可降低起訂量要求,或進行小規模品牌內測,有一定銷售樣本後再對表現優異的產品進行大規模生產。
  • 陝歷博裡搭起時尚T臺 文創大秀為博物館慶生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觀看精彩回放哦~6月20日晚,一場名為「花舞大唐」的時尚大秀在古香古色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序言大廳舉行,由陝歷博與國內知名文創品牌陝西歷史博物館緊抓文旅融合的機遇,搭乘「文博熱」的東風,在博物館文創時代下積極探索符合自身實際的文創產業發展路徑。博物館人用這場陝西博物館史上首次文創產品時尚大秀,為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生日獻上這份傳統與時尚完美融合的禮物。
  • 旅遊文創產品難出圈 問題究竟出在哪?
    原本不溫不火的旅遊文創,似乎一下子打通了「任督二脈」。  但是在熱鬧的同時,行業內也逐漸出現了一些懷疑的聲音:這種「繁榮」景象,究竟能維持多久?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對我國旅遊文創發展脈絡有一個清醒的認知。在我國,旅遊文創大致可分成四個層次。
  • 博物館文創 2.0 時代,「博物館+」的無限可能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外博物館在文創產品創意、設計、生產、銷售、售後等方面都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文創產品的銷售收入已佔博物館收入很大一比例。我國的博物館文創產業起步比較晚,大部分博物館都還處於嘗試摸索階段,只有國家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代表的個別博物館率先邁入了博物館文創 2.0 時代。
  • 那些獲了獎的文創作品,最後都去哪兒了?
    也許,回歸產品本身,深入解決剛需問題,再用文化創意錦上添花才是文創的出路。一邊是生產商對這筆「小訂單」的不屑一顧,一邊是博物館要挑戰承擔這麼大一批文創庫存的銷售壓力和周轉風險,怎麼消弭其中的矛盾,需要智慧、擔當。這個例子僅涉及一款產品,而要把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做活,還要面對多品種和大批量的問題。△徐州市第二屆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金獎作品大方巾《芳華》窘迫不止於此。
  • 文創產品核心是「文化」 開發要讓消費終端參與
    劉先生不知道,這個手機殼產品其實是首屆上海紅色文化創意大賽獲獎作品「回憶革命之路」。這次比賽中,不少得獎作品的靈感來源直接與上海紅色文化場館「配對」——以一大、二大和四大石庫門外形設計的鎖;以陳雲紀念館展出的算盤為靈感的「精打細算」電腦鍵盤;「朝花夕拾」月曆的靈感則來自魯迅紀念館的展品。這批獲獎作品不僅能在線下實體店和多渠道的線上網店購買,「海上文創」還納入最新的銷售方式。
  • 美甲貼上線大英博物館天貓旗艦店 蘇州文創產品融入世界
    本報訊(記者 嚴松 通訊員 嚴潔 顧婧)昨天零點,雙十一購物節正如火如荼時,一款以埃及的蓋亞·安德森貓青銅像為設計靈感創作的美甲貼也在大英博物館天貓旗艦店內正式上線,這款由姑蘇區文創企業雲邊鋪設計的文創產品成為姑蘇文創融入世界的一次有力嘗試。
  • CNT大咖|範周:「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十大問題
    回首「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的發展,創意性不足、國際競爭力較弱成為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創意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創意無處不在。如何實現創意產業化進而達到物質與精神的雙效統一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創意轉化上面,國外古根海姆博物館的改造給我們提供了借鑑的範例。
  • 博物館文創發展需打破四個困局
    一是要打破體制之困。國內博物館是非營利的公益性社會文化機構,文創產品開發與經營不在其職責範圍內。博物館的財政管理是「收支兩條線」,文創產品收益需要上繳財政。如何將文創產品收益納入博物館統一預算,用於博物館基礎設施建設、藏品徵集、人員獎勵、文創開發等,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二是要打破觀念之困。
  • 臺灣劇院與文創項目的這些運營高招,值得你了解一下!!
    本次考察歷時9天,考察了臺灣知名的劇院運營機構、文創園區/項目。
  • 張國勇:一家民營交響樂團的自強之路
    作為民營樂團,貴交一路跋涉艱辛。本期,本報特約張國勇撰文,談談他與貴交的這些年。文 | 張國勇音樂是遺憾的藝術。作為音樂會指揮,在自己近40年的藝術工作中,「追求完美,臻於至善」是一貫的要求,我告誡自己:把每場演出的結束當作新的開始,在不斷完善中超越自我,永不滿足。
  • 可學、可看、可用的文創產品 串聯起一首「浙東唐詩之路」的文旅...
    浙東唐詩之路是一條山水盛景的精華薈萃之路、一條文人墨客的求慕朝覲之路、一條貫穿古今的文化交融之路。這裡流傳著無數美麗傳說、經典故事、人文風物。一等獎獲獎作品《剡韻·翰墨王羲之》系列作品(作者:陳奕鵬)參賽選手們通過獨一無二的設計創作,讓浙東唐詩之路的精神內核煥發新的光彩。
  • 風景文創|旅遊文創,什麼時候才能出一個「泡泡瑪特」?
    盲盒的玩法,旅遊文創也曾有所嘗試,譬如故宮淘寶盲盒系列、中聯航推出的「盲盒飛行家」等等,但玩法只是表面形式,同樣在IP的託舉之下,旅遊文創中要走出一個「泡泡瑪特」,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作者 |許柚 來源 |空間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