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央視春晚有魔術嗎?可能很多觀眾並不很肯定,實際是有的,一共兩段且是不同類型的魔術,一段位於開場歌舞中,是傳統的魔術表演,兩位表演者一是香港的吳凱倫,他拿一個透明的玻璃盒一晃,盒中就變來盈滿的紅包,一是北京的李寧,他向一個帶框的紅方紙吹一口氣,紙上立刻出現一個濃墨大寫的「福」字。平心而論,兩個人的表演都乾淨、迅捷,並且具有喜慶熱鬧的氣氛。但央視春晚對魔術的要求可不僅於此,它所希望的魔術是前所未有、專屬創作且具有話題效應的,於是就有了後面蔡威澤和周杰倫合作的魔術與歌曲《告白氣球》。
魔術與歌曲《告白氣球》
蔡威澤是出生於中國臺灣現居加拿大的年輕魔術師,2017年因在美國達人秀中的精彩表演一舉成名。今年春晚上他沒有表演擅長的近景魔術,而是做了一個運用新科技手段的光影魔術。表演中他首先登場,與屏幕上的魔術能量互動,並在其衝擊下改變了開場的裝束,接著他伸出一隻手,手上變出一枝玫瑰,玫瑰花瓣從他手中飛出,在空中盤旋,變成藍色的魚,又組成紅色的人形,周杰倫從花霧中現身。周杰倫唱歌,身後走出穿紅裙子的小女孩,背景中出現手繪的咖啡房,流動的彩色音符,一隻光影勾勒的盒子在周杰倫身前翻滾,周杰倫將其停住,從中取出一隻大玩具狗熊送給小女孩,空中浮動著成片的手繪氣球,漸化為一束真正的氣球落到周杰倫手中,周杰倫把身上的皮衣脫下扔到空中,衣服定格於半空中,蔡威澤出現於其中並穿上衣服落回臺上,蔡威澤將周杰倫變成了玩具熊,自己變成那束氣球,飄向玩具熊,帶著它飛向空中……為什麼今年春晚有魔術但很多觀眾卻感受不到呢?前面一段可能因為太短,且融於歌舞表演中,觀眾很容易錯過,後面一段又似乎近於影視特效,離傳統魔術較遠,容易被觀眾所混淆。
魔術是一種需要在現實空間呈現並以實在物品作為媒介的表演藝術,魔術表現的是日常真實物品在一種特殊情況下(魔法)的物性超越(奇異),因此現實的環境、真實的物件是魔術表演的前提。而屏幕是無法讓人確認其環境和物品的真實性的。早期的光影魔術是以現實空間為主的,屏幕小,魔術師在屏幕之外,比如美國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表演的光影魔術:魔術師在看一部黑白影片,當他看到美女服務員遭流氓男顧客欺負時,忍不住出手相助,一會將流氓拉出銀幕教訓,一會讓女服務員通過繩子逃出銀幕,一會招來大象變入銀幕中將流氓趕走,「影像變實物」「實物變影像」等魔術變化經常處於現實空間中,和傳統魔術表演差距不大,魔術特點比較鮮明。
而近年來流行的光影魔術則以屏幕空間為主,屏幕充滿整個舞臺,魔術師在屏幕中間,是整個畫面的組成部分。如日本魔術師原大樹表演的:天上的飛鳥落在臺上變成魔術師,魔術師身邊大樹在生長,花枝在延伸,一片欣欣向榮,但很快花就如大雨般落下,鳥就如疾風般飛走,一切又歸於無……「影像變實物」「實物變影像」全都處於屏幕中間,這種魔術的觀賞門檻是比較高的,因為首先要熟悉魔術,才能分辨出屏幕上哪些是特效哪些是魔術,由此才能捕捉到虛實之間的轉換,看到魔術的存在。
蔡威澤和周杰倫的魔術表演屬於後者,他們把魔術的黑戲(利用黑色背景和燈光控制的表演)和整個舞臺的光影播放相結合,比傳統魔術更酷更帥,其中有一些變化是過去魔術做不到的,比如服裝懸空,魔術師看這樣的表演是沒有問題的,他們不光能看到魔術的詩意延伸,也能感受到其製作的難度、人力物力的消耗以及演員對時間點和方位點的準確把握、演員動作幅度和後邊道具的密切配合,用他們的話說,這個節目「很貴,不好模仿」。但是普通人看來它可能就是一段創意的影像播放。此外,一個節目中明星、歌曲、光影、魔術4個元素共存,也在一定程度上幹擾了魔術的表演,分散了觀眾對魔術的注意力。
魔術在發展,既有背離也有回歸,背離是為了探索其疆域的邊界,回歸是為了堅持其核心要素,魔術的創新就在這種張力之中,而這個立足點需要好好尋找和把握。
央視春晚:為新時代探尋藝術表達
2018年央視春晚語言類節目:
新時代中國文藝審美的「風向標」
春晚裡的詩詞
春晚舞蹈「五個一」|2018央視春晚舞蹈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