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021-02-19 翰林苑ing

作者:蘅苒

半卷詩書一窗月(H-chuyu1)原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悲莫悲兮生別離」,離別帶給人的總是悲切傷感。

現代人有汽車火車飛機,交通的高度發達或許已經使人們逐漸體會不到分別帶來的傷感情懷了,但在道路交通不發達的古代,離別的情緒總是和再見的艱難牢牢綁在一起的。

在古人的世界裡,很多時候,一別便成了永別。

王勃和杜少府的離別,本是一場普通的友人間的離別,而王勃的一首贈別詩,讓這場普通的離別變得不普通。

詩歌一改依依惜別的悲悲切切,將大丈夫的瀟灑豪情揮灑得淋漓盡致。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更是成為千古名句,用來安慰千萬後人離別的不舍和傷感。

這種豪放曠達的氣度,每次讀來,都讓人拍手稱快。

「初唐四傑」(「王楊盧駱」)的排名中王勃居於首位,確實是實至名歸!

    

離別總有抹不去的悲傷,卻不僅僅是悲傷。

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再多的不舍也抵不過身不由己四個字。

送別總是讓人不知所措,看著杜兄有太多的欲言又止。

年少成名的我,本來就沒有太多的好友,杜兄是難得的與我意氣相投的人,沒想到這一次卻被外派到了蜀州那麼遠的地方。

這一去山水迢迢,幾千裡的路程;這一去風雨交加,幾萬重的艱險,都說蜀道艱難,為何偏偏是杜兄領了這份差事呢?

然,皇命大於天,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縱使他萬般不願,也不得不領旨謝恩;縱使我有千言萬語,也不得不在心中化為一聲長嘆。

一路相送的高談,到了真正分離之時,只剩下了相對無言。

不敢看,不敢看他強作鎮定容顏裡隱藏的那雙迷茫失落的眼。

這難於上青天的入蜀之路,這幾千裡外吉兇未卜的官途,這一別不知此生能否再見的命運,這……

這巍峨壯觀的長安城,確實危機四伏,然而比起那千裡之外的蜀州,卻不知要好多少重。

杜兄又不是武人,蜀道崎嶇艱險,猛禽惡獸,真不知他要如何應對?

唉……始終還是不能像自己設想地那樣坦然啊!

「杜兄,送君千裡終須一別,這一路山高水遠,定要多多保重!」

「這一去,前途未卜,生死難料,只怕這一別……只盼能苟全性命,日後還能再與賢弟相見,把酒言歡。」

「兄長……」

一時哽咽,我竟不知要說些什麼了。

看著曾經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的兄長,千言萬語都堵在了喉頭。

轉過頭去,望著身後的長安城,腦中突然迸出書院集會時杜兄侃侃而談的身影。

那時的杜兄是那麼耀眼,那個贏得書院所有人讚譽的杜兄,不該是眼前這個磨滅了傲氣和豪情的人!

「兄長,快莫要如此了!兄長是有大才之人,你看那和氏璧,雖是至寶,卻幾經波折才得到賞識。兄長現在只是明珠蒙塵,這蜀州說不定就是幫兄長拂去塵土之地。」

「唉……願如賢弟所言吧!蜀州偏遠,為兄這一去,怕是要與你從此斷了音訊了,盼望賢弟日後中秋祭月,重陽登高之時,還能記得為兄。」

「哈哈哈,兄長放心,賢弟與兄長是一輩子的知交。」

「好,一輩子的知交!」

一杯踐行酒,幾多離別情。

悲悲切切的離情在一杯酒後衝淡了不少,聚散離合就如月盈月虧,自古難全。

哭哭戚戚並不能改變些什麼,只願君天涯海角,喜樂安好;旦暮晨昏,不苦不惱。

相關焦點

  • 達言達語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幾百年來經久不衰的名作,尤其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更是成為家喻戶曉的送別名句。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的「比鄰」何意?詩詞大會41人答錯
    這首詩是如今年年入選課本的作品,也是唐代送別詩中的經典之作,其中的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很多人小學就會背了。按道理來說,它這麼通俗易懂,理解起來應該不難,但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它卻難住了百人團41人,這是為何?我們先來看看題目: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的「比鄰」是什麼意思?
  • 王昌齡兩句唐詩,可媲美「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你肯定見過
    王勃有唐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出自一首名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詩。雖然是千裡送別,但是卻反映出了初唐人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一面。朋友遠離長安趕往四川,自己留守卻要經受離別之苦。同樣是送別詩,同樣是豁達的心境,也同樣寫出了「天涯若比鄰」的心境。雖然離別,但是彼此卻在同一片藍天下,在同一皎潔的月光下,更在同一片雲朵之下,又何必有如此傷感的離愁呢?古人離別多是千轉百回的柔情,但是在這兩位詩人的筆下,離別也更有了更多的豁達,為離別的唐詩增添了更多疏朗的色彩。
  •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最深的友情,就藏在詩裡
    在詩詞中,友情——是「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分享,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內不覺遙遠。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覺就像近鄰一樣。是啊,真正的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恆的、無所不在的。
  • 唐詩三百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而且這樣一來就為第三聯的奇峰突起、橫空出世埋下了伏筆,正是這種隨意書之、不拘一格,才會在萬古的離別悲情裡突然吟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名句,這是多麼闊大的襟懷呀!一般注這首詩都說首聯「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雄渾闊達,但我個人認為,如果這樣理解,還只是看到於詞的皮相,真正闊達的其實不是眼前景,而是一個人的格局與胸懷,「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要在這世上還有你這樣的知己,縱使遠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鄰,這是何等的格局與胸懷呀!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四海之內,只要知己連心,縱然遠在天涯,也如近鄰一般。"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無為",不要。此聯意為:不要因為在路口分別,而像小兒女一樣淚溼衣襟。首聯寫送別地點,"三秦"、"五津"為地名對,屬對精嚴。長安與蜀川遠隔千山萬水,相望而視卻為迷濛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頷聯以散調承之,寫惜別之感,欲吐還吞。
  •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北京邀全球受眾「在線暢遊北京 在家...
    為豐富疫情期間民眾生活,加強中外民間文化交流,傳遞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聲音,4月1日-5月9日,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國際在線推出「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在線暢遊北京 在家樂享非遺」北京非遺海外傳播活動,通過多語種短視頻、現場直播等形式,生動立體地展現非遺文化底蘊及所包含的工匠精神,讓非遺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 王勃最為經典的一首詩,寫出了許多人無奈的離別之苦
    杜少府之任蜀川一一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 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六歲能文,十四歲應舉及第,授朝散郎,為沛王府修撰。十七歲被沛王李賢徵為侍讀。
  • 王勃和範成大的兩句臨別贈言,最美的別離與最近的遠方
    初唐王勃、南宋範成大,這兩位相距近五百年的文人,用兩句臨別贈言,詮釋了最美的別離與最近的遠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 王勃:恃才傲物,不敵人情世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說起王勃,我與他也算有過一段往事,因為一個女子。與他短暫驚豔的一生不同,我與她只在文字裡有過一次偶然的邂逅,便各奔去路。
  • 初唐四傑之首王勃的十首經典詩作,尤其第一首,堪稱驚世之作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想必這兩句千古絕句,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吧。這是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共稱為「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筆下的著名詩句。王勃字子安,按照今天的地域劃分來看,他是山西省河津市人。他是唐朝著名的文學家、詩人。
  • 人生難得一個知己,如果能夠遇見,且行且珍惜!
    知己在一起的時光在茫茫人海中,如果有人懂你的喜怒哀樂,懂你的酸甜苦辣,懂你的人生不易,那個人就是人生中難得的一個知己。,只有知己才懂得,你一路的艱辛和曲折,知己不會像有的人虛情假意的讚美,他們是發自內心的願你一切都好;當你失敗的時候,懂你的人會在你身邊安慰你、鼓勵你,希望你早點走出失落的心裡,重新振作拼搏的勇氣,早點實現你的夢想;當你開心快樂時,懂你的人會因為你內心的歡喜,而與你一起分享快樂;當你傷心哭泣時,懂你的人看到你憂傷的眼神,心裡也會感到難過悲傷。
  • 王勃唯一一首入選教材的詩,其中一句堪稱傳世之經典,無人能超越
    雖然文學之路順暢,但是王勃的仕途卻頗為坎坷,因一篇《檄英王雞文》,王勃觸怒了唐高宗,剛鋪墊起來的仕途被毀於一旦。後來王勃因殺死官奴曹達而受罰,雖未丟掉性命,仕途之路卻無望了,此外,此事還連累王勃的父親被貶到南荒之外!
  • 王勃憑藉此詩足以碾壓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詩仙位置不保
    王勃是那種天才型的詩人,還在少年時代就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連李白都沒有做到,要知道王勃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歲,如果放到今天,一位二十七歲的青年,剛剛走出社會沒有多久,可能連生活都成問題,甚至於還要家裡的支柱。
  • 即使王勃沒寫過《滕王閣序》,這首送別詩也足以奠定他的文學地位
    王勃同李白一樣,文學上才華橫溢,性格上放蕩不羈,但是都缺乏政治上的頭腦。王勃曾經在沛王府修撰,沛王李賢知道王勃的才華,非常欣賞他。  一次,沛王李賢和英王李顯鬥雞,王勃為了給沛王助興,便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以便討伐英王的鬥雞。  此事被唐高宗知道了,認為他挑撥英王和沛王的關係,於是被貶,他的政治生涯從此落幕。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寫下震爍千古的名句卻因落水英年早逝
    在唐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現了「以文章齊名天下」的「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說:「王楊盧駱當時體,…不廢江河萬古流」。這是對「初唐四傑」的正確評價,同時也給他們排了座次。王楊盧駱,共同之點是仕途坎坷,社會地位比較低下。
  • 【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你只管前行,莫管前行路上沒有我的照顧,「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四海之內皆是兄弟,所到之處都是鄰居;我已經厭棄了南方客居的生活,鴻雁你為何不來帶走我的相思呀。「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就是在歸家途中寫下那首《滕王閣序》的這樣一位天才,他的一生命運是怎麼樣的,隨著小編拙筆一起去探尋吧。
  • 唐代文學名家王勃簡介及主要作品
    王勃簡介: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王勃作品: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2、山中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3、別薛華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裡道,悽斷百年身。
  • 王勃的這首詩,僅僅只有二十個字,卻滿滿的都是思鄉之情!
    王勃一位才華橫溢的天才詩人,他儘管只活了二十六歲,便是在他有限的生命裡,卻是為我們奉獻出了眾多優美的詩作。相信只要一提起王勃,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是不會陌生,例如他的一首駢文《滕王閣序》,便是一首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裡面的句子,寫得非常的唯美,大氣磅礴,「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