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汽車保有量2.6億輛,但回收率不足1%。
《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今年9月1日起施行。據業內人士測算,目前我國汽車拆解市場規模為每年66億元,未來規模有望達每年1100億元。其中「五大總成」市場規模為700億元,成長空間巨大。業內人士預測,未來3~5年將是國內報廢車市場的高峰期,屆時報廢汽車及補貼流程將為車輛管理部門帶來重要壓力,而近來,大量資本和民營企業也已經注意到這個領域的巨大商機,紛紛開始提前謀劃布局。
政策有利,多家上市公司也開始布局汽車拆解報廢領域。8月6日,啟迪環境在深交所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共有3家子公司從事報廢汽車拆解業務,2019年拆解量約1.45萬臺。
格林美近日對媒體表示,實施細則的出臺將推動報廢汽車行業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發展。公司已在武漢、天津、江西、河南、仙桃建設報廢汽車處理基地,覆蓋京津冀、武漢、中原,年處理規模達30萬輛以上,全面建成「回收—拆解—粗級分選—精細化分選—零部件再造」的報廢汽車完整資源化產業鏈模式。根據可研報告,武漢和天津報廢汽車項目預計達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5億元,年利潤近2億元。
天奇股份表示,公司已經布局汽車拆解全產業,該業務未來有望成為公司主要增長點。公司主要通過投資併購的方式布局汽車拆解行業,擁有汽車拆解設備生產商力帝股份,在國內大功率破碎機領域佔據領先地位;在再製造領域,公司收購廣州歐瑞德。據公司公告,該公司為華南地區唯一一家經工信部批覆的內燃機再製造試點企業。
海通證券分析師吳傑指出,隨著細則的落地,全新的報廢汽車拆解行業政策體系已形成。由於「五大總成」(發動機總成、方向機總成、變速器總成、前後橋、車架)可以直接回收,拆解企業利潤有望增加。放開行業準入將吸引新的投資者入場,汽車拆解設備需求有望增加。實施細則倒逼存量牌照兩年內達到新版技術規範要求。
安信證券指出,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政策持續落地,具有前瞻性的設備公司開始拓展產業鏈,向回收拆解、再製造等核心環節進行延伸。政策有利於促進民營資本進入,增加優質、大型設備的需求;同時,允許具備再製造條件的「五大總成」出售給具有再製造能力的企業,有利於增強汽車拆解企業的盈利能力,預期行業景氣度向好。
作者:(整理自《中國證券報》《中國商報》,有刪改)
編輯&排版:周楊
本文有刪減,
若需《中國職業經理人》原文本閱讀、商務合作,
請聯繫本社蔣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