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派南宗從紫陽真人肇始起,發展演化而成兩個支流:
清修派:自張伯端傳石泰、薛道光以至於陳楠、白玉蟾、彭耜等,乃清修一派,向來被視為金丹派南宗正宗;
雙修派:自張伯端之後,經劉永年、翁葆光,後傳至陳達靈、戴起宗、陳致虛、陸西星等人,則是雙修一派(陰陽派),多被視為南宗旁支。
雙修派在修煉理路上認為坎中真陽、真鉛必取於「同類彼體」(即異性之身),因此在具體修煉實踐上應當男女雙修,其中男子更必須如此。但由於在世俗人看來,該派修法與傳統世俗倫理觀念相違背,頗受質疑,故其道不彰。此外,還有李簡易、餘洞真等,也繼承、修習傳統丹法,其修煉方法上接近《悟真篇》或者白玉蟾之法,但是與二者並無直接師承關係,這類修習傳承者在民間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就南宗正統清修一派來看,金丹派南宗具有以下幾點主要特色。
第一,金丹派南宗的內丹之法主張性命雙修。
在性命雙修問題上,南宗主張性、命不可分割,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二者分繫心與身,名雖有二,理卻相同為一,因此主張性命雙修,不可偏廢。只不過在入手先後上當需先命後性,即以修命功為入手之始,以修性功了道為最終之目標。
紫陽真人云: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夫修金丹者,先探本源,次知蹊徑。入門之初,辨水火,識龍虎,然後採太玄真精,以為金丹之母。觀烏兔升沉,龜蛇交合。故能三室開明,六窗晃耀,於內景之中,蓬萊方丈,昭然可觀。億真萬聖,其來如雲。天然宮廷,香花繚繞。紅樓翠閣,鍾梵鏗鏘。中有六靈五武之神,禁丹鼎,司華池,衛神室,即日丹成,與道合真。
第二,金丹派南宗作為道教的重要分支,也以修鍊金丹進而成仙證真為最終目標,但是其教理教義並不嚴格強調出家、出世,而是力主入世修行,即提倡在塵世中、在世俗中修煉,或居家,或執業,均不影響修煉證道。
白玉蟾《修道真言》中說:今之文人,只因理障,難以入道。不知道即孔孟之道。濂溪、堯夫非此乎?不可專作道家看,要知儒與道是合一的。周邵二子,何嘗出家修行耶?今人將道作出世一派而畏之,何其誤也。
南宗道士夏元鼎所言:有志之士若能精勤修煉,初無貴賤之別,在朝不妨為治國平天下之事,在市不失為士農工商之業。
南宗的這種做法,不但促進了南宗法脈的傳播發展,而且實際上亦利於社會百姓,因此廣為世人所追隨。
第三,金丹派南宗兼行雷法
南宗祖四祖陳楠祖師、五祖白玉蟾祖師以及後世眾多弟子多修習包括清微雷法、神霄雷法在內的雷法,將雷法與內丹法相融合,體現出與眾不同的鮮明特色。
第四,金丹派南宗倡導「三教歸一」的三教觀。
南宗自紫陽真人張伯端開始,便大力倡導三教同源、博學眾宗的觀念。
紫陽真人《悟真篇序》中說:教雖分三,道乃歸一,奈何後世黃、緇之流,各自專門,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沒邪歧,不能混一而同歸矣。
五祖白玉蟾祖師曰:道釋儒門,三教歸一,算來平等肩齊。道分天地,萬化總歸基。佛在靈山證果,六年後、雪嶺修持。儒門教,溫良恭儉,萬代帝王師。道傳秘訣,佛流方便,忍辱慈悲。大成至聖,豈辯高低。都是後學晚輩,分人我、說是談非。休爭氣,三尊一體,瞻仰共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