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名人——我的祖先——明朝行在刑部右侍郎宋性

2021-01-18 德州新聞網

 

  個人履歷: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由刑部主事升任刑部右侍郎
  洪武三十年(1397年)改任湖廣按察司副使
  永樂元年(1403年)二月,改任陝西按察司副使
  永樂三年(1405年)四月,改任四川布政司右參政
  永樂五年(1407年)八月,升任北京刑部右侍郎
  永樂十九年(1421年)因疾致仕(因病還職)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十一月下卒於家。
  史料記載:
  宋性 宋家集人,洪武中期以貢生身份入國子監學習。先後任刑部主事、刑部右侍郎、湖廣按察司副使、尚書。
   永樂初年,在任四川右參政時,監採馬湖大木,因運輸不便,當地人甚感憂慮。宋性經過勘察,鑿石為渠,利用山水漂運,木材從山隅中順溪流而出。士人驚為神,修祠以紀。曾幫助夏原吉治理白茆唐、劉家河、大黃埔、蘇松等河流,農田大利,《明史》有記載。
   後遭貪官汙吏陷害,全家被抄。然其家沒有餘錢剩米,只有皇帝賜給他的兩塊馬蹄金。皇帝知他為官清廉,賜地千畝,並免租稅差役,官復原職,他堅辭不出。
   清雍正十年(1733),新建鄉賢祠,將舊祠改為宋公祠,令其子孫自祭。
  
   出自《陵縣誌》—人物—歷史名人 782頁

整理:宋德松

相關焦點

  • 刑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大家看過許多電視劇,可能經常聽說兵部侍郎,刑部尚書等等,我們經常聽說,將誰誰或者某個案件交於刑部審理,或者有時候罷免一個這樣的官似乎顯得很輕鬆,有人就不禁想問了,這些官在現在到底相當於什麼職位呢?刑部,六部(立戶禮兵刑工)之一。
  • 我,偏愛明朝
    ⬆️點我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 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遊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授權自zhihu.com/question/54566488
  • 清代六部中除了尚書、侍郎以外,還設有哪些官職?
    對於六部官員的設置情況,很多讀者很感興趣,曾私信筆者詢問,除了尚書、侍郎以外還有哪些官員?這個問題較為繁瑣,所以鋪開來講。六部設官的種類問題,大致包括這麼幾種:正官、屬官、首領官。六部正官,又叫堂官,就是尚書、侍郎,類似於今天的正副部長。明代是三人,尚書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清代因滿漢復職制,尚書滿漢各一人,左侍郎滿漢各一人,右侍郎滿漢各一人,一共是六個人。
  • 大明朝戶部侍郎郭桓被抓是否罪有應得?
    呂海峰  話說,如果我們提起古代一位副部級官員戶部侍郎郭桓知道的人,估計還真不多。因為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他畢竟也僅僅就是一個小人物。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小人物,卻犯下了當時的一起驚天大案。他具體出生年月不詳,系明朝初年大臣,官至戶部侍郎(副部)。因勾結其他官吏,私吞太平、鎮江等地的賦稅,故而最終「東窗事發」,沒有落一個好下場,史稱「郭桓案」。當然,明朝的貪官汙吏其實也有很多。只不過他命不好,伺候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如果換成其他明朝皇帝,也不一定就能出事。
  • 【史海】精通業務才是正道 就連封建王朝二品侍郎也知道尊重專家
    清代刑部的主官,有滿、漢尚書各一位,滿、漢左右侍郎各一位,這樣加起來尚書侍郎總共六位,這六位裡面,必須最少有一位是熟悉刑部事務的,這位就成為刑部主要辦理公務文牘的負責人,其他幾位堂官,只是亦步亦趨照樣畫稿而已。
  • 吏部貴,戶部富,禮部窮 兵部刑部工部又是什麼呢
    清朝沿襲明朝制度,依然不設置宰相,以內閣加六部的形式,來架構中央行政機構。由於清朝時期的內閣大學士實權更少,形同虛設,權力便落到六部手裡。這裡的六部,指的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尚書為從一品,僅次於內閣大學士。
  • 明朝重要機構及各官員品級一覽,看名臣海瑞官居幾品?
    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統一王朝,為了加強皇權,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也廢除了宰相一職,對朝廷官制進行了改革。下面讓我們一起了解下明朝的各個重要機構及各官員的品級吧。
  • 黃恩彤的刑部生活
    黃恩彤的刑部生活晨曦 圖片來自微信圈、網絡 1826年的春天,黃恩彤成為寧陽歷史上自宋以來第十八位進士,成績是二甲第四十四名,隨即以抽籤的方式派往刑部,開啟了他十三年的治獄斷案生活。 黃恩彤為官23年,僅在刑部就長達13年,在刑部的這段時間,是黃仕途成長的重要時期,鍛鍊了才幹,豐富了人脈,特別是提升了他處理問題的思維能力,為日後他走向更高的政治舞臺,處理更加複雜的事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到刑部供職後,黃恩彤過起了早九晚五的機關生活。但黃是一個非常注重學習研究的人,用現在的話講,他是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
  • 【寧晉歷史】大明邢臺群英譜,寧晉這些名人你了解嗎?
    三府兩尉四都堂1 右副都御史 朱裳 沙河邢臺張寬村人,當時屬沙河,曾任浙江左布政,鄉人立有無愧亭紀念,追贈戶部右侍郎,諡端簡,當時全國七個清正大臣之一,墓在邢臺,典故:鄺朱廉儉2 右副都御史 朱正色 南和正二品,右副都御史兼世襲錦衣衛百戶,時譽為「治稱一時之最,才堪九省之衝「、「子房之帷幄多籌,仲淹之甲兵夙富」,南都六君子之一
  • 吏部,戶部,工部,兵部,禮部,刑部都管什麼,哪個部門地位最高
    六部依次是: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唐朝時期六部統一歸尚書省管理,到了元朝的時候尚書省改為中書省,其實也是換湯不換藥,只是換了個名稱而已。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當了皇帝,朱元璋對前朝的滅亡進行了反思,他認為前朝之所以滅亡,主要是權力太分散,要想千秋萬代地傳下去,那麼就必須權力集中,什麼中書省、尚書省,都取消掉改為六部直接由皇帝負責。
  • 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韓愈的經歷和2篇文章1個成語有關
    千載難逢:這個成語和韓愈有關,貶官升官曲折過程涉及佛骨和泰山韓愈的兩篇文章,一篇讓他被貶為潮州刺史,一篇讓他高升吏部侍郎。你可能不知道,韓愈曾因一篇《諫迎佛骨表》差點喪命,後被唐憲宗貶到潮州;途中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唐詩;之後又因一篇《潮州刺史謝上表》,令唐憲宗龍顏大悅,將他調回京都,擔任吏部侍郎的官職。《馬說》《師說》都是唐朝大文豪韓愈的作品。「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中的這些名句人們更是耳熟能詳。
  • 明朝官員被俘,張獻忠以侍郎誘降,遭拒絕後將其剖腹剜腸
    在明朝滅亡的前一兩年之中,投降農民軍李自成或者張獻忠的明朝官員不在少數,他們或受高官誘惑,或因生命受到威脅,但是也有很多人在高官厚祿面前不為所動,甚至在生命威脅面前也不改初衷。湖廣道御史劉熙祚就是其中一位。
  • 德州「遞運所」:明朝重要物流中轉站
    故明朝時,德州城確實有過「遞運所」。「遞運所」的作用:明朝官方物流機構明代的驛遞機構(如同現郵政機構)由三部分組成,即驛站、遞運所、急遞鋪,這三個機構各司其職:「驛站」主要負責郵傳迎送重要軍事情報等;「遞運所」主要負責輸送軍需物資及貢品;「急遞鋪」則主要傳遞公文。若將這三者按重要性在明朝中央機構中排序,排在第一的當屬「驛站」。
  • 古代趣味官職名稱,政務官——侍郎、令尹和巡撫是多大的官?
    【參知政事】唐貞觀十三年(639),以尚書左丞劉洎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其後,非三省長官而加此銜者為宰相。北宋乾德二年(964)置為副宰相,輔助宰相處理政事。元豐改制時廢,南宋恢復。遼中書省置,西夏亦置。金尚書省置,與左、右丞合稱為執政官。
  • 民間故事:刑部尚書夜遇黑衣人行刺,他慷慨陳詞,逃過一死
    清朝康熙年間,朝中有一名臣,此人就是安徽桐城的姚端恪公(姚文然,字弱侯) 此人是明朝崇禎年間的進士,到了清朝年間,成了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為官清廉,深得康熙皇帝器重。今天要講的說姚弱侯在擔任刑部尚書時,所經歷的一件事情。
  • 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明朝政府的自我革命
    二、朱元璋的頂層設計明朝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司法系統。在中央稱之為「三法司」:刑部、督察院、大理寺。在地方則由按察使司負責地方案件,按察使又叫提刑官,刑部設置十三清吏司,對應全國十三個布政使司。刑部負責受理案件,督察院負責審判監督,大理寺負責再審。督察院的長官為都御史,監督各級官僚行政,可以彈劾大臣貪腐、朋比為奸、亂做威福,可以同刑部、大理寺審理違法官員。督察院之下管轄全國十三道監察御史,同樣對應十三個布政使司,可以公開彈劾同級官僚,也可以向皇帝密奏。
  • 嶽飛背上刺盡忠報國,讓人感動 明朝侍郎刺盡忠報國,卻被恥笑
    嶽飛劇照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因此,刺字乃是顯示我不怕死。當時的人,肯定也很敬重他們。但到了明朝,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但我們知道,不久之前,皇帝朱祁鎮,都被蒙古人俘虜了,明朝無數精銳,死傷慘重。軍隊有些不敢打。石亨出了個主意——軍人一勝二勝者,得保家產;四勝五勝者,左右臂各刺「赤心報國」四字。天啦,這點子也太餿了吧?反而言之,假如沒打勝仗,軍人的財產都要被充公?就算打贏四五次,也只來個精神鼓勵?你這哪是激勵士兵?明明是告訴他們,投降算了。
  • 明朝的六部尚書,哪個權力最大?
    明朝官吏的選任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官制分兩部分,選官制度和任官制度。為了加強皇權,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  六部是吏、戶、禮、兵、刑、工各部的總稱。明首創的內閣則成為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