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張圖解讀上遊奶源現狀,伊利、蒙牛、飛鶴加速布局

2021-01-10 奶粉圈

2020年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翻看這一年,關於奶源的爭奪硝煙四起,伊利、蒙牛、飛鶴等乳企紛紛加大了奶源的布局,或併購上遊規模奶源企業,或收購奶源,或與地方政府合作奶牛項目……今天,我們就一起從7張圖來了解一下國內奶源現狀,看看目前哪家乳企掌握了最雄厚的上遊奶源資源。

01、我國奶牛存欄量

我國奶牛存欄量自2018年降到較低點後,近兩年進入景氣恢復期,據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表示,2020年我國荷斯坦奶牛存欄量增至520萬頭,奶價也從2018年的不足3.5元/kg,上漲到2020年11月的4.15元/kg。

02、我國各省市奶牛數量分布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我國奶牛存欄數超過 100 萬頭的省份有內蒙古、 黑龍江、河北等省份,北部地區是我國最為主要的奶源生產基地。整體來看,我國奶源從北至南依次減少。

03、我國各區大型奶牛養殖企業分布

從飼養模式來看,規模化、企業化模式已成我國奶牛養殖主要的發展方向。據了解,2017年-2019年,我國前40位規模化養牛企業奶牛存欄增長8.3%,牛奶產量增長27.3%,多分布在我國華北、東北、華東、西北地區。

並且很多大型奶牛養殖企業與部分乳企有深度關聯,比如三元控股首農畜牧,河北樂源牧業是君樂寶乳業的全資子公司,光明牧業是光明乳業的全資子公司,新疆天澳牧業是天潤乳業的全資子公司,蒙牛控股現代牧業,伊利子公司控股優然牧業,飛鶴控股原生態牧業等等。

04、2020年1-10月全國液態奶產量

就牛奶產量來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1-10月全國液態奶產量2150.95萬噸,同比增長3.32%。其中,河北產量289.68萬噸,同比下降2.50%,佔全國總產量的13.47%,位居全國第一位;內蒙古產量262.56萬噸,同比增長9.18%,佔全國總產量的12.21%,排名全國第二位;山東產量170.78萬噸,同比下降6.08%,佔全國總產量的7.94%,排名全國第三位。此外,湖北省由於10月份產量大幅增長,進入前10省份,陝西退出前10。

01、伊利上遊規模奶源布局

近兩年,伊利大力加碼上遊奶源,尤其是今年,目前伊利手裡已經掌握著3家規模化牧場企業,分別是港股上市的中地乳業、新三板上市的賽科星,以及已經遞交IPO申請書的優然牧業。從優然牧業不斷整合上遊資源,以及準備上市的動作,不難看出伊利想把優然牧業打造成全國第一奶源供應商的意圖。

並且據招股書顯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奶牛存欄量計(約28.7萬頭)及上半年原料奶產量(約75.36萬噸)計,優然牧業是全球最大的原料奶提供商。

02、蒙牛上遊規模奶源布局

而看蒙牛,據悉目前,蒙牛旗下掌握著2家上市上遊奶源企業,分別是中國聖牧和現代牧業。今年7月蒙牛增持中國聖牧,成聖牧單一最大股東,聖牧的加持將進一步夯實蒙牛上遊有機奶源,助力蒙牛在有機市場的耕耘和布局。而據了解,截至2020年6月30日,現代牧業奶牛為約23.59萬頭,上半年原料奶產量為75萬噸。

03、飛鶴上遊規模奶源布局

今年,飛鶴收購原生態幾經波折,終於在12月完成了對原生態牧業的收購,收購完成後,飛鶴佔原生態牧業總股本的71.26%。據了解,原生態牧業七個大型現代化牧場中有六個在黑龍江,其優質奶源與飛鶴工廠相鄰,飛鶴藉此打造並形成了「2小時生態圈」,成為飛鶴奶粉「極致新鮮」的保障。可以說,飛鶴對原生態的加碼收購,無疑為飛鶴未來高品質的產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除了大型收購外,各大乳企還在不斷投資、規劃建設奶源基地,與外部牧場合作等。比如:

3月:君樂寶在邯鄲投資了液態奶工廠項目及萬頭奶牛養殖項目,總投資9.4億元;

4月:伊利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投建10萬頭奶牛生態乳業園區正式開工;

5月:蒙牛集團中國乳業產業園30萬頭奶源基地建設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展開;新乳業宣布擬以17.11億元收購寧夏夏進乳業的母公司寰美乳業100%;

6月:光明與寧夏中衛市、寧夏農業投資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將在寧夏中衛打造優質高端奶牛基地、育種基地、飼草種植基地;

8月:烏蘭察布市與蒙牛籤訂合作協議,正式開啟「中國乳業產業園烏蘭察布奶產業項目」;

11月:伊利和江蘇農墾籤約,將聯手打造華東地區最大的優質奶源基地,實現奶牛存欄10萬頭以上;山東濰坊優然牧業萬頭高產奶牛示範項目開工儀式在濱海區、壽光市舉行;

12月:伊利古浪縣6萬頭生態奶牛產業園舉行投產儀式;

得奶源者得天下。總的來看,各大乳企或收購或獨資,大力發展規模飼養、發展自有奶源的背後主要有3方面原因:首先是避免奶源供應緊缺狀況,穩定原料奶供應及原料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其次是乳企全產業鏈布局的重要一環,進一步提升綜合實力;最後從乳企長期發展和戰略來看,控制優質奶源能為產品類型和質量的升級做支撐。不過,凡是都有兩面性,機會和挑戰往往攜手而來。對於像上遊牧場這樣的重資產,也更加考驗乳企的運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

如今,國內優質奶源逐漸被主流乳企瓜分,未來在奶源和產品上的競爭一定是更加激烈的。並且伴隨著國家政策的倡導,以及消費者飲奶意識的提高,整個乳業上下遊或呈現更加成熟化和集中化的行業面貌,當奶源之爭告下一段落後,奶源和牧場的升級發展、規範化發展一定是下一階段上遊建設的重心。

相關焦點

  • 「從300個瞬間看2020」乳業:奶源爭奪戰四起 伊利蒙牛新乳業競購加速
    完成收購後,達能有望完成線下實體經銷、國內電商銷售、跨境電商等全渠道布局,有助於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提升其在行業的競爭力。4、蒙牛認購中國聖牧12億股成最大股東7月28日,中國聖牧對外宣布,同意向蒙牛全資附屬公司Start Great Holdings Limited發行認股權證,股權交割結束後,蒙牛將成為其單一大股東。
  • 乳企爭搶上遊奶源戰正逐漸白熱化
    出於對未來供不應求的預估和對不斷下降的國內奶牛存欄數的擔憂,龍頭乳製品企業對上遊奶源的爭奪戰、與同業之間的競爭戰正逐漸白熱化。新年伊始,上市乳企新乳業宣布豪擲2.31億元收購「一隻酸奶牛」60%股權,這是它準備「吞」下的第17家乳企。伊利股份開年同樣傳來「捷報」:此前其對中地乳業提出的要約收購協議已獲得交易雙方的一致認可。
  • 蒙牛伊利,誰做老大?
    奶源布局:內蒙古雖好,仍要「走出去」乳品行業產業鏈包括上遊牧場奶牛養殖、原奶生產、下遊乳企奶製品加工、終端銷售等多個環節。蒙牛和伊利均將內蒙古作為自有牧場的主要範圍,其中原因主要是因為內蒙古地處「黃金奶源帶」,可利用草場約6818萬公頃,位居我國五大草場之首。而優質草料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鈣、磷等多種營養素,為奶牛提供了最優質的營養。
  • 蒙牛和伊利,誰才是行業老大?!
    同樣,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也是「相愛相殺」二十年,明爭暗鬥的較量從未停止,不過,從投資和布局來看,兩大巨頭卻又殊途同歸。 而在國外,澳洲又是蒙牛和伊利另外一個「戰場」,他們先後都在澳洲收購的多家奶企,畢竟優良的環境加上政府支持,吸引力是足夠的。
  • 年終盤點之乳業篇:爭飲低溫奶 乳企打響奶源爭奪戰
    在此背景下,伊利、蒙牛、飛鶴等頭部乳企紛紛加大布局上遊奶牛養殖力度,打響奶源爭奪戰。 爭搶奶源地 新乳業併購寰美乳業100%股權、明治乳業以18億元收購澳亞公司25%股份、蒙牛成為中國聖牧單一最大股東、伊利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認購中地乳業4.3億股、飛鶴全面收購原生態牧業、優然牧業和三元接盤恆天然中國牧場……今年以來,各大乳企對奶源的爭奪較為激烈。
  • 中地乳業漲近120%的背後:伊利、蒙牛的奶源爭奪之戰
    原標題:中地乳業漲近120%的背後:伊利、蒙牛的奶源爭奪之戰   今日(8月3日),
  • 飛鶴、澳優、伊利、蒙牛、美廬、和氏等乳企爭相布局中老年奶粉!
    而隨著細分品類市場競爭的加劇,中老年奶粉也越來越受到乳企的重視,目前已有飛鶴、澳優、伊利、蒙牛雅士利、和氏、美廬、惠氏、雀巢、雅培等乳企涉足中老年奶粉領域。市場競爭加劇,中老年奶粉受乳企關注近幾年我國新生兒數量不斷降低,人口紅利式微,常規嬰配粉市場增長滯緩。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 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 蒙牛的如意算盤 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伊利、蒙牛、飛鶴、君樂寶、聖元、澳優等乳企掘金千億市場5要素
    以品牌戰為例,日前我們發布了乳企廣告營銷費用的數據,其中伊利2019年廣告營銷費用約為110.41億元,蒙牛為84.999億,合生元為13.4億元,澳優的營銷費用約為17.71億元,可見奶粉品牌戰的激烈程度。
  • 恆天然25億出售中國牧場群 鮮奶市場擴大乳企加碼奶源布局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乳企布局奶源愈演愈烈,僅今年7月以來,蒙牛、伊利、中國飛鶴等龍頭就相繼加入「搶牛大戰」。 對於此次三元和天然乳業收購恆天然在中國的牧場,在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看來,三方是各取所需。
  • 伊利股份收購中地乳業通過反壟斷審查 乳業龍頭競爭上溯到奶源
    以伊利股份在Wholesome Harvest Limited公司佔比72.84%計算,伊利股份將持有中地乳業約31.87%股權。伊利集團股權認購協議完成前後的股權關係圖中地乳業是做什麼的?同時,本次交易將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競爭力,符合公司戰略發展的需要,對公司長期發展和戰略布局具有重要意義。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紅星資本局,伊利股份收購中地乳業股權獲得通過後,未來可能與旗下的優然牧業進行整合。據了解,優然牧業全稱為內蒙古優然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為伊利股份旗下子公司。
  • 乳業邁入漲價周期:伊利蒙牛打響頭炮 機構看好這些個股機會
    乳業巨頭紛紛提價1月5日早間,國盛證券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伊利、蒙牛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漲價3%-5%。對於漲價消息,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稱,該公司基礎白奶有不到5%的提價,主要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具體經營計劃將在年報中披露。蒙牛方面暫無回應。
  • 伊利、蒙牛、光明們:不同的出海路徑,相似的發展困境
    2003年,飛鶴奶粉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乳品企業。此後,各家乳企開始與國際賽事、會議、論壇合作,正式將產品與品牌推上國際舞臺。伊利於2005年與北京奧運會達成合作,為奧運會提供乳製品。蒙牛也在兩年後成為NBA中國官方合作夥伴,並為博鰲亞洲論壇提供牛奶。
  • 伊利股份深度解析:看懂伊利空間的三個層次
    17 年後,乳業雙雄伊利、蒙牛均提出千億收入目標,在收入目標導向下,全面收割常溫市場份額,區域乳企被迫加速退出常溫,雙雄份額近年持續增長。由於伊利下線市場布局先於蒙牛,在三四線市場成為常溫增長主引擎背景下,伊利先發優勢明顯,同時依託安慕希和金典兩大單品,安慕希在常溫酸奶品類獨領風騷,金典收入快速追趕特侖蘇。因此份額提升速度明顯高於蒙牛,龍頭地位進一步強化。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這張紙條就是中糧引進可口可樂的尚方寶劍。」1978年12月13日,可口可樂公司與中糧在北京飯店籤訂協議。在中糧的協助下,可口可樂正式重返中國市場,成為港澳之外第一家進入大陸的外企。戲劇性的是,與此同時在北京飯店同一層樓的另一間會議室裡,中美兩國正進行兩國建交的談判,並在四天後正式建交。
  • 25個配方空位,飛鶴、惠氏、君樂寶、伊利、聖元、澳優等大乳企推新...
    從品牌來看,飛鶴通過3款,包括妙舒歡、淳芮、星飛帆(配方升級);合生元通過3款,包括合生元沃藍、素加、貝素貝加;君樂寶通過2款,包括君樂寶優萃和君樂寶樂星;伊利通過金領冠悠滋小羊、伊利賦能2款;惠氏通過惠氏鉑臻瑩萃和臻朗2款;聖元旗下貝登通過愛冠多、法蘭貝爾、荷慕3款;美贊臣通過鉑睿全躍1款;華羚通過唯甄1款;淮南益益通過菁能、美至嘉2款。
  • 中國飛鶴成功入主原生態牧業 完善奶粉全產業鏈布局
    飛鶴此次收購原生態牧業,不僅符合國家對於乳企自建奶源的要求,推動行業整體供應鏈的安全穩定,也是飛鶴自身布局上遊奶源建設,打造奶粉全產業鏈生態和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確保奶源安全可控,助力乳業振興奶粉行業是高度重視質量與安全的行業,控制上遊奶源對於乳企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頭部乳企紛紛入局奶源爭奪戰,飛鶴此次收購原生態牧業,是順應行業趨勢和國家政策號召的表現。原生態牧業是中國領先的乳牛畜牧公司之一,專門從事超優質生鮮乳生產。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中國奶源集中在北方,而需求市場更偏向南方,因此只有常溫奶才能滿足對全國範圍的配送,這造就了今天常溫奶的天下。彼時的伊利蒙牛等乳企為了讓全國人民喝上牛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是英雄。
  • 奶價已達4.09元/公斤,利好上遊布局充沛乳企的股價
    乳企早已意識到了上遊奶源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下紛紛加大奶源布局、提前佔據主動,未來國內奶牛存欄量將會進一步提高,對加強奶源自給率和實現奶類產量目標有很大幫助。奶價進入新一輪上漲周期上一輪奶價高峰出現在2013年,當時因為需求增加但原奶供應不足,奶價扶搖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