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有一句話,叫「既生瑜何生亮」
現實中往往就是既有瑜也有亮,比如格力VS美的,天貓VS京東,以及美團VS餓了麼,巨頭們相同的賽道貼身肉搏,爭個我強你弱。
同樣,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也是「相愛相殺」二十年,明爭暗鬥的較量從未停止,不過,從投資和布局來看,兩大巨頭卻又殊途同歸。
奶源地的爭奪
在奶源地的爭奪方面,兩者就是「英雄所見略同」。
在國內,內蒙古是兩家自有牧場的主要範圍。內蒙古地處「黃金奶源帶」,可利用草場約6818萬公頃,位居我國五大草場之首。而優質草料富含奶牛所需的粗蛋白、粗脂肪、鈣、磷等多種營養素,為奶牛提供了最優質的營養。
而在國外,澳洲又是蒙牛和伊利另外一個「戰場」,他們先後都在澳洲收購的多家奶企,畢竟優良的環境加上政府支持,吸引力是足夠的。
全國布局,競爭激烈
在無菌包裝以及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的成熟運用前提下,蒙牛、伊利把產品的銷售半徑擴大,加速全國建廠的步伐。
伊利以華北為大本營,北起東北、華北,經過華東、華中,最終到華南,從而貫穿南北。東至上海,西至四川、新疆,形成了以南北方向為主線,向東西方向延伸的布局。
而蒙牛採取的是「沿邊、沿河、沿江、沿海」的發展戰略。重點在緊挨內蒙的寧夏、甘肅建廠,另外在沿江發達的江浙滬地帶發力,基本上是「從外向內擴張」。
機構:全面看好乳業2021年的板塊性機會
乳業接下來可能是業績與估值雙擊,競爭惡劣讓乳業估值處於行業最低,龍頭21-22年業績20%+,增速高於茅臺五糧液海天。伊利、蒙牛的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漲價3-5%,多年難得一見的龍頭集體漲價,預示著行業競爭趨緩+需求向好。
從估值來看,2017-2019年全行業中處於平均值水平,但8月份以來,乳製品板塊估值大幅下滑。截至11月底,食品飲料指數的PE(TTM)為49倍,乳製品板塊指數的PE(TTM)為38倍。
所以,大家認為誰才是乳企業的老大?!
眾望財富研究團隊:原奶漲價會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淨利潤,另一方面也會促進企業進行產品結構調整,減少促銷力度,加強奶源控制,多措並舉來降低成本。
此次疫情下,具有剛需特徵的白奶消費需求旺盛,長保質期低溫奶成為重要增量,加上奶價波動、國內原奶成本持續提升,推動乳製品龍頭企業加速上遊資源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