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和可口可樂有「可牛了」,伊利和百事來一個「伊百分」嗎?

2021-01-10 騰訊網

導讀:近日,可口可樂和蒙牛合資註冊了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此舉引發熱議,網友們紛紛表示好奇,可牛了到底是何方神聖?

報導|消費界

天眼查顯示,可口可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可口可樂」)和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牛」)共同出資設立的「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成立日期為10月28日,註冊資本6685.94萬美元,註冊地在安徽蚌埠市五河經濟開發區,經營範圍為生產、銷售和營銷低溫奶產品。

公司法人、董事長為VENKATA VAMSI MOHAN THATI,羅彥擔任董事兼總經理。董事名單中,還有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Edward Frederick Burger 和TIMOTHY PETER DOELMAN。

VENKATA VAMSI MOHAN THATI:可口可樂中華區總裁,在可口可樂已經工作20餘年,在運營、市場執行和一般管理方面擔任過領導職務。

羅彥:擔任蒙牛集團新業務群的副總裁,管鮮奶事業部以及蒙牛海外事業。

從兩家高層職務來看,可謂強強聯手,也反映出雙方都十分重視此次合作。

據消息人士透露,新設立的合資企業將充分利用投資雙方在乳製品研發、乳業加工技術、品牌影響力、分銷渠道方面的優勢,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一個全新的低溫奶品牌,促進中國乳品消費升級。

可牛一段緣,中糧一線牽

其實可口可樂和蒙牛集團已經不是第一次合作了。

早在2019年6月24日,國際奧委會發布聲明稱:可口可樂連同蒙牛乳業成為國際奧委會的聯合頂級贊助商,合作關係維持到2032年。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的通報顯示,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蒙牛乳業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已在今年4月29日審結。

今年8月4號,「五河縣人民政府發布」微博帳號曾發布消息稱:可口可樂與蒙牛集團合資高端成品低溫奶項目落戶五湖。

該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21億元,分為四期投資,其中一期投資5億元,計劃在2021年三季度正式投產銷售。

也就是說大約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嘗一嘗這個「可牛了」到底是什麼味道。

在資本層面,二者的合作具有某種必然性。這其中的關鍵角色就是中糧集團。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英文名稱COFCO)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中央企業,也是中國領先的農產品、食品領域多元化產品和服務供應商,致力於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建設全服務鏈的城市綜合體。

作為投資控股企業,中糧集團旗下擁有13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中國食品(00506.HK)、蒙牛乳業(02319.HK)、中糧包裝(00906.HK)、大悅城地產(00207.HK)、中糧肉食(01610.HK)、福田實業(00420.HK)、雅士利國際(01230.HK)、現代牧業(01117.HK)八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糧糖業(600737.SH)、酒鬼酒(000799.SZ)、大悅城控股(000031.SZ)、中糧生物科技(000930.SZ)、中糧資本(002423.SZ)等五家內地公司。

目前,中糧集團擁有大半個中國的可口可樂生產業務,包括北方省份以及四川、重慶、湖南、貴州等部分南方省份的裝瓶業務。而太古集團則只擁有廣西、海南、香港等部分南方省份。

資本結構方面,中糧集團在中糧可口可樂裡的持股比例達65%,是可口可樂中國區唯一一家由中方控股的裝瓶集團。

另一邊,2009年,中糧宣布聯手厚樸基金投資61億港幣收購蒙牛公司20%的股權,如今,中糧集團也是蒙牛的最大單一股東。

從去年4月起,中糧集團副總裁陳朗同時擔任起中國食品(中糧可口可樂大股東)、蒙牛乳業兩家公司的董事會主席的職務。

可口可樂的乳製品布局

股神巴菲特是可口可樂的忠實粉絲,在5歲那年夏天,他人生中第一次喝到可口可樂。從此,他便愛上了這種暢爽怡神的飲料。

1989年的重倉出擊,20多年的堅持持有可口可樂的股票。

84歲的巴菲特擁有一個特殊的「養生之道」,就是每天會喝5罐可口可樂,白天喝3罐,晚上喝兩罐。

巴菲特曾在公開演講時,當眾揭示了可口可樂神秘配料的秘密——在可口可樂中只佔1%的神秘配料會產生神奇的效果:沒有味覺記憶!

巴菲特如此解釋:其他飲料如果重複飲用,會讓人對其味道發生麻木感,但是可口可樂沒有味覺積累。這意味著你每一次享用可口可樂,味道都是一樣的好。

可口可樂自1886年誕生,距今已有134年歷史,在全球享有非常高的品牌知名度。當前市值2089.41億美元。

業務遍布世界各地,從城市到農村都有可口可樂的影子,

目前,全球每天有17億人次的消費者在暢飲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大約每秒鐘售出19400瓶飲料。

雖然可口可樂是飲料巨頭,但截至目前為止可口可樂還未在中國內地布局低溫奶產品。

不過在海外市場,今年1月可口可樂公司已經同意從合資公司Select Milk Producers中全面收購美國乳製品飲料品牌Fairlife剩餘的57.5%股份。

Fairlife成立於2012年,該品牌目前銷售一系列以乳製品為基礎的飲料產品,如高蛋白奶昔、體能恢復飲料和超濾乳製品。收購完成後,Fairlife將繼續作為一家獨立的公司在芝加哥運營。

那麼,可口可樂這一高端乳製品的動作是否會複製到可牛了公司呢?

蒙牛乳業蓄勢待發

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是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乳製品行業龍頭企業。中國企業五百強之一,當前市值1497.66億港元。

2009年7月,中糧投資61億港元收購蒙牛20%的股權,中糧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

蒙牛乳業成立以來,已形成了擁有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奶酪等多品的產品矩陣系列,擁有特侖蘇、純甄、優益C、未來星、冠益乳、酸酸乳、每日鮮語等產品。

豐富奶源

奶源是乳企的命脈,蒙牛合作牧場有2000多家,其中規模化牧場佔比已達到95%。

同時,蒙牛注重奶源「前管理」,蒙牛把對奶牛的管理前伸到了種植環節、用藥環節、育種環節,加強奶源「前管理」,實現了「四統一」:統一準入,統一飼料,統一獸藥,統一評估。

與此同時,蒙牛還利用高技術手段保障原奶的質量安全,將軟體、集群伺服器、ORACLE資料庫、LAN網、INTERNET網、GPRS、WIFI網、手持終端數據採集設備等技術進行了有機結合,確保整個收奶流程的質量安全。

GPS冷鏈物流運輸

蒙牛是在物流上較早實踐「全程冷鏈保障」的企業,在「奶牛—奶站—奶罐車—工廠—超市」這一運輸序列中,均採用低溫、封閉式的運輸,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最有效的存儲條件下,完成各個運輸環節的任務。

蒙牛表示,不僅是從工廠到超市,而應在從牛奶擠出到消費者的餐桌的整個過程中,所有的物流環節均要保障到位。

蒙牛營運管理系統物流管理中心推行的冷鏈GPS過程管理項目取得顯著成效。

以蒙牛北京、馬鞍山、泰安、眉山、和林五個事業部為試點單位的GPS監控率達到100%,八個推廣單位GPS監控率到達88.9%,共投入832套移動便攜GPS設備。2013年,蒙牛將實現100%線路監控。

對於奶源基礎和冷鏈運輸條件上,蒙牛都具備了充足的條件,為本次強強合作奠定了基礎。

中國乳製品市場如何?

牛乳被譽為營養價值最接近於完善的食物,人均乳製品消費量是衡量一個國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對增加乳製品消費給予高度重視,加以引導和鼓勵。在我國,乳製品逐漸成為人民生活必需食品。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乳製品消費市場規模達到4196.3億元,2010-2019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8.6%,至2024年,我國乳製品市場消費規模或將突破5500億元。

目前行業內液態奶的同質化現象嚴重,使得產品本身的差異化並不明顯。

在低端奶價格逐漸透明,各大乳品企業紛紛瞄準了高端乳製品市場,通過建立或者併購專屬牧場,發展冷鏈技術,大力推廣更為新鮮、營養物質因未經過高溫殺菌處理而保留更多的巴氏奶產品,得到了高端消費群體的認可並逐步形成了高端奶市場。

在酸奶生產領域,各大乳企通過自主研發特色菌種,以提高產品的特色和營養價值。

從競爭主體來看,目前乳製品行業通過併購、政策引導等逐步形成了寡佔型的競爭格局,大型乳品生產企業依託其資金、品牌、資源等優勢,利用政策引導,逐步併購奶源基地和其他品牌,市場佔有率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針對中小乳企,必須大力開發特色產品,實施差異化競爭的策略,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生存並發展。

隨著乳製品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乳製品行業的市場發展新方向:

(1)渠道扁平化,電商成為新亮點

不斷的縮小和消費者間的距離,讓產品更快的進入到消費者的購物籃中。

藉助於網際網路的崛起,電商渠道成為滿足消費群體新需求的載體。

(2)新產品多元化,滿足甚至超越消費所需

由於消費群體的多樣性,產品需要滿足不同類型消費者的產品,如伊利金典和蒙牛特侖蘇已經成為了高端人群的主要選擇對象,在常溫酸奶領域,也陸續出現了光明「莫斯利安」和伊利「安慕希」等品牌。

(3)包裝媒體化,營銷手段多樣化

把產品的包裝當做一個傳播的媒體來設計,通過包裝能夠準確的傳遞出產品的核心信息,讓消費者能夠在接觸產品的同時獲得更多有效信息。

隨著二維碼技術的普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應用此項技術。

此外,越來越多的乳品生產企業開始注重在產品的包裝設計上體現產品格調。

(4)新型品牌傳播方式興起

藉助於微博、微信等傳播平臺進行低成本的傳播,消費者在哪裡,企業的傳播就出現在哪裡。

低溫奶市場成為眾多乳企競爭焦點

在我國液態奶市場結構方面,我國常溫奶市場佔有率大於80%,低溫鮮奶低於20%。

而在日本、美國、歐洲等市場,低溫鮮奶的市場份額在90%以上,可以看出,我國低溫鮮奶市場還有很大缺失。

如今,國內經營低溫乳製品產品的企業已超過400家,而區域龍頭乳企的低溫乳製品增速達到了20%左右。

據報導,目前低溫奶品牌中的前三分別是光明、三元和新希望,而蒙牛和伊利兩巨頭也在發力追趕。

2015年,龍遊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投產,這也是伊利集團在浙江省內的第一家單體液態奶生產基地;2018年,伊利巴氏鮮奶品牌「百格特」也在哈爾濱面世。

2018年1月,蒙牛鮮奶事業部推出蒙牛·新鮮嚴選、每日鮮語、新鮮工廠三個子品牌,在此之前,蒙牛還通過增持現代牧業股份進一步布局低溫市場;

此外,2019年5月17日,蒙牛也在京東商城的「吃貨節」上推出0脂肪鮮牛奶,並且開啟低溫牛奶的價格戰——低至25.9元一瓶(720毫升)的鮮牛奶還可以用199減50 的優惠券。

而光明乳業在2019年4月也推出減脂肪50%鮮牛奶、優倍濃醇鮮牛奶等新品布局。

新希望乳業也於2019年4月收購福建澳牛55%股權,同年7月收購現代牧業9.28%股權,加強低溫鮮奶布局。

除去國內企業,外資乳企也試圖在國內低溫鮮奶市場分一杯羹。2019年4月,恆天然旗下安佳品牌推出首款採用中國本土奶源的自有品牌鮮奶,正式進入國內低溫鮮奶市場。

其實,安佳早在2017年就已通過合作的方式間接進入鮮奶市場,先後與盒馬鮮生、家樂福等合作推出鮮奶產品。安佳與盒馬鮮生合作的「日日鮮」鮮奶,一直是盒馬店內銷量第一的鮮奶產品。

2019年9月,日本明治控股公司投資6.24億元成立天津子公司,用於生產冷鮮奶、酸奶、奶油等產品。

隨著消費升級和消費者日益注重品質的消費觀念,未來,低溫奶市場發展前景巨大,再加上,目前低溫奶市場尚且處於藍海階段,乳企都想分上一塊蛋糕,這必將加大低溫奶市場的競爭。

眾所周知,「爭飲」低溫奶市場的背後,是因為其毛利率高於常溫奶10%-20%。

並有預測稱,未來四年,低溫奶的複合增速將達7.4%,高於常溫奶的1.9%。

不過,低溫奶對於地域品牌壁壘、運輸距離和冷鏈設備等都有很高的準入門檻。

一般而言,在奶源地周圍300-500公裡可實現配送,若距離增加,配送成本也會隨之大大提高。這也成為了眾多乳企紛紛搶佔奶源地的原因之一。

低溫奶vs常溫奶

「低溫奶」專業上稱為「巴氏殺菌奶或巴氏消毒奶」,特點是用72-85℃左右的低溫殺菌,在殺滅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時完好地保存了營養物質和純正口感,是國際上公認的由生鮮奶經低溫殺菌加工而成的乳品。

低溫奶的儲存條件為2-6℃冷藏,保質期一般為5-20天。

這也就決定了低溫奶的市場更加限定在一定的銷售範圍之內,形成「以奶源地為圓心,冷鏈為半徑」的產銷模式。

高品質的分布式奶源和冷鏈物流運輸體系配合,覆蓋半逕往往不超過300公裡。

而常溫奶是採用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加工的牛奶,相比巴氏滅菌奶,常溫奶會損失一些葉酸和B族維生素,總體的營養價值不如低溫巴氏奶。

常溫奶在經過兩次超高溫處理後,營養成分損失較大;而低溫冷藏鮮奶中的營養成分基本保存。低溫巴氏奶總要比常溫奶口感更好,因為保質期時間不長,奶會更新鮮,營養價值高於常溫奶,

經常喝低溫巴氏奶好處有很多,可以補充大量的維生素B,可以保護視力。並且加速脂肪代謝,減少痘痘、痤瘡,還可以防止動脈硬化,補充身體所需的鈣元素,維持中老年人的體質健康。

結語:強強聯手,未來可期

低溫奶是目前國內乳業的必爭之地,也是乳品市場的重要組成,蒙牛在得到可口可樂的支持後,進一步增強競爭力,雖然很難超越龍頭伊利,但是可能會讓其他企業的份額出現變化。

蒙牛和可口可樂作為兩個快消巨頭,之間有很強的的互補性。

蒙牛可以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優勢和資金為己背書,加快向全球市場擴張的步伐;

對想切入乳製品領域的可口可樂來說,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是合作的關鍵。

蒙牛與可口可樂「聯姻」,不僅可以實現互贏,也對雙方的產品結構調整起到關鍵性作用。

By the way,蒙牛乳業和可口可樂有了「可牛了」,那伊利和百事可樂是不是考慮來一個「伊百分」呢?

相關焦點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可口可樂和蒙牛這兩家企業,加起來都155歲了,但最近他們一起成立了的合資公司,居然取名叫「可牛了」。這三分天真,三分傲嬌,四分奶聲奶氣的名字,一看就不是什麼「正經」公司。大伙兒不由得替二者的原配著急起來,伊利和百事可樂難道沒什麼想法?名字都替你們起好了,咱就叫「伊百分」。老大哥們賣起萌來,濃濃的反差就問誰能頂得住?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天眼查信息顯示,可口可樂和蒙牛合資打造的「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在今年10月底正式成立,公司註冊地位於安徽蚌埠五河經濟開發區。據官方消息透露,二者將合資打造一個全新的低溫奶品牌。 兩大快消巨頭的合作,其實早有蛛絲馬跡。
  • 可口可樂「聯姻」蒙牛乳業,可口可樂牌牛奶要來了?
    疫情之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兩位巨頭的跨界聯姻非常支持,從提案到結案僅用2天時間可謂是一路綠燈,之後大家對合體後的名字起可謂是腦洞大開,如今可口可樂和蒙牛聯姻的合資公司名字終於定了,叫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
  • 蒙牛同可口可樂成立可牛了乳製品公司 加速「爭飲」低溫奶市場
    北京商報訊(記者 錢瑜 白楊)10月30日,天眼查顯示,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近日成立,註冊資本為6885.94萬美元,法定代表人為VENKATA VAMSI MOHAN THATI,經營範圍包含生產、銷售和營銷低溫奶產品等,該公司由蒙牛與可口可樂共同持股。
  • 可口可樂與蒙牛成立新合資公司取名可牛了將成立全新鮮乳品牌
    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乳製品企業蒙牛成立合資公司,取名為「可牛了」,據報已完成工商註冊登記手續並取得了營業執照。分析認為,蒙牛可以藉助可樂公司優勢加速擴展海外市場,同時亦幫助可樂公司打入乳製品市場。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乳製品企業蒙牛成立合資公司,取名為「」可牛了」,據報已完成工商註冊登記手續並取得了營業執照。
  • 蒙牛欲與伊利爭一哥,與可口可樂合作低溫奶,最大受益者或是中糧
    港股蒙牛乳業漲超3%,最新總市值近1200億港元;中國飛鶴漲5.3%,澳優漲3%。消息面上,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日前通報,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在4月29日審結。據悉,新的合資公司將在國內生產並銷售低溫奶產品,且是一個全新的品牌。
  • 可樂鬥了100年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又要拼咖啡了?
    放眼看看中國即飲咖啡市場: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紛紛推出即飲拿鐵咖啡,而農夫山泉從還原咖啡本身的味道入手,上線炭仌無糖、低糖即飲咖啡, COSTA也衝進了中國的即飲咖啡市場。即飲咖啡為什麼吸引了眾多大品牌入局?我們來看看一組數據,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和貝恩聯合發布的《中國購物者2019系列一》顯示:即飲咖啡已躋身十大高速增長品類之列。
  • 可牛了將生產創新型低溫奶 產品或明年上市
    11月6日,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在第三屆全球乳業合作論壇上接受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採訪時透露,蒙牛與可口可樂合作的可牛了乳製品公司生產的產品明年將面試,同時他透露該品牌將以創新型的定製化低溫牛奶為主。因為與可口可樂聯手開辦公司,蒙牛還上了熱搜。
  •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有什麼不一樣
    說起可樂,就不能不提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這兩個碳酸飲料的超級巨無霸,而且二者的可樂戰爭已經持續了一個多世紀了。想一下,把碳酸飲料打造變成了一個每年營收過百億美元的企業,誰才是這個企業最大的功臣?他們是怎樣取得這樣巨大成就,並且他們中的哪一個是起到關鍵的作用呢?
  • 為什麼可口可樂叫「可樂」,而百事可樂卻只叫「百事」?
    可口可樂是一家專注飲料的公司可能大家都會有這樣一個印象,那就是百事可樂早已經不是那個「百事」了,但是可口可樂還是之前那個可樂。為什麼這麼說呢?於是,才有了那麼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假如我的工廠被大火毀滅,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風暴,但只要有可口可樂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將重新站起。」而這,正是可口可樂的品牌價值遠遠高於百事可樂的原因所在。正如巴菲特說到的那樣;「在飲料行業,你無法想像再找出一個更簡單、更易懂,但是像可口可樂那樣具有統治力公司。」
  • 拆解蒙牛:現在牛嗎?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作者:節點財經不久前,蒙牛和可口可樂共同設立了一個合資公司,取名就叫「可牛了」(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統稱「可牛了」),這在網際網路圈收割了不小的關注度
  • 可口可樂3年砍掉超1500個品牌 可口可樂中國今年實現正增長勢頭強勁
    品牌瘦身是今年可口可樂繞不開的話題,12月11日,針對2020年可口可樂淘汰一半品牌的說法,可口可樂大中華區企業品牌及公關傳播總經理王星蓉表示:「可口可樂正持續推進組織變革,以加速轉型成為一家『全品類』公司,組織結構更加扁平的同時成立新的品類團隊。
  • 百事和可口可樂合體了,粉絲們都炸開鍋了!
    這兩天刷微博,突然就被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合體照刷屏了!什麼,什麼?!這2家鬥爭了上百年的品牌,突然就合作?讓人有點不敢相信啊……再來看看留言數,幾萬條留言加轉發的數量,足見粉絲們對於它們合體這件事,是有多強烈的表達欲。
  • 伊利、蒙牛、光明們:不同的出海路徑,相似的發展困境
    例如上個月引起全網熱議的「可牛了」,並非我們平時聊天脫口而出的形容詞,而是蒙牛與可口可樂合作將中國乳業品牌推出國門而共同組建的新公司名。還有伊利在今年進博會上展出的金領冠睿護奶粉,其實是來自已成立六年的大洋洲生產基地。是的。
  • 盧英德:美國最有權勢女性之一,印度裔百事CEO,戰勝可口可樂
    引言可樂是非常受歡迎的飲料,那大家是喜歡百事可樂還是可口可樂?兩種可樂之間的「戰爭」已經有很長時間,大家所偏愛的也不同。相比於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沒有那麼長的歷史,但是這個後起之秀卻在後來的發展中迎頭趕上,超過可口可樂公司,成為最賺錢的飲料公司。
  • 可口可樂賣奶:「碳酸飲料」標籤下陷瓶頸 低溫奶賽道能否破局
    ,自市場監管總局官網顯示可口可樂公司和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已無條件批准後,5月11日,可口可樂和蒙牛正式官宣雙方成立的合營公司將在中國國內生產並銷售低溫奶產品。  歷經半個月的磨合,可口可樂和蒙牛的合作終於塵埃落定,自市場監管總局官網顯示可口可樂公司和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已無條件批准後,5月11日,可口可樂和蒙牛正式官宣雙方成立的合營公司將在中國國內生產並銷售低溫奶產品。  這也意味著雙方合作後,即將在中國市場上誕生一個全新的低溫奶品牌。
  • 現代牧業總裁首談「可牛了」利好,還發布未來五年新目標
    在日前和小食代的交流中,高麗娜還談到了現代牧業未來在蒙牛和可口可樂合作的「可牛了」項目中所扮演的角色,該公司在後疫情時期的新機遇和新目標,以及對當下國內奶源新格局的看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詳情。談「可牛了」小食代留意到,在昨天現代牧業的「生日趴」現場,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和可口可樂大中華區乳業總經理Edward Burger也前來助陣。
  • 蒙牛和伊利,誰才是行業老大?!
    《三國演義》中有一句話,叫「既生瑜何生亮」 現實中往往就是既有瑜也有亮,比如格力VS美的,天貓VS京東,以及美團VS餓了麼,巨頭們相同的賽道貼身肉搏,爭個我強你弱。
  • 【原創】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都和水果乾上了,7-11有售了!
    最近,兩家可樂巨頭又開始跟水果乾上了,可口可樂開始賣「櫻桃可樂」,還請來巴菲特做代言人,目前這款可樂已經進駐了中國的7-11商店了。百事可樂退推出了肉桂味可樂,看來兩個巨頭這個夏天註定跟水果有不解之緣了。
  • 憑藉一個「絕密配方」,可口可樂火了132年;現在,它有了「新配方」
    攝影:鄧攀這種起飛速度估計也是最吸引可口可樂的一點。找到下一個像紅色包裝的可口可樂那樣的品牌是它目前一個重要的目標,2017年11月,可口可樂在亞特蘭大總部舉辦了自2009年以來的首次投資者日活動,Quincey對出席的130多位投資者和金融分析師表示,可口可樂目前要在多元化產品組合裡催生出更多的十億美元品牌,關鍵要把全球範圍內最好、最成功的想法運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