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欲與伊利爭一哥,與可口可樂合作低溫奶,最大受益者或是中糧

2020-12-25 和訊網

乳業股午後持續走高,新乳業漲停、光明乳業觸板,莊園牧場、三元股份等紛紛跟漲。港股蒙牛乳業漲超3%,最新總市值近1200億港元;中國飛鶴漲5.3%,澳優漲3%。

消息面上,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日前通報,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在4月29日審結。據悉,新的合資公司將在國內生產並銷售低溫奶產品,且是一個全新的品牌。

近年來,低溫奶成各大乳企爭相布局的香餑餑,競爭愈發激烈。國內低溫奶與常溫奶的消費比例為3:7,而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為6:4。這也意味著,低溫奶存在潛力巨大的發展空間。

2018年,伊利巴氏鮮奶品牌「百格特」在哈爾濱面世;2018年1月,蒙牛鮮奶事業部推出蒙牛新鮮嚴選、每日鮮語、新鮮工廠三個子品牌,在此之前,蒙牛還通過增持現代牧業股份進一步布局低溫市場。

2019年4月,以低溫鮮奶起家的光明乳業推出減脂肪50%鮮牛奶、優倍濃醇鮮牛奶等新品布局;新希望乳業也於4月收購福建澳牛55%股權,7月收購現代牧業9.28%股權,加強低溫鮮奶布局。

據悉,蒙牛系旗下有自營的富源乳業、控股的現代牧業和中國聖牧,3大企業每年對蒙牛的供應量近200萬噸。相較而言,伊利除了自有1500多座牧場,在國內主要的原料奶供應商有輝山乳業、優然牧業、賽科星和中地乳業等奶企,每年原奶供應量約380萬噸。

對於蒙牛而言,與可口可樂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與伊利爭奪「乳業一哥「位置。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可口可樂和蒙牛都背靠中糧集團,成立合營企業最大的受益者是中糧集團。但可口可樂和蒙牛能否玩轉低溫奶市場,也尚待考驗。

國泰君安最新發報告稱,在公共衛生事件逐漸受到控制的當下,乳製品銷售呈現V型反轉勢頭。乳製品前期積壓的渠道庫存基本消化完畢,價格體系大體恢復正常。消費者對於健康和安全問題更加關注,有利於乳製品消費量的增長。給予蒙牛「買入」評級和目標價30港元。

來源:財聯社

相關焦點

  • 蒙牛同可口可樂成立可牛了乳製品公司 加速「爭飲」低溫奶市場
    蒙牛和可口可樂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可口可樂和蒙牛共同出資設立的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已完成工商註冊登記手續,並取得了營業執照。新設立的合資企業將充分利用投資雙方在乳製品研發、乳業加工技術、品牌影響力、分銷渠道方面的優勢,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一個全新的低溫奶品牌,促進中國乳品消費升級。
  • 蒙牛和可口可樂有「可牛了」,伊利和百事來一個「伊百分」嗎?
    早在2019年6月24日,國際奧委會發布聲明稱:可口可樂連同蒙牛乳業成為國際奧委會的聯合頂級贊助商,合作關係維持到2032年。 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的通報顯示,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蒙牛乳業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已在今年4月29日審結。
  • 可口可樂「聯姻」蒙牛乳業,可口可樂牌牛奶要來了?
    天眼查信息顯示,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由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可口可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持股,註冊資本6885.94萬美元,成立日期10月28日,註冊地址位於安徽蚌埠市五河經濟開發區興潼路20號產業加速中心三號樓805室。董事長為VENKATA VAMSI MOHAN THATI,總經理為羅彥。公開信息顯示,羅彥擔任蒙牛集團副總裁、發展事業部負責人,主要帶領低溫奶業務。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在資本層面,二者的合作具有某種必然性。這其中的關鍵角色就是中糧集團。可口可樂的故事稍微久遠一些。早在1927年,可口可樂就曾在上海設立工廠,叫正廣和汽水廠。20世紀40年代,中國分部已經成為了可口可樂在海外的最大工廠。然而,1948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可口可樂宣布撤出中國。
  • 可口可樂賣奶:「碳酸飲料」標籤下陷瓶頸 低溫奶賽道能否破局
    原標題:可口可樂賣奶:「碳酸飲料」標籤下陷瓶頸,低溫奶賽道能否破局   摘要:歷經半個月的磨合,可口可樂和蒙牛的合作終於塵埃落定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天眼查信息顯示,可口可樂和蒙牛合資打造的「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在今年10月底正式成立,公司註冊地位於安徽蚌埠五河經濟開發區。據官方消息透露,二者將合資打造一個全新的低溫奶品牌。 兩大快消巨頭的合作,其實早有蛛絲馬跡。
  • 年終盤點之乳業篇:爭飲低溫奶 乳企打響奶源爭奪戰
    原標題:年終盤點之乳業篇:爭飲低溫奶 乳企打響奶源爭奪戰 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國內原奶的價格自今年5月開始上漲,至10月中旬漲幅達10.67%。在此背景下,伊利、蒙牛、飛鶴等頭部乳企紛紛加大布局上遊奶牛養殖力度,打響奶源爭奪戰。
  • 可口可樂與蒙牛成立新合資公司取名可牛了將成立全新鮮乳品牌
    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乳製品企業蒙牛成立合資公司,取名為「可牛了」,據報已完成工商註冊登記手續並取得了營業執照。分析認為,蒙牛可以藉助可樂公司優勢加速擴展海外市場,同時亦幫助可樂公司打入乳製品市場。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乳製品企業蒙牛成立合資公司,取名為「」可牛了」,據報已完成工商註冊登記手續並取得了營業執照。
  • 零售周評:沃爾瑪再關店、完美日記連開7店、可口可樂聯手蒙牛
    >7、 THE COLORIST調色師進駐杭州西湖銀泰8、 尖叫設計首家家具集合店進駐上海萬象城9、 言幾又西南首店將於5月31日關閉10、 快時尚服裝品牌Esprit5月31日全面關店11、 VFineMusic與呷哺呷哺達成合作
  • 低溫乳品「軍備賽」開始,巨頭加入將改寫巴氏奶格局?
    6月16日晚,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在2019年年度股東大會後接受媒體群訪時表示,巨頭布局巴氏奶(鮮奶)市場有助於將品類做大,新希望有自己的競爭優勢。此番回應背後,是蒙牛、伊利、光明及恆天然、優諾、明治等國內外巨頭在中國巴氏奶市場的深入布局,蒙牛總裁盧敏放不久前還公開表示,蒙牛的目標是做鮮奶市場「老大」。業內認為,「低溫乳品的軍備競賽開始了」。
  • 可牛了將生產創新型低溫奶 產品或明年上市
    11月6日,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在第三屆全球乳業合作論壇上接受北青-北京頭條記者採訪時透露,蒙牛與可口可樂合作的可牛了乳製品公司生產的產品明年將面試,同時他透露該品牌將以創新型的定製化低溫牛奶為主。因為與可口可樂聯手開辦公司,蒙牛還上了熱搜。
  • 伊利、蒙牛、光明們:不同的出海路徑,相似的發展困境
    例如上個月引起全網熱議的「可牛了」,並非我們平時聊天脫口而出的形容詞,而是蒙牛與可口可樂合作將中國乳業品牌推出國門而共同組建的新公司名。還有伊利在今年進博會上展出的金領冠睿護奶粉,其實是來自已成立六年的大洋洲生產基地。是的。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過去,乳製品廠商是很少去參加中食展的,因為在國內,箱裝純牛奶市場基本是伊利和蒙牛的天下,低溫奶又沒法賣得太遠,所以參加這種全國性、國際性展會對小玩家沒意義。
  • 蒙牛和伊利,誰才是行業老大?!
    《三國演義》中有一句話,叫「既生瑜何生亮」 現實中往往就是既有瑜也有亮,比如格力VS美的,天貓VS京東,以及美團VS餓了麼,巨頭們相同的賽道貼身肉搏,爭個我強你弱。
  • 可口可樂砍掉一半殭屍品牌,川普也要「哭了」?
    不過,可口可樂對於新品研發的態度是開放的,甚至鼓勵研發失敗,其內部設置有「慶祝失敗獎」,以表彰失敗的項目,來抵制對於新品失敗的恐懼。砍掉失敗的,才有空間做新的,可口可樂對新品的嘗試或並不會停止。可口可樂前不久剛宣布計劃與啤酒巨頭摩森康勝合作的消息,明年上半年或將在美國推出其Topo Chico氣泡水的含酒精版本。
  • 蒙牛伊利,誰做老大?
    同樣,中國乳業雙寡頭蒙牛和伊利也已「相愛相殺」二十年,明爭暗鬥的較量從未停止,但從投資和布局來看,卻又殊途同歸。經過多年發展,中國乳品產品種類日益豐富,其中常溫品類市場佔比高,處於主導地位;低溫品類發展迅速,集中度相對較低;奶粉市場趨向高端化、有機化,國產品牌開始搶回份額;其他幹乳品消費教育還有待普及,成長空間較大。
  • 加碼押注中國,可口可樂的新野望
    5月20日,可口可樂在自家天貓旗艦店低調上架了一款名為「尊選28睡醒顏」的產品,這是該公司在植物飲料品類推出的一個全新品牌,正式開始了在植物飲品細分市場的探索。4月29日,市場監管總局官網顯示,可口可樂公司和蒙牛新設合營企業案已獲無條件批准。
  • 常溫奶失寵,蒙牛伊利光明血拼鮮奶,一升5塊錢,水比奶都貴了?
    5元錢可以在超市買到兩瓶500毫升裝的純淨水,可謂是水比奶貴。 這是光明「新鮮牧場」在近日促銷時給出的價格,同時出現低價的還有北京三元的72℃鮮牛奶、光明「優倍」、蒙牛每日鮮語以及君樂寶的悅鮮活牛奶。 這些商家和廠家的促銷力度不相上下,買一送一、買一送二、買二送二等等。這樣的價格大戰,與前兩年的咖啡補貼戰,有過之而無不及。
  • 乳業邁入漲價周期:伊利蒙牛打響頭炮 機構看好這些個股機會
    乳業巨頭紛紛提價1月5日早間,國盛證券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伊利、蒙牛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漲價3%-5%。對於漲價消息,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稱,該公司基礎白奶有不到5%的提價,主要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具體經營計劃將在年報中披露。蒙牛方面暫無回應。
  • 拆解蒙牛:現在牛嗎?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節點財經(ID:jiedian2018)作者:節點財經不久前,蒙牛和可口可樂共同設立了一個合資公司,取名就叫「可牛了」(可牛了乳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統稱「可牛了」),這在網際網路圈收割了不小的關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