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打響頭炮 牛奶漲價潮來襲

2021-01-10 同花順財經

  □南報融媒體記者 江芬芬

  元旦後的這幾個交易日,A股乳業股迎來一波行情,多家頭部企業漲停。究其原因,市場傳出伊利、蒙牛旗下牛奶產品提價風聲,行業性漲價或一觸即發。

  乳業雙雄小幅提價

  國盛證券1月5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伊利公司於去年12月29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3%-5%。

  這是一次久違的提價,伊利上一次直接提價,還要追溯至2013年。據了解,本次提價的直接誘因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國盛證券指出,根據農業部數據,當前生鮮乳價格已達4.18元/公斤,已經接近2014年歷史峰值4.27元/公斤。

  記者了解到,就在一個月前,伊利股份(600887)對前來調研的機構還表示,預計2021年原奶奶價仍會溫和上漲,目前主要通過產品結構升級和買贈促銷減少來緩解成本壓力,暫時沒有提價的計劃。畢竟和國外相比,國內的乳製品價格偏高,所以對提價較為謹慎。

  在圈內人士看來,伊利突然提價,或與另一巨頭有關。根據券商跟蹤,去年12月底蒙牛開始對旗下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約4%-5%。

  乳業兩大龍頭企業都已提價,其他乳製品企業是否追隨?對此,熊貓乳品(300898)亦指出,受原料成本推動,該公司已於元旦前後對煉乳產品進行提價,不過並未透露具體幅度。有媒體也報導,近日光明、三元等不少品牌的牛奶都提高了價格,如250ml袋裝奶普遍上漲0.2元至0.5元。

  華創證券此前曾在研報中指出,在原奶價格上行背景下,促銷已全面收縮,若成本上漲幅度較大,不排除行業性提價可能性。

  握手言和才是大漲邏輯

  記者獲悉,在近期券商組織的一場機構交流中,某乳製品專家表示,春節後奶價有小幅上漲空間,預判漲幅為低個位數,不超過5%。

  按照國盛證券的調研反饋,以伊利為例,提價產品佔常溫奶比重約20%,預計銷售收入150億元左右,按照提價中樞4%測算,則預計增厚收入約0.8%。但從成本端來看,按照農業部數據,行業原奶價格去年第四季度同增約5%,考慮到公司原奶自給率約30%,成本端預計同增3.5%-5.6%,則預計本次提價對衝成本上漲對毛利率的影響約1個百分點。

  這也意味,即便乳企蜂擁漲價,考慮提價的幅度並不會特別高,甚至還不足以完全對衝掉成本端的壓力,為什麼提價消息仍然在市場掀起波瀾?

  市場人士分析,主要考慮產品價格一旦提上去,就不會再降下來了,而原奶價格即便暫時漲上去,後面大概率還是會降下來。而當原奶價格再次掉頭向下之時,就是乳企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之日。

  此外,成本端的壓力,也會促使巨頭收緊費用投放力度,從而減緩競爭。而激烈的競爭,正是當前壓制乳業雙雄估值提升的最大因素。一旦雙方階段性握手言和,甚至像近年來的啤酒行業一樣,把要利潤作為共同的長期訴求,對誰來說,無疑都是好事。

  奶源重視程度超過以往

  值得一提的是,原料奶有明顯的價格周期。公開資料顯示,其上一周期始於2013年初,彼時由於飼料(玉米、豆粕等)成本大幅提升,導致養殖場成本提高,國內生鮮乳價格自2013年5月開始大幅上漲,至2014年高點後開始回落。本輪生鮮乳價格周期則始於2018年2季度,基於白奶、酸奶、奶粉等產品對原奶的需求增大,原奶價格逐年上漲。

  安信證券分析認為,乳業進入新一輪原奶上漲周期,但本輪原奶上漲周期內在邏輯與上一輪有所不同,體現在消費結構、龍頭乳企競爭力等方面。在前述機構交流中,那位乳製品專家也指出,頭部企業對奶源的控制越來越強,兩家頭部乳企以參股、控股形式控制的奶源都在40萬頭左右。上遊奶源的集中度還會逐步提升,地方性乳企有些是農墾系的,有政府的扶持也還可以;最困難的是小企業。

  此外,該專家還提醒,如果「超巴技術」落地,更會大大利好於行業的龍頭企業。據介紹,目前低溫巴氏奶幾乎已成乳企「標配」,但是受制於冷鏈和奶源的影響,很難突破銷售半徑,超巴奶應運而生。超巴技術只是統稱,包括多種技術模式(包括高溫滅菌、高壓滅菌等),仍屬於低溫奶範疇,但其保留的活性物質優於常溫奶,保質期也從巴氏奶的2-7天提升至15天。

  據悉,超巴技術在國外非常成熟,此前中國也允許企業進行備案生產,不少知名企業均已推出超巴奶。但目前超巴奶與低溫巴氏奶「界限」並不明確,但中國國標漸行漸近,一旦該標準通過,地方性乳企將壓力比較大。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cjh

相關焦點

  • 乳業邁入漲價周期:伊利蒙牛打響頭炮 機構看好這些個股機會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乳業邁入漲價周期,伊利蒙牛打響頭炮,機構看好這些個股機會(附股)1月6日早盤,乳業板塊再度強勢上漲,截至發稿,鵬都農牧、莊園牧場、天潤乳業漲停,皇氏集團漲逾7%,金健米業、新乳業、燕塘乳業等多股紛紛跟漲。
  • 漲價「一把火」帶旺乳業股:伊利蒙牛打響頭炮 哪些公司火速跟進?
    來源:財聯社漲價「一把火」帶旺乳業股:伊利蒙牛打響頭炮,哪些公司火速跟進?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冰)訊,1月5日,乳業板塊午後持續大漲,伊利股份盤中一度大漲超9%,總市值超3100億元,蒙牛乳業漲超6%,總市值超2000億港元。
  • 牛奶、奶粉漲價潮來襲!伊利蒙牛打響頭炮,光明、君樂寶、三元...
    來源:胡說有理2021年伊始,伊利基礎白奶產品開始提價。而此前,奶粉企業已紛紛提價!1月5日當天,乳業股全線大漲飄紅。1.伊利蒙牛液奶提價胡說有理注意到,國盛證券1月5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伊利公司於 12 月 29 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 3-5%。
  • 牛奶漲價潮來襲?伊利確認基礎白奶提價,乳業股集體大漲
    文丨BT財經1月5日,據搜狐財經報導,針對國盛證券調研伊利、蒙牛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將漲價的傳聞,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表示,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公司基礎白奶將有不到5%的提價,具體經營計劃將在年報中披露。
  • 伊利蒙牛基礎白奶提價,乳企跟風漲價潮將臨?
    1月5日,有調研稱,因原料材料成本上漲,伊利、蒙牛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漲價。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表示,公司基礎白奶有不到5%的提價,主要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具體經營計劃將在年報中披露。蒙牛方面對藍鯨財經記者表示,暫無回應。
  • 伊利蒙牛基礎白奶提價,股價連續大漲,上車機會來了嗎?
    近日,牛奶股連續大漲,以伊利為例,昨天開年第一個交易日就大漲超6%,今日又繼續大漲超7%,同時也創出了歷史新高。港股的蒙牛乳業也是類似的走勢,這在以往可是並不多見的。究其原因,原來是伊利、蒙牛的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漲價3-5%,多年難得一見的龍頭集體漲價,預示著行業競爭趨緩+需求向好。那麼,在此情況之下,你覺得牛奶股的上車機會來了嗎?就我個人而言,可以看到奶製品價格周邊確實漲了不少,提價也是應對成本的提升,兩大龍頭是最受益的,確實是上車的好機會。
  • 蒙牛伊利,誰做老大?
    作為全國性乳企,蒙牛和伊利還通過投資、控股等形式獲得供應鏈中企業的支持。如2017年蒙牛併購現代牧業,並由此獲得現代牧業位於華北及華東等多個地區的奶源支持。伊利也不甘示弱,今年8月,伊利通過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斥資2.03億港元認購中地乳業定向增發股票,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約為16.6%,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 蒙牛和伊利,誰才是行業老大?!
    同樣,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也是「相愛相殺」二十年,明爭暗鬥的較量從未停止,不過,從投資和布局來看,兩大巨頭卻又殊途同歸。 而在國外,澳洲又是蒙牛和伊利另外一個「戰場」,他們先後都在澳洲收購的多家奶企,畢竟優良的環境加上政府支持,吸引力是足夠的。
  • 伊利、蒙牛闖入羊奶賽道,誰是下一個「莫斯利安」?
    確切地說,是被伊利、蒙牛取而代之。2019年伊利安慕希突破200億大關,而蒙牛純甄也有了120億的體量。這一事件被行業戲稱為「莫斯利安式」反轉。羊奶如何成為反轉的主戰場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反轉?其中,固然有光明莫斯利安戰略上的失誤,可這反轉也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基本事實:只要是奶,永遠繞不過蒙牛、伊利兩座大山!
  • 伊利、蒙牛、光明們:不同的出海路徑,相似的發展困境
    蒙牛也在兩年後成為NBA中國官方合作夥伴,並為博鰲亞洲論壇提供牛奶。同年,伊利的金典有機奶在俄羅斯「中國年」上出現;2009年,伊利成為上海世博會的牛奶供應商。藉助國際活動的」流量」,中國牛奶逐漸進入世界各國人民的視野。在國際活動多次亮相後,快速增長的中國乳企們很快不再滿足於現有的市場及生產條件。
  • 蒙牛和伊利翻車了?孩子真正不能喝的牛奶,你可能天天都在買!
    蒙牛和伊利翻車了孩子真正不能喝的牛奶,你可能天天都在買!.06:39來自恐龍貝克▲ 語音技術支持 | 標貝悅讀7月10號,一篇名為《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的文章上了熱搜。它講述了過去十幾年蒙牛伊利的發家歷程,並「揭露」了在幾起乳製品安全重大事件中,他們發揮的作用。隨後,該公眾號受到蒙牛和伊利兩家公司的聯合投訴,文章已經刪除。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也馬上出來闢了謠。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人們對蒙牛和可口可樂的聯姻也自然想到了「肥宅快樂奶」。有些娛樂博主更是按捺不住,做出了直接將牛奶和可樂混在一起的趣味視頻。簡單說,常溫奶採用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加工的牛奶,一般保質期較長,儲存運輸成本較低,保存和飲用都比較方便。我們常喝的特侖蘇、金典等品牌均在此列。而低溫奶或巴氏奶則採用了巴氏殺菌法,在72-85℃左右的環境中低溫殺菌,在殺滅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時完好地保存了營養物質和純正口感。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 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 蒙牛的如意算盤 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伊利、雅培、蒙牛緣何紛至沓來 探尋乳企巨頭落戶浙江之謎
    浙江在線杭州9月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吳曉婷 陳彩燕 原野)8月,金華金西開發區蒙牛工廠,一群穿著「小奶牛」衣服的小朋友邊走邊看,還時不時做著筆記。「好高大上啊!」小朋友們不時發出讚嘆。這是來自浙江小記者站的5名小記者,他們在這裡參觀牛奶生產線、體驗趣味遊戲、品嘗新鮮牛奶,親身了解新鮮、營養的乳製品的生產過程。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過去,乳製品廠商是很少去參加中食展的,因為在國內,箱裝純牛奶市場基本是伊利和蒙牛的天下,低溫奶又沒法賣得太遠,所以參加這種全國性、國際性展會對小玩家沒意義。
  • 七張圖解讀上遊奶源現狀,伊利、蒙牛、飛鶴加速布局
    2020年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翻看這一年,關於奶源的爭奪硝煙四起,伊利、蒙牛、飛鶴等乳企紛紛加大了奶源的布局,或併購上遊規模奶源企業,或收購奶源,或與地方政府合作奶牛項目……今天,我們就一起從7張圖來了解一下國內奶源現狀,看看目前哪家乳企掌握了最雄厚的上遊奶源資源。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的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押注奶酪(也被中國消費者稱為芝士、乾酪等)市場的大公司又多了起來,伊利、蒙牛這兩家乳製品市場「雙雄」也來了。但中國奶酪市場目前還是以進口品牌為主,本土的伊利、蒙牛目前都還是個挑戰者的角色。 伊利在今年11月開始了在奶酪市場的新動作。
  • 都在罵蒙牛伊利?今天談談專業「黑子」有多成功
    01最近幾天,一篇名為《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的文章刷屏全網,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文章作者劍鋒直指伊利、蒙牛兩大國產乳業巨頭,還煞有介事地指出其幾大罪狀。一時間,朋友圈談「奶」色變,各路自媒體也對蒙牛伊利群起而攻之,我手裡的特侖蘇突然就不香了。不過事情,一再翻轉,包括有人拔出作者只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年輕,而作者用史詩級的寫法,講述了蒙牛伊利的「黑歷史」,說白了,那個時候的作者可能還在上小學。
  • 60歲重新創業,曾放豪言三年超過蒙牛伊利,卻鋃鐺入獄
    不少網友感嘆現在的孩子營養太好,從小就喝牛奶,天天吃雞蛋和肉,甚至還經常喝骨頭湯補鈣,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說到牛奶,不少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蒙牛」、「伊利」或者是「光明」。這三個品牌在我國銷量領軍長達十幾年,然而十三年前曾經有個品牌放話要在一年內趕超光明,三年內趕超伊利、蒙牛。
  • 光明乳業宣布漲價5%,被不少消費者嗤之以鼻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訊 光明乳業發布公告稱,因原材料價格上漲,自12月18日起,適當上調部分新鮮牛奶、新鮮酸奶的價格,加權後平均上調幅度約為5%。而這一調價的行為被不少消費者嗤之以鼻:「總出問題,還好意思漲價?」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更是擔心,光明乳業此舉會引發乳品行業新一輪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