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重新創業,曾放豪言三年超過蒙牛伊利,卻鋃鐺入獄

2020-12-28 網尚財富

文:百川

最近有一個熱搜是「中國男女平均身高東亞第一」。尤其是00後,男孩子突破1米8,女孩子突破1米7都是常態。不少網友感嘆現在的孩子營養太好,從小就喝牛奶,天天吃雞蛋和肉,甚至還經常喝骨頭湯補鈣,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說到牛奶,不少人的第一反應都是「蒙牛」、「伊利」或者是「光明」。這三個品牌在我國銷量領軍長達十幾年,然而十三年前曾經有個品牌放話要在一年內趕超光明,三年內趕超伊利、蒙牛。然而一場三聚氰胺的風波讓該品牌深陷泥潭,一場豪賭讓創始人鋃鐺入獄。這就是太子奶的創始人——李途純。

李途純出生於湖南的一個普通家庭,1960年生人。他的前半生可以說是一帆風順,考上了清華大學,後又接父親的班成了國企的員工,學業事業雙豐收。而在30歲之後,李途純經歷了十足大起大落的一生。在他30歲整的時候,他不甘心做一輩子員工,果斷辭職決定創業,隻身一人前往深圳,做南下的「淘金人」。他在深圳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銷售經理、開書店、開錄像廳,靠賣掛曆賺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之後投資的失敗又讓他重回剛來深圳的狀態——一窮二白。

在深圳闖蕩六年後,李途純就將目光鎖定在我國的牛奶市場。當時改革開發之後,開始有人注重生活的品質,而牛奶的需求也在逐漸旺盛起來。伊利是我國乳業企業中第一家上市的,當時蒙牛的創始人還在擔任副總。李途純發現了一個名為「活力寶的」乳酸菌飲料品牌,他想在湖南代理這個品牌,但是他拿不出錢,就用各種手段把該公司的技術總監挖來了。

李途純回到湖南,靠貸款租了個小廠房,之後就自己沿街叫賣。不到一年,太子奶就已經銷售了3000萬元,成為了湖南本地的知名品牌。李途純遠不滿足於這種成就,他繼續不斷地擴大規模,不斷投資,結果最後連工人的工資都發不出來。當時央視要舉辦一場廣告招標會,李途純看到了商機,耗資20萬才拿到了入場券。又用8888萬元拍下了廣告,成為央視標王。憑藉這一手,他成功成為各大報紙和流媒體的頭條,他和太子奶雙雙走紅。

拍下央視的廣告後,太子奶的廣告洗腦了一代人,而太子奶也進入了千千萬萬的家庭中。但其實拍下廣告是李途純的一場豪賭,太子奶當時的市值遠遠達不到這個數額,如果日後還不起這個錢,太子奶破產是板上釘釘的。但是李途純就是敢賭敢拼,他也有這個自信。李途純一直堅信這種敢賭敢冒險的經營理念,有一塊錢就敢花一百塊錢,但是偏偏他的公司確實能夠拿到他之前許下的承諾。太子奶在之後的10年銷量連年飆升,銷售額高達20億元,連續的成功也使李途純對自己經營策略更加自信。

2007年,是李途純人生最重要的拐點。那一年,太子奶的市場佔有率已經高達76.2%,穩居行業龍頭,李途純放出豪言要趕超蒙牛伊利。同是那一年,李途純做出了此生最後悔的決定。三年前蒙牛的上市深深刺激了李途純,他加緊了太子奶上市的徵途,他瘋狂地想要擴張規模,並把投資遍布各行各業。什麼賺錢投什麼,房地產、童裝、超市等一切不熟悉的領域他都敢投資,然而回報率低得嚇人。

為了使太子奶能夠成功上市,在2007年,李途純用個人的名義作擔保,通過花旗銀行向6家財團借了5億元的低息貸款,無抵押、無擔保,巨大的冒險。又向國外的投行籤訂了投資合同,獲得了7300萬美元的投資。李途純又賭了一次,他承諾,如果三年後太子奶的業績增長沒超過50%,他就失去61.6%的股權。

終於這一次李途純賭輸了。2008年的時候,因為某鹿事件對國內的乳業都造成了極大的衝擊,但是從美國刮來的金融風暴也已經席捲到了中國,這一年的太子奶跌落谷底。

花旗要求太子奶提前還貸,而之後國外的投行也要求李途純履行約定,李途純的股權被剝奪,太子奶破產重組。李途純因非法融資和轉移資產等多項罪名入獄,一年後無罪釋放。而李途純個人也背上了21億的債務消失於大眾的眼中。

然而今年,60歲的李途純宣布回歸,要做一款屬於老人的健康食品。如今李途純已經想要開啟自己的下一段徵程,但是太子奶的失敗仍然是他最大的打擊,他不斷重複自己的創業史,還是活在過去的輝煌,而之後他是否能憑藉過去的經驗東山再起,也由時間告訴我們。

你覺得李途純會東山再起嗎?

本文系網尚財富原創出品,任何渠道,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可口可樂和蒙牛這兩家企業,加起來都155歲了,但最近他們一起成立了的合資公司,居然取名叫「可牛了」。這三分天真,三分傲嬌,四分奶聲奶氣的名字,一看就不是什麼「正經」公司。伊利聚焦常溫優勢,進行橫向拓品,不斷拓寬護城河,蒙牛則基於上遊牧場及冷鏈資源優勢深耕乳製品行業,持續加高行業壁壘。其中對蒙牛而言,低溫奶領域是其未來幾年中最為重要的戰略級市場高地。數據也佐證了這一點。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 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 蒙牛的如意算盤 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蒙牛伊利,誰做老大?
    作為全國性乳企,蒙牛和伊利還通過投資、控股等形式獲得供應鏈中企業的支持。如2017年蒙牛併購現代牧業,並由此獲得現代牧業位於華北及華東等多個地區的奶源支持。伊利也不甘示弱,今年8月,伊利通過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斥資2.03億港元認購中地乳業定向增發股票,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約為16.6%,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 伊利、蒙牛、光明們:不同的出海路徑,相似的發展困境
    文/黃康瑄來源/熔財經當國人想著法子為孩子們搶購洋奶粉的時候,大家可曾知道,中國乳業企業也在努力的「走出去」。國際賽場預熱2002年,三歲的蒙牛開始接受摩根史坦利、鼎暉投資、英聯投資等境外機構的注資。在專業投資商的指導與幫助下,蒙牛的股權結構與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其業務發展及上市發行處於一個較高的起點。彼時,光明剛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市場上市;已經上市的伊利正拓展產品種類,準備推出巧樂滋系列冰棒。
  • 伊利、蒙牛闖入羊奶賽道,誰是下一個「莫斯利安」?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乳業僅用了2年就實現了60億營收。在這一良好形勢下,2015年,光明乳業便提出常溫酸奶-莫斯利安「百億單品」的目標。但最終的結果,卻出乎意料。光明乳業2016年、2017年財報中根本沒有莫斯利安的「隻字片語」。而光明乳業提出的常溫酸奶「百億單品」的願景,也確實實現了。確切地說,是被伊利、蒙牛取而代之。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過去,乳製品廠商是很少去參加中食展的,因為在國內,箱裝純牛奶市場基本是伊利和蒙牛的天下,低溫奶又沒法賣得太遠,所以參加這種全國性、國際性展會對小玩家沒意義。
  • 伊利、雅培、蒙牛緣何紛至沓來 探尋乳企巨頭落戶浙江之謎
    蒙牛產品生產流水線  他們參觀的這個工廠是融匯蒙牛全球合作夥伴最新智慧的智能化常低冰一體化工廠,堪稱蒙牛集團數位化、國際化戰略的最牛標杆。這裡也是金華市工業旅遊項目的重要一站。  浙江金華,地處浙中腹地的華東南交通要衝,除了小商品名揚海內外,也是知名的產奶大市,華東南最大的奶牛養殖基地。近幾年,伊利、蒙牛、光明等知名乳企先後落戶金華。
  • 母嬰周報:伊利,達能,雀巢,雅培,恆天然,蒙牛……
    妙可藍多14日開盤一字漲停12月13日晚間,妙可藍多發布公告稱,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30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0097.61萬股,佔本次發行前公司總股本的30%,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將以現金方式認購本次非公開發行的全部股票。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蒙牛。
  • 拆解蒙牛:現在牛嗎?
    真是的」、「艾瑪,咋不叫可猛了」……類似的段子層不出窮,連帶伊利和雪碧也被拉出來開涮,「伊百芬」、「伊了百了」、「可牛碧了」……提起這個名字,蒙牛總裁盧敏放一臉自豪,"名字是我們一名員工想到的,大家都覺得不錯,就用了。「看上去確實不錯,三分天真,四分傲嬌,五分霸氣,蒙牛就是「可牛了」。蒙牛「牛不牛」?
  • 蒙牛和伊利,誰才是行業老大?!
    同樣,乳業巨頭蒙牛和伊利也是「相愛相殺」二十年,明爭暗鬥的較量從未停止,不過,從投資和布局來看,兩大巨頭卻又殊途同歸。 而在國外,澳洲又是蒙牛和伊利另外一個「戰場」,他們先後都在澳洲收購的多家奶企,畢竟優良的環境加上政府支持,吸引力是足夠的。
  • 漲價「一把火」帶旺乳業股:伊利蒙牛打響頭炮 哪些公司火速跟進?
    來源:財聯社漲價「一把火」帶旺乳業股:伊利蒙牛打響頭炮,哪些公司火速跟進?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冰)訊,1月5日,乳業板塊午後持續大漲,伊利股份盤中一度大漲超9%,總市值超3100億元,蒙牛乳業漲超6%,總市值超2000億港元。
  • 伊利蒙牛打響頭炮,光明、君樂寶、三元...
    來源:胡說有理2021年伊始,伊利基礎白奶產品開始提價。而此前,奶粉企業已紛紛提價!1月5日當天,乳業股全線大漲飄紅。1.伊利蒙牛液奶提價胡說有理注意到,國盛證券1月5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伊利公司於 12 月 29 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 3-5%。
  • 蒙牛一口奶酪吃掉30億,卻遭「爛公司」嫌棄?
    12月13日,妙可藍多再發公告透露細節:此次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30億元,蒙牛將以現金方式認購全部股票。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蒙牛。市場對此消息並未感到意外。從「談戀愛」到「聯姻」,雙方只用了不到一年。一年多前,便有蒙牛要收購妙可藍多的市場傳聞流傳。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的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押注奶酪(也被中國消費者稱為芝士、乾酪等)市場的大公司又多了起來,伊利、蒙牛這兩家乳製品市場「雙雄」也來了。但中國奶酪市場目前還是以進口品牌為主,本土的伊利、蒙牛目前都還是個挑戰者的角色。 伊利在今年11月開始了在奶酪市場的新動作。
  • 蒙牛和可口可樂有「可牛了」,伊利和百事來一個「伊百分」嗎?
    董事名單中,還有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Edward Frederick Burger 和TIMOTHY PETER DOELMAN。 VENKATA VAMSI MOHAN THATI:可口可樂中華區總裁,在可口可樂已經工作20餘年,在運營、市場執行和一般管理方面擔任過領導職務。
  • 伊利蒙牛打響頭炮 牛奶漲價潮來襲
    究其原因,市場傳出伊利、蒙牛旗下牛奶產品提價風聲,行業性漲價或一觸即發。  乳業雙雄小幅提價  國盛證券1月5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伊利公司於去年12月29日對旗下基礎白奶產品進行提價,提價幅度3%-5%。  這是一次久違的提價,伊利上一次直接提價,還要追溯至2013年。據了解,本次提價的直接誘因是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 健合、貝因美、蒙牛、伊利發布半年報;火花思維完成1.5億美元融資...
    其中,天貓國際本季度GMV(剔除未支付訂單)同比增長超過 40%。今年上半年,天貓國際引入新品牌增速同比增長超60%;618期間,海外品牌成交同比增長43%,超4000個海外品牌同比增長翻倍。而對比2019年,中國乳業企業表現上佳,伊利、蒙牛排行均逆勢上升。
  • 中地乳業漲近120%的背後:伊利、蒙牛的奶源爭奪之戰
    原標題:中地乳業漲近120%的背後:伊利、蒙牛的奶源爭奪之戰   今日(8月3日),
  • 蒙牛控股「奶酪第一股」!
    實際上,蒙牛與妙可藍多的合作此前就已開始,只是不太順利。對於合作,雙方各有目的。02先來看蒙牛這邊。作為乳企行業的龍頭,伊利和蒙牛競爭多年,而蒙牛長期居於「老二」的位置,自然是想超越第一的。雙方都曾在幾年前提出了2020年實現千億營收的目標。
  • 七張圖解讀上遊奶源現狀,伊利、蒙牛、飛鶴加速布局
    2020年馬上就要落下帷幕了,翻看這一年,關於奶源的爭奪硝煙四起,伊利、蒙牛、飛鶴等乳企紛紛加大了奶源的布局,或併購上遊規模奶源企業,或收購奶源,或與地方政府合作奶牛項目……今天,我們就一起從7張圖來了解一下國內奶源現狀,看看目前哪家乳企掌握了最雄厚的上遊奶源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