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影響,這個寒假註定是與眾不同的,對於家長而言,或許也是第一次有這麼長的時間,陪同孩子待在家裡。拋棄對疫情關注之外,家長可別錯過這個難得時間,從日常的生活中去培養和挖掘孩子的學習潛力,既提高孩子學習技能,又更加了解孩子。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寒假,我們家是如何做的。
這個寒假,基本上很多孩子和家長都是在家裡度過的,這麼多天陪著孩子在家,是否遇到過孩子徹底放飛了自我,玩的是樂不思蜀?是否想讓孩子複習和學習課本功課,結果孩子不僅不配合,還各種耍性子鬧脾氣呢?
在這個假期裡,作為孩子媽媽,20多天過去了,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因為女兒上小學五年級, 處於小學階段的關鍵時期,就跟孩子爸爸商議,為何不利用好這段時間, 合理安排她在家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讓孩子有玩中還能保持學習的能力呢?
所以整個寒假我們給她進行了一些學習安排,將孩子假期學習內容和方式,對比學校都做出了一些調整,結果產生了不錯效果。 可能有家長會提出疑問:那你們家是如何做的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聊聊疫情期間,如何合理安排孩子假期的學習。
01 安排孩子的學習
家長需要先改變三點認知
家長需要知道,孩子經過緊張艱苦又漫長的一個學期後,好容易盼到假期在家,如果家長直接要求孩子繼續保持學校狀態,認真學習,孩子勢必會產生一個牴觸和逆反的心態,嚴重了還會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
所以對於家長而言,如果希望孩子在假期也能做到學習和玩耍兩不誤,那麼,孩子的假期學習內容和學習最好做些變更和調整,這樣孩子能將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學習的最終效果,自然跟強迫填鴨式學習是有大不同的,下面提到的三點認知需要家長改變:
① 改變對假期的認知 對於孩子的假期,家長們的想法和認知都是不一樣的,導致對待孩子假期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容易走兩個極端。
比如有的家長以為學校放假不就是讓師生避開嚴寒酷暑,來放鬆休息的嗎?如果這樣理解,那麼就容易對孩子的假期格外的放鬆,可能出現「撒手不管」的情況。
反之,還有另外一種家長,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就以為假期裡正是孩子學習趕超的好機會,對孩子安排比學校還多的課程,讓孩子每天忙於各種學習和考試,導致孩子牴觸和反感,看似每天在學習,實則學習效率很低。
上面兩種家長的教育的認知都是不合適的。中國著名的教育家潘光丹曾經說過,創立現代教育制度的人 ,在兩個學期之間安排了一個較長的假期,目的是給學生更多的自由,讓他們的個性和才華有一個成長發育的時間和天地。
② 改變對學習之道的認知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學習之道就是死讀苦練,或許這一點能得到有些家長的認可。要知道古訓「勤學苦練」、「勤能補拙」等 ,是勸導年輕人專心於學習。可現在很多家長和學生錯誤地理解了這些話的本意,將這個過程當成死背書籍和苦練做題卷子。
要知道學習是一種勞動,而且是並不輕鬆的勞動。但是,學習是用腦的勞動,雖然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體力的付出,但畢竟不是單純靠拼體力可以完全解決的。一味苦學、死學,導致學習效率低下,久而久之,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正如我們南宋大詩人陸遊所說:紙上得來終須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學習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這沒有錯。但學習是一門科學,是有其內在的規律的,只有遵循其規律,了解學習的正確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③ 改變為看書而看書的認知以我家孩子讀書為例,她從小就喜歡讀書,不管是自己喜歡的各類書籍,還是學校老師要求的書籍,她都去閱讀,可有個毛病,懶得去思考和理解。這樣的讀書方式,書看完了就意味真正消化吸收了嗎?當然不是的。
學習也同樣是如此,很多孩子對課本上的內容理解上,也就是混了個眼熟,還達不到融會貫通的程度。這樣的學習能有多大的效果,明顯是打折扣的。有一句話叫「學而不思則罔」,就是告訴我們,一味讀書不思考就不能的理解書本的意義。
如果家長只知道孩子在看書,在學習掌握知識,卻沒有重視如何教導他們去有效的掌握知識,如何學會更有效的學習方法,那麼,家長即使每天在家坐在孩子身邊陪著孩子學習,最終的學習結果也不會是特別理想的。
02 合理安排孩子假期
培養和挖掘孩子學習潛力
★ 一、科學用腦,勞逸結合
對於孩子的學習,我們家裡一向是遵循一個原則:學的時候認認真真去學,玩的時候痛痛快快去玩。日常時間內,只要完成了學習任務,我們積極的支持孩子玩,允許看固定時長的娛樂節目,也允許在家裡各種玩法。
而孩子呢,過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也不大現實,容易導致大腦的疲勞,學習效率也低下;同時,也容易導致眼睛疲勞,引發近視。所以一般來說做一個小時的作業,孩子就需要休息一下,起來休息一下,做做操喝點水。
具體的方法:
① 與孩子共同制定計劃---重點是圍繞假期要達成的學習目標進行制定;
②創造學習有利環境---確定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遠離手機、電腦等,桌面整潔不亂;
③ 規律安排學習時間---學習1小時候休息10分鐘,個人喜好與固定相結合,比如上午安排跳操一次,下午眼保健操一次。
★ 二、提優補差,整體發展
對於每年的假期學習計劃,我們更看重的是孩子學科的提優補差。簡單的理解:讓學習好的學科更加優秀,讓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科轉化成為優秀。
比如說通過孩子日常的學習情況表現,家長是可以看得出來孩子學科的薄弱項在哪裡,這樣在假期複習的時候,就需要劃出專門的時間進行鞏固和複習;對於學習不錯的地方,可以繼續保持和擴展。
具體的方法:
① 將上學期的錯題本找出來,對照錯題本上易錯的題型進行出題測試,查看易錯的薄弱項是否掌握,未掌握進行繼續的講解、鞏固和複習 ;
②不同的學科採取比課堂更加輕鬆的方法,比如以語文的閱讀書籍為例,根據孩子喜好,加入了講解、親子討論、分享環節,激發孩子更多的閱讀興趣,拓展知識拓展、開闊孩子的視野。
③ 根據老師布置的作業,將作業內容與生活中的小情景相結合,用更加生動的方式,讓孩子從枯燥的傳統作業中解放出來,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
★ 三、「期待效應」的運用
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期待效應」?研究表明:當他人對個體某一方面有所期待時,個體為了不辜負他人的期待,便會發奮與努力,以達到期待者所期望的效果。
這也表明,父母可以用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親和的話語來促進孩子的學習。畢竟每個孩子都是渴望被關注和鼓勵的,而父母的鼓勵、關心與尊重,能夠給予他們學習的力量,喚醒其自我提升和力求上進的決心。
具體的方法:
① 首先,家長是以身作則,保持良好的學習榜樣。打個比方,如果孩子在學習,家長在旁邊只顧著打遊戲和玩手機,那麼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父母的做法觀念也會持續不斷地傳遞給孩子,那麼孩子的模仿性會更強。
②其次,家長們要對孩子學習期待的「高度」有所限制,為孩子設立的目標最好是他們「跳起來」能夠得著的。 比如孩子平時成績一般,家長偏偏期望這個假期,孩子成績一飛沖天,似乎也不現實,最合適的方式,就是在現有學習基礎上,鞏固加深知識點,逐步提高學習成績。
③ 最後,引導孩子完成他們以為難以完成的學習任務,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比如這個假期孩子有背誦英語單詞任務,她覺得自己完不成,後來就採取分解到日計劃,循序漸進方法,每天鼓勵堅持去做,結果背完所有單詞,孩子自信心也有所提升。
03 小結
因為疫情隔離在家,父母有大把的時間來陪同孩子,這個過程用來培養和挖掘孩子學習潛力,既增進親子感情又促進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多好的事情。
結合到日常生活,與孩子書中相關知識結合,讓孩子從生活經歷中去理解課本的知識,並以此為基礎,變為自己的一個經驗和學識。 孩子這樣學會比死讀書要好得多,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合理安排學生的假期,孩子的學習和玩耍,可以同時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