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老字號當「新生」

2020-12-27 杭州日報

毛源昌眼鏡的驗光專車

2「直播帶貨」 拓展新渠道、企業數位化轉型 「老字號」轉變思路「突圍」

遇到這樣巨大的衝擊,如何迅速恢復過來,抓緊一切機會突圍,也成了杭州眾多老字號企業今年主要在做的事情。利用當下最火熱的直播帶貨成了老字號們試水的一個方向。

前幾天,孫亞青做了一場與日本扇藝傳承人交流傳承扇文化的直播。這不是王星記第一次嘗試線上帶貨,今年3月以來,孫亞青帶頭上陣,從各大電視臺的直播,到央視非遺購物節直播。目前,王星記已經嘗試抖音、快手、貝店、京東等平臺帶貨,效果也是一步步顯現。截至5月15日,抖音平臺已獲得點讚140萬,擁有粉絲14.3萬,一場直播的流量變現能力從1%提高為3%。

與此同時,一些老字號企業也開始加速企業數位化轉型、重新布局新渠道。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夏乾良說,這幾年他們一直在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試水新的銷售方式,比如從全國門店入手,讓所有產品都可以掃碼上網,實現「線上線下、店內店外」的銷售場景。目前,張小泉還對零售業務建立了一套三層分級直播方式,大店做門店直播,輻射寬泛的區域。小的社區店則輻射周邊老百姓。部分大型主流平臺則直接啟用網紅帶貨直播。

這只是他企業「破局」的一步,在新媒介、新產品的投入上,張小泉也完全沒有落下。「近些年來,老字號面臨著新消費觀念的巨大挑戰,如何迎合年輕消費者,給他們好的品牌體驗,是擺在老字號企業面前的重大課題。小紅書、抖音、B站未來會孕育很大的機會和市場,我們未來會更著重於傳播刀具的文化基因,通過這些新興的平臺輸出更多新內容,讓大家對刀具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夏乾良說,在新產品研發上,張小泉精準鎖定消費者需求,觀察疫情下的廚房升級,比如張小泉新款手動攪拌機等產品,很好地迎合生活需求,一上線就成為網紅爆款。

在老字號都在線上帶貨時,杭州本土的老字號在試水增值服務,比如樓外樓「放下身段」試水外賣送餐服務、毛源昌眼鏡新開闢移動配鏡上門服務。

今年2月11日,樓外樓與「餓了麼」合作,在2月18日正式上線外賣平臺,送出了史上第一份外賣。

今年5月初毛源昌眼鏡店試水移動驗光車上門服務,「門店不景氣的情況下,不能被動地等客戶,要主動上門找客戶,我們投入了十幾輛驗光車,專門做上門驗光的增值服務。」 毛源昌眼鏡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增敏說,從驗光車這塊業務中,也做了很多延伸的促銷和團購活動,收穫了不少客戶,佔比在總量的2%-3%。

3找到新市場、服務增長點 危中尋機做大做強

在銷售模式不斷創新的當下,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老字號企業紛紛轉變經營思路似乎是走出頹勢的「新路徑」?但不禁有人要問,這樣的轉變是都能讓企業真正突圍、蛻變。其實老字號們也在尋找著答案。

試水直播,王星記算是較早的一批。孫亞青告訴記者,經過幾個月的試水,她發現直播帶貨一味地打價格戰、甩貨,這種方式不太適合文化產品,更適合快消品。直播除了帶貨,更重要的是講好傳統文化,他們可以通過抖音、快手等年輕人喜愛的平臺,走近、了解他們的需求,讓高高在上的文化更接地氣,讓更多年輕消費人群重新認識老字號。

「王星記雖然是老字號企業,但就像有句話說的——『老人氣短』,抗風險能力也是比較弱的。」孫亞青說,「老字號企業也要適應新形勢,要轉變營銷方式,積極融入到網際網路,融入到新媒體銷售模式,從線下到線上,從線上又到直播。」在她看來,老字號企業在迎合年輕市場時要融入自己的魂和根,引領年輕人打造一種新時尚,比如國潮、扇文化。

今年王星記首次嘗試與文創企業研發國潮新產品,上半年陸續有幾款產品出爐,比如「聖君執劍」摺扇禮盒,這是結合疫情的禮盒,寓意是早日從陰霾中走出來,大家能平平安安,獲得了很多年輕人的喜愛。

遇到同樣情況的還有毛源昌眼鏡,他們參加的直播效果也不盡如人意,「眼鏡需要到線下門店體驗,不是立馬可以成交的,直播是需要流量來助推的,這些都是成本支出,一場直播下來基本上沒有利潤,後來我們就放棄了。」金增敏說,他們還是回歸線下回訪客戶,給客戶做增值服務。

金增敏認為,這次疫情危機走了很多彎路,但是也讓他們找到了機遇——眼鏡市場的增值服務空白,當下的消費者對產品的品質、服務體驗要求越來越高,作為老字號企業一定要跟上市場趨勢,讓線下專業的眼鏡店、驗光師動起來,拉近和客戶之間的距離,移動驗光車上門服務一定是未來增值服務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這場危機中,部分老字號化危為機,未來的「破局」之路也已慢慢打開。在門店銷售量降至冰點之時,很多人還在猶豫要不要關店時,張小泉反向營銷,積極拓展門店布局,今年上半年在烏鎮、寧波、常州、徐州等地陸續開出新門店。夏乾良說,在整體商業門店租賃都走下行的時候,雖然是危機,但所有店面價格降下來,可以進一步把產業做大做強轉危為機,眼前一兩年可能還是虧的,但是後面幾年形勢就不一樣了。門店不景氣、訂單減少、復工難等,這些都是疫情下眼前的困難,對企業來說,最大的危機是未來幾年的發展。

4

立足當地、與時俱進

走出一片新天地

目前,杭州有156家老字號,近些年,不少老字號都在積極轉型、修煉內功,適應新需求。

歷史悠久的傳統中藥企業胡慶餘堂,完成從藥材種植、飲片加工、新零售、醫療科研乃至工業旅遊等為主導的中藥產業鏈布局,通過直播吸粉,網紅帶貨等方式,把「養生」納入90後的消費思維,也讓中醫藥等傳統行業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關注。

這些年,從賣剪刀起家的張小泉,將品類拓展到了酒店廚具、廚房雜件、個人護理、園藝工具等,未來將在做專業的刀片產品基礎上,計劃做小家電,推出更多「符合美好生活品質」的產品。

不僅如此,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近日遞交了上市申報稿,擬申請在創業板上市,7月7日申報材料已受理。張小泉這次計劃募集4.5億元人民幣,其中3.54億用於陽江刀剪智能製造中心,年產能將達到3010萬把。

對於這次疫情對老字號的影響,杭州老字號企業協會秘書長陳卓君表示,疫情對民生類老字號企業影響比較大,像王星記、張小泉、毛源昌等,日用類的企業相對好一點,像東南化工一類影響較小,但或多或少都會有所影響。這次疫情是全球性的,沒有企業可以倖免,老字號企業受衝擊的程度也跟企業本身的抗風險能力、應對危機、經營能力有關係。

接下來,老字號將如何「突圍」?她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全國的老字號有1000多家,外地人的企業並不知道當地有什麼老字號,老字號還是有區域局限性的特徵,消費群體還是以當地為主,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字號企業還是要立足當地,找到產品的亮點、特色,做接地氣的產品。」

另外,她認為老字號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才能跟上時代步伐。「時代在改變,消費需求、行業業態都在發生變化,作為一家老字號企業,即使有上百年的歷史,不創新不改變是不行的。」陳卓君說,在她看來,老字號企業,第一位是市場競爭中的企業,第二位才是老字號品牌價值,品牌價值是基於市場的,市場認可那麼品牌價值才能體現,金字招牌才能擦亮。

相關焦點

  • 新消費經濟時代,老字號怎麼玩?
    編輯導讀:新消費時代,有一批新品牌憑藉著產品、營銷脫穎而出,火爆市場,也有一批老字號品牌在尋找突破。想在新的時代抓住年輕用戶,他們是怎麼做的?存在著哪些問題?本文作者對此展開了梳理分析,一起來看看~不同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有不同的形象,對於注重品牌背後文化符號的年輕消費者而言更是如此。
  • 有滋有味|網紅時代的上海老字號
    為了跟上時代的變化,近年來,上海很多老字號開始主動擁抱創新,紛紛推出符合消費新需求、引領時代新國潮的特色產品,努力在改變中把握髮展機遇。這其中:有的是產品自身創新。不少老字號苦練「內功」,在自家拳頭產品創新上下功夫,製造出了一款款網紅產品。
  • 嘉士利助綠葉居復工復產 廣州老字號西餅品牌再煥新生
    原標題:嘉士利助綠葉居復工復產 廣州老字號西餅品牌再煥新生   陪伴了廣州街坊23年的老牌西餅連鎖
  • 小籠包回來了 疫情中上海美食老字號推陳出新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上海餐飲行業的復工率已超過七成,餐飲消費需求再度釋放。這一現象在上海古猗園餐廳這樣的知名美食老字號尤為明顯。「我們的營業額現在已經恢復到了原先的六成到七成左右。」面對疫情的衝擊,章宇康表示,品質依然是老字號品牌不變的堅持。與此同時,為了確保顧客的安全,餐廳員工隨時佩戴口罩,每天反覆消毒,餐廳入口還放上了一大瓶免洗洗手液,讓顧客方便地清潔雙手。儘管仍不確定何時能回到疫情發生前相仿的經營狀況,章宇康依然對餐廳的運營充滿信心。「現在疫情越來越得到控制,情況正在變好。」
  • 南京老字號認定率不足一成:老字號如何「不老」
    數據顯示,我國現有的千餘家中華老字號企業,只有10%發展勢頭很好。目前,江蘇擁有96家「中華老字號」、271 家「江蘇老字號」。記者為此走訪已認定的各類「老字號」,探尋它們如何在市場鍛打中獲得「新生」,穿越「百年風雨」。
  • 疫情下的香港,這些熟悉的老字號也撐不住了
    說到香港的老字號,很多人都能隨口說上幾個,尤其是知名的美食,但近期香港疫情二次爆發的情況下,很多老子號都撐不住了……前兩天
  • 雪花膏一年賣9億瓶,大白兔一年賣1億多斤,老字號都來了拼多多
    以今年為例,在遭遇到疫情後,國內大部分的品牌面臨工廠停滯、門店歇業,老字號品牌的生存狀態呈現兩極分化的局面。許多依然維持著「前店後廠」傳統經營模式的老字號在疫情中損失慘重,而對於百雀羚這樣深耕線上的老字號品牌來說,疫情持續期間其銷量非但沒有減少,甚至在拼多多平臺上的銷量有2倍的增長。
  • 寧夏敬義泰也難逃「老字號扎堆打官司」的噩夢,老字號在新時代發展路在何方?
    1956年,敬義泰經國家工商業改造後,更名為「銀川敬義泰清真糕點廠」,隸屬於銀川市商業局。1999年1月,其因經營不善虧損嚴重,經全體職工大會表決後,銀川敬義泰清真糕點廠由銀川鼓樓飯店有限公司兼併改制,成為私營企業。而時任銀川敬義泰清真糕點廠副廠長的胡普因無法安置,經協調,由胡普在原有銀川敬義泰清真糕點廠的招牌下,自籌資金、自負盈虧、自主經營該企業。
  • 【報導】北京餐飲元氣恢復、金融機構持續發力助力餐飲、老字號...
    2月1日,這家餐飲巨頭的董事長賈國龍叫苦稱"若疫情無法有效控制,企業帳面上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西貝的艱難處境曝光後,很快引來金融機構的回應和援馳。北京金融局迅速將西貝列入疫情重點防控企業名單,鼓勵金融機構對西貝不抽貸、不貸、並幫助其聯繫金融機構,爭取優惠利率。 2月6日,浦發銀行北京分行批准西貝共計5.3億元的授信額度隨後完成授信審查,並上報總行審批貸款申請。
  • 在廣州開了超30年的老字號風味館,因疫情影響要結業了?
    由於疫情的影響廣州不少餐飲業都紛紛結業關門而在近日,有住越秀南的街坊發現開了三十多年的老字號風味館鐵閘緊閉門上還貼出了「旺鋪招租」的廣告萌萌噠上大眾點評看了下上面也顯示「暫停營業」還紛紛發起了一波回憶殺不過有忠實的風味館粉絲爆料這個「結業信息」原來是烏龍據了解,風味館只是在疫情期間沒開門而門口招租廣告是一些地產中介貼上去的有網友致電風味館後
  • 武漢高校終於迎來新生報到 疫情後報考學醫熱情高
    17日是華中科技大學(下稱「華科大」)2020級大一新生開學報到的日子,來自江西宜春的李宏偉在姑姑的陪同下來到嚮往已久的華科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報到。李宏偉說,他所在的宜春上高縣一中共有9名同學被華科大錄取,大家都沒有因為武漢發生過嚴重疫情而改變志向。
  • 玩跨界、新IP、「觸網」電商,老字號能否乘風破浪
    9月,在「狗不理」王府井店被摘牌後,無獨有偶,近期一則「北京又一老字號招牌翻車」的話題上熱搜,關於「老字號何去何從」的討論並未停止。  據商務部201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被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有1128家,但其中只有10%蓬勃發展,40%的老字號勉強實現盈虧平衡,近一半持續虧損。  當年輕人不願再為老字號的情懷買單,老字號們的出路在哪裡?
  • 喬貴賓秉承「醫者仁心」 ,時代洪流中「醫學」的破局與新生
    鳳凰網財經《封面》之《破局與新生》系列在2020年5月7月先後兩次獨家對話廣東省人民醫院胸外科主任喬貴賓。喬貴賓眼裡,時代面前的「醫學」不僅僅是這一門研究學科,更包括疾控體系,公衛制度,醫防融合等諸多因素在內,是一門大學問。全民抗疫的時代,位居後方的喬貴賓在疫情剛開始之時以最快速度自發向民眾普及防疫知識,闢謠並解讀疫情信息。
  • 穿越百年風雨,老字號如何「不老」
    截至目前,南京共有93家企業被認定為「南京老字號」,認定率不到1/10。 數據顯示,我國現有的千餘家中華老字號企業,只有10%發展勢頭很好。目前,江蘇擁有96家「中華老字號」、271 家「江蘇老字號」。記者為此走訪已認定的各類「老字號」,探尋它們如何在市場鍛打中獲得「新生」,穿越「百年風雨」。
  • 有的老字號還活著,但也只是活著
    除此之外,酒、醫藥、零售也是老字號所在較多的行業。「品牌老化、創新不足、市場萎縮、競爭力下降,不少經營出現危機。」天貓國潮項目的負責人施蘭婷曾經對媒體這樣總結老字號們集體面臨的問題。疫情重創餐飲行業,有些老字號受到的衝擊尤為凸顯。曾經的「烤鴨第一股」全聚德面臨著尷尬處境。
  • 提高科技含量吸引年輕人 北京美妝老字號再出道
    近年來,美妝老字號通過一系列操作,成功從「老去」變「新生」。而曾紅遍大江南北的北京老國貨「迷奇」也在今年雙11「破圈」再「出道」。老國貨33年前國外賣斷貨「迷奇」是一個誕生於1987年的國貨美妝老字號品牌。它的背後,是一家首都福利企業。
  • 乘風破浪金秋季:「後疫情」時代的文旅「破冰」行動!
    疫情的突然爆發給文旅市場造成了衝擊,但危機中也孕育著機遇:作為即將舉辦的十四運主會場城市,西安將成為共享盛世全運的焦點和全球跨越時空觸摸美好的最佳旅遊目的地。其中,控股「西安旅遊」「西安飲食」兩家上市公司,擁有獨具自然人文特色的秦嶺生態旅遊目的地和享譽全球的中華老字號品牌。
  • 「深圳餐飲品牌設計」後疫情時代下,如何打造一個有知名度的品牌?
    即使是百年老字號,也有很多正在走下坡路,各種大的餐飲集團也在縮減門店,市場正在進行著一場你死我我的血腥洗禮,充分說明了未來餐飲是必定是品牌化的競爭,餐飲品牌大時代的洪流中,加上經歷了疫情的打擊後,你不做品牌餐飲,如何成就餐飲品牌?那麼「深圳餐飲品牌設計」後疫情時代下,如何打造一個有知名度的品牌?今天我們來說道說道。
  • 後疫情時代的創業機會
    2020的庚子年,一場疫情改變了你我他,也改變了商業世界。這一年,還剩5個月就到2021,給我們思考的時間不多了。這一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就業壓力山大。這一年,企業倒閉、裁員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一年,何去何從?我們不僅要問,後疫情時代的創業機會還剩哪些?今天借這機會我們一起探討,我先拋磚引玉。
  • 潮流 提高科技含量吸引年輕人 北京美妝老字號再出道
    近年來,美妝老字號通過一系列操作,成功從「老去」變「新生」。而曾紅遍大江南北的北京老國貨「迷奇」也在今年雙11「破圈」再「出道」。老國貨33年前國外賣斷貨「迷奇」是一個誕生於1987年的國貨美妝老字號品牌。它的背後,是一家首都福利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