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觀復博物館的那些寶貝

2021-02-19 古玩元素網
點擊古玩元素網關注我喲

☀ 定期推送古玩藝術信息,專家評論,微拍信息,古玩規矩,書畫藝術等諸多優質內容,專業古玩藝術平臺、重服務的微信運營!關注我們妥妥沒錯!(微信號:shgudong)  

博物館新體驗,在家也能看展覽


唐 白釉盈字款罐

此展品為唐代文物,口徑7.8cm,底徑7.6cm;高17.2cm。唐代制瓷業素有「南青北白」之說,青指越窯青瓷,白指邢窯白釉。此白釉罐造型渾圓飽滿,釉色瑩潤,潔白細膩,體現了盛唐素器風行的瓷器審美。底部刻劃 「盈」字,係指百寶大盈庫。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唐 魯山花斑四系罐

此展品為唐代文物,口徑9.9cm;底徑9.3cm;高27.3cm,器身豐腴,通體黑釉,裝飾月白色塊,筆法雋美,飄逸浪漫。明顯的筆觸痕跡,是有意識地在進行塗畫,其裝飾感強烈,在中國陶瓷史上意義重大。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五代 越窯青釉俯仰蓮瓣五管瓶

此展品為五代文物,口徑6cm;底徑10.5cm;高36.3cm。器身滿飾肥厚的覆仰蓮瓣,肩部貼塑五根小管,瓶蓋與瓶身所飾蓮瓣,覆仰呼應;頂部有寶珠鈕一顆,鈕上飾覆蓮瓣,鈕下有六瓣鈕託,鈕珠造型又似一顆蓮子,匠心巧妙,生動傳神;整器施以繁縟的貼塑刻劃工藝,整體造型端莊優美。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北宋 鈞窯天青釉海棠式水仙盆

此展品為北宋文物, 長18.5cm;寬15cm;高5.5cm。折沿淺腹,口沿起線,四足如意狀,海棠式器型,平和優美,通體施天青釉,色澤淳厚,底刻數字「五」。為北宋宮廷御用瓷器。此外,「蚯蚓走泥紋」特徵也常被用來甄別宋鈞之用。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宋 磁州窯唐草紋梅瓶

此展品為宋代文物,口徑4.5cm;底徑11.4cm;腹徑20cm;高48.3cm。白地黑花瓷器強烈體現了民窯粗獷雄健的氣派,對比強烈,構圖洗鍊。此梅瓶造型為梯形口,溜肩,長腹,圈足。畫師有意忽略了唐草的枝幹,而用誇張的手法表現花葉的柔軟舒展。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宋 定窯醬釉描金渣鬥

此展品為宋代文物,口徑10.8cm;底徑3.6cm;高6.7cm。醬色釉的出現應與當時社會風尚有關,有意追求醬色漆器的審美效果。渣鬥是宋代宴席桌上盛裝雞骨魚刺的用具。此件渣鬥器型較小,接胎痕跡明顯,上部盤口描金纏枝蓮紋飾脫彩。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南宋 官窯水丞

此展品為南宋文物,口徑4cm;底徑6cm;高3.2c。此件文房用具,無頸溜肩,扁圓腹,平底。自然開裂的紋片橫豎交織,釉厚瑩潤呈灰綠色,鐵色胎骨。水丞,也稱水盂,是置於書案上的貯水器,常附銅勺以為取水之用。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宋 哥窯花插

此展品為宋代文物,口徑3cm;底徑7.5cm;高13cm,哥窯瓷器上往往出現黑色及黃色的開片,是陶瓷燒造中的一種缺陷美,是胎體和釉層的膨脹係數不一致造成的。此花插造型小巧、端正,釉面油潤,釉面密布網狀小開片,光澤柔和。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南宋 吉州窯纏枝卷草開光海浪紋梅瓶

此展品為南宋文物,口徑5cm;底徑9cm;腹徑16cm;高30cm。頸長肩豐,器形飽滿;腹以下漸收,圈足,胎體細膩。器身用弦紋分為三層頸部繪仰蕉葉紋;肩部繪蓮花;腹部繪渦形纏枝花卉紋;瓶身開光繪海浪,勾繪嫻熟。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南宋 龍泉窯粉青釉鳳耳盤口尊

此展品為南宋文物,口徑9.5cm;腹徑11cm;底徑9cm。此尊盤口,直頸,折肩,直腹,圈足。頸部兩側各置一鳳耳。各部位比例協調,重心穩定。釉層肥厚滋潤,色調沉靜,整體造型古樸大方,風韻典雅。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遼 黑釉皮囊壺

此展品為遼代文物,口徑4cm;底徑10cm;腹徑20.5cm;高25cm。體現遊牧民族粗獷大氣的風格,同時保留了民族的生活痕跡和文化情結。皮囊壺是摹仿契丹族傳統使用的各種皮囊容器而燒造的。此器釉色純淨,器形飽滿,其身上扁下圓,一端有管狀口和雞冠狀單孔系,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金 三彩荷花牡丹紋銀錠枕

此展品為金代文物,長31.5cm;寬11.5cm;高11.5c,四面採用四種工藝,顏色以三色、雙色、單色遞減,正面白地黃花綠葉,纏枝牡丹;另面雙色,池塘水禽;其餘兩面側單色,一凸雕,一划刻。吊角線內收弧形。整器設色清新,紋飾栩栩如生。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金 磁州窯褐彩虎枕

此展品為金代文物,長38cm;寬17.8cm;高10cm。瓷枕塑成老虎形狀,虎眼圓睜,豎耳、卷尾伏臥,滿身繪虎皮紋,全枕用彩繪手法,既抓住伏虎威猛的神態,又為模型脫坯提供方便,創造了成批生產的有利條件。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元 出筋荷葉蓋罐

此展品為元代文物,口徑27cm;底徑20cm;高33cm,器身滿飾凸起弦紋,凸出的部分釉薄處顯現潔白的胎骨,形成一條白線,俗稱「出筋」,有意識地突出坯土的白度,襯託出青釉之美,別致新穎。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元青花扁菊紋玉壺春瓶

此展品為元代文物,口徑7.4釐米;底徑7.1釐米;高29釐米。青花瓷是種高溫釉下彩。用鈷料在瓷坯上繪畫,再施一層透明釉,經高溫一次燒成,呈現藍色花紋。藍是伊斯蘭文化的主色調,扁菊紋飾常出現在與伊斯蘭文化有關的器皿上,青花瓷的審美追求明顯受波斯文化的影響。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明 洪武釉裡紅玉壺春瓶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口徑9.1cm;底徑12.1cm;腹徑20.5cm;高32.5cm。撇口,細頸,圓腹,圈足,整器施釉裡紅花紋,口內沿飾卷草紋,頸部蕉葉紋,腹部滿繪纏枝牡丹紋枝葉蔓卷頗具古韻,造型豐滿,紋飾層次分明。為明洪武釉裡紅典型器精品。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明 永樂白釉僧帽壺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口徑19.5cm;底徑7.5cm;高20.8cm。因釉面恬靜瑩潤,白若凝脂,稱之為「甜白」,強調其帶給人安逸甜美的內心感受。此壺闊頸,鼓腹,瘦底,圈足,一側有鴨嘴狀流,另一側口沿至腹部有寬帶形曲柄,因口部形似藏傳佛教僧侶的帽子而得名。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明 永樂青花折枝花卉梅瓶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口徑5cm;底徑11.4cm;高29cm。小口,短頸,豐肩,寬圈足,通體青花紋飾,瓶身繪折枝花果,有桃子、枇杷和石榴,近足處飾蕉葉紋。此瓶所用鈷料即為典型蘇麻離青,在景德鎮無瑕的瓷胎映襯下,釉下青花青翠豔麗,枝葉花果滿布鐵鏽斑,暈散自然。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明弘治黃釉碗(大明弘治年制款)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口徑19.5cm;底徑7.5cm;高9cm 弘治黃釉雖然是一種低溫黃釉,穩定性卻比其他低溫釉要高,且透明度好。因呈色淺淡嬌嫩,亦稱「嬌黃釉」。此碗口微撇,深腹,直斜壁,圈足,造型規整,通體施黃釉,釉色純正,嬌嫩淡雅。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明代琺華瀝粉纏枝蓮梅瓶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口徑9.5cm;底徑13.3cm;高28.8cm。琺華器是孔雀綠釉在明代的一個傑作,孔雀綠釉以銅為著色劑,呈色溫婉明麗,突破傳統低溫綠釉的深沉凝澀。此梅瓶,短頸,豐肩,氣韻豐腴,法華裝飾纏枝牡丹,線條流暢,枝葉生動,著色明豔.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明隆慶青花雲龍紋豆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口徑17cm;底徑20cm;高23.5cm。豆,源自於青銅器造型,本屬禮器,在商周時代用來盛放肉醬之類的食物。上部為斂口缽,下部為喇叭形足,通體繪飾青花,用乳釘、弦紋分成兩層。上層為雲龍紋,龍體瘦長;下層海水江崖,構圖協調,布局合理。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明 嘉靖青花龍紋大盤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直徑68.5cm;高9cm。尺寸巨大,敞口,淺弧腹,圈足,砂底,胎質呈火石紅色。內壁繪纏枝蓮紋,盤心飾雙龍穿雲紋,盤壁外沿繪雲鶴紋。畫工精細,線條流暢,龍紋生動。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明萬曆鏤空永享太平春小碗

此展品為明代文物,口徑9.5cm;底徑4cm;高5.6cm。撇口,弧壁,腹部飽滿,造型精緻小巧,碗身作錢幣形鏤空裝飾,外壁五開光繪團鳳紋。造型罕見,工藝複雜,是萬曆鏤空裝飾瓷器難得的精品。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清 康熙郎窯紅長頸瓶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口徑9.5cm;高38.5cm。釉色濃重豔麗,若牛血之初凝,又稱「牛血紅」。其以銅呈色,對溫度和燒造氣氛要求苛刻,成品率極低,時人謂之「要想窮,燒郎紅」。此瓶直口,修長頸,垂腹,圈足。通施郎窯紅釉,底足內施白釉,微泛黃並有細小紋片。器型高大,造型端莊沉穩,釉面深豔,玻璃光澤。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清 康熙墨地五彩雉雞牡丹紋琵琶尊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口徑19.1cm;底徑13.7cm;高37cm。因形制類似樂器琵琶而得名。修頸垂腹,兩層臺式圈足,盤口飾朱色回紋,器身施黑色釉,五彩描繪雉雞和牡丹紋飾於墨地之上,顏色釉與釉上彩兩相映襯,端莊大氣。牡丹內心花瓣分向兩邊,呈雙犄狀,俗稱為「雙犄牡丹」。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清 康熙素三彩海八怪紋觀音瓶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口徑9cm;底徑9.5cm;高39.1cm。 「素三彩」指以黃、綠、紫三種低溫色料為主要裝飾,入窯經低溫二次燒得。因為沒有使用紅彩,釉面素淨淡雅。此件觀音瓶,撇口,短頸,圓肩,長斂腹,圈足。外壁素三彩裝飾,繪海八怪紋樣,飾海水浪花,層次分明,色彩素雅。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清 雍正紫金釉圓腹三足爐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口徑5.6cm;高10.7cm。小口,圓腹,紫金釉色純正,三顆乳狀垂足,古韻盎然。足內暗刻三行六字篆書款「大清雍正年制」。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清 雍正粉彩麻姑獻壽盤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口徑41.7cm;底徑24.9cm;高9cm。雍正器物繪畫題材中,以山水花卉為多,人物題材較少,故精品存世無多。此盆廣口折沿,寬唇,口沿描金,弧壁腹,平底,製作規整精細,內繪麻姑獻壽圖。畫工精美,人物面部略施脂粉,衣著勾勒細膩。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清 雍正鬥彩老子出關萊菔瓶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口徑16cm;高45.5cm。鬥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的一種彩瓷工藝,「鬥」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填彩爭奇鬥豔。萊菔瓶又名「蘿蔔尊」,撇口長頸、豐肩鼓腹,脛部內收,造型清秀挺拔。此瓶口沿及肩部飾如意雲紋,頸飾吉祥紋,腹部主題紋飾繪老子出關圖。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清 乾隆外仿漆內仿金屬器墩式碗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口徑13cm;底徑8.1cm;高4.6cm。墩式碗是源自於滿族傳統木質容器形制的一種碗式,清各代廣有燒造。此碗弧壁,圈足,碗裡滿飾金彩,外壁施紅釉,仿雕漆工藝,口沿剔刻一周回紋,腹部刻排列有序的錦紋,底紅釉無款。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清 乾隆霽藍描金粉彩花卉大瓶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高64.7cm。尺寸巨大,器身呈六瓣,以委線分割,肩與脛部的對應如意紋凸起,豐滿盈目。霽藍深沉,足金描有數層紋飾,富麗堂皇,一派皇家風範。御窯廠的工匠們以超現實的寫實能力,把芙蓉的嫵媚、蓮花的嬌柔、牡丹的豐腴、菊花的清麗、梅花的冷豔、石榴花的亮麗表現得淋漓盡致,博得了皇帝的讚許。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清 乾隆洋彩鎖子錦地開光人物紋大盤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口徑50.3cm;底徑29.7cm;高9.6cm。此盤器型碩大規整,盤口外撇,盤內滿飾鎖子錦地,盤沿以蝙蝠、卷草紋做四處開光,分別繪有喜上眉梢、雙駿紋飾,盤心開光內描畫樓閣人物「吹簫引鳳」,布局疏密得當,人物呼應自然。值得注意的是,盤身有銅絲扣口鑲邊,是外銷瓷陳設時常見的保護方法。現收藏於觀復博物館。

本文節選網絡,如有侵,望作者及時聯系,小第一時間處理!維護,人人有

關注shgudong如何搜索您想查看的內容?


回復欄內輸入要查找的相關內容

五帝錢王世襄
紫砂壺
明清瓷器
古玩話兒
大收藏家
書畫
顏色釉
十大
古玩欣賞
古玩市場




微信公眾號:

shgudong

藏友交流個人號:

gudongguwan2014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古玩社區交流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我的觀復博物館,和我的「觀復貓」
    許多人知道他熟悉他,可能是因為他的一檔收藏類節目:《收藏馬未都》,也可能是因為他的博物館:觀復博物館。但今天我們要講的,不是馬未都那些珍貴的藏品,而是他的觀復博物館裡的,那些貓兒!馬未都和「黑包包」觀復博物館坐落在首都北京的五環外,這是全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
  • 心心念念的觀復博物館
    因為仰慕馬先生,一直想去看他的觀復博物館,不知用仰慕這個純潔的詞合適不合適,但是確實存了一點想偶遇的私心,不過話說凡是去觀復博物館的哪位不想偶遇馬先生呢,除非個別只想去擼貓的可愛孩子~~~~~下了地鐵轉公交百轉拐繞,感覺幾乎到六環的荒郊野外了,在一片空曠中,很突兀的有一座攀滿幹爬山虎的西式大宅邸,白牆紅頂的一個二層小樓,院牆很高,院外的停車場挺大,那就是網上顯得很壯觀的傳說中的觀復博物館了
  • 觀復博物館,喵星人居然做起了館長!
    框哥說:「在觀復博物館有這樣一群生靈:它們大多是被收養的流浪兒,但是因為主人的溺愛,現在居然大搖大擺黃袍加身,做起了觀復博物館的輪值館長
  • 馬未都和他的「私人寶庫」觀復博物館
    1996年,馬未都創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復博物館。 目前,如果租賃觀復寶庫的保管箱,租金需要15年一付,最便宜的A型箱的租金為38888元,最貴的E型箱需要338888元。租賃保管箱的用戶,會相應地擁有到37層上海觀復博物館不限次數免費參觀的通行證。
  • 北京觀復博物館:在欣賞馬未都的私人珍藏的同時,還有貓咪作陪!
    不得不說的是,北京的觀復博物館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早有聽聞馬未都先生愛貓、愛收集精緻的藏品,是一個充滿孩子氣的老人,在這座私人博物館裡就實現了他全部的喜好。數量不小的精緻藏品,以及撿來的貓咪,共同組成了這座觀復博物館。
  • 中國有觀復博物館的貓館長,俄國有博物館的貓門童,貓已深入職場
    貓館長觀復博物館是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於1996年在北京創辦的,這家博物館的展品或許不是最出名的,因為人們更熟悉的是博物館裡的貓們,馬先生稱它們為觀復貓。起初,博物館並沒有養貓的計劃,因為機緣巧合,馬先生收養了許多流浪貓,於是它們悉數登場,最早來到博物館的花肥肥已經15歲了,是觀復博物館元老級的館長了。其他為我們熟知的貓咪還有黃槍槍、藍毛毛、麻條條、雲朵朵、黑包包等,這些貓咪與文物們友好相處,守護著博物館,也招攬了更多的人前來參觀文物,順便擼貓。
  • 英國博物館還陳列著中國園明園的寶貝
    曾經豪華瑰麗的園明園,陳列著多少奇珍異寶,可清朝末年闖入的侵華聯軍先是搶走了園明園裡主要的寶貝,見不可能將所有的好物件及雕塑都一併搬走,不想留給當時的朝廷重建,就索性放火,徹底把原本富麗堂皇的園明園付之一炬,燒成了殘垣斷壁,每當有到英國旅遊或研討學術的中國人看到英國博物館還陳列著中國園明園的寶貝,都非常痛心,不知道它們何時能物歸原主?
  • 觀復博物館鎮館之寶,被馬未都稱「天下第一床」的明式家具!
    觀復博物館鎮館之寶,被馬未都稱「天下第一床」的明式家具!在觀復博物館中有幾件鎮館之寶,其中一件就是這個「天下第一床」。馬未都曾在節目中分享道,他在觀復博物館中有一張晚明時期的黃花梨百寶嵌羅漢床,號稱「天下第一床」,是目前能見到的最大的一隻黃花梨百寶嵌大床。這個羅漢床是迄今為止能知道的最大、用料最壯碩的百寶嵌羅漢床。這個羅漢床的後背板的寬度就達50公分一塊整板。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黃花梨在古代時就非常名貴!
  • 讓文物說話 講歷史故事丨臨夏市博物館:讓塵封的「寶貝」活起來
    2019年12月25日,「國色初光——甘肅彩陶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甘肅省13家文博單位共展出精品彩陶文物195件(套)。其中,臨夏市博物館有7件彩陶精品首次在國博亮相展示。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傾聽文物們的那些「故事」,讓歷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歷史,文物也不再是冷冰冰的文物,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01梟首陶罐(鴞形陶罐)「你現在看到的我,來自公元前2200年—前1700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在地下行走了四千多年,我和時光一起行走......
  • 博物館奇妙夜又雙叒叕來啦!這次除了眾多「寶貝」之外,還有——
    博物館奇妙夜又雙叒叕來啦!這次除了眾多「寶貝」之外,還有—— 2020-07-20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個由貓咪們管理的博物館,光「貓館長」就有三個!
    你可能想不到,在北京的觀復博物館,有一群貓作為工作人員常駐,他們就是赫赫有名的「觀復貓」。觀復博物館是著名收藏家馬未都先生,於1996年創辦的國內第一家私人博物館。馬館長非常喜歡貓,自打收養了第一隻流浪貓後,在這裡陸陸續續又收養了許多,包括那些被主人棄養的貓咪。
  • 《中國博物館吸貓圖鑑》
    大家還記得12月初,谷主寫的那篇故宮博物館貓咪的推文嗎?(點擊橫線部分可跳轉回顧) 當時還有不少鏟屎官在評論留言說,有機會也想去故宮吸貓。 其實,除了故宮博物院可以吸貓,在北京的觀復博物館,還有一群貓咪當館長、館員——它們就是「觀復貓」。
  • 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又添新「寶貝」 重達36噸的巨型石膏晶洞亮相
    以各類恐龍化石、恐龍模型,吸引了無數小朋友前來參觀的河南省地質博物館又添新「寶貝」。8月26日上午,河南省地質博物館舉行巨型石膏晶洞揭幕儀式,一塊重達36噸的巨型石膏晶簇晶洞標本正式與廣大觀眾見面。這是國內迄今發現的最大的巨型石膏礦物晶簇,更是一件獨一無二的自然珍寶,為地質博物館增添了新的地學科普素材。揭幕儀式上,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杜清華說,地質標本是地球46億年歷史演變的見證,是人類揭示地球奧秘、解釋自然規律的重要物證,也是地質博物館的根和血脈。
  • 北京這家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比館藏珍品更有趣的是貓
    北京這家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比館藏珍品更有趣的是貓說起了解一個城市最快的方式是什麼,是查遍各種介紹,用腳丈量城市的美景亦或是跟當地人熱情的攀談?這些都不如一種最直觀最有趣的方式,那就是逛逛博物館啦,這才是深入了解一個地方最快的方式。
  • 杭州寶貝過大年 | 送專屬福帖,看雲上展覽,秀創意作品,馬上開啟您的新春「博物館之旅」!
    為了助力杭州打造「博物館之城」,講述杭州故事,豐富市民遊客文化和旅遊體驗,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攜手杭州市園林文物局,以及浙江省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杭州博物館等在杭知名博物館,在春節期間推出「杭州寶貝過大年」系列活動,包括「雲拜年、秀寶貝、嬉新春」等內容,為市民遊客送上熱鬧豐盛的新春文化大餐。
  • 因為這家博物館的寶貝忒多啦
    對於襄陽博物館的瀏覽其實並沒有抱多大的期望,因為曾經去過一些市級博物館,感覺對於文物的保護和展覽,明顯有點敷衍。所以當經過安檢,看見展廳裡立了一座銅馬,我壓根兒沒把這當回事兒,心想這大咧咧地放在展廳裡,連個玻璃罩也沒有放,會不會是個複製品?
  • 走進音樂博物館丨這也許是中國第一家民營音樂博物館!
    苗笛:我也想通過這樣的行為帶動國內的同行,也讓他們關注他們本地區的音樂文化歷史,把那些應該保護的歷史資料搜集到,把那些應該保護的有價值的樂器,保留起來,留給歷史,這些文化裡面反映的不僅僅是音樂本身,反映的是歷史,反映了我們中國人接受外來文化,反映了我們中國文明的包容性,特別是通過這些音樂作品誕生的背景裡面明確地反映了中華民族的一個精神,就是中華民族不屈不饒,這麼一種偉大的精神。
  • 國際博物館日 探訪廈門博物館鎮館之寶
    6000年前的陶梟、德化白瓷的代表達摩彩像、陳嘉庚先生的寶劍……拂開歷史的塵埃,穿越時空,經歷風雨,往日光彩奪目的寶物如今靜靜坐落在博物館的展臺上,仿佛等待著與誰的相遇。今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探訪廈門市各個博物館,搜羅鎮館之寶和館藏精品,介紹它們的故事——希望下一個與它們相遇的人會是您。
  • 《神奇寶貝》中那些以字母為名字的人與神奇寶貝
    隨著《神奇寶貝》的不斷更新,神奇寶貝與人物也不斷在增加。不知道是流行還是名字不夠用了,角色的名字中開始有英文字母的加入。現在,我們來看看那些字母名字都是誰吧。1、J作為神奇寶貝獵人,她的戲份在鑽石與珍珠中還很重,所以J這個名字也就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