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個夙願就是想寫一篇我大四川的各種美食,可惜每次回四川都是光顧著吃忘記拍照。素材少得可憐。
所以這次為了完成這個願望,特意在吃的時候拍了照。圖片除了第一家豆花店,其餘均iphone 4s拍攝,所以照片大家湊合看看啦。
現在整理出來一份不完全四川美食攻略之成都與樂山篇,因為時間有限,胃有限,所以這篇文章完全所含的四川美食不多,大家也可以進行補充。
最後,轉載本文的請一定尊重下作者的勞動成果,註明下作者出處
成都篇
小譚豆花
地址: 青羊區西大街86附13號
這家店每次回成都是必須去吃一輪,饊子豆花、豆花面、紅糖豆花、冰醉豆花、甜水麵等等都很好吃。
豆花都是很軟的口感,再加上勾芡的濃湯。不是一般意義的那種口感比較粗的「豆花」
饊子豆花
對甜食感興趣或者被辣著的,可以試試兩種甜豆花。分別的紅糖豆花和冰醉豆花。
紅糖豆花
冰醉豆花,酒釀+豆花,如果夏天能有冰凍的就完美啦
擔擔麵
豆花面,豆花+面混合物
甜水麵 辣中帶一點甜味,好像還加了花生醬,所以吃起來很香。只是有時候水平不穩定,好吃的時候面挺有嚼勁,不好吃的時候,面特軟
粉蒸牛肉
水平一般,我覺得粉蒸肉還是要配上土豆、紅薯或者南瓜才最完美呀。
賀記蛋烘糕
地址: 青羊區 文廟西街1號附8號
這家蛋烘糕是成都唯一一家有實體店鋪的蛋烘糕,在成都石室中學對面,以前也是像其他蛋烘糕一樣推小車車賣的。成都最好吃的兩家蛋烘糕,還有一家是工人村陸記。我還沒機會去吃,所以無法介紹。
賀記和陸記分別被封為蛋烘糕中的賓利和勞斯萊斯。個人比較喜歡蛋烘糕裡面加肉鬆,一般是可以自己組合搭配2個口味。還有怪味、豇豆+牛肉、沙拉+肉鬆、奶油+肉鬆、麻辣牛肉、芝麻糖+花生醬都還挺好吃,其餘口味還沒嘗過來。另外還有一家據說是賀大叔妹妹開的蛋烘糕,在大學路12號大院門內,華西校門對面,這個比較難找。其實蛋烘糕跟pancake有些類似,但是比pancake更好吃,外皮煎的酥脆,裡面有豐富的餡兒料。其他有些不知名的蛋烘糕確實沒賀記的好吃,有些吃起來能吃出鹼味來。
基本隨時都在排隊的節奏。
偷偷拍的在認真做蛋烘糕的賀大爺
張老五涼粉店
「老字號」的國營小吃店。「招牌」甜水麵「又麻又辣」,帶著股「甜絲絲的味兒」,吃了「還想吃」;黃涼粉「嫩嫩的」,拌料「給得足」,辣得「過癮」。要嫌吃不飽,再來份雞湯抄手,「肉多味美」,也「挺不錯」。雖說店堂「又小又髒」(摘自大眾點評)
地址:三家店鋪 東城根中街10號(平安巷口)人民中路一段32號(喜來登飯店斜對面)一環路西二段(近中醫學院)
煮涼粉不錯,旋子涼粉裡面不大入味,甜水麵我覺得挺好吃,個人感覺比小譚豆花的甜水麵好吃點。
甜水麵
旋子涼粉
煮涼粉
鍋盔
王記特色鍋魁
地址:馬鞍南路37號(外曹家巷口)比一般的鍋盔要貴點,牛肉鍋盔豬肉鍋盔裡面的肉很多料很足,不過都是油炸後再烤的,所以熱量可觀啊。還有這家的紅糖鍋盔有人推薦,屬於皮比較厚的類型,我不是很喜歡,喜歡吃麵皮厚的可以嘗試。裡面紅糖也很足。艾瑪,我記憶裡最好吃的紅糖鍋盔還是高三時在綿陽外國語學校大門對著那條街的巷子裡,1.5元一個,用老式炭火烤出來,皮酥酥脆脆的,咬一口紅糖也溢出來。高中畢業後就再也沒有吃到那麼好吃的紅糖鍋盔了!!!
嚴太婆鍋魁(文殊院店)
地址:人民中路三段19號(近地鐵文殊院K出口)這種鍋盔就是白面鍋盔(俗稱幹餅子)加各種涼拌菜,可以加三絲、夫妻肺片、牛肉、滷肉等等。涼拌的牛肉或者耳片夾在剛烤出來的脆脆的餅子裡面,口水直流一地啊!哈哈哈
紅星兔丁
地址:武侯祠大街180附4號(近通祠街)沒有堂吃,都是打包外賣,兔頭、紅油兔丁、夫妻肺片、耳片都好吃
糕點
聞酥園
地址:大慈寺斜對面(近大慈寺) 還有幾家分店,大家自行大眾點評搜查。我覺得算是懷舊把,有些糕點的味道沒法跟如今很精緻的甜品蛋糕店比。但是一些傳統糕點味道還是挺好,而且性價比很高。比如一個蛋黃酥只要3.5元一個,裡面很大一坨蛋黃,性價比很高了。推薦:千層酥、肉鬆卷、涼糕、椒鹽酥、桃酥等等。 不過我覺得肉鬆卷的沙拉醬放得太多了,也看個人喜好吧。。因為樓主不喜歡吃沙拉醬
宮廷糕點鋪
地址:大慈寺路41號(近大慈寺)同理也有幾家店鋪。也是一家老字號糕點鋪,品種也差不多。據說桃酥是沒有聞酥園好吃,但是他們家的拿破崙比聞酥園好吃一些。當然拿破崙的味道不要和上海的蔡嘉這些拿破崙專業戶來比。也沒法和成都籤名餅屋的拿破崙比。椒鹽酥略甜了些,裡面顆粒感有點強,沒有大桃酥那麼酥。聽說還有冰淇淋蛋糕,內陷兒是奶油,有點像冰淇淋口感。蜜豆蛋糕裡面的豆子很多,料好足很乍秤。
火鍋
蜀九香、蜀山、大宅門、驫驫(biao)、川西壩子等等都很受歡迎。值得一提的是大宅門裡面的冰粉和餈粑很好吃呀,還有酥肉直接吃也很好吃。麻辣牛肉涮火鍋後又辣又麻,夠味。大宅門的冰粉,我每次都是喝乾了裡面的紅糖水,最後剩一碗冰粉在那裡。單獨喝紅糖水,感覺沒配著冰粉的好吃,典型作死人不償命。
紅糖餈粑
自貢好吃客
地址:科華北路101號(近川大西門)
介紹:口碑「很好」的自貢鹽幫菜館。跳水蛙「每次必點」,「紅彤彤」的煞是好看,辣得「刺激」,「越吃越停不了」,「特過癮」;搭配的豆花「非常入味」,讓人「留戀」。冷鍋魚也是「經典」,「鮮嫩可口」,「相當巴適」。科華北路店開了「許多年」,生意一直「超火爆」,晚點去就「沒位子」了。(摘自大眾點評)
我只吃過一次,還點的中辣,結果直接要了碗白開水來洗菜。太辣啦!!!!!!!!自貢本來就吃得很辣,到這裡來吃,微辣已經很辣了。。。不要去挑戰它們店裡的重辣,據說一年也就遇到很少的客人點重辣。
蘸碟
董記川道拐耗兒魚
地址:少陵路455號附2號(近伊藤洋華堂)
冷鍋魚,煮好以後端上來。專門吃耗兒魚的,只有一根主刺,肉嫩。還可以點其他的菜一起煮,黃喉、毛肚等等。我覺得味道還行,感覺沒有火鍋魚入味。調味碟的料很豐富
餈粑
鴻順吉稀溜耙(白果林店)
地址:白果林文華路13號(甘孜州國資公司駐成都辦事處旁)
這家店的老闆也是有名的滋味烤魚的老闆,難怪裝修風格都很像。
招牌菜全爪,燉得很軟很入味,裡面的芋頭和竹筍也好吃,可以加方便麵,果汁是鮮榨的橙子。
還有富貴祥和排,選用比較優質的肋排,燉得也很軟和,裡面配的土豆
樂山篇
李二哥蹺腳牛肉
地址: 市中區 肖壩車站職業技術學院旁
這家的血旺比翹腳牛肉更出彩。
何為翹腳牛肉,就是把牛肉身上各式各樣的東西全都放一起熬製。蹺腳牛肉的湯味鮮是關鍵,所以,在熬製湯味時最好是放入牛棒子骨和牛脊骨。吊湯時,保持水溫處在臨近沸水狀態(切記不要給鍋加蓋,否則容易有股中藥味)。把不易出味的香料拍破。加入適量的雞精,黃姜,宜賓芽菜(芽菜需淘去沙質)。將以上香料裝入一紗袋內,將口紮緊,放入鍋裡同牛棒子骨一同熬製。當鍋裡飄出香料味是應將料包撈出,以免湯味發苦。
葉婆婆缽缽雞地址: 市中區 東大街37號(樂山港)
缽缽雞一盆端上來,想吃什麼自己選。滿滿一鍋紅油和芝麻。最後是按照木籤計算價格。
犍為薄餅,5元一盤,是八個薄餅裡面裹著土豆絲和花生白糖顆粒,有醋碟可以蘸著吃。
地址: 市中區 中心城區府街
除了泡椒鳳爪之外,還有糖醋排骨、怪味土豆、麻辣土豆、三鮮冰粉、涼糕等等。
紅糖冰粉
小土豆
糖醋排骨
涼糕。在這家吃到的涼糕跟宜賓涼糕口感不一樣。沒有宜賓涼糕那麼軟滑嫩糯,這裡的涼糕感覺就是在吃甜涼粉。
鼓樓街三鮮冰粉
地址比較難找,當地人很喜歡去吃的一個攤點。離九妹鳳爪不遠。附近的小巷子裡,環境很惡劣。夏天蚊子超級多。我在那裡坐了十分鐘,蚊子隔著長褲都可以叮幾口。
門口也有賣蛋烘糕的,不得不吐槽下這個蛋烘糕。可能期望太大,失望也大。首先,蛋烘糕價格就比成都賀大叔的貴了幾元錢,5元錢一個。其次,蛋餅太溼潤了,底邊沒有酥脆感,整體感覺都是有點太潤,
三鮮冰粉,吃慣了紅糖口味的冰粉再來試試這個。略有點不適應,吃了第一口感覺是 神奇。後來覺得也還挺好吃。酒釀+小丸子+冰粉+蜂蜜。
豆腐腦
當地有名的是九九豆腐腦。
地址: 市中區 裡仁街(逸家快捷酒店對面)
樂山豆腐腦製作方法和傳統意義上的開封豆腐腦有本質的區別,樂山豆腐腦不是以豆花為主,而是以絕對美味的湯汁勾芡而成的湯頭為主。用味精,雞精,大頭菜顆粒,老抽,(密料)炒黃豆作底,勺上大半碗的用骨頭湯勾芡的澱粉濃汁,在用平勺削幾片雪白的豆花放在濃汁之上,讓其漂浮,上面再放上芹菜和熟油辣椒
牛肉豆腐腦,粉蒸牛肉。
牛肉夾餅
超級mini的粉蒸牛肉
重頭戲,樂山甜皮鴨。
樂山人稱為「滷鴨子」,是四川樂山市當地非常知名的一道漢族傳統小吃。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藝。由民間發掘、改進,其滷水別具特色,具有色澤棕紅、皮酥略甜、香氣宜人、於皮,或脆甜,或肥厚,附以細嫩的裡肉,口感不輸北京烤鴨。
王浩兒紀六嬢地址: 市中區 致江路69號(王浩兒路十字路口)
甜皮鴨可以抽真空打包帶走。趁熱吃是最美味,皮酥脆可口,肉質鮮嫩入味。這家除了甜皮鴨,還有椒麻雞翅和爪子們也很好吃!
闕紀粑店地址: 市中區 嫣街綜合市場(近泊水街)
各種葉兒耙、凍粑、粽子等等。葉兒耙還有肉餡兒和甜味可供挑選。
拿回家後蒸熱吃口感最佳
稍微有些油膩
感謝大家的閱讀。
歡迎訂閱本微信公眾號:nancph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