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零食、爭玩具……孩子不懂分享怎麼辦?兩個妙計改掉他的自私心

2020-12-20 齊姐育兒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婷婷是一個七歲的小女孩,性格活潑要強。周末表弟安安來家裡玩,媽媽給了婷婷和表弟一人一個氣球。

在玩耍的過程中,婷婷的氣球不小心爆炸了。婷婷就開始又哭又鬧,吵著要安安的氣球。

媽媽被婷婷吵得頭疼,只能把安安的氣球給婷婷,並對安安說:「安安是男孩子,要讓著女孩子,姨媽等會兒再給你買一個氣球。」

婷婷拿到氣球,開開心心地去玩;安安卻很委屈,但是也沒有說什麼……

看到這個事情,一定會有很多人說婷婷自私、霸道。

的確如此,婷婷的行為確實有錯,但卻並不是她一個人的錯誤。面對女兒的無理要求,婷婷媽媽選擇了一種看似可以快速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卻會帶來更大的弊端。

首先,她並沒有指出婷婷的錯誤,所以婷婷也不認為自己是錯的,以後還會繼續這樣做。

其次,媽媽和表弟說,男孩子就要讓著女孩子。媽媽可能是想安慰安安,但她這樣說,不僅會讓安安感到委屈,還會讓婷婷認為男女是不平等的,男孩子理應謙讓。

生活中有許多像婷婷這樣的小孩,性格非常的自私,還常常十分任性。每次在集體活動中,都會和小朋友因為玩具、食物發生爭吵,這也讓父母和老師非常頭疼和尷尬。

其實孩子的這些毛病,並非不能改正。但家長首先要意識到,是否是自己的溺愛導致孩子變得自私?

隨著現在大家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經濟能力也逐漸增強,而現在很多家庭又都是獨生子女,孩子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寵愛於一身。所以當他們想要什麼時,家人們都會儘量滿足。

可就是因為這些理所應當的滿足,讓孩子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無論有什麼好東西,都應該是自己的。在和別人相處時,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就會開始又哭又鬧,和別人發生爭執。

父母這時候又會覺得孩子自私,不懂得和他人分享。可是孩子的自私並不是天生的,而是父母平時的疏忽導致的。

那父母究竟可以用哪些方法,幫助孩子改掉自私的毛病呢?

一、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自發分享

心理學家說:擁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可以理解他人的情緒,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進而更尊重他人。

培養同理心其實很簡單,就是經常讓孩子體會到他人的困境。當我們察覺到別人的痛苦時,也會產生相似的情緒,這便是共情能力。

家長要做到的就是好好組織自己的語言,生動地向孩子訴說他人遇到的問題。

在《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讓嗯哼把自己不愛玩的玩具拿去獻愛心,分享給其他需要的小朋友。嗯哼一開始是不願意的,因為這些玩具都是他喜歡的。

媽媽並沒有為難他,而是告訴他這樣做的意義:這場義賣活動是給生病的孩子籌醫藥費的,而一些小小的行為就能幫助一個躺在病床上的孩子。

嗯哼聽了沉思良久,最後決定把自己的玩具獻出去。

孩子的心地其實更加善良,共情能力也更強,只是很多時候不清楚他人的情緒,不知道自己自私行為的後果。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好好告訴孩子,讓孩子清楚他人的喜怒哀樂。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為他人考慮,學會了分享,同理心也會得到很大的進步。

二、深度理解孩子的想法,分析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

但也有很多父母說:我家孩子並不只是對物品自私,對人也是這樣。

可能大多父母都有遇到這樣的情況:當抱別人家的小孩時,自己的孩子就會特別不高興,甚至又哭又鬧。

其實孩子這樣的行為是因為內心缺乏安全感,並不是小氣自私。

當父母抱別人家的小孩,甚至誇張地表示對別人家小孩的喜愛時,孩子心裡就會想爸爸媽媽是不是不喜歡自己了。因為特別害怕,就會做出一些激烈的舉動,比如哭哭鬧鬧或者和父母冷戰。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停下自己手中的事情,把孩子帶到身前,告訴他爸爸媽媽對他的愛。

在父母鄭重又充滿愛的保證下,孩子的安全感就會慢慢被填滿。也許一開始還不能完全改變,但久而久之,他們就不會像之前那樣有過激的反應。

當家長發現孩子變得「自私」時,千萬不要大聲責罵孩子,也不要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陰影。孩子有這樣的變化,也是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的一項考驗,而這項考驗需要父母來和孩子一起完成。只有家長充滿愛的教導,才可以幫助懵懂的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相關焦點

  • 我把孩子教得很乖,但被搶玩具、總吃虧,怎麼辦?
    最近,我遇到的一個高頻問題就是:「我家孩子很乖,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了,也不會搶回來,只會忍著自己找別的玩,我看著很心疼,但是教孩子好多次要搶回來,他也不會。擔心他上幼兒園被欺負,以後性格怯懦、一直吃虧怎麼辦?」
  • 兩個孩子搶玩具,家長應該怎麼處理?
    如果玩具是公共玩具,那麼遵循先來後到。1、情況是你家孩子先拿到,別人搶。媽媽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對另一個孩子說這個是我們先拿到的,然後問孩子願不願意給他玩,如果願意就沒事,如果不願意,那就一起要回來。(為了避免不講理的家長,在說玩具是我們先拿到的時候,儘可能給大人聽到,不然誤以為欺負她孩子),這樣自己愛孩子會認為媽媽是站在自己一方的,而且也學到了規則。2、情況是別人先拿到,自己孩子搶。那就是要和自己孩子說,這個玩具是別人先拿到的,你要問問人家願不願意(同理,最好給對方家長聽到你的詢問),如果願意皆大歡喜。
  • 孩子搶玩具,90%的父母無可奈何...
    其實,上面這種情況,小朋友爭東西,不給就哭,撒潑打滾,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場合,比如遊樂場、幼兒園、公園,更是屢見不鮮。孩子愛搶東西這個行為看起來好像不是多麼嚴重的事情,但是如果家長處理不好的話,可能會出現特別尷尬的場面。 那麼,家長到底該不該參與孩子的「戰爭」呢,又該怎樣引導孩子化解矛盾?我們弄要清楚,孩子為什麼要搶東西。
  • 不爭不搶的孩子才不是好孩子(深度好文)
    做一個不爭不搶的孩子,其實很痛苦!有時明明自己想要的東西,卻不敢說,甚至因為道德綁架或者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心愛之物拱手讓給他人!浩浩是個3歲的小男孩,經常跟涵涵一起玩兒。每次涵涵想玩浩浩手裡的玩具時,他媽媽總是一把搶過來,然後說:「你是男孩子,應該讓著女孩子!」
  • 繪本《兔娃娃》教導孩子玩具被搶了怎麼辦?
    如果別人搶你的玩具不鬆手,你該怎麼辦呢?你能原諒搶玩具的小朋友,然後和他一起玩玩具嗎?讓我們一起讀讀這篇《兔娃娃》繪本,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了。幼兒園的活動室裡,小茉莉抱起一隻可愛的兔娃娃,一會兒給它唱歌,一會兒給它餵飯,玩得開心極了。
  • 為什麼有的人爭了一輩子,算計了一輩,卻過得不如不爭不搶的人?
    為什麼有的人爭了一輩子,算計了一輩子,卻過得不如不爭不搶的人?命運的命盤裡裝多少都是命,大富靠命,小富靠勤,不爭不搶之人樂於分享,凡事看得開。愛算計之人自私心過重,害怕別人超過自己,很多事情太過於緊張,反而會弄巧成拙,得不償失。
  • 孩子愛搶玩具的3個真相,媽媽一定要知道
    愛搶玩具的孩子,若性格霸道,無緣由愛搶玩具,大多是受家長或周圍環境的影響。嘟嘟媽媽提問尹建莉:「嘟嘟這麼沒有禮貌,我該怎樣教育他不能搶玩具,學會分享呢?」尹建莉卻回答:「是媽媽做錯了。」「那是嘟嘟的摩託車,媽媽沒有徵求嘟嘟的意見,強行把孩子的玩具分享出去是不對的。」
  •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家長要先了解原因,「對症下藥」教他懂得謙讓
    很多大人希望孩子懂得謙讓,這樣跟他人相處的時候,也能減少很多矛盾。可最近毛毛媽發現,自家孩子特別的「自私」,一丁點謙讓的美德都沒有。毛毛的玩具和零食永遠都不會分享給別的小朋友,但是卻經常去「享受」別人的零食,或者是玩具。這讓媽媽覺得特別生氣,因為孩子如此自私的行為,沒少被別人背後議論。
  • 一生擁有兩個女人,不爭不搶,孩子管小三叫二媽
    一生擁有兩個女人,不爭不搶,孩子管小三叫二媽在香港半個世紀以來,湧現了許多傳奇的富豪,而其中霸氣的潮汕富豪蔡志明則是其中很特別的一位。他曾收購一家上市公司給自己的女兒蔡加怡練手,據說還特別喜歡開豪車和養馬。據網上的消息稱,蔡志明非常喜歡養馬,尤其是年輕時候,曾把養馬作為業餘時間的第一樂趣。現在手裡還有幾十匹好馬。
  • 孩子「姐姐搶我的玩具」,媽媽「你可以搶回來」,還有一句重要
    孩子:我說了,可她還是要搶媽媽:那你也可以搶回來孩子:我搶不過姐姐媽媽:那你現在告訴媽媽,就很棒啊。如果是在學校,你的東西沒有想要分享,小朋友想要玩,你可以告訴小朋友,我現在還想玩,我玩好了,再給你。 如果小朋友動手搶,你可以護住自己的玩具,或者搶回來。如果自己搞不定,就告訴老師。
  • 6招搞定孩子互搶玩具!二寶家庭尤其要看
    (來自:杭州網-杭州日報)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爭搶玩具,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可它卻不是一件小事,從這件小事裡,我們會看到孩子的分享、包容和禮讓這些問題。爭搶的過程,也是家長對孩子一次教育的過程,所以不容忽視。
  • 兩個孩子爭搶玩具,往往折射出家長的自私
    經常有媽媽跟我吐槽,「我知道強迫孩子分享不好,可有時候就忘了,親戚在也有點掛不住怎麼辦?」思考這個問題之前,寶爸媽先問問自己: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己的面子,哪個更重要?我對女兒說:「把滑板車給園園玩一會兒吧,巧虎說了小朋友之間要分享。」女兒點點頭把滑板車給了園園,兩個小朋友你玩一會兒、我玩一會兒,玩得開心又和諧。一會兒天天來了,天天的姥姥帶了一兜玩具分給小朋友們,我也把帶來的玩具,給大家一起分著玩。天天有輛託馬斯小火車,那可是我女兒的最愛。
  • 孩子搶玩具的背後,或許「凡勃倫效應」使然,關注物權意識是關鍵
    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中,經常會出現「搶東西」的情況, 如果在一旁仔細觀察一會兒,就會發現,總有那麼一兩個寶寶,對別人的東西青睞有加。而一旦搶到,反而玩兩下就會丟到一邊。一位閨蜜家4歲的寶寶金豆,就是這樣的行為模式。閨蜜為此沒有少給他講道理,但是下次遇到小朋友聚精會神地玩遊戲時,他還是會上去搶。每次場面都好尷尬的,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孩子總愛搶玩具怎麼教?照這個方法做,準沒錯!
    「是我的」、「我的」、……原來,是裝飾用的氣球,被孩子們拿下來玩,你爭我搶,鬧了起來,還誰都不肯退讓。這場景不就和我家蛋姐,吵著要氣球的時候一模一樣嗎。孩子們都想把氣球搶到手裡來玩,所以有了爭搶,我們平時說了很多遍的分享,這個當下也是不現實了。當然,我也不建議,強迫孩子去分享。
  • 孩子總喜歡搶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家長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煩心事:孩子一出去就喜歡搶別人的玩具,不給就哭鬧不止,搞得在場的大人都很尷尬,家長也感到很惱火。 所以,孩子喜歡搶東西,絕不是家長們擔心的品質問題,而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自然發生的情況。只不過,身為父母的我們都知道,搶東西是不對的,不管孩子有怎樣的初衷,我們都得糾正他們的這種行為。 下面就與家長們分享一下如何在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幫助孩子克制這個不受歡迎的行為。
  • 孩子之間搶玩具,大人鬧到派出所
    葉女士反映,12月26號中午,她帶著四歲多的兒子去玩樂高,後來兒子和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搶玩具,結果小女孩的媽媽動手打了自己兒子。杭州城西銀泰樂高旗艦店的監控錄像顯示,當時小女孩旁邊的空地上,掉了一個樂高玩具,葉女士的兒子走過去撿起來玩,之後兩個孩子就在同一張桌子上一起玩了一陣,後來小女孩要搶葉女生兒子手中的玩具。
  • 孩子愛啃手,愛吃零食咋回事?怎麼辦!(兒童教育家親身講訴)
    >小碗/觀點孩子愛吃手孩子愛咬人孩子愛咬東西孩子好零食孩子急躁.2)、有一些孩子對零食的渴望非常大,以至於一日三餐就吃零食,不吃正餐。拿我兒子為例,他屬於口欲期比較長的,快2歲了還一個勁地往嘴裡塞東西。但我們一直用寬容的方式任其發展,2歲後終於結束了。3)、後來我們發現他身上對待零食有兩個特點,一是容易滿足,買一包糖,第一次吃一塊,剩下的就忘記了,最後一般就是因為過期扔掉了;二是有自制力,一罐薯片,約好了一天一片,就放在餐桌上。
  • 孩子搶玩具、打人、發脾氣,原來也是它惹的禍
    後臺一位讀者引人深思的留言我們都知道人在嬰幼兒時期各種能力的發展和訓練,都比我們長大後容易接受的多,不少高智商、高才能的人,都缺少不了嬰幼兒時期的培養。尤其是語言能力這方面,不但是我們早期觀察孩子智商和情商的重要參考,對今後的學業成就,社會技能也有重要的影響。孩子語言發育不僅能加強孩子邏輯思考、解決問題、發展和維護關係的能力,甚至關乎孩子的一生。
  • 5技巧讓孩子自動自發收玩具
    孩子玩玩具老是不專心,是注意力不足嗎?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自動自發收玩具?孩子總喜歡搶別人的玩具,該怎麼辦?寶貝遊戲時難免會出現一些壞習慣。想讓孩子改變行為、學會正確做法,專家教你這樣做。
  • 《皓鑭傳》:比起教會孩子分享,允許孩子「自私」更重要
    、零食不捨得和別人分享,很怕孩子會成為自私的人。一次,弟弟成蟜偷偷拿了小嬴政的弓箭在玩,被小嬴政發現後,兩個娃就爭了起來。結果,小嬴政搶奪成功,他牢牢護著自己的東西,弟弟則倒在地上哇哇大哭。這一幕,恰巧被夏太后瞅見了。和大多數的奶奶一樣,她教育嬴政:你是哥哥,應該讓著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