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醫院骨科接收了一位膝蓋疼痛的先生,詢問之後了解患者是一位長期運動的健身人士,膝蓋曾經接受過關節鏡的手術。經過核磁共振的檢查顯示,膝蓋含有少量積液。
進一步的了解得知患者曾經經歷過一次車禍,半月板受了嚴重損傷,害怕會影響正常的生活,聽朋友介紹又進行了一次關節鏡的微創,希望能夠讓身體重回年輕狀態,沒曾想這次檢查竟然發現膝關節內有積液。
為何患者進行過關節鏡手術,依舊含有積液呢?
人體的關節很容易出現各種損傷,像肩部、膝蓋、腳踝、手肘等部位出現破裂時,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多的方案就是關節鏡手術。就像那位先生一樣之所以願意接受這種手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術後的恢復速度快。
首先大家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關節鏡是一個有極其細小創口的手術,即使醫生做手術的時候再小心再謹慎,身體的正常呼吸都有可能給關節帶去波動感。難以避免的觸碰到了一些原生的組織結構。
關節組織內部就會分泌出一些少量的滑液來保護滑膜,手術之後患者基本能夠保證正常的生理活動。如果半月板再次受到了過度的刺激後,關節周邊的滑膜炎就可能會重現,身體就會再次受到疼痛困擾。
半月板再次受到損傷的外因很好理解,一次沒有做好準備工作的慢跑、一次輕微的撞傷等等,包括踢足球、跳高等快速扭轉的運動都會造成二次損傷,關節之間的糙面反覆摩擦,就易出現積液。
患者術後應該進行哪些正確的應對方法呢?
患者在術後已經可以正常恢復運動的時候,躺在床上的時候,平躺雙手放鬆,在空中進行空蹬自行車的運動。每天進行三到五分鐘可以有效地促進關節屈伸的恢復效果。
在關節鏡手術之後,患者的疼痛感還是比較明顯時,可以進行冰敷緩解。找一個冰水混合物用毛巾包裹起來,輕輕在關節處滾動。冰冷的環境下不易產生細菌感染,滲透液流出的機率就會降低。
如果是腳踝關節進行過關節鏡手術,可以每天進行50次的提升腳背動作。小腿的靜脈血液流通得到緩和,就不易出現靜脈血栓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還能促進關節積液的吸收,患者的病情就能得到很大改善。
在手術剛結束的一到兩周之內出現關節積液是很正常的現象,患者不用過於緊張。如果擔心後期會有復發的可能,可以和醫生溝通一下是否可以注射藥物。少量的積液等到關節恢復就會消失,如果關節檢查發現有大量的積液,建議觀察一下關節的恢復情況。
社會生活中很容易出現關節損傷的現象,如果半月板撕裂之後進行了關節鏡手術依舊含有積液,看一下是手術後的什麼時期再進行下一步的方案。如果剛剛結束手術沒多久,及時觀察就沒問題了。要是手術後半年一年之久,最好儘快去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