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樂壇曾經有多畸形?量產「歌神」群魔亂舞,翻唱成風據為經典

2021-01-10 大而不當

華語流行樂壇發軔於上世紀70年代,始於臺灣,成於香港。

60年代秀場文化下的臺灣樂壇雜亂無章不成氣候,鄧麗君橫空出世後憑一己之力把樂壇提升了N個檔次,之後更橫渡東瀛徵服日本堪稱華人之光。

香港最開始流行翻唱英文歌曲,是許冠傑把粵語小調改良後搬上了流行音樂的大舞臺,開啟了一個極度繁榮的時代。

到了80年代香港先臺灣一步迎來樂壇大繁榮,這一階段的功臣是譚詠麟。

官方對譚詠麟的評價是把粵語歌發揚光大,小編深以為然,這個「發揚光大」指的是我們終於可以唱自己的歌追自己的星,華語樂壇有了自己的偶像,娛樂文化初見端倪。

臺灣因為鄧麗君的離開陷入混亂,一度在在閩南語歌與國語歌之間苦苦掙扎,導致流行文化滯後於香港。

香港人唱粵語能這麼紅,我們唱閩南語為什麼不行?大概是這麼想的吧。

實際上閩南語歌埋沒了一大批優秀歌手,唱《愛情騙子我問你》的陳小雲,跟吳宗憲一塊成長的羅時豐其實唱功都很好,代表作也不少,可惜只能在臺灣本土紅。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香港臺灣流行音樂同時進入大繁榮,這段時期出來太多巨星了,香港有「四大天王」,臺灣有周王齊童4天王,其中周華健號稱「天王殺手」,在臺灣本土狙擊了好多天王。

然而無限繁榮之下也孕育著各種亂象,繁榮的流行文化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在利益的推動下整個樂壇開始急功近利,紅成了唯一的目標所謂「笑貧不笑娼」,華語樂壇開始群魔亂舞了。

群魔亂舞的一大代表就是各種封號,有人笑侃是「封建迷信」,典型的就是「四大天王」。

一個四大天王把其他歌手統統抹殺了,香港每年的頒獎禮都成了4個人的主戰場,粉絲也被這4人包圓,別人湯都喝不飽。天王就天王,為什麼要獨獨限定這4個呢。

李克勤就深受其害,譚詠麟欽點的接班人都不管用,常年背著「第五天王」的稱號半紅不紅,直到差不多2000年才得到公正的評價。

如果說四大天王還說得過去的話,「歌神」就實在無法理解了。

大家知道世界流行樂壇重心在歐美,其次日本,最後才到中國,我們的流行音樂無論品質還是技巧都落後人家一個時代,銷量跟完全不能比。

麥可傑克遜一個《顫慄者》能賣1.4億,四大天王所有銷量加起來都比不過,這就是現實。

然後整個歐美樂壇,從披頭四、皇后、滾石到貓王,從麥可傑克遜到牛姐碧昂絲再到現在,沒一個「歌神」,披頭四那麼牛X也就是個搖滾樂隊,麥可冠絕全球也不過冠了個「流行之王」的美譽,天王封號都沒有。

中國怎麼就歌神了?跟人家比哪裡你就神了?

關鍵我們的歌神還量產,從許冠傑到張學友再到陳奕迅,短短50年已經三個了,平均每10來年生產一個歌神。

歌神一出誰與爭鋒?別管你唱片賣多少經典歌多牛「歌神」就完了。你再牛還能比神牛?粉絲就這邏輯。

「歌神」歸根結底是娛樂公司炒作的結果,你公司推了「歌神」我們也不閒著,「歌佛」、「歌聖」、「歌隱」、「歌俠」、「歌佛」、「歌怪」都出來了,整個一烏煙瘴氣。

樂壇急功近利的另一個表現就是翻唱成風,熟悉香港樂壇的都知道有這麼一句話—「一個中島美雪養活半個娛樂圈」。

大家都在比誰的歌能紅,誰的唱片賣座,那就比唄!自己寫不出來就翻唱別人的歌曲,最早翻唱英文歌效果不行,後來瞄準了同屬大中華文化圈的日本。

讓張國榮大翻身比肩譚詠麟的歌曲《Monica》,翻唱自日本歌手吉川晃司的《口琴》,大紅10來年的《風繼續吹》翻唱自《さよならのbai向こう側》,《共同度過》翻唱自趙容弼的《花》,《有誰共鳴》翻唱自谷村新司的《如夢》。

張國榮還算克制,總共翻唱近30來首歌曲,不到3張專輯的量。

張學友酗酒大鬧婚禮翻身的專輯《真情流露》,4首主打歌有3首是翻唱的日本歌,《暗戀你》、《分手總要在雨中》、《真情流露》全是翻唱人家的,他就靠這些翻唱打敗了一眾對手拿了92年暢銷大碟。

張學友的好多經典歌曲都是翻唱自日文歌,據不完全統計接近40首,《情已禁》、《李香蘭》、《一路上有你》、《遙遠的他》、《藍雨》、《月半彎》、《每天愛你多一些》、《來來回回》等等。

難怪當時有人戲稱張學友是「翻唱機器」。

當然不止張國榮張學友,整個香港樂壇包括後來的臺灣樂壇都在翻唱日語歌,任賢齊也翻了不少,李克勤幾首代表作也是翻唱自日語歌。

一直到周杰倫陶喆這些原創唱作人躥紅佔據半壁江山後翻唱之風才及時剎車。

這就是我們的華語樂壇,曾經就是這麼畸形

相關焦點

  • 日本天后有多火?曾經華語樂壇有一半歌手都是靠翻唱她的歌走紅!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曾經的華語樂壇歌手,有大部分都是翻唱日本的歌曲,但是很少人會知道其中翻唱的歌曲,有百分之八十都是來自日本創作歌手——中島美雪。被譽為是日本天后的她,自身有著超高的音樂創作天賦,並且由她參與創作的歌,每一首都有著極高的傳唱度,毫不誇張的說,當年在她巔峰時期,每一次新歌推出都是熱歌的誕生。
  • 5首風靡華語樂壇的經典歌曲,如今「它成了絕唱」
    那些年陪伴我們的華語歌曲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有這麼幾首歌無論何時何地都是經典。其中一首現在已經成了絕唱。羅大佑《童年》這首歌的原作者是張艾嘉,但後來羅大佑把它唱紅。因為羅大佑在華語樂壇有一定的地位,一般說這首歌大家都習慣說羅大佑。
  • 這些經典歌曲居然都是「抄襲」,華語樂壇也曾是「漢化大師」
    如今的華語樂壇,抄襲/侵權事件層出不窮,漢化大師,音樂裁縫到處都有,但是在那個華語樂壇早期的時候也有很多的漢化作品,但是那時候的歌卻很妥善地處理好了版權問題,而且好作品一直被傳唱至今,我們來盤點一下1.
  • 張國榮,劉德華,張學友,王傑……華語音樂裡有哪些經典翻唱?
    華語樂壇鼎盛的八九十年代裡,有哪些經典的翻唱?小球球現在給大家分享幾個我認為最經典的一些翻唱作品。張國榮谷村新司歌神張學友也翻唱過不少經典,想必大家都忘不了《國產凌凌漆》中的那首《李香蘭》,這首經典改編自日本歌手玉置浩二的《行かないで》,收錄於張學友在1990年推出的專輯《夢中的你》。
  • 華語樂壇靠日本人養活?這些經典歌曲都是翻唱!
    翻唱歌曲列表2除了上述提到的這些,還有大量的華語歌曲翻唱自日本,篇幅有限不再贅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一搜。可以看出,被華人翻唱最多歌曲的日本明星為中島美雪。根據統計,中島美雪約有70首作品被改編為一百多首華語歌曲,其中以香港和臺灣翻唱最多。從70年代至今,中島美雪幾乎每張專輯都有歌曲都被華人地區歌手所重新填詞與翻唱。
  • 這首華語樂壇的經典歌曲,被許多歌手翻唱,只為致敬鄧麗君
    本文由夢悅娛樂獨家發布,歡迎大家翻閱往期文章這首樂壇的經典歌曲,被眾多歌手翻唱,只為致敬鄧麗君如果能夠在當下的流行樂壇裡,選出幾首男女老少既熟悉又能哼唱的歌曲,那肯定就少不了鄧麗君的那首《甜蜜蜜》,這首歌在剛發行的時候,就已經火遍大江南北了,直到現在這首歌被翻唱了無數遍
  • 盤點華語樂壇最經典的演唱會
    華語樂壇數十載,星光璀璨無數顆。演唱會,是展示歌手綜合實力的最好舞臺,一場演唱會下來,可以看出歌手的現場演繹能力,也可以反映出歌手的受歡迎程度。回望華語樂壇的演唱會,有哪些經典的演唱會呢?這場算得上是華語樂壇live總統山級別。
  • 華語樂壇當之無愧的十大天王巨星
    華語樂壇上流行這一句話,叫做「杰倫之後再無天王」。意思是說,自周杰倫之後,華語樂壇再也沒有出現過能稱之為天王的歌手了。目前活躍在樂壇一線的林俊傑、張杰、薛之謙等雖然唱功好人氣旺,但稱他們為天王,他們似乎還沒有到達那個級別。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梳理一下,華語樂壇上毋庸置疑無可厚非的十大天王級歌手。他們的存在,曾讓華語樂壇的江山更加如此多嬌。
  • 華語歌手成千上萬,為何只有他成為歌神接班人?
    陳奕迅曾被認為是歌神張學友的接班人,在風起雲湧的華語樂壇以一首《K歌之王》濃墨重彩地寫下自己的名字。由此,從七十年代中期,歌神許冠傑為港樂揭開序幕。內地樂壇,樸樹青澀的唱著如今被盤尼西林翻唱,令亞東掩面的《New boy》,被眾多90後家長「誇獎」這個髮型並不「樸素」。而此時的香港樂壇,張學友剛剛拿下代表無上榮譽的香港金針獎,四大天王的氣勢稍有間歇,謝霆鋒用其不服輸的個性和曲風,吸引走年輕人的目光。而現在回想,此時更無法讓人忽視的應當是26歲的陳奕迅。
  • 她可能是被華語樂壇翻唱最多的日本歌手了
    截止目前,她已經發行了40多張專輯,作詞作曲五百餘首,其中有70多首被港臺歌手翻唱,所以即使對她不了解的聽眾也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中島美雪可能是被華語樂壇翻唱最多的一個日本歌手,所以近些年在網絡上一直有種說法「中島美雪養活大半個華語樂壇」。
  • 一代大神左宏元,撐起了1992年華語流行樂壇原創金曲一半江山
    說起華語流行樂壇的歷史,有2個時期可以稱作巔峰。一個是21世紀之後周杰倫領銜的時代,代表年份是《七裡香》和《江南》雙峰閃耀的2004年,但是這個時期唱片銷量受網絡和盜版影響,其實已經大不如前。所以真正稱得上華語流行樂壇最巔峰的時光,應該是1992-1993年,尤其是1992年,經典歌曲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稱得上華語流行樂壇最具代表性的一年。
  • 五首華語樂壇經典翻唱歌曲,首首經典,第一首騙了所有人
    翻唱也能成為經典 其實,有很多歌手剛出道,還沒有代表作的時候,都是翻唱過別人的歌曲。有一些甚至超越了原唱,成為了經典。 今天,給大家盤點五首華語樂壇中的經典翻唱。
  • 翻唱超越原唱,如何成為「催淚歌神」?
    不過等他開口唱歌,「山頂洞人」就變成了「催淚歌神」。舞臺上演繹了多首翻唱作品,首首經典,很多歌曲的熱度甚至超過了原創。著名樂評人耳帝更是對楊宗緯讚不絕口:「華語樂壇從未有過這樣的歌手,技術功底與人文色彩兼備,將苦情芭樂的主流所需的硬性指標,與臺灣本土民謠的文藝範兒合二為一
  • 華語樂壇唱功最好的五位男歌手,第一絕對是大神級人物!
    在華語樂壇,也有奮鬥幾十年的實力唱將們。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華語樂壇唱功最好的五位男歌手。5.周杰倫為什麼只給周董排到第五位呢?其實周杰倫的唱功是相當不錯的,不過更為關鍵的是唱他的歌千萬不要模仿,尤其是他那種壓著嗓子癟癟的感覺,那是他音色本就如此,如果你模仿這種音色的話,唱不出他的味道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唱完會感覺相當累。他的有些歌曲一般人很難唱上去。
  • 網絡上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張學友,歌神難道真的是吹出來的?
    ,毫不誇張的說縱觀現如今整個華語樂壇,能夠被歌迷們這麼稱呼的只有張學友一人,即便強如陳奕迅也只能退居其次被稱為「歌神接班人」,可見張學友的地位不僅崇高更是具有唯一性。,第一就是張學友稱霸歌壇的年代已經逐漸遠去,年輕人相對而言不夠了解他,也沒有感受過張學友橫掃華語樂壇時的霸氣,再加上現如今音樂元素繁多,張學友的港式情歌顯得有些單薄,因此很容易產生歌神言過其實的感覺
  • 在樂壇被封歌神,在圈內有「好好先生」之稱,如今愛情事業雙豐收
    1984年,張學友憑著一首《大地恩情》,在20000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得業餘歌唱大賽冠軍,首次在樂壇嶄露頭角。在93年,《吻別》一出,當年亞洲銷量第一,世界銷量第二。打破了很多記錄,也讓張學友被封為「歌神」,從此在樂壇上紅得發紫。肯定會有很多人會說,為什麼張學友憑藉這首歌就能被封「歌神」?大家不要急,小編給大家好好說一說。
  • 眾多華語經典歌曲都是翻唱日本的?周杰倫這3首歌被日本歌手翻唱
    小時候聽的歌都是港臺歌曲,那個時候絕對這些歌唱的好好聽,而且歌曲的類型有很多,因此在小時候,除了會聽那個時候最火的歌曲之後,就是會聽那些已經紅火了很多的歌曲。而且那個時候因為年紀小,甚至還認為那首歌就是歌手自己一個人創作過來的,因此還很佩服那些歌手,只不過等到長大之後,才明白在樂壇中真正是自己寫歌,自己唱的歌手還只是少數。
  • 張學友:一代歌神的傳奇人生,在音樂上為我們留下許多經典歌曲
    在家排行第二,有一個哥哥一個妹妹。他自幼愛好歌唱,喜歡跟著唱片練習唱歌。中學時,他嘗試與朋友組織樂隊。高中畢業前期,他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歌唱比賽,獲得第二名的成績。香港崇文英文書院畢業後,他先後任職於香港貿易發展局以及國泰航空公司。一九八四年,他憑藉歌曲《大地恩情》獲得首屆香港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冠軍;同年與寶麗金唱片公司籤約,從而正式進入歌壇。小編最喜歡的是他的《吻別》,有一段時間總是單曲循環。
  • 【方根都】請您欣賞:華語樂壇的10個經典的演唱會
    徐志摩曾說,人的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
  • 華語樂壇不能不提的10個演唱會現場,經典到無以復加
    徐志摩曾說,人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但人們也都說,人一生至少要看一次演唱會,跟著節奏扭動身體,和幾萬陌生人一起吶喊嘶叫,痛哭流涕,那一刻,你也許能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