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破舊老屋,如何變身網紅民宿?

2020-12-25 騰訊網

老房子是不是一定要拆建?鄉土味的東西就沒有一點價值?其實,恰恰是這些被人遺棄的老房子代表了獨具中國傳統色彩的鄉村建築文化,它們跟自然的關係遠遠要比現代的鋼筋混泥土建築來得和諧、永生。

鄉村民宿作為鄉村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盤活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推進鄉村振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利用閒置農宅開發民宿,必須要以正確的改造方式為指導,對舊民居建築進行優化設計,融合本土的人文精神和自然景觀、古樸建築和現代生活,煥發新的生命力。本文通過三個案例,解析如何將閒置農宅變身人氣民宿。

沿坑嶺頭村

藝術點亮民宿產業

浙江省松陽縣的沿坑嶺頭村,有近400年歷史,距縣城較遠,歷史上交通極不便利。如今的沿坑嶺頭村已入選為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村內黃泥牆、小青瓦的傳統民居隨處可見,成片上百年的古金棗柿樹更是村裡的一大景觀。

沿坑嶺頭村局部鳥瞰

2012年5月,浙江省麗水市技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李躍亮老師被下派到松陽縣楓坪鄉擔任農村工作指導員兼楓坪鄉黨委副書記。畫家出身的他閒暇之餘常走村進戶尋找可以寫生的地方,一個偶然的機會他來到了沿坑嶺頭村——一個在當地下山脫貧政策鼓勵下即將被廢棄的村莊。

村落所在地自然環境非常好,整體山勢如同一把金交椅,很是特別,村落周圍植被繁茂,有良田美竹散落其間,傳統民居高低錯落的成片分布於各個小山坳中,兩片集中成片的金棗柿樹群可金秋時節可謂美不勝收。「畫家村」的想法應運而生。

沿坑嶺頭村「金交椅」格局之座面部分

金棗柿樹群局部(已落葉的前景樹)

經過第一代住宿、第二代住宿的開發,促進了沿坑嶺頭村的旅遊發展,村子的名氣也隨之大增。

沿坑嶺頭村錯落有致的民居

第一代民宿(均稱1.0版本),主要接待前來寫生畫畫的學生,條件相對比較簡陋,僅僅滿足了基本的住宿需求。

一代民宿「得造花香」天井院

「得造花香」客房床鋪

「得造花香」餐廳

二代民宿擯棄了高低床,以標準間為主。在一代的基礎上對房子進行了適當的裝修,屋內相對整潔乾淨,房內採用明瓦,窗戶加大,滿足通風和採光的需求。每個房間有了獨立的衛生間,也出現了公共空間,布置了茶几、沙發等現代生活的元素。這樣的民宿,以「速寫小院」為代表。

二代民宿「速寫小院」入口

「速寫小院」標準間兩張

二代民宿簡單舒適,卻滿足不了畫家創作的靈感。需要一個集住宿、茶歇、創作間等於一體的多功能三代民宿(3.0版),已成為「畫家村」發展到此時能否有所突破的一個瓶頸。「柿子紅了」便慢慢的生根發芽。

三代民宿選址根據房屋的位置及周邊環境,民居的可塑性,以及主人的態度等,最終選擇了現在「柿子紅了」所在的這一棟民居。

民居位置不錯,坐北朝南,剛好在路邊,門前有開闊的山谷和層層疊疊的遠山,且離村口近,交通比較方便。除去房子本身比較破舊之外,其他條件都很不錯。民居建於1976年,佔地16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院落面積80平方米。主體兩層加附屬用房,坡屋頂,可以有較多的空間利用,也可形成豐富的空間層次。民居為木構結構,梁架結構完整且較為穩固,僅需局部進行結構加固,無需進行大的調整。夯土牆體,同時二層窗戶本身較大,較好的規避了夯土牆開窗困難的問題。

「柿子紅了」對面的山田景觀

縣領導給予了大力支持,由政府作示範、打頭陣,以向村民租賃20年,並出資改造。原主人住在一樓的大房間,民宿的日常經營也由原主人打理。

整個房屋的改造主要由李躍亮老師和知秋畫廊的吳小芳完成。李老師負責是建築改造和硬裝部分,主要包括結構的加固、屋頂的改造、門窗的替換、樓梯的設置、室內牆面的設計與處理、室內的地板處理、以及院落的設計和鋪裝。改造主要以安全性、舒適性、多樣性與本土性為原則。

「柿子紅了」一樓接待廳

安全性主要體現在民居結構的加固、屋頂的防水(防漏)處理。沿坑嶺頭的降雨量較大,當地的屋頂做法是在檁條上鋪設望板,望板上直接擱瓦,屋面沒有做防水處理,時間長了容易出現漏水、雨水腐蝕梁架結構的現象,需要經常對屋頂進行檢修。這裡解決辦法是檁上放木板,木板上做防水層,防水層之上才是塑板,上面再擱瓦。檁條上的木板一是給室內一個比較平整舒適的屋頂界面,再則可以避免人直接看見防水材料。

改造民居所在地自然風光極好,南向可見遠山、山谷、林木,陰雨天的雲霧景觀又是這裡不可多得的自然之美。通透不僅在於「通」,更要「透」!將四時美景收於眼底,最重要是便是——窗,把原有窗戶增大。因夯土牆體結構特徵導致開窗面積不宜太大,因此窗戶主要在縱向方向增高,並增加木樑。一層原有的樓梯間十分暗,沒有窗戶。為了增加通透感,在樓梯間的牆上開了四個小窗,增加採光的同時,又創造了畫框一樣的效果。

這裡還出現過一個有趣的小插曲:當地流傳著一種在堂屋後面(正中間)開窗會漏財的說法,於是主人極不同意開窗。遊說村民也是需要技巧的,如果四小窗避開中軸線來開,是不是就不算正中開窗了呢!增加了四個小窗之後原有的牆體「透氣」了,屋外的綠色也被畫框收入屋內。在二層的客房中,都增添了「天窗」採光,也為客房營造了溫馨浪漫的氛圍,白晝的陽光,夜晚的星空,只要你抬頭,它們一直都在。

在公共區二層的咖啡吧有一處很有創造性的改造,原有南面牆體上有一處局部倒塌後殘留的牆洞,改造成了頂部傾斜的大面積條形窗,在傳統的老房子裡又增加了幾分現代的時尚感。

左:原有樓梯間牆面,比較封閉

右:在此牆面上增設了四個小窗

左:南部牆體原有的牆洞

右:牆洞改造後的效果

「柿子紅了」與一般的民宿或農家樂的重要區別在於空間使用的多樣性,這裡既有針對不同使用需求的單間和套房,又有可供創作或交流的公共空間。從建築平面上看,「柿子紅了」在常規三開間正房的東側有一個不規則平面的兩層的結構。

主體部分的一層正中是原堂屋改成的接待廳,東西兩側分別為西側原主人的居住空間和東側兩間獨立客房;客房之間的過道可通往東側的公共區域;二層正中是一個疏朗的公共空間,西側有兩間獨立客房,東側則是一個集茶飲、創作、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套房。

主體建築的東側被改造為整個民宿非常重要的公共區域,分上下兩層,以樓梯相連,一層通過西側過道可達接待廳;一、二層均為的可提供咖啡、茶飲的交流空間,吧檯設在一層。這樣的公共空間即適用於熟人的小聚會,又為陌生人的相識、交流提供了更為便利的場所。

左:茶室改造前;右:茶室改造後的效果(一)

茶室改造後的效果(二)

在滿足安全性、舒適性和多樣性之外,「柿子紅了」在材料的處理和使用上非常注重本土性。改造中多採用當地傳統的青磚、保留夯土牆、木隔斷、紅黑瓦頂,延續了浙南民居特色;室內地板和天花板儘量採用當地的舊材料,儘管舊材料在使用存在著重新拼接的難度,人工成本也相對較高,但保留了原始古樸之感,這是新材料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在屋面瓦的使用上,也保留了當地傳統的紅瓦和小青瓦;公共空間和室內的牆面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夯土牆或木隔牆,夯土牆僅做了簡單的處理,保持原有的肌理與色彩;客房部分為了滿足使用者對乾淨整潔的需求進行了風格適宜的室內粉刷。

經過改造,「柿子紅了」已經擁有了一個多樣的、流動的、有歷史記憶的空間本體,更進一步功能與品質的提升就要依賴於室內的軟裝來表現了。

二樓樓梯盡端的陳設

「熱愛自然,回歸簡單生活,追求小而微的生活,以及這樣的鄉村生活所帶來的心靈修復和成長。」是室內設計師在體驗了沿坑嶺頭村生活之後對「柿子紅了」的定位。希望把自己對美的感受,對生活的理解,對居住使用者的尊重與體恤,落實到「柿子紅了」的一器一物。在獨立客房的設計上,分別採用「幽蘭生前庭」、「野竹自成徑」、「採菊東籬下」、「為梅且拆屋」、「陌上緩緩行」五個主題,既符合中國傳統審美,也富有鄉村野趣。大部分的家具採用木質等自然材質。房間的裝飾大部分是來自這個村子,如盛花的土陶、採摘的果子、野花,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是經過設計師仔細思考和精心挑選的。

左上:「幽蘭生前庭」主題房間牆面

右上:「幽蘭生前庭」房間內茶具

下:「幽蘭生前庭」房間內燈具與擺件

左:「野竹自成徑」主題房間改造後效果

右:「採菊東籬下」主題房間改造後效果

左:「為梅且拆屋」主題房間改造後效果

右上:「陌上緩緩行」房間內擺件

右下:「陌上緩緩行」房間內茶具

公共空間的室內設計也是「柿子紅了」出彩之處。二層低矮木樑結構的保留為咖啡吧創造了獨特的空間感受。同時,咖啡吧的設計聚集了鄉村、工業化、自然和7080懷舊等各類元素。桌子是利用收集來的舊木料由村民親手製作,天藍色的舊牆壁是原來留下的,並保留了剝落的狀態,沒有刻意重新粉刷,這塊牆壁成為了留言牆,讓充滿歷史記憶的老牆得以續寫新的歷史。

主體建築二層正中的公共空間被用作了茶空間,命名為「茶餘雲起」,沒有多餘的裝飾。中式茶几、簡易的家具和通透的落地窗,既可以品茶聊天,又能觀雲。在家具的使用設計師也逃離了固有的模式,將柱間橫梁作為茶几、鼓當凳子。燈具的選擇上則與當地編織手工藝相結合,保留了當地的傳統元素。

咖啡廳一層改造前

咖啡廳一層改造後

咖啡廳二層改造後的布置及陳設

「柿子紅了」民宿改造總共用了40萬元,硬裝30萬,軟裝10萬,於2014年10月完工並正式投入運營。之所以叫「柿子紅了」正是源於那村中180多棵的古金棗柿樹,而「柿子紅了」庭院內已為金棗柿預留下了樹池,也是希望沿坑嶺頭的標誌景觀可以在這院子中得以延續。

「柿子」紅了之後,畫家村的名聲更響了,遊客多了,柿子也賣瘋了,還有人遠道而來就為體驗一下「柿子紅了」……

從計劃整村搬遷到如今的畫家村,沿坑嶺頭有了歷史的轉折。一間民宿的成名挽救了整個村子,這是我們從「柿子紅了」中看到的最直觀也是最好的結局。

「柿子紅了」

鳳凰居

古老建築肌理的新靈魂

坐落在莫幹山上的鳳凰居,原建築結構老舊,已被廢棄多年。經過向當地農民學習與土地相處的倫理以及以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繕和改造,將本土的人文精神和自然景觀、古樸建築和現代生活相融合。

項目改造前

項目改造後

門前有石階,是用有紋理天然石塊的削成。種一些野花草在石階縫隙內。取帶有苔蘚痕跡未經斧鑿的石塊砌成圍牆,這樣便有了山谷間的風味。

相較於「室」 的隱秘性而言,」客廳「是對外敞開的部分,位於建築前部,是用來宴請賓客、朋友聚會的場所。

山中居室適宜明亮乾淨,不可太寬敞。明亮乾淨則令人心曠神怡,過於寬敞則費人目力。為了復原山中原始風味,讓居住體驗更加的神清氣爽,後室的牆全部改成了全景玻璃,讓後山的景色一覽無餘。透過玻璃,室內的人可以看到外面的陽光、風雨、感受到自然界的變化。

亭子下是SPA衝浪池,花池中種滿了羅勒和香料,方便烹飪時新鮮採摘。

開放的大廚房有些誇張,為了滿足眾多客人可以同時參與料理,共享度假歡樂的時光。頂面天窗採光的設計讓室內更具室外感。

吧檯後面隱藏著頂級的BOSS音響設備和TV設備,可以移門推開卻又不經意被發現,為了不同客人需求而設計。

柔軟舒適的多功能榻榻米床。為滿足度假時而超出人數而準備,能滿足2-4人同時入住,也具備兒童在此同時玩耍溝通的場所。

精心挑選製作的橘色舊瓶燈,讓房間更加溫馨,床品按照5星級酒店的標準配置。

房間的浴缸將是推開度假時間後續的故事......

這種不破壞原有建築外觀的改造型鄉村度假小屋被稱為「超五星」,因為星級酒店所有的空間都是公用的,從公用區域跨到私用的房間,不會有諸如院子、客廳這樣的過渡空間,但改造類的鄉村老屋不同,它通常私密性非常好,有很大的院子,獨立的客廳,視野開闊的露臺,加上創意十足的配飾,柔軟的床墊,綠色無汙染的食材……,從內心的享受來說這些其實已經超過了五星級。

霸王嶺雨林酒店

建築與自然交融

霸王嶺位於海南島西南部昌江縣境內,是海南省面積最大的林區,也是規劃綱要首批17個重點景區之一。雨林老屋酒店位於霸王嶺山腳下,原來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青石結構職工舊住房、舊廠房,通過設計改造後,打造成了一家集黎苗風情、森工文化為一體的森林旅遊度假酒店。

設計充分體現節能、環保。酒店擁有24棟青磚灰瓦的墅式院落,每套房都配有獨立庭院、溫泉泡池等設施。融合「霸之林、王之木、奇之石、溫之泉」同時也拉開了霸王嶺旅遊風情小鎮建設的一個序幕。

項目改造前

原始狀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青石結構職工舊住房和舊廠房,宿舍聯排單間,庭院、圍牆。

項目改造後

雨林老屋的24棟小院依地勢而建,分列三排,第三排位於最高處,第一排位於最低處,項目組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改造。

雨林老屋酒店改造按照修舊如舊的規劃改造思路,通過修復、加固、重建、保留手工痕跡,營造農家院原生態的建築風格。

房舍分為三排,最邊側是一條直接通向前廳的石板小道,兩旁是蔥鬱的綠色植物,還有翠竹;一套一個院落,進入院子都是打開半人高木門。

夜晚的林蔭小道,這是中間一排的房舍,有起高的陽臺,都是獨門獨戶的小別墅構造。

院落各有不同,有石板鋪的小道,散落各處的鵝卵石,石桌、竹子,設計中充滿意境。進入小院內,有樹有石凳,到了晚上還有射燈,讓人感覺到非常寧靜。

這是帶有桑拿室和溫泉的院子,院中石階上下有起伏,充滿層次感。整個風格既鄉村又現代。

室內裝修豪華,房間分為一室一廳一衛,布局得當,動線合理;裝修採用部分文化石點綴,肌理感很強,衛生間採用大量石灰石和鵝卵石,積極鄉村氣息。讓人有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但房間內的設施卻是非常現代化的,而且配備齊全。

到處是充滿設計感的景觀,大多是生活常見的物品,稍作加工便成了藝術品,石頭、木頭構成了景觀的主元素。

風格獨特的圍牆設計,細高的塔樓、茅草門樓和文化石塊堆砌構成了圍牆,數十米之外就能看到木牌上刻著的雨林老屋四個字。

純木結構的酒店大廳,木樑、木柱的錯落,整個大廳通透寬敞,船木桌椅、紅燈籠、木質窗欞構成了獨特、質樸的民宿風格。進入雨林老屋酒店,會感覺一陣雨林氣息迎面而來,不僅因為它的整個基調很讓人放鬆,外觀上給人感覺既時尚又古樸。

鄉村民宿設計主要是以舊民居建築為載體,在實際設計改造過程中,需要以建築本身為基礎,實現物與景、人與物的完美融合。鄉村老房子承載著時光的印記、記錄著鄉村的厚重歷史,通過對其進行改造設計,將老房子打造成為獨具特色的鄉村民宿,使老房子獲得新的生命力、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途徑。

來源:智慧小鎮三把斧

相關焦點

  • 民宿改造案例 鳳凰居+雨林老屋酒店+柿子紅了+南屏老宅
    房間的浴缸將是推開度假時間後續的故事.這種不破壞原有建築外觀的改造型鄉村度假小屋被我們稱為「超五星」,因為星級酒店所有的空間都是公用的,從公用區域跨到私用的房間,不會有諸如院子、客廳這樣的過渡空間,但改造類的鄉村老屋不同
  • 古城牆下的「網紅民宿」帶熱全村旅遊業
    昔日的武要古城,城牆雖呈現出歲月的斑駁,但依舊雄偉壯觀,曾經破舊的邊陲小村「搖身一變」成為如今的「網紅景點」。一進村口,「中國傳統村落武要古城」幾個鮮黃的大字在高大威武的紅色石壁上顯得莊嚴而醒目。沿著紅瓦灰牆一直往裡走,一座別致的民宿小院映入眼帘,整潔的院落,復古的窯洞,用黃泥抹的門面,黃綠相間的木質門窗與新房的顏色遙相呼應,這裡就是位於土城子村武要古城城牆下的「網紅民宿」——莊戶人家。古城牆下的「網紅民宿」「莊戶人家」的主人名叫張利民,是卓資縣梨花鎮土城子村村民,過去在縣城跑運輸,後來又四處奔波做工程,一年到頭不著家也掙不了多少錢。
  • 奉節石崗:老屋變民宿 抱團發展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李家老屋是位於海拔800米山腰處的一家農家樂,2014年,由外出創業人士李亮、李應中、李應財等5人回鄉開辦,周邊種植有夔柚30餘畝、軟籽石榴50餘畝。「剛開始,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吸引了四方遊客紛紛前來。」
  • 共和這家民宿成網紅打卡點!來一場嚮往的生活,約嗎?
    共和這家民宿成網紅打卡點!來一場嚮往的生活,約嗎?隨著名氣漸長,泊瑞·和安裡民宿既富有傳統文化韻味,又展現現代元素的老屋逐漸成為網紅點,吸引著不少市民前來打卡。通過改善鄉村的人居環境,築牢鄉村的配套基礎和設施,不斷吸引城市向鄉村的互動和回流,吸引城市的遊客、年輕人、單位企業到鄉村來拓展、文旅和休閒度假。」
  • 21+1鄉村文化旅遊建築設計:老屋民居改造民宿酒店精粹
    文化強國,鄉村振興。我們看到無數鄉村葳蕤茂盛,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鄉村一邊自信滿滿地發展,一邊再次容光煥發,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富有,越來越發達。此情此景,鄉村旅遊也在井噴,老屋民居被歷史雕刻,為時代照亮,讓巨變喚醒沉睡的價值,開啟改造、設計與重生之路。
  • 沁水杏則:小山村變身民宿「網紅」地
    作為沁水縣首批農林文旅康產業融合發展試點村,杏則村依託良好的農業、文化和生態資源,建設了龍隱山居、龍隱田園和徒步休閒步道,與千畝連翹種植基地共同構成徒步文旅小鎮的藍圖,成為晉城「微度假、慢生活」的鄉村旅遊首選目的地。記者宋嶽廷 攝美麗鄉村建設,不僅改善了村民們的居住環境,還為他們帶來了真正的實惠。
  • ​5A景區帶熱鄉村民宿 重慶領銜網紅民宿目的地
    住民宿怎麼選?鄉村民宿和網紅民宿受青睞報告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鄉村民宿熱度不減,去鄉下過大年也成為許多人的選擇。據統計,全國近百個旅遊鄉村都組織村民推出了豐富多彩的年俗活動,打年糕、看地方戲、寫春聯、掛燈籠、舞龍舞獅等,年味兒十足,遊客體驗性很強,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從美團民宿平臺的近30萬套鄉村民宿房源預訂情況看,鄉村民宿的預訂量除10%來自本地用戶外,90%來自異地用戶。
  • 一個網紅民宿主的自白:如何經營一家有特色的民宿
    然而,隨著城市化、現代化和工業化的發展,大量鄉村遺落的老建築,以及隱匿於鄉村山林樹叢間的舊房子,在數年前迅速受到資本家的青睞,大量舊房改造後,搖身一變的鄉村民宿,像雨後春筍般蓬勃成長。也就在北方鄉村民宿剛興起時,我也加入這一新鮮行業,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都沒有前車可鑑。但熱情足可以抵擋萬難。
  • 姥爺的「網紅村」(王修齊)
    姥爺的「網紅村」(王修齊)來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近幾年「網紅」這個詞悄然興起,我姥爺所住的村子——慈口觀村也趕了個時髦,成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每天,來到村子裡參觀的遊客一波接著一波。記憶中的慈口觀村是古老而破舊的,整個村子三面環山,只有南面一個出口。進出村子的路也是破舊的土路,遇上下雨天,路面泥濘不堪,還容易摔跤。有的房子是用石頭蓋起來的,有的甚至還是土坯房,看起來破破爛爛的,一點也不美觀。那時候,我就在想什麼時候姥爺所住的村子能有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呀?
  • 回鄉創業開出網紅新民宿 ——返鄉大學生於剛在張北經營民宿活出...
    回鄉創業開出網紅新民宿 ——返鄉大學生於剛在張北經營民宿活出別樣人生 2020-08-11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行記 寧波保存最完整的石屋群,「石頭村」變身網紅村
    近年來,許民村遵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村落保護與旅遊開發相結合,把一個破舊的窮山村,打造成遠近聞名的「美景村」「網紅村」,先後獲得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3A級景區村莊,中國首批休閒遊基地、中國特色民俗古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最美村鎮等榮譽稱號。 許民村的歷史可追溯到南宋末年,至今已有700多年。
  • 北京市鄉村公路大修1600公裡 高顏值網紅路帶火民宿農家樂
    關鍵詞1 美景美麗鄉村路變身網紅打卡點代表道路:喇碾路、鄭迴路成績單從2020年起,北京市每年將完成200公裡美麗鄉村路創建。一條條美麗鄉村路,帶著深山裡的村民過上了新生活。一張航拍圖上,茂密的白樺林依山而種,金秋時節全部被「染成」黃色,一條平整簇新的道路蜿蜒向前,穿越森林,成為這幅俊美畫卷的焦點。這條被評為北京最美鄉村路之一的喇碾路,已經成為不少旅遊、攝影愛好者爭先前往打卡的網紅路。
  • 寧德東壁村:一個小漁村如何變成「網紅」打卡點?
    [新聞頁-臺海網] 新華社福州11月9日電題:一個小漁村如何變成「網紅」打卡點? 「鏡頭」帶來人氣和發展機遇,小漁村變身「網紅」打卡點,搭上鄉村振興「快車」。 水平落差近10米的海岸邊上,多棟樓房正在裝修,有的房前還修上了小型遊泳池,民宿產業在這個200多戶人家的漁村中快速崛起。「『十一』期間,10間客房淨賺4萬元。」東壁村漁家樂民宿老闆娘許益芳說,節假日村裡經常一房難求,越來越多村民加入民宿隊伍。
  • 精品民宿留下遠方的客人
    一進村,「象外高臥」民宿映入眼帘。「房間得提前預訂,不然訂不上房。」「象外高臥」民宿負責人郝慶國樂呵呵地介紹,來這兒的客人多是為了享受山野間的慢生活。近兩年來,在太行山上,一批類似「象外高臥」的精品民宿方興未艾,這些民宿都「藏」在邢臺西部太行山深處的傳統古村落中。伴隨著近年來鄉村旅遊的興起,民宿這一新型的鄉村休閒模式也隨之出現,民宿經濟日漸紅火。
  • 陝西留壩縣:「一舉兩得」的鄉村民宿
    北京一家民宿企業看中了點綴其間的老房屋、青瓦片和夯土牆,與村扶貧社合作,將這裡騰退出來的11座老屋進行了原生態改造,集現代化設計與陝南民居特色於一體,讓遊客既能體驗到當地鄉土風情,也能享受到舒適的居住環境。近年來,留壩縣通過脫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並依託秦嶺的綠水青山打造豐富的旅遊產品,當地民宿產業已初具規模,一些國內知名民宿項目也紛紛落地留壩。
  • 【一起學院】鹿港小鎮創始人空降重慶,聆聽老屋如何變身百萬事業的文創小鎮
    ▲點擊上方藍字【一起文創】 關注重慶文創民宿第一平臺T   O   G   E   T   H   E
  • 途遠網紅民宿助力撫遠抓吉赫哲族村上榜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如何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與旅遊資源,將其打造成聞名旅遊村。通過裝配式創意民宿群落,將東極觀日、赫哲歌舞、江中漁獵、溼地風光等旅遊資源整合,讓昔日偏僻荒蕪的小漁村成為民俗生態旅遊「網紅」打卡地。赫哲族村途遠驛站同時引入途遠旗下會員制民宿預訂平臺「趣悠悠」與旅遊特產分享電商平臺「途禮」進行線上和線下專業運營,提供項目運營、民宿預訂、特產售賣等服務,有效解決了鄉村旅遊產業面臨的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稻作人家」紀事:民宿裡的鄉愁記憶
    本文轉自【求是網】;遼寧盤錦市大窪區榮興街道,坐落著遠近聞名的榮興稻作人家民俗村,在吸引眾多省內外遊客前來體驗稻作文化、感受遼河口文化的同時,也摸索發展出農村第三產業的新業態:民宿。原汁原味的盤錦老屋「稻作人家」中隨處可見濃濃的鄉土氣息。攝影/郭玲 「如果以紅海灘國家風景廊道、金帛灣海灘、江南風情園為邊界劃一個圓,那麼榮興稻作人家民俗村就坐落在這個圓的中心區域。
  • 《功夫學徒2》| 復活老屋·松陽模式在芒果TV播出
    歲月流轉,老屋緘默不語,卻藏著許多光陰的故事。節目第四期,國際學徒來到了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譽為「最後的江南秘境」的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體驗松陽縣「拯救老屋」項目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拯救老屋」行動將資源盤活,使古樸村落恢復鄉村活力。
  • 三亞網紅民宿帶動旅遊相關產業發展
    博後村網紅民宿「海納捷」。「我們這裡經營中西式快餐,主要有漢堡、炸雞、蓋澆飯、粉面等。」12月17日下午,在三亞市吉陽區博後村歐法堡餐飲店,今年27歲、身高1米76的英俊小夥符子運笑著對記者說。2019年5月,他與朋友合夥投資20多萬元開辦了這家餐飲店,現在回頭客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