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為什麼一直不穩定?根源只能在歷史中尋找

2021-01-18 減水書生

共識出了問題。這就是中東不穩定的原因。說一下中東的歷史,從這個角度來論述這個問題。因為正確與錯誤、共識與分歧都來自於歷史。

從公元1516年到今天,總共是五百年。中東,在前四百年,一直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最近一百年,中東才掙脫奧斯曼帝國的「枷鎖」,切換到了民族國家。

所以,關鍵點就是一百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也參戰了。中國當時是民國,民國也參戰了。但民國站隊協約國。奧斯曼卻悲催了,它站隊同盟國。這不能怪奧斯曼。因為正確與錯誤都來自於歷史。

一戰前的奧斯曼,被稱為西亞病夫。英法俄意四條瘋狗圍著奧斯曼各種撕咬。然後,你再看這四條瘋狗都是什麼貨色?英法俄,清一色的協約國。義大利起初是同盟國,後來反水了,也成了協約國。然後,你也就知道奧斯曼為什麼站隊同盟國了。站同盟國,主要是站德國。跟著德國一起幹,沒準就能把英法俄意這四條瘋狗給趕出去。奧斯曼當時只能這麼想。

但是,德國被打殘了,瘋狗變成了神犬,奧斯曼自然杯具了。

中國站隊協約國,戰後沒撈到什麼便宜。但美國等八個主要列強與中國籤訂了《九國公約》,承諾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你別管這個公約管不管用、管多大用。起碼中國有了道義的加持。請記住:「小孩子才說對錯,成年人只講利弊」,這是錯誤的;成年人是一定講對錯的,所以道義很重要。

但是,道義和對錯,與奧斯曼無緣。等待奧斯曼的,只能是被肢解。到這個時候,中東就不再由奧斯曼控制了。因為奧斯曼就剩下了一個土耳其。但是,中東由誰控制了呢?

奧斯曼加入同盟國之後,哈裡發下達聖戰命令,號召全體穆斯林跟協約國死磕。然後,穆斯林就保家衛國、與西方列強死磕了嗎?並沒有,而是弔詭了。英國人策動謝裡夫海珊掀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大起義。簡單說就是:哈裡發前面要造英法俄的反,而阿拉伯後面就造了哈裡發的反。

海珊造反,也是有好處的。這個好處是英國人給的。當時,海珊主要控制希賈茲和敘利亞地區。英國人承諾:只要他肯造反,那麼戰後就把約旦、巴勒斯坦和伊拉克全給他。這就意味著一個大阿拉伯國將在一戰後建立起來。

英國人打贏了一戰,海珊也造反了。那麼,一戰之後,大阿拉伯國建起來了嗎?

沒有,因為英國人食言了。

戰後,英國和法國這兩隻神犬就把中東給分了。而海珊呢?掙脫了奧斯曼的帝國枷鎖後,海珊簡直慘不忍睹,連個謝裡夫都當不成。既然中東由英國和法國統治,那英國和法國就一定會按照自己的方式來統治中東。法國在自己控制的地區搞共和政體,英國在自己控制的地區搞君主立憲。這就沒有前現代的謝裡夫或哈裡發什麼事兒。無論是共和政體還是君主立憲,都是表象,而實質就是民族主義。英國和法國就是在向中東的阿拉伯世界輸出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需要有足夠的差異性。

民族主義的基礎是一種想像。想像的根據,是自己的歷史、文化、宗教、語言以及生活習慣,跟別人不一樣。中國人跟英國人,這不用說,哪哪都不一樣。但是,河南人跟河北人有啥不一樣、有啥差異性?非要造一個,只能說君在黃河南而我在黃河北。這就太牽強了。所以,這個家就沒法分,互看不上也得搭夥過日子。

中東呢?伊拉克、敘利亞、約旦、巴勒斯坦這些個地方上的人,他們的歷史記憶、語言、宗教以及生活習慣都一樣。非要在河南、河北之間畫條線,然後說北邊是河北國、南邊是河南國。起碼還可以沿著黃河劃線。但巴勒斯坦和約旦,你怎麼劃?沒法劃,那就只能硬劃。反正英國人和法國人幹這事也輕車熟路,實在不行,咱們就沿著經緯線劃。但是,你這麼劃出來的民族國家,其根基就沒法穩定。

於是,民族國家這個共識,在阿拉伯世界就講不通。講不通又能如何?英國人說講得通,那就講得通。因為強者定章程。所以,民族主義是西方強灌到中東各個國家的,這就是強姦民意。

但是,你說中東的阿拉伯世界完全沒有差異性,也講不通。河南人愛胡辣湯愛得要死,河北人就覺得胡辣湯沒味道。這就是差異性。但這種差異性不足以成為民族主義的想像根據,更不至於非打起來。但中東的一些差異性,卻不是愛不愛胡辣湯這麼簡單了。

一個差異性就是中東也有不同的民族,比如敘利亞,除了80%的阿拉伯人,還有庫德人和土耳其人。另一個差異性就是宗教派別,比如黎巴嫩,不僅有什葉派和遜尼派,而且還有一夥基督徒。

但是,英法在中東宰割山河的時候,會考慮這些差異性嗎?會考慮,但也沒法考慮周詳。像庫德人,敘利亞境內有、伊拉克境內也有;比如不同教派共存在一個國家,你看黎巴嫩就行了。即便是考慮了,這些個國家也是你挨著我、我挨著你。所以,說幹起來就幹起來。於是,中東地區,國家之間能幹起來,國家內部也能幹起來。

所以說,中東的一個歷史特徵就是共識出了問題。

放之整個中東,是存在共識的。因為大部分都是阿老伯人。但是,阿拉伯世界卻被分成了多個國家。具體到各個國家,則是共識缺乏了。因為各個國家的差異性不夠,民族主義缺乏想像的根據。但是,大家卻沒辦法匯集成一個大阿拉伯國家。

舉個例子:納賽爾當上埃及總統的時候,敘利亞軍方竟央求納賽爾把敘利亞給收編了。後來,這兩個國家還真得合併了一段時間。埃及也向敘利亞派出了官員,還真把敘利亞給管起來了。這種事,在東亞世界完全難以想像。你能想像鬼子跑過來求咱們收編嗎?

原因是什麼?原因之一是中東在整體上存在共識。大家都是阿拉伯人。但這個共識沒用。因為埃及和敘利亞在歷史上就成了兩個國家。原因之二就是具體國家內卻共識不夠。就沒有一個「我是光榮的敘利亞人」的情感基礎,所以,敘利亞才會主動併入埃及。

然後呢?然後就只能糾結了。但這只是在空間上的糾結,還有時間上的糾結。

那就是現代性與宗教的問題。什麼叫現代性?尼採說:上帝死了,是我們殺死了上帝。上帝是宗教、我們就是人類。人類用什麼殺死了上帝?是理性。所以,現代性就是一種理性的祛魅。然而,魅是去了,理性卻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所以,現代性解決了一些問題,卻製造了更多的問題。

但無論怎麼說,大家都完成了祛魅的古今之變。美國的信教人口比例也很高。但你不能說美國是個宗教國家。世俗世界有世俗世界的秩序,宗教世界有宗教世界的信仰。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大家並行不悖。但是,中東呢?它完成了這個轉變嗎?

正在努力,卻一直在努力的路上。而且,現代性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很難解決信仰的問題。所以,雖然努力,但努力的盡頭未必是光明,而是更多的問題。所以,有人要往現代性的路上走,就有人要往前現代的路上走。這就是分歧。

空間上的糾結與時間上的糾結,全都匯集在中東。所以,這個地方就難以找到一個團結所有人的共識。

英國人給了一個大阿拉伯的承諾。但,這個承諾未被兌現。英國人和法國人強灌了一個民族主義。中東無法成為一個國家。民族主義的中東國家,與中東的大阿拉伯主義,就是一對矛盾分歧。

一伙人非要往前走,擁抱現代性。而一伙人卻要往回走,找回宗教關懷。再加上教派衝突和原教旨主義走極端,更是複雜到激烈的矛盾。所以,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中東都很難看到穩定的希望。既然不穩定,那就只能衝突不斷、暴力不斷。

相關焦點

  • 中東亂局的根源究竟在哪裡?
    中東國家亂局的根源?背景中東其自然環境多沙漠,有少量平原與綠洲,主要是以遊牧部落為生,農業為輔!中東地區可以同歐洲一併歸為遊牧部落文明,同中華的農耕文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當歐洲各部落飽受來自中東、以及東方遊牧部落的幾千年的侵擾後,從「非洲狀態」、部落狀態、分封狀態到啟蒙運動後,思想開始奔現火花,集合了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兩種文明,發展出一種混雜結合的文明,那就是西方文明。然後就是向全世界擴張,這就包括中東地區。在遊牧文明時代有著輝煌歷史的中東地區,面對另一種形式的文明,顯然有些無所適從。
  • 為何中東一直戰亂不斷,極端組織層出不窮?最根本的緣由是什麼?
    世界經濟總量不變,西方世界要享受現在高高在上的發達經濟必須讓其它地方不發達,所以他們願意四處點火,佔有資源然後保持自己的地位,換句話說,非洲中東亞洲都發展起來了歐洲就不再是發達經濟體啦。全面壓制中國,搞垮南美經濟,搞亂非洲和東歐中東,為什麼感覺現在全世界都在打壓中國,因為他們都明白中國崛起就是西方世界沒落為代價。
  • 中東國家被美國經常欺負,為什麼中東不趁美國疫情期報復美國呢?
    中東國家在我們大部分眼中,他們好像關係密切。實際上中東有許多國家,他們有著不同的文化。這些國家之間,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他們都有著巨大的矛盾,甚至還經常爆發戰爭,比如伊朗和伊拉克。所以說中東不是一個整體,是許多矛盾很深的國家組成。更何況同時美國盟友的日本和韓國關係也非常差,不得不說美國人算盤打得好。
  • 伊朗在中東為什麼沒朋友?
    縱覽世界歷史,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想要混得好,朋友必不可少。畢竟俗語有言:秦檜再壞都有三好友。但放眼如今最混亂的一個地帶——中東,卻有這麼一個國家,看上去一個朋友也沒有,所以屢屢成為美國和其盟友的針對對象,那就是伊朗。從昔日的強國,混到現在這般田地。伊朗是怎麼變得在中東沒朋友的?
  • 伊朗為什麼在中東沒朋友?
    2021-01-03 21:14:05 來源: 落落視角 舉報   縱覽世界歷史
  • 歷史上偉大帝國層出不窮,中東為何在近代卻難以崛起?
    現在的人們一說到中東,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沙漠,是白衣白袍的阿拉伯人,是取之不竭的黑色黃金,還有動亂不斷、戰火難熄。自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以來,中東地區從未能從戰爭中抽身,即使少部分區域可能因為過於荒涼或者繁華而能夠躲得過一時的戰火,卻終究地處四戰之地。
  • 威斯特伐利亞幻夢:一場大妥協能解決中東的問題嗎?
    川普長期以來一直譴責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爭中花費的8萬億美元(據他自己說),他還把自己備受吹捧的中東和平計劃的責任推給了阿維·伯克維茨,一個沒有外交經驗的31歲法學院畢業生。 川普從中東撤軍的意願似乎不僅在共和黨內部產生了共鳴,也與2020年總統競選中的一些民主黨候選人產生了共鳴,他們和他一樣,主張削減軍隊,甚至從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永久戰爭」中撤出。
  • 為什麼中東像個火藥桶,一點就炸?
    中東為什麼會演變成這樣?我們又為什麼要了解中東?這檔由「加州101」出品的《中東往事》,或許能解決你的疑惑。 也就是說,中東的歷史不只是中東的歷史,它更是一部完整的人類發展史。  另一方面,中東的歷史也是西方歷史的一面最好的參照物。
  • 歷史地理|近東、中東和遠東的所指範圍!
    同拉丁美洲一樣,近東、中東、遠東都不是自然地理的概念,而是人文地理,尤其是歷史地理的概念。那遠東、近東和中東到底是指哪些地方呢?為什麼叫「三東」?▲(圖片來自:百度)近東的由來及歷史 1902年,英國考古學者D.G.Hogarth其書《The Nearer East》中,定義「
  • 巴森姆·哈達德:敘利亞問題的歷史根源
    關於阿拉伯之春的起因已經有很多說法了,但很少人有人關注政治和經濟因素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歷史淵源。從2010年12月阿拉伯的革命從突尼西亞開始時,就有人對比過敘利亞和突尼西亞的經濟狀況,也有人歸因於長久以來的集權統治,但這並不能說明為什麼這場革命在此時發生,「社交媒體革命」的角度更模糊了真正的原因。
  • 複雜的中東歷史,到底在講什麼
    by 知乎作者   十一點半人類歷史中相當大的一部分,被以故事的形式傳頌下來。一個沒讀過書的農人,或許講不出東漢末年的社會形勢,但他一定能隨口說出些「草船借箭」、「單騎救主」的故事,而我們的歷史,也就在這些精彩的故事中得以傳承。聽過太多故事之後,我們難免會想,一個好故事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講述者高超的表達技巧嗎?是時隔經年被代代聽者的演繹美化嗎?
  • 中東所有的苦難,為什麼說都是由奧斯曼帝國解體開始的
    土耳其歷史的前身叫奧斯曼帝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不但地域廣闊,從亞洲到歐洲一直延伸到非洲。這個國家國土面積就是放到現代社會,也能排到前五。不但是國土面積龐大,人口也是眾多,國內的民族成分也比較複雜,可以說基本上現在中東地區的民族都包含在奧斯曼帝國當中。
  • 外匯風險|疫情油價衝擊中東匯率制度穩定 多重對衝措施緩釋匯率風險
    因此,石油美元體系和極高的外貿依存度決定了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是中東海灣國家的最優選擇。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一方面,釘住美元的匯率制基本消除了中東國家油氣出口和工業品進口貿易中的匯率風險,降低了國際貿易成本,並有助於持續穩定吸引美元投資的流入。另一方面,釘住匯率制度保障了中東國家龐大海外美元資產的價值穩定。
  • 強光中∣「不相愛」--人類陷入亂世的根源
    沒有大愛的世界,只能存在暫時的繁榮,而不可能存在持久的繁榮。春秋戰國時代無疑是中國最為混亂的歷史時期。一心成為救世良醫的墨子苦苦思索著社會為什麼如此混亂的文化根源:「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
  • 一顆「核彈」停在碼頭6年,黎巴嫩為什麼一直沒處理?
    Instagram上建立起一個「尋找貝魯特受害者」的頁面,現在該頁面裡已有111條關於尋找爆炸事故中失蹤親人的帖子。而這背後,還有25萬人無家可歸。神讓這塊土地,從何以家為,變成了無以家為。而這次相當於核彈爆炸的事故,也在我們心裡懸下一個大大的問號:一顆「核彈」停在碼頭6年,黎巴嫩為什麼一直沒有處理?
  • 焦土之城:講述了雙胞胎姐弟前往中東,尋找素未謀面的父親與兄長
    該片講述了雙胞胎姐弟循著母親的遺囑,前往中東尋找素未謀面的父親與兄長,卻意外扯出母親不為人知的過去。影片於2010年9月17日在加拿大上映。雙胞胎姐弟珍妮跟西蒙收到過世的母親娜瓦爾的遺囑,可當宣讀完內容之後,兩姐弟卻一時難以接受這樣的遺囑:一份是寫給他們從未蒙面的父親;一份是寫給她的第三個孩子,他們更是不知道這個哥哥的存在。
  • 中東劇變以來環地中海國際關係的變化及影響
    這一系列變化與中東劇變有著深刻聯繫,既是中東劇變的一部分,也與當下國際大變局緊密相關。【關鍵詞】環地中海 中東劇變 國際關係 地緣政治 【中圖分類號】D51 【文獻標識碼】A2020年以來,環地中海地區國家遭遇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新冠肺炎疫情席捲整個地區。
  • 《中東生死門》與《走出中東》:阿拉伯世界向外
    與中東的情緣召喚周軼君回到出發的原點:土耳其、埃及、巴林、利比亞、伊朗、尼泊爾……一站接一站,地覆天翻。尼泊爾改制、伊拉克重建、阿拉伯之春、烏克蘭戰爭、委內瑞拉的陰影、列支敦斯登公投、英國女王存廢等全球重大變革事件在書中一一展現。
  • 中東亂的"根源"是什麼?
    為什麼美國如此重視這個地區?是中東的位置嗎?這與中東位於亞洲、歐洲和北非有關。通過蘇伊士運河從地中海到印度洋,是連接歐亞大陸最便捷的交通通道。最大的原油出口國波斯灣也位於中東,世界三分之一的頂級石油從這裡運往世界各地。因此控制中東將確保主要貿易通道的安全。當然,這不是最重要的。
  • 中東觀光,浪漫淨土黎巴嫩,文藝青年心頭好
    有朋友問,黎巴嫩那麼無聊,為什麼要去哪裡?喜歡一個人需要理由嗎?喜歡旅遊也不需要理由。很多時候只是突發奇想來打個卡而已。只是彼時無太多關注,以至於出行之前,我還是對於黎巴嫩一無所知,關於這裡的影像也不多,遊記更稀少,還好我也過了好奇的年紀,不期望也就不失望了。位於亞洲西南部地中海東岸的黎巴嫩有些特別,東部和北部與敘利亞接壤,南部與以色列為鄰,西瀕地中海,習慣上稱之為中東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