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回
行神跡變水為酒,驅商販潔淨聖殿
卻說耶穌一舉擊退了撒但的惡意騷擾。約公元27年秋天,耶穌返回了家鄉加利利地區。這裡是他從小生長之地,所以對於加利利地區的風土人情,耶穌都非常熟悉。耶穌決定就以這裡作為起點,向世人宣道。
耶穌的宣道,清新啟思,深入淺出,而且針砭時弊,託古寓新,給古老的摩西律法以全新的詮釋,把純正信仰深植人心。這與當時猶太人中那些僵死的律法主義者是格格不入的。這樣,一場聲勢浩大的宗教革命和律法革命被很快地激發起來。耶穌走遍加利利,為宣道而日夜奔走。不久,聚集在耶穌身邊的人越來越多。
這一日的清晨,耶穌正在加利利海邊行走。
加利利海,實際上並不是鹹水海,而是一個巨大的淡水湖,所以也稱「加利利湖」。其地理海拔低於海平面213米,最深處有48米,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一個淡水湖,周長53公裡,長約21公裡,寬約13公裡,總面積達166平方公裡。湖中魚類水產豐富,至今仍有很多沿岸居民以捕魚為生。
耶穌一邊行走,一邊放眼觀望。此時,日高氣爽,白雲燦爛,湖風吹拂,水浪輕搖,正是捕魚的好天氣,也是傳道的好天氣。耶穌舉目望去,正看見湖邊近岸有一隻小船,船上有兩個人正在撒網捕魚。
耶穌心中一動,主動走了過去跟他們打招呼:「喂,兩位捕魚的弟兄,你們今天捕了多少魚?」
那兩位漁夫聽見岸上有人問話,就抬頭向岸邊望來,只見問話的是一位白袍先生,看上去是一位有學問的夫子。兩漁夫答道:「正是忒奇怪了。我們從夜裡開始就在這裡撒網,可是忙活到現在,什麼都沒打著。按理說,這幾天正是捕魚的好日子,可是我們就是沒有任何收穫。」
耶穌微微一笑:「兩位弟兄,請聽我言。這樣,你們把船稍稍往前撐一點兒,再撒下網試試看。」
兩位漁夫目光懷疑地瞧了瞧耶穌,可是耶穌還是微微笑著:「反正到現在你們也沒有打到魚,就按我的指點試一試,又有何妨?」
「也罷。」兩位漁夫應道,就把船向前撐了十幾米,然後撒網下去。
一會兒拉上網來。呵呵!滿網地都是活崩亂跳的肥魚!正是奇了!
兩位漁夫再下網,又是滿網的魚!如此一而再,再而三,不到半個時辰,捕來的魚已經把小船壓得沉沉的。
兩位漁夫互相望了一眼,就說:「得了,今天收穫太大了!咱們已經捕夠了魚,就趁早收工吧。」
於是兩人上得岸來,耶穌正在等著他們。兩人向耶穌雙手一抱向他施禮:「夫子,您真是神人啊!我們是兄弟倆,多年以捕魚為生,整天價研究這個『得魚之術』,按說也算精於此道了。看您的樣子象個教書先生,怎麼對捕魚這麼在行,比我們強多了。我們兄弟佩服得緊。我們在此多謝了!」
耶穌依然微笑著:「你們兩人都叫什麼名字?」
其中一人趕忙回道:「我叫安得烈。」然後他又指著另一人說:「他是我的哥哥,叫西門。敢問夫子尊姓大名?」
「我叫耶穌。這樣吧,你們願意不願意跟著我,『得魚術』只是雕蟲小技,我要教你們『得人術』。」
安得烈聽罷喜不自禁:「哎呀,難怪我們今天交了好運。夫子,原來您就是那位神派來的耶穌!其實,我們早已久聞大名了。夫子,您還不知道吧,人稱『施洗者約翰』的,就是我的老師。」
安得烈又跟西門介紹說:「哥哥,聽我尊師說,我們眼前這位就是那位彌賽亞、神派來的基督,尊師早就跟我等說過,如果遇見此人,一定要跟著他去。」
弟兄兩人又連忙向耶穌施禮:「什麼也別說了,我們今天起就跟著夫子您了!」
耶穌也樂了:「原來安得烈是約翰的門徒。這一切正是天意了!你們跟從了我,今後就會『得人如得魚』了。」耶穌又看了看長得結實粗壯西門,非常喜愛,於是又說:「西門,這樣吧,我給你一個新的名字,從今天起你就叫磯法吧。我希望你象一塊堅定的石頭一樣。」
略略解釋一下。西門是猶太人常用的名字,磯法是亞蘭文,意思是「石頭」或「巨石」的意思,後翻譯成希臘名為「彼得」。亞蘭文是耶穌時代的猶太人的通用語,跟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極其相似,耶穌說的極有可能就是亞蘭語。耶穌給西門起的新名叫「磯法」(或「彼得」),是對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後人對「彼得」這個名字最為熟悉,我們後面就用「彼得」這個大名來稱呼西門。
卻說安得烈和彼得聽了耶穌的召喚,就毫不猶豫地丟下魚網和魚船,鐵了心跟隨了耶穌,成了耶穌最早的兩大門徒。
又一日,耶穌帶著彼得和安得烈繼續往前行,又看見一老兩少正在近岸的一隻小船上修補漁網。
安得烈就跟耶穌說:「夫子,那三人我們都認識。他們跟我們一樣也是漁夫,對我們老師宣講的天國之道也非常地熱衷。那年紀大的叫西庇太,另外兩位年輕的是他的兒子雅各和約翰。那個約翰,原是我的同門師兄弟。」
耶穌點了點頭:「經你這麼一介紹,我想起來了,其實我早就認識他們。聽我母親說,她有一個妹妹叫撒羅默,就是嫁給這位西庇太先生的。這樣算來,西庇太算我的姨父,他的兒子們跟我還是有表兄弟的關係呢。」
耶穌就走上前去向西庇太打招呼:「老人家,我叫耶穌。聽說你們堅信天國之道,你願意不願意讓你的兩個兒子跟隨我,去傳揚天國之道呢?」
西庇太聽了,又驚又喜,他立刻回道:「你就是耶穌啊!都知道你是我們猶太人的基督。我年紀大了,怕出力不夠。我的兩個兒子正值年輕,沒的說,就讓他們從此跟隨你,為傳揚神的天道而盡心盡力吧!」
雅各和約翰聽到父親此言,也毫不猶豫地丟下手中的活計,義無返顧地跟隨了耶穌。 次日,耶穌帶著新收的四個門徒進了鄰近湖邊的城市伯賽大。
他們正在街上走著,迎面走來了一個年輕人。耶穌一看就告訴四個門徒:「你們看,此人也將要做我的門徒。」
彼得就感到非常的奇怪:「夫子,你還沒跟此人交談,怎麼就知道他願意做你的門徒呢?」
耶穌嘆了口氣:「現在的社會,許多人都是麻木不仁。我向他們吹笛,他們不跳舞,向他們舉哀,他們也不捶胸。跟他們講天國之道,如同對牛談琴,他們無動於衷。但是,前面來的這一位,我能看穿此人的內心,他必是真理的戰士,天國的精兵。」
於是耶穌就向那個年輕人打招呼:「年輕人,我叫耶穌。你叫什麼名字?你願意跟隨我嗎?」
說來也奇妙,那位年輕人一聽耶穌招呼,竟然快步跑上前來向耶穌施禮:「夫子,我知道您就是拿撒勒人耶穌,是神從前應許過要來拯救世人的彌賽亞!我叫腓力,我願意跟隨您!不光是我願意跟隨你,而且我有一個好朋友,叫拿但業,他心懷坦蕩,篤信真理,讓我叫他來也跟隨了您吧!」
耶穌點頭稱好。腓力就去找拿但業,想勸說他一起跟隨耶穌。
腓力帶著耶穌等人找到了拿但業。拿但業就站在一棵無花果樹下跟腓力講話。聽完腓力的來意,拿但業起先就有點猶豫:「腓力,你說這位耶穌是拿撒勒人。拿撒勒可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能出什麼大人物來呢?」
「拿但業弟兄,你此言差矣!」腓力大搖其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耶穌雖是出身於小城鎮拿撒勒,可是他就是先知們所說的那位真彌賽亞啊!你若不信,我領你去見他,見了面你自然知道。」
腓力帶著拿但業來見耶穌。耶穌一見拿但業就向眾人指著他說:「不錯,不錯!你拿但業是個真正的以色列人,因為你心中沒有詭詐。」
拿但業一聽,心中一熱:「夫子,您憑什麼知道我心中無詭詐呢?」
耶穌微微一笑:「其實,你站在無花果樹下時,我就看到你了。你心直口快,不隱瞞自己的觀點,說明你的確是個心無詭詐的誠實人!」
拿但業此時感動萬分:「夫子,我先前還在猶豫。聽您如此一言,就知道您就真是那神的兒子,我今生就跟定您了!」
耶穌哈哈大笑:「大家看,拿但業就聽了我一句話,就相信了我。他的信心之大確實非常人能比。」他接著又嚴肅地對大家說:「但是,你們將要看見比這更大的事情。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將要看見天開了,神的天使將在我的身上上來下去。因為我就是那通在天國和人世之間的那架『天梯』。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不借著我這架『天梯』和『道路』,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到天國去,沒有人能夠見到我父神的面。」
眾門徒聽了都齊聲贊道:「阿門!」
順便解釋一下,「阿門」一詞在希伯來語中是「但願如此」、「實實在在」、「就是如此」之意。猶太人和基督徒在宣告、唱詩讚美和禱告時最常用這個詞,表示自己的贊同、認可、附和。
再要說明一下的是,關於耶穌召收這些門徒的具體時間次序和具體方法過程,《聖經》中的幾處敘述記載略有些不同。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知道,耶穌傳道之初招收的六位門徒有:安得烈、彼得、雅各、約翰、腓力、拿但業。後來,他又陸續收了另外的六位門徒,加起來就是世人所稱的「十二門徒」,這些我們後面還會提到。
再說耶穌收了六位門徒之後,門徒們終日跟隨著耶穌四處傳講「神的道」。
這個「神的道」就是「來自神的福音」或者「來自天國的福音」。顧名思義,福音者,好消息也。如果說,當年摩西從山上給人類帶下了「神的律法」,那麼耶穌從天上則是給人類帶下了「神的福音」。但是,耶穌帶來的是什麼福音,什麼好消息呢?簡而言之,這個福音就是「神的救恩」。也就是說,只要人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相信他所傳講的「神的道」,那麼人的一切舊罪就得神的赦免,人就可以進入神人和諧的未來天國。
耶穌傳道不久,他傳講的福音受到加利利地區老百姓由衷的歡迎,也逐漸波及到整個猶大地區。經常有當地的父老百姓請耶穌給他們講道,連一般的婚俗禮宴也邀請耶穌參加。
有一次,在加利利海西部的一個城市迦拿,耶穌及其門徒應邀參加當地人的娶親婚宴。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也在應邀之列,也有可能馬利亞是受婚家主人之邀在婚宴時幫助籌辦一些事宜。
第1世紀時,巴勒斯坦地區的娶親婚宴如何進行,我們知之甚少。但是象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樣,猶太人的婚宴也應該是一樁十分隆重的慶典,可能常常要歷時一周。在婚宴上,主人如果沒有好好地招待客人,那將是禮儀上的嚴重過錯。
可是就在婚宴中,主人家的酒用盡了。或許是主人沒有料到來參加婚宴的客人會有這麼多,或許是來的客人都是海量級別的人物,飲酒都是跟李白似的「將進酒,杯莫停」,因此婚宴之前沒有準備好足夠的酒,以致於婚宴進行到一半,酒已經喝完了。沒了酒,婚宴再進行下去就很尷尬了。
當時的酒大多是葡萄酒,要麼是自家釀造的,要麼向他家購買。現今社會,各種飲料泛濫,可樂美酒滿天飛,想喝的話去附近超市去一趟就可以了。但是古人沒有那麼多的選擇,就是水和酒兩種飲料而已,而且又沒有象今天如此普天蓋地的商業機構。這一時半會兒,上哪兒去弄些酒來呢?這下,主人可急壞了。
馬利亞古道熱腸,平時就好幫助別人。她當然也知道,她的兒子耶穌不是凡人,一定有辦法能幫這位主人解決燃眉之需。於是,馬利亞就來找耶穌商量:「這家人的酒已經用完了,客人們都等著酒呢。你能不能想個法子?」
耶穌聽罷皺了皺眉,悄聲對馬利亞說:「母親,請你別勉強我做這個做那個,我的時刻還沒有到呢,怎麼能隨隨便便顯出我的大能呢。」
他見馬利亞沒有吱聲,又說:「好吧,既然母親你如此信我,我就幫這家主人解決問題吧。」
馬利亞樂了,趕緊吩咐那家的傭人們:「快點兒,找六口大石缸來,擺放在後園中,把它們都洗淨了。待會兒,耶穌告訴你們做什麼,你們就做什麼。」
傭人們將石缸準備好了,耶穌就說:「把水缸都裝滿水。」
傭人們就把水倒滿了。
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些出來,送給管筵席的。」
管筵席的人並不知道事情的原委,拿著勺子品了品,口感實在太美,就把主人叫來了埋怨了一番:「哎呀!真是豈有此理!我說你這個主人是怎麼回事?別人都是先上好酒,等客人喝夠了才上普通的酒,你倒好,把最好的酒留到現在!」
主人被問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心中頗覺奇怪:「剛才不是說沒酒了嗎?怎麼一會兒冒出來這麼多的好酒?真是奇怪了!」他也顧不上解釋,就催促那管筵席的人:「客人都在等著酒呢,你還刨根問底追究個啥?趕緊的上酒啊!」
耶穌含笑不語。馬利亞和眾門徒從此都更加相信耶穌了。
這件事情只有耶穌、他的眾門徒和馬利亞知道。耶穌的門徒之一約翰後來將此事記錄在他的著作《約翰福音》中,並說「變水為酒」是耶穌所行的第一件「神跡」。
16世紀佛來芒畫家Maerten de Vos的作品《迦拿的婚禮》
這件事情向世人宣示了一件事情:耶穌擁有神的大能,如果耶穌吩咐你做什麼,你就毫不遲疑地去做什麼,那麼就連普通的水也會變成上好的美酒佳釀,甚至比你以前嘗過的所有美酒都要好喝。約翰還記載了耶穌說過的另一句話:「誰喝了我所給的水,誰就永遠不再渴。我給的水要在他裡面成為泉源,不斷地湧出活水,使他得到永恆的生命。」
各位看官,由耶穌製造的飲料,絕對是人類心靈所需求的最健康全天然的神品,因為此品本是天上來。跟這個世界上的所有酒類不同的是,世上的酒越喝越讓你神志糊塗,但「耶穌牌」神品飲料卻是越喝越讓你頭腦清醒。聖徒們都相信:如果你想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安全駕駛的話,就多喝點「耶穌牌」神品飲料,飲後駕駛更安全。
好,咱們言歸正傳。
卻說在參加完迦拿人家的婚宴之後,耶穌、馬利亞以及眾門徒都離開迦拿來到了加利利湖邊的另外的一座小城鎮迦百農。
迦百農位於加利利湖之西北岸,是一個漁鎮。此鎮本名叫「迦法那鴻」,希伯來文的原意是「那鴻之村」。那鴻是舊約時代著名的先知之一。
耶穌等來到迦百農之後,就發現這個漁鎮具有許多理想的特徵。地方雖小,但是人口相對稠密,而且具有雙重文化的特色。一方面,在迦百農有很多猶太會堂,這些猶太會堂都是猶太人進行宗教崇拜、社交禮儀、民事聚會等活動的場所,藉助這些場所,宗教生活在此能散發極大的影響力。另一方面,該地也受希臘文化影響,而且希臘文化影響極其廣泛,深入到民間的風俗、衣飾、建築乃至政治結構。
耶穌後來把迦百農選作了在整個加利利地區傳播福音的中心據點,耶穌的許多事跡都發生在迦百農這個地方。
近代在迦百農廢墟進行的考古工作常有驚人發現。比如,在一個現存第4世紀的猶太會堂遺址下面,還有一個1世紀的猶太會堂中的一部分鋪石處。很多學者相信,耶穌當年曾在這座會堂裡教誨世人、宣講福音。另外,也發現一間後來改為教堂及朝聖之處的私人住宅,其中所存的一些證據顯示,這個地點很可能是耶穌的門徒彼得之私宅。
話說耶穌等在迦百農小住了數日,繼續向這裡的民眾傳道。這時,逾越節快到了。
我們以前提過,逾越節是猶太人極其重視的三大節日之一,是為了紀念1500多年前,在耶和華保護下,在摩西的帶領下,猶太人勝利出埃及的歷史事件。為了守這個節日,所有以色列人的男丁都要去聖城耶路撒冷,去聖殿向神獻祭。
趁著守節,耶穌帶著門徒也來到聖城,這一年約是公元28年。
這個季節的耶路撒冷人氣特旺,處處車來人往,絡繹不絕。
耶穌等來到聖殿外院,卻看到了令他極感憤怒的情景。這裡簇擁著大量的小商小販,有賣牛的、賣羊的、賣鴿子的,院角處還有幾家「銀錢兌換處」,商販們四處扯著嗓子吆喝,拉著香客兜售他們的商品。這哪裡是什麼神的聖殿?簡直成了一個銅臭燻天的農貿市場!
耶穌非常生氣,心裡焦急,如同火燒。真巧,他身邊腳底下有一捆繩子,耶穌順手拿了起來,擰成一條鞭子,揮將起來,把牛羊牲畜連同商販都趕出殿去。然後,又疾步走到銀錢兌換處,將兌換商的桌子掀翻,又將他們的錢袋丟出殿去。
這一切發生的太突然,商販們一時手足無措,慌了手腳:「嗨,嗨,嗨,你是誰呀?好大的膽子!竟敢毀了我們的生意!」
耶穌怒目圓睜,手指眾商,大聲斥責:「你們知道這裡是什麼地方嗎?是我父耶和華的聖殿!我倒是要問問你們,是誰讓你們在這裡做買賣?知不知道這是對聖殿的不敬,對神的褻瀆?」
商販們嚷嚷道:「我們進來做生意,可都是有政府發的營業執照,都是經過聖殿管理處的批准的。你看看,執照上都蓋著政府的大印,這還有假?何況,我們也定期向聖殿管理處繳納管理費和營業稅,一切手續都是完整的,沒有違法之處啊!」
喧鬧聲驚動了聖殿管理處。這時,聖殿管理處的幾個祭司一路小跑,來到耶穌跟前,指著他說:「你是誰啊?誰讓你管我們聖殿的事務?這些個商販都是由聖殿管理處紅頭文件批准經營的。你識相點,別多管閒事啊!」
耶穌冷冷地看著這些祭司,眼中含威,目光就像兩柄利劍。他半晌沒有言語。祭司們不知此人的來歷,被看得心中發悚:「你,你,你究竟是誰呀?」
耶穌道:「我嘛,我叫耶穌,從拿撒勒而來。」
祭司們一聽,心中有了底,因為他們知道耶穌的名頭。他們上前向耶穌略施一禮,皮笑肉不笑地把聲音降低了一些:「原來你是那位拿撒勒人耶穌啊!聽說過,聽說過。你自稱神的兒子,自稱是彌賽亞,處處傳播所謂來自天國的福音。這樣吧,我們聖殿管理部門也不想得罪你。你呢,就高抬貴手,讓這些商販在此經營生意吧。」
耶穌一指祭司們:「放肆!這難道是你們聖殿管理處的決定嗎?」
祭司們道:「當然,當然!你看,這不是過逾越節嗎?大家都來聖殿向神獻祭。那些遠道而來的香客們總不能自己打老遠還帶著祭牲來吧?香客們只要化些錢在這些本地的商販手中購賣牛羊和鴿子作祭牲就可以了。另外呢,也有不少來自外國的香客,帶的都是外幣,我們也設立了銀錢兌換處,外國友人也可以在這裡兌換本地貨幣。這些舉措都是本自政府的便民執政理念,為前來獻祭的香客們提供一步到位的一條龍服務。既便民利民,又搞活經濟,而且聖殿管理處也可以籌得一些款項,並無不妥之處呀?」
耶穌聽得更加怒髮衝冠,向圍觀的百姓們說:「大家聽聽,原來他們聖殿管理的祭司與這些商販沆瀣一氣,臭味相投!這裡簡直成了名符其實的賊窩了!我再說一遍,這殿乃是我父神之殿,他們為了蠅頭私利而褻瀆聖殿,他們這樣做,是要再次拆毀聖殿。不過,這樣的聖殿,拆毀了也好,我要在三日之內,再建起一座新的聖殿來!」
聖殿管理處的隱秘被耶穌一針見血地揭穿,祭司們大感汗顏無地,不由得惱羞成怒:「你說什麼?這聖殿可是希律王動用大量的銀子、化了46年功夫才造成的,你敢口出狂言,說是三日之內就建立起來?你簡直就是個瘋子!」
再看耶穌,他冷笑一聲,一甩長袖,帶著眾門徒揚長而去。
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畫家El Greco的作品《耶穌在聖殿驅逐商販》
看到這裡,可能你也會不理解耶穌為什麼說他可以在三日之內重建一座新的聖殿,憑他一人再加上幾個門徒之些微薄力,三日建殿,豈非天方夜譚?
實際上,耶穌指的聖殿不是指這個實物聖殿,而是指他的身體和他日後建立起的基督教會。因為再往下看,你就會知道,耶穌的身體被釘上十字架而死,三日之後,他的身體又復活。正是這三日之後的復活,建立了基督教會的基本信仰,後來傳遍全球的基督教會也正是由耶穌在其復活的身體上建立起來的「新聖殿」。也就是說,後世眾多的基督教會就是耶穌三日復活之後所建立的「聖殿」。
退一萬步說,就算耶穌想要建造一個物質聖殿,也是易如拾芥,並非難事。大家別忘了,耶穌除了是人,也是神,他曾跟父神一起用六日創造宇宙萬物。耶穌真正要用三日建立一個物質上的聖殿,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卻說耶穌等離開聖殿,找了家旅店就住了下來。
到了深夜,忽有門徒來報:「夫子,有一個叫尼哥底母的人要求見你一面,正在門外等候。」
「喔?」耶穌沉吟了一下,問:「他是什麼人?」
門徒們道:「他自報家門說,他在猶太公會裡工作,象是猶太人的官。」
耶穌感到奇怪:「噢?既然是猶太人的官,那一定是法利賽人,他來做什麼?難道是為了今日在聖殿中發生的事?我倒要看此人來這裡有何目的,請他進來!」
欲知尼哥底母究竟是何人?他為何要深夜來訪?且看下回分解。
猶太古史演義
第八十回:居魯士敕令回歸,猶太民重返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