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流蘇:你也是有情誼的麼

2021-02-13 淺海不淺
「有人善於說話,有人善於笑,有人善於管家,而你是善於低頭的」

幾年前,我時常用我那蹩腳的早戀經歷琢磨,範柳原為什麼會喜歡上白流蘇這樣一個大齡離婚少婦呢?論年輕貌美,流蘇比不上未出閣的寶絡小姐;論風姿綽約,伊比不上交際花薩黑夷妮公主,如何憑几支舞就將這個歡場上尋花的班頭、問柳的能手範大侉子俘獲了呢。這是我那狹隘的未經事的小孩子心理所GET不到的。

之前一段時間裡,流傳著一種「美而不自知」的說法,我一度稀裡糊塗得為這種氣質拍案叫絕,認為自有一種呆萌的美感。直到前幾天讀到這樣一段話:

美而不自知是一種不幸。明明自己有別人覬覦的獨特價值,卻因為不知道不相信而疏於防範,最終甚至有可能被榨取一切。

我又糊塗了。不知道說這話的人是心機太過深重還是心思太過敏銳,於是當下對於兩種說法都持保留意見。但這倒解決了我為什麼範柳原會愛上白流蘇的難題。

寶絡分明是「美而不自知」的那一類,明明有「被別人覬覦的特殊價值」,卻不知道不自信最終喪失機會。而她的不自知又不似鍾靈那等天真活潑,木婉清那等張揚跋扈,只有天性生動的「美而不自知」才有狡黠的美感和吸引力。寶絡的「不自知」是木訥的遲鈍的,美人如木頭,太過寡淡無味,這對於尋常人尚且沒有刺激性,何況柳原這樣一個風月場上遊走慣了的人。

交際花薩黑夷妮公主則似乎顯得太過自知了點,太過懂得利用這一點來招攬自己,她的聰明是外露的。她和範某些時候是同類人,互相看透,這是令人不很舒服的一件事,這似乎也是《圍城》裡方鴻漸為什麼不喜歡蘇文紈的原因,蘇小姐太過一板一眼,對方鴻漸的任何心理門兒清,總不許人趁心傻一下,談戀愛本就是兩個人將外人眼裡看似嚴肅無聊的事情生發出趣味來的雅事,可以可愛,可以詼諧,甚至可以白痴,但就是不能過於精明,蘇小姐的聰明勁,使得方鴻漸沒有向她展示情趣的欲望,轉而便愛上了我見猶憐的唐曉芙。範柳原也一樣,在同類人面前,範先生便只是逢場作戲罷了,歡場上情話和她說、豔舞和她跳,關鍵時刻饑寒交迫時卻不肯分她一口蠔湯。這是範柳原的老辣,也是交際花有色無情結出來的惡果。

柳原兄,他需要的,不是一個交際花,而是一個賢內助。

白流蘇是美而自知的。並且她的好處在於,聰明而不自知。或者說,明明知道,但假裝不知道。於是她的優勢就出來了,比寶絡美而自知,比四個字的公主聰明而不自知。她說,我是頂無用的女人,範說,無用的女人是最厲害的女人。

流蘇無用麼?她才不無用呢。人家寶絡小姐聽到這話估計要哭暈在她四哥的胡琴聲下,怕是人家才是真正的無用。

流蘇若無用,她就不會大膽離婚;若無用,她就不會冒險來香港這一趟。再者,「流蘇的手沒有沾過骨牌和骰子,然而她也是喜歡賭的,她決定用她的前途來下注」,衝這個勁頭,她就絕不是無用之人。她的「無用」,不過在於她從不屑於喊口號宣揚自己。

同樣範先生要的便是這表面上的「無用」,是那內斂的隱藏著的「有用」。於是他說,白流蘇是善於低頭的。「善於」兩個字很值得玩味,低頭是為了更好的抬頭,是以退為進,而不是一味的低眉順眼,被命運屈打成招,那就不是白流蘇了,那是另一個顧曼楨了。在這上面,他們是旗鼓相當的。棋逢對手,才能肝膽相照。

總結陳詞,你或者像鍾靈木婉清那等美而不自知,個性十足,我行我素,「不自知」會為別人眼裡你的美加分。或者像白流蘇那等美而自知,篤定平和,清淨自守,以一種後退的方式前進。

到了香港後,兩個人的相處,看得我等吃瓜群眾委實心累,不像是戀愛,倒像是一場博弈。兩個人,彼此需求不同,各懷鬼胎各出招數。這成年人的感情,也太不好看了點。

白流蘇缺錢,伊需要的是婚姻。作為一個二十八歲離婚少婦,一個「過了時」的人,伊自認為愛情這種形而上的東西怕是要不起也不敢要的了,於是渴望抓住一些實在的東西。流蘇大約真的是不夠愛柳原的,更多是想要得到一個終身的依靠來出盡前半生的一口惡氣。

而範柳原缺愛,需要的是愛情。似乎每一個紈絝子弟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範大侉子也不例外。他是一個家庭幸福感缺失的人,是父親養在外洋的私生子,一直被族人虎視眈眈,他種種不一而足的行為在此處都有了註腳。這樣心裡有傷痕的人往往都有一種超乎常人的敏感,能夠看到感受到常人理解不了的情愫,對白流蘇,他有一種超越世俗的懂得。但見流蘇這一生,未離婚時在夫家,丈夫動輒打罵,直至撕破頭臉勞燕分飛;離婚後娘家將她錢財敗盡又當她是掃把星隨意輕賤,沒有人欣賞她,沒有人看到她的好處,只有範柳原看到了,還是在伊處境最差的時候。這當是真正從內心底升起來的欣賞。

於是他渴望得到她的愛情。這樣一個明面上尋歡作樂的花花公子,內心底卻保留著一塊尚未開採的清淨之地,有一種孩子般對純潔的感情的渴望。他希望流蘇對他的愛是純淨的,「難將我意同她意,未必她心似我心」,於是在書中他多次黯然,他覺得她愛的人對他的感情是摻雜了其他東西的,他感到痛心。

柳原這個人,複雜起來也複雜,單純起來也單純。我總覺得,在柳原浪蕩無羈的外表下是有一絲情意的,雖然前期他不願意娶她。君不見,男人有時候就是把自尊看的比愛情重要的,他們連命都可以不要你讓他放棄自尊娶一個對他感情摻水的女人?倘若因為這一點否定他對流蘇的感情那就太可惜了。

而流蘇,看似溫婉和平,實則有一種冷冰冰。她愛不愛他,愛他多少,還真得在心裡打上一個問號。不過,縱觀她的經歷,或也是可以原諒的。她就是一個亂世裡最平凡的人,有著尋常的人性,有一點個好處,有一點個算計。應該也不算過分。

架不住有些姑娘與生俱來一種,任是無情也動人,寶釵如此,流蘇亦如此。好珍貴。

張愛玲的筆從來刻薄,寫人性從來一針見血不留情面,喜歡這樣,也害怕這樣。終於,一場戰爭襲來,香港的淪陷成就了他們。這一場歡喜,著實不小。他們確立了彼此的感情,兩人彼此相愛,但因為一開始的各懷鬼胎,彼此都把愛看得輕了。

他們結婚了。這看似是柳原妥協了,流蘇贏了。然而,流蘇卻有點「悵惘」,她似乎終於對他有了愛情,但他這時候卻只把她當做名正言順的妻,把她放進一段婚姻關係裡對待了;那柳原贏了麼,也不是啊,他得到她的愛情了,但他自己卻變成了她,一頭扎進了婚姻裡。兩人角色互換,他們都贏了,他們也都輸了。

究竟,他們給這段傳奇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久經世故的高明之輩犯不著嘲笑這傳統上的大團圓的俗套」。總算他們以後的婚姻生活逃離了書寫,這是一個值得慶幸的好現象,表明他們已過上平淡溫馨的世俗生活,像千千萬萬個平凡夫妻一樣,再也無心去過問愛或不愛、你輸或我贏的附庸風雅的問題了。

寫於丙申猴年 臘月十八

晚來天欲雪 麻將三缺一

註:你也是有情誼的麼,出自《悟空傳》。

相關焦點

  • 範柳原為什麼愛上白流蘇
    第一次見面,範柳原一定是有動心的,所以才頗費周折將白流蘇帶出白公館離開上海去香港。白流蘇一定也有動心的。他們以為她這一輩子已經完了麼?早哩!她微笑著。」除了離開這個家,還要體面離開這個家,找一張令他們「瞠目結舌」的飯票,範柳原就是最好選擇。 「她看得出來,他是對女人說慣了謊的。」有經歷的女人,看待男人的眼光靈敏且精準。即便如此,她仍要一試。一個不溫暖的家,一個不靠譜的男人,她的出走必定充滿賭注色彩。為了「範柳原」,她要賭一把。
  • 白流蘇的尷尬與硬氣
    喜歡舊上海,喜歡穿旗袍的女人,喜歡故事中那個處境尷尬卻十分硬氣的白流蘇!白府,雖是祖上曾盛極一時的前清翰林,卻連年衰敗,坐吃山空,家道中落到連日常生活都捉襟見肘。待字閨中的白流蘇雖然貴為白家六小姐,卻要時時受著兩房兄嫂的閒氣,成為家裡白吃白喝的多餘人。
  • 白流蘇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沒有什麼可以困住你,除了你自己
    她們以為她這一輩子已經完了麼?早哩!她微笑著。寶絡心裡一定也在罵她,罵得比四奶奶的話還要難聽。可是她知道寶絡恨雖恨她,同時也對她刮目相看,肅然起敬。她有才華,有頭腦。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白流蘇屬於真正的名媛閨秀,她有才華,能寫一手漂亮的字。在跟範柳原第一次見面時,七妹不會跳舞,流蘇是會跳舞的,而且非常出色。但是她沒有自告奮勇,直到範柳原邀請她,她在舞池驚豔了眾人。
  • 詩書中走出一個白流蘇
    初初閱讀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時,雖對白流蘇留有好感,卻不深刻。
  • 17歲那年,愛上香港的白流蘇
    張的孤獨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給你說說吧,一個全新的白流蘇。黏稠的水氣像小鬼般難纏,久久氤氳,不散去。人在江南,連思緒也跟著雨水溼潤,像一團棉絮,纏繞在一起便難分開。一根根抽出,痛得心裡倒抽一口涼氣。在湖面上泛舟,不再寫意,想張愛玲的沉重,害怕筆下的文字太輕率,丟了靈魂。
  • 《傾城之戀》白流蘇和範柳原是張愛玲筆下的美滿結局?
    一部《傾城之戀》颳起了無數俊男美女的追慕熱潮,白流蘇和範柳原這一對光聽名字都是美麗至極,張愛玲就是有這個本事,她的事物描寫,對人物的洞察和美化外象的能力是一流的。電影裡的《傾城之戀》並沒有她所描寫的那樣優雅典致,連白流蘇也不太像我心中想像的樣子,一個打動了範柳原的女子,一個聰明而知進退的年輕女子該是怎樣的傾國傾城?
  • 二婚女嫁高富帥,《傾城之戀》白流蘇如何將一手爛牌打出王炸
    白流蘇出生在一個重視舊式禮儀的遺老家族。她的父親因為嗜賭敗掉了不少資產,家裡經濟條件一年不如一年。白流蘇離婚後的七八年裡,吃住都在娘家,招來兄嫂的不少閒話。她跟母親訴苦,母親也只是避重就輕,讓她多多體諒兄嫂的不容易。年紀越來越大,身邊靠得住的一個也沒有,這讓白流蘇越來越有危機感。
  • 傾城之戀:白流蘇與範柳原,在感情博弈中驚出來的愛
    香港的淪陷,意外成全了上海的女流之輩白流蘇與香港富商範柳原的姻緣,白流蘇的後半生也因此找到了著落,這一直就是她的所願所想,也是她最重要的人生目標。白流蘇曾在白公館裡被一大家子人嫌棄,這些人包括白公館裡的四奶奶和四爺,也就是流蘇的四哥和四嫂,現在,白流蘇離了婚又再嫁成功,竟成為了四奶奶的榜樣。
  • 張愛玲《傾城之戀》:說白了,白流蘇只想找一張「長期飯票」
    張愛玲在當時的時代,有屬於她自己的名氣,但是同時也有被詬病的地方。她的寫作,大多數融入了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感受,《傾城之戀》也是如此,白家的落魄,實際上也就是張愛玲家族的落魄,白流蘇在愛情裡吃的那些苦,大概也是張愛玲有著同樣的體會與感受。
  • 《傾城之戀》白流蘇離婚後為何嫁得更好?她有三個優點,值得借鑑
    白流蘇也是這樣的女子之一。 原著裏白流蘇的故事從離婚後開始,電視劇改編的從第一段婚姻開始。我覺得改得很成功,白流蘇是一個很聰慧很有自我意識的女子。 她的前夫病死了,她的哥哥為了錢竟然逼流蘇回唐家去守寡,領養一個孩子從此了卻殘生。
  • 《傾城之戀》:離過婚快30的白流蘇,只憑一個動作,徵服範柳原
    聽起來是圓滿了,可從張愛玲嘴裡說出來,還是讓你覺得蒼涼。白流蘇和範柳原的這場博弈,明明勝負已定,白流蘇不得已向命運妥協,做了範柳原的情婦,將承受娘家更激烈的嘲諷……香港卻突然遭遇了轟炸。在危難面前,範柳原竟主動放棄了原本的堅持,給了白流蘇一個妻的名分。峰迴路轉,白流蘇轉危為安。"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
  • 離婚以後重讀《傾城之戀》,我終於理解了白流蘇的現實
    年輕時候讀張愛玲的小說,總覺得她描寫的人物有一種很高冷的感覺,而且普遍比較世俗,特別是這個小說裡面的女主人公白流蘇。她頭婚嫁給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公子哥,倆人剛開始感情還是不錯的。但日子過久了,男人的劣根性就暴露出來了。他不單單包養女人,抽鴉片,還毒打白流蘇,日子過不下去了,倆人就只好離婚。
  • 喜寶和白流蘇,「撈女」們有區別嗎?不「撈」也能成全自己的幸福
    另外白流蘇令我印象深刻的特點就是白流蘇原本可以通過給前夫守喪來獲得大筆的遺產,但是清高孤傲的白流蘇卻不想這樣做,她想通過自己光明正大的手段去獲得金錢,而且她知道這樣可能違背了法律,她也不想違法,從這裡可以看出,白流蘇愛錢但是愛得頗有品味,只比一點,就可以看出她並不是單純的撈女。
  • 為何白流蘇能獲得海王的婚姻,而王漫妮不能?差距在哪?
    因為王漫妮與梁正賢的關係,與白流蘇和範柳原很相似,梁正賢和範柳原都是風度翩翩多金又花心的海王,白流蘇也面臨著和王漫妮相似的尷尬處境。   白流蘇是民國時期,上海沒落貴族白公館的六女兒,二十八歲,卻已經離婚好幾年,住在娘家,剛開始她有離婚的贍養費,
  • 《傾城之戀》白流蘇的旗袍
    陳數演的《傾城之戀》裡白流蘇穿的旗袍才是生活裝,看得出這部電視劇的服裝老師很懂民國時期的衣著狀況,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身份的女子是怎樣穿著的。以白流蘇為例,在未出嫁之前她穿一件淡色格子布旗袍,即符合她待字閨中的身份也符合她家當時的經濟條件。
  • 同樣以金錢為目的的婚姻,白流蘇成功了,曹七巧卻失敗了,為什麼
    所以在白流蘇被哥嫂誆騙完從前夫那裡打官司獲取的賠償金後,娘家也再沒有了她的立足之地。唾沫、白眼、冷嘲熱諷,讓白流蘇在那個家一刻也待不下去了。她便像抓救命稻草一樣一心要抓住範柳原,決定用她的前途來下注。和白流蘇一樣,張愛玲筆下的另一個人物曹七巧也是為了給自己斂財而嫁給了患有「骨癆」的姜家二少爺做正房。本來兩家有意讓七巧做姨太太,畢竟二少爺病得厲害,不知什麼時候會撒手人寰。正房要守很多清規戒律,嫁過去之後生是姜家的人,死是姜家的鬼;但姨太太不一樣,姨太太不用守那麼多規矩,日後還是可以再改嫁的。
  • 《傾城之戀》:是什麼讓白流蘇這樣的離婚女人怎樣走上逆襲之路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諸多作品中較為突出的一部作品,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大多以悲劇收場,而《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屬於罕見有完美結局的人物,有人說這是因為其中有著張愛玲的影子,她也希望自己如白流蘇一樣最終心想事成吧!
  • 《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與範柳原:「好嫁風」女怎樣釣到金龜婿?
    7月27日下午,潘瑋柏官宣「已經有了和我一起共度下半生的另一半。」 祝福當然是有的,瓜也是要吃的。 《傾城之戀》中範柳原與白流蘇在報上登出結婚啟事的時候,情形想必也是如此。 白流蘇的第一次婚姻,只是一筆帶過,但情形可以大略推測。彼時白家底子還厚實,不曾落魄到不堪的地步;對方大約是與白家門第相當,夫婿與白老三、白老四人品相仿佛,吃喝賭嫖加家暴,讓年輕的白流蘇憤而離婚。
  • 美麗高傲的白流蘇優雅風情的方豔芸——旗袍美人陳數
    在這部有潘粵明和童瑤作為男女主角的電視劇裡我看到了扮演女主閨蜜的女二號陳數。2009年通過扮演張愛玲經典之作《傾城之戀》裡的女主角白流蘇獲得第4屆華鼎獎中國愛情題材類最佳女演員獎。讓氣質優雅,長相溫婉的陳數一躍成為中國穿旗袍最有味道的女明星。當陳數身著一襲旗袍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無疑是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
  • 喜寶和白流蘇一樣嗎?如何防止感情裡變成撈女
    白流蘇的愛情是一場博弈,她賭的是男人對求之不得的獵奇心理,表面上求愛,實則是在求生,白流蘇就像張愛玲本人一樣,是那個時代的異類,在命運裡掙扎,但不向命運低頭。「撈女」一詞,重在撈字,這是一個動詞,強調主觀動態和意願,無論是喜寶還是白流蘇,這個看似主觀的動作背後都是有著客觀的看不見的手在推動著她們。與其說是「撈」不如說只是「求生」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