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以金錢為目的的婚姻,白流蘇成功了,曹七巧卻失敗了,為什麼

2021-02-13 麥子驛站

文|麥子

張愛玲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舊式大家庭為背景的,這種背景下的愛情故事無不透露著蒼涼、無力之感。一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則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的女性地位是岌岌可危的,婚姻只不過是她們謀生的手段,以及掙脫原生家庭牢籠的工具。她們和和丈夫之間的關係也並不像是夫妻關係,更多的是經濟附庸關係。

白流蘇第一任丈夫是一個敗家又殘暴的男人,流蘇奮力反抗,終於逃離了前夫的魔爪,回到娘家。
她天真地以為娘家人是她一輩子的依靠。然而舊式家庭除了婚姻沒有情愛,連親情都是依附在金錢和利益之上的。所以在白流蘇被哥嫂誆騙完從前夫那裡打官司獲取的賠償金後,娘家也再沒有了她的立足之地。唾沫、白眼、冷嘲熱諷,讓白流蘇在那個家一刻也待不下去了。她便像抓救命稻草一樣一心要抓住範柳原,決定用她的前途來下注。

如果她輸了,她聲名掃地,沒有資格做五個孩子的後母。如果賭贏了,她可以得到眾人虎視眈眈的目的物範柳原,出淨她胸中這一口氣。
當時壓上全部的心血和前途,要的並不是範柳原的愛情,而是範柳原的家財和名氣,希望在婚姻裡得到他的庇護,也出淨她胸中鬱結許久的悶氣。和白流蘇一樣,張愛玲筆下的另一個人物曹七巧也是為了給自己斂財而嫁給了患有「骨癆」的姜家二少爺做正房。本來兩家有意讓七巧做姨太太,畢竟二少爺病得厲害,不知什麼時候會撒手人寰。正房要守很多清規戒律,嫁過去之後生是姜家的人,死是姜家的鬼;但姨太太不一樣,姨太太不用守那麼多規矩,日後還是可以再改嫁的。

這麼說來曹七巧選擇做正房好像是很有良心的,其實不然,她為了在二少爺死後繼承家產,所以才捨棄能逃離命運的姨太太,選擇做正房。
為了繼承家業,曹七巧守著不能下地的丈夫,硬是生出孩子來。終於生出兒子了,身邊的丫鬟都私下竊竊私語:「也生男育女的――倒沒鬧出什麼話柄兒?」姜家大奶奶有時候也疑惑地說:「怎麼你也有一雙兒女了。」

這種忍辱負重,只能是一個一心只要家產,為家產拼盡全部力氣的人才能做出來的。
白流蘇、曹七巧,同樣是兩個以金錢為目的而走入婚姻的人,一個得到了範柳原的庇護,甚至贏得了愛情;另一個得到的卻是扭曲的人性,變成了親手毀掉一雙兒女幸福的陰鷙狠毒的「吃人者」。其實仔細閱讀兩本原著,兩人的性格特點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一、白流蘇為了生存、曹七巧為了貪慾。白流蘇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不能在娘家過一天安生日子,眼看到了要被掃地出門的境地,她只有為自己的命運做最後一搏,說到底,她一開始要的只不過是生存。不用為了吃一口飯、穿一件衣服受到無盡的屈辱和冷嘲熱諷。

而曹七巧卻不一樣,她娘家雖不富裕,卻也開著一間麻油店,從小吃穿不愁。
比如肉店裡的朝祿,她哥哥的結拜兄弟丁玉根,還有沈裁縫的兒子。如果七巧嫁給他們的其中一個,雖沒有大富大貴,但也一定可以過上吃穿不愁,兒女繞膝的溫馨家庭生活。當然那時候的她並不知道得到這些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是要出賣所有,包括靈魂。

二、白流蘇看透了人性,曹七巧顧盼左右,沒有全身心投入。
白流蘇在前夫去世,娘家人趕她去給前夫守寡時,就已經下定決心跟這個家斷絕關係了。她知道在這個家,自己不會再有出頭之日了,所以她寧可把全部的希望和前程都孤注一擲地投在範柳原身上。哪怕因為一開始跟範柳原情場「鬥法」,鬥不過範柳原,所以暫時離港返鄉,但這也只是她以退為進的策略。她知道這一次回家,又今非昔比了,眾人在她跟範柳原交往無果回家後更加看不起她。所以她跟這個家早已恩斷義絕了。但她對範柳原依然沒有絕望,她雖熬在家裡,心裡卻都是對範柳原的殷切期盼。

曹七巧雖然是被兄嫂賣到姜家的,她也知道自己在本家沒有什麼地位,嫁到姜家後,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暫時的成功感,把金銀珠寶,貂皮曖幅等都送給哥嫂。
即使哥嫂只是為了貪她的錢才來看望她,她也並不在意,只是享受自己拋擲金錢的這種快感。在這段婚姻裡面,她沒有像白流蘇那樣投入地經營,並沒有把跟夫家的這段婚姻看作是她的歸宿。三、白流蘇謹言慎行,注重個人形象,曹七巧口無遮攔。白流蘇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在一開始跟範柳原交往無果後,她折回家裡,縱使被家人看不起、嘲笑,她依然煎熬地待在家裡,沒有出去工作,怕的就是丟了淑女的身份。那淑女身份雖食之無味,但棄之可惜,況且如果丟了這身份,範柳原更有理由不娶她了,所以不到zui後,她不能輕言放棄。

而曹七巧雖然不是千金小姐,但也不愁吃穿的,小時候也是讓人覺得可愛天真的。
嫁作人婦後她沒有了一丁點淑女的樣子,說話沒個把門的,連在丫環那裡也是由著性子胡說,連zui私密的夫妻之間的事也見到誰都說。這樣的人難以得到大家的尊重。所以主子們瞧不上她不說,連丫環們都在背地裡笑話她。曹七巧本來就只是想要家業,她並沒有奢望過情愛,如果她夠聰明的話,大可以在籠絡人心上下手,也可以謹言慎行些,說話為人有個大家長的風範,像白流蘇那樣步步為營。這樣的話不僅能順利繼承家業,也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愛戴,她會過得幸福很多。所以,縱使一樣的機會,一樣的目的,還是要看個人的處事風格和做事決心。機會再好,你沒有做好準備,或者你不夠用心去對待,只想投機取巧地直接得到想要的那一部分,不想要中間的過程,那是得不償失的,最後,反而會失去所有,甚至連靈魂也出賣了。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傳道書1:4)

相關焦點

  • 《金鎖記》:曹七巧,是如何一步步走入金錢的牢籠?
    前言:張愛玲的小說《金鎖記》講述了曹七巧可悲又可恨的一輩子。曹七巧家裡是開麻油店的,而當地的大家族姜家的二少爺是個殘廢,於是只好娶了曹七巧為正房。曹七巧進入了這個豪門大宅子後,感到無比壓抑,因為自己的出身遭到婆家人的鄙視,而且面對殘疾的丈夫,曹七巧感受不到婚姻生活中正常的溫情和愛意,常年的性苦悶使得她把小叔姜季澤作為愛慕對象,在傳統封建禮教下,本就帶著玩世不恭態度的姜季澤落荒而逃,現實的無情和對金錢的渴望,激起了曹七巧對錢財的無限佔有欲,使她一步步陷入自己打造的黃金鎖,曹七巧由於心理的重度扭曲下,她感到了生活的無望,親自斷送了一雙兒女的幸福生活
  • 壓抑的悲劇:《金鎖記》曹七巧
    現實的無情和對金錢的渴望,激起了曹七巧對錢財的無限佔有欲,使她一步步陷入自己打造的「黃金鎖」,也一步步走向心靈的扭曲。分家後她轉變為一個惡母和惡婆婆,做盡了極惡之事,行為變得乖戾,最終親手毀掉自己兒女的幸福。張愛玲擅長洞察和刻畫人物細膩的心理,她的小說中經常出現一些性格扭曲、心理變態的人物。常言道: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 張愛玲與曹七巧
    .這樣的人性探討在中國現在文學中是極為難得的,舉幾個例子吧,與<金鎖記>中曹七巧相似的恐怕要數曹禺<雷雨>的蘩漪了.有人說,恨一個人會恨得有理由.其實,仔細一琢磨,那種恨人的理由也是沒道理的.
  • 《金鎖記》:戀子嫉女的曹七巧
    《金鎖記》寫於1943年,主要描寫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 張愛玲筆下最豐滿人物,《金鎖記》曹七巧為錢,無性無愛賠上一生
    曹七巧的兄長為了豐厚的彩禮,不惜犧牲妹妹的終生幸福。有人說,曹七巧是舊時買賣婚姻的受害者。我更偏向於認為這場婚姻是七分強迫三分自願的陰謀。小說將姑娘時期的曹七巧描繪成一個精明能幹、打著如意算盤的麻油西施。肉鋪店的朝祿,哥哥的結拜兄弟,裁縫的兒子都對她很有好感……她可以選擇的對象不少,更何況她也並非不知道姜家二少爺的真實情況。
  • 《金鎖記》:曹七巧是怎樣一步步把一副好牌打爛的?
    像《第一爐香》裡面的葛薇龍,為了愛情淪為出賣肉體的交際女;像自傳體《小團圓》裡面的九莉,愛上了有婦之夫,為之墮胎並甘願做名不正言不順的女人。而《金鎖記》卻反其道而行之,裡面的女主角曹七巧並沒有得到愛情,相反非常決絕地拒絕了愛情,只不過,她的命運比之其他的人物更加悲慘,讓人唏噓。葛薇龍是為了虛榮和愛情慢慢自我墮落的,那麼曹七巧是因為什麼而變得如此悲慘的呢?
  • 解讀《金鎖記》中,曹七巧的屈辱婚姻,愛情經歷,性格扭曲的人生
    《金鎖記》 中的曹七巧是張愛玲筆下的一個經典的女性形象,這個性格扭曲的女子對愛情仍然是充滿著渴望。 她對愛的追求,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應了張愛玲本身的愛情理想。曹七巧對愛情的態度,也體現出了一部分人在遭受壓迫之後的愛情觀。曹七巧為了錢財與毫無感情的殘疾人,結成了不情願的婚姻,而她這一結婚造成了一樁樁的悲劇和眾多的受害者。
  • 《金鎖記》:為季澤生下兒子,又為仲澤生女兒,曹七巧到底愛誰?
    文/一朵01貪財的哥嫂把曹七巧賣到了姜家「3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她知道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張愛玲筆下《金鎖記》裡的曹七巧是夾在金錢與愛欲之間的女人
  • 名家講戲 王安祈:曹七巧不值得被歌頌,卻值得我們為她寫戲
    而後才上來一個真正魏海敏飾演的唱著十二月小曲的曹七巧「正月裡梅花粉又白,大姑娘房裡繡鴛鴦,二月裡迎春花兒頭上戴,花香勾動了探花郎,三月裡桃花映粉腮,情哥哥他誇我比那鮮花香,四月裡薔薇倚牆開,夜半明月照呀照上床,五月裡石榴……」這個看似很普通,所有的十二月小曲都這樣唱,可是我們看到,曹七巧可能的一個人生,卻沒有達到的一個人生是這樣的,是按部就班,按日常生活的常軌,正月、二月、三月,這是曹七巧可能達到的一個人生
  • 張愛玲《金鎖記》‖一把黃金鎖,鎖定了曹七巧的悲劇人生
    正值花樣年華的曹七巧,在嫁給姜家殘疾二爺的那一刻起,就給自己打造了一把黃金鎖。這把鎖,首先鎖住了她的身體。十年。儘管她厭棄丈夫那沒有生命的肉體,厭倦他們那種死氣沉沉的生活,但在當時森嚴的家庭禮教下,在金錢欲望的驅使下,曹七巧還是硬忍著堅持了十年。
  • 《金鎖記》|張愛玲小說中一個徹底的人物——曹七巧
    張女士自己說過曹七巧和她其它作品中的人物都不一樣,除了曹七巧,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他們沒有「悲壯」,只有「蒼涼」。曹七巧是個「徹底」、「悲壯」的人物,張女士這說的是怎麼個意思呢?02縱觀曹七巧的命運,會發現她的生命裡沒有希望,也沒有亮光,她的生命是一路向著毀滅的。剛開始,是別人毀滅她的希望,曹七巧從一開始嫁進季家,是遭受了欺騙的。
  • 《金鎖記》| | 張愛玲小說中一個徹底的人物——曹七巧
    張女士自己說過曹七巧和她其它作品中的人物都不一樣,除了曹七巧,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他們沒有「悲壯」,只有「蒼涼」。曹七巧是個「徹底」、「悲壯」的人物,張女士這說的是怎麼個意思呢? 02 縱觀曹七巧的命運,會發現她的生命裡沒有希望,也沒有亮光,她的生命是一路向著毀滅的。
  • 《金鎖記》主角曹七巧:愛情不過是情慾與苟且
    季澤一直覺得曹七巧嫁給他二哥,是圖他們家的錢財,原來他深愛的女人並不如表面清純動人,也跟其他女子一樣貪婪可惡。  於是他開始避著曹七巧,疏遠她,忽視她,同時鄙視她,看輕她。  哪怕因為有一次喝醉和曹七巧發生了不該發生的關係,酒醒後被封建禮教禁錮的他,依然選擇拒絕曹七巧。  愛而不得,曹七巧沒有從季澤身上得到一絲絲疼愛和憐憫。
  • 《金鎖記》:得不到幸福的曹七巧,也毀了孩子們的幸福
    隨著在姜家生活的時間越久,曹七巧秉性改變越大,用她嫂子的話說就是:沒出嫁前就是要強些,嘴上瑣碎些,剛嫁過來時雖然比以前暴躁些,也還有分寸,如今卻是瘋瘋癲癲,沒一點得人心的地方。沒有愛情的婚姻,無法掌控金錢、權利的生活,都一步步把她扭曲成了一個瘋子。
  • 《金鎖記》毀了自己兒女一生的曹七巧,她最大的錯是連自己都不愛
    張愛玲是寫壞女人的高手,她把一個女人的拜金、自私、無情刻畫的獨樹一幟,曹七巧就是這當中最有特點的一位。二,不幸的婚姻如果說哥嫂為了攀高枝,不惜讓曹七巧嫁給一個病病怏怏的男人,是曹七巧沒有辦法主宰自己的人生,那麼,她愛上自己的小叔子,就是她自虐的開始。
  • 張愛玲最好作品:曹七巧變態、扭曲的一生,拷問著女性主義的未來
    曹七巧的善與惡:麻油西施的「惡之花」之路「惡之為花,其色豔而冷,其香濃而遠,其態俏而詭,其格高而幽。它綻開在地獄的邊緣。」——波德萊爾二十世紀三、四年代,正是一個中、西「強行」交融(侵蝕)的年代。曹七巧面對無能的殘廢丈夫,或許一開始也是寄予希望的,她「天真」地相信人心終歸是暖的,即使拋開愛與欲,只要她精心捂著,也許有暖起來的一天,不能為她遮風,也能為她留有一方「留下來」的小天地。可惜,那個時代裡,一個身在大戶人家的「廢物」累贅二少爺,本身已尊嚴喪盡,如何能「立」起來?
  • 張愛玲小說《金鎖記》中曹七巧悲劇命運原因分析
    曹七巧,小說《金鎖記》裡的悲劇主角,因為生在七月,家裡人為她取名「七巧」。張愛玲在小說中這樣描寫她的外貌和衣著: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隻手撐著門,一隻手撐住腰,窄窄的袖口裡垂下一條雪青洋縐手帕,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鑲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袴子,瘦骨臉兒,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這是性格怎樣的一個人?
  • 我恨死曹七巧,卻愛上了焦媛
    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終於被扭曲,行為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愛情。張愛玲的《金鎖記》,用沉靜中含深意的意識流,不急不慢地展示曹七巧愛不能和欲不得而導致的心理畸形,漸漸走向敗壞的一生。大學課堂上對曹七巧進行人物悲劇性的解剖,「錯在時代」這一個誘因,使得這個用黃金枷劈殺了好幾條人命的曹七巧,有了悲情可憐的一面。
  • 張愛玲的《金鎖記》,黃金的枷鎖到底劈死了曹七巧她自己
    首先,我們論證一下,我們為什麼要錢?不過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了所愛之人的幸福,為了不再被錢所縛住雙手雙腳,能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嗯,沒錯。但曹七巧為什麼在擁有了大筆的家產之後卻變得更加無情了呢?要弄清楚這個,還得從曹七巧的經歷說起,她本是麻油店家的,屬於平民家裡的孩子,有個麻油西施的綽號,她會在店裡給人量、裝麻油。
  • [經典品讀]|《金鎖記》之曹七巧人物分析
    作為女人,曹七巧嫉妒一切女人(包括她的女兒)所享有的愛情。長安近30歲才在堂妹的幫助下與童世舫戀愛,還因此戒了煙。戀愛後的長安不再鬱鬱寡歡,看到長安與童世舫自由美滿的愛情,七巧心靈的天平便失衡了。我得不到的,你憑什麼得到?她羞辱女兒,用惡毒的語言來挖苦女兒,長安不知道她母親會使出什麼手段來,這是她生命裡完美的一段,與其讓別人給它加上一個不堪的尾巴,不如自己早早結束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