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中國有句諺語,"禽擇良木而棲,人擇良人而拌。"大概意思是指飛行的動物會選擇優質的樹木,作為自己棲息之地,而人則會選擇良人與自己相伴。"良人"在《詩·大雅·桑柔》云:"維此良人,作為式谷。"其實這是一首反覆勸諫君王要安民保民的長詩,裡面引用良人二字指的是善良之人。
而"人擇良人而拌"中的良人亦是指善良,善良於《禮記·學記》云:"良亦善也,又能招求善良之士"。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心地善良乃為良人也。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亦曾想為其子擇的良人,並列出了他的擇婚標準。但最後還是沒有堅持他的擇婚原則,最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錯誤。
"擇婚"五可與五不可
西晉之時晉武帝曾為其子司馬衷擇婚,在眾位女子中,他看中了衛家的女兒,但其皇后(楊皇后)及朝中部門大臣卻力推賈家的女兒,於《晉書》記載:"初,武帝欲為太子取衛瓘女,……欲婚賈氏。"晉武帝本來為太子選衛家的女兒作為太子妃的,還以"五可"與"五不可"去反駁楊皇后及其外戚。
於《晉書》記載:帝曰:"衛公女有五可,賈公女有五不可。"而晉武帝列出的衛公女五可,賈公女五不可,乃晉武帝擇婚原則,司馬炎日:"衛家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衛家種"指"衛家的後入";"賢"指"品德賢惠";"多子"指"多子多孫";"美"指"長相端正";"長"指"亭亭玉立";"白"指"冰清玉潔"。
而賈家晉武帝則日:"賈家種妒而少子,醜而短黑"。"賈家種"指"賈家的後入";"妒"指"妒賢嫉能";"少子"指"子孫綿薄";"醜"指"長相醜陋";"短"指"個子矮小";"黑"指"寡廉鮮恥"。賈家的五不可剛剛與衛家的五可相反,晉武帝對衛、賈兩家的形容,正是古代中國婚姻看重的。
俗語有云「娶妻娶賢,納妾納色」,無論娶還是納都是在晉武帝的五可之內。而武帝認為賈家五不可是不可娶,其不取皆有其緣由,於《大戴禮記·本命》中日:"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賈家七去佔其三,乃大惡也!
擇婚"五可"的依據及影響
晉武帝的五可與五不可,確實是有據可依的,衛、賈兩家情況,確實是晉武帝所說的那樣。《西遊記》第七四回:"因恐汝等不知底細,吩咐我來著實盤問你哩!"裡面所提及的底細就是晉武帝說的衛、賈五可與五不可的依據,所謂底細說的就是人的根源信息。衛家三代為官,無一不為國盡忠。
於《三國志》載:"衛覬字伯儒,……以才學稱。……除茂陵令、尚書郎。"在衛覬這一代已經是尚書郎,而品性忠直,於《三國志》:覬歷漢、魏,時獻忠言,率如此。而到衛瓘這一代,於《晉書·卷三十六·列傳第六》記載:"衛瓘,……至孝過人。……無所親疏,……瓘明法理,每至聽訟,小大以情。"
從晉書記載得以充分說明衛瓘這一代在仕途上更勝一籌,在人格品性上繼承上一代的忠勇,在門庭家教上更是母慈子孝、自律嚴苛。
而在子孫後代上衛家三代皆子孫滿堂,衛覬生二子,乃衛瓘、衛實是也。而衛瓘有五子,衛實有一女衛琇嫁於驃騎大將軍王浚為中夫人,於此所見,衛家可稱得上是多子。
而在外貌來說衛家子孫姿質秀麗,在西晉之時頗為出名,衛家出了一名享有"中國古代四大美男"之稱的子孫,於《晉書·卷三十六·列傳第六》記載:"以王敦豪爽不群,……京師人士聞其姿容,……玠為當時第一雲。"世人對他的早逝,都被當作是是"被看殺"的。
如此誇張的說法,同時也證明衛家子孫衛玠,當時的顏值是非常高的,於《晉書·卷三十六·列傳第六》記載:及長,……不如衛家一兒。"……女婿玉潤。"這裡的王家指的是侍中銜王渾之家,其下三子都不及衛玠一人,指的不但是外貌,還有在文學才華、生活情操方面。
而衛家的五可更表在衛琇身上,不卑不亢為家族沉冤得雪,於《晉書·卷三十六·列傳第六》有載:……瓘女與國臣書曰:……撾登聞鼓,……眾奸皆出。……封蘭陵郡公、增邑三千戶,諡曰成,贈假黃鉞。
擇婚"五不可"的依據及影響
晉武帝所說的"五可",於衛瓘之家,一一應驗。而晉武帝所說的"五不可",亦在賈家一一應驗。賈充之父賈逵乃西晉王朝開國元勳,唐朝獨孤及曾日:"魏晉以賈詡之籌策……彼八君子者。"賈充之父賈逵乃有君子之稱,這與衛家衛覬本應都是良臣,在子女方面二人都是生二子,但他們的區別在於後代。
李世民曾日:"故賈充兇豎,懷奸志以擁權"。講的就是賈充懷奸人之志去擁權,而且為人品行不端,在《晉書》有載:"而充無公方之操,不能正身率下,專以諂媚取容。"賈充為人不正所娶的妻妾亦是如此,於《世說新語·惑溺》記載:"……妻郭氏酷妒……郭遙望見,……即殺之。
郭氏多疑、嫉妒因賈充一個舉動就誤認,賈充與乳母有私情,並將其殺之,導致賈充絕後,於《世說新語·惑溺》記載:"兒悲思啼泣,……後又生男……郭后終無子。"其實這也是二人的本性所致,一個為人不端,一個生性嫉妒,古其所導致教育出來的後代皆是如此。
賈充有二子四女,二子皆因郭槐多疑嫉妒而死,其四女皆承賈充、郭槐的陋習,於《晉書》記載:"更娶南風,……妒忌多權詐,……子隨刃墮地。"賈南風與其母郭槐一樣,多疑嫉妒,所以賈南風的丈夫與賈南風的父親一樣,一生無子!晉惠帝司馬衷一生本應有一子五女,但唯一一子因賈南風而死。
於《晉書》記載:"及太子廢黜,……因眾怨謀欲廢后。……遂害太子,以絕眾望。
結語
晉武帝的擇婚"五可"與"五不可",皆有其依據,衛、賈兩家的子孫及其門庭後事,一一驗證了晉武帝當時的看法。衛家一門忠烈,因直言相勸,得罪賈后滿門受罪,但終得後人平反,流芳百世,後世子孫更是承其風範,忠孝於君皇。而賈家一門奸狡,為一己之利,亡故現實,刻意扭曲,使得後人承其風範,造成後繼無人。
更甚造成天下四分五裂,唐代周曇曾日 :"賈后甘為廢戮人,齊王還殺趙王倫。 一從天下無真主,瓜割中原四百春"。指的就賈氏後人賈南風的所作所為,其品行劣質,導致家族雞犬不寧,還讓天下四分五裂。所以說晉武帝的擇婚"五可"與"五不可",皆有一定的道理,可惜他雖看破其中的道理,但未能堅持,從而導致西晉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