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甲乳外科任東偉主任團隊完成一例合併解剖異常(右側喉不返神經...

2020-12-27 澎湃新聞

我院甲乳外科任東偉主任團隊完成一例合併解剖異常(右側喉不返神經)的巨大胸骨後甲狀腺腫切除術【醫院大…

2020-12-10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我院甲乳外科任東偉主任團隊完成一例合併解剖異常(右側喉不返神經)的巨大胸骨後甲狀腺腫切除術。

患者柴某某,男,72歲,主因發現頸部腫物50餘年,吞咽異物感1月入院,既往體健。入院查體:右側甲狀腺瀰漫性腫大,氣管受壓偏向左側,觸診質韌無壓痛。甲狀軟骨形態異常,雙側甲狀軟骨板不對稱(如圖1)。

圖1

輔助檢查:甲狀腺彩超(如圖2)顯示:甲狀腺右葉混合性腫物TI-RADS3類,甲狀腺左葉實性結節伴粗大鈣化 TI-RADS3類,甲狀腺左葉囊性結節 TI-RADS3類 。

圖2

頸部及胸部CT平掃+增強(如圖3—7)顯示:胸骨後甲狀腺腫;進一步閱片發現,右鎖骨下動脈存在解剖異常,其直接從主動脈弓發出,經食管後方穿過縱隔,頭臂幹缺失。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喉鏡提示(圖8):左側聲帶麻痺。

圖8

結合檢查情況診斷為:胸骨後甲狀腺腫,右側喉不返神經?左側聲帶麻痺。

治療團隊經過積極術前準備,在全麻下行右側甲狀腺切除術+右側喉返神經探查術;術中探查右側喉返神經,於右側氣管食管溝處未能解剖出喉返神經,處理甲狀腺中靜脈後將腺體內翻,可見一神經自頸鞘發出,橫行至甲狀腺後方。沿該神經仔細解剖,發現該神經近端起自迷走神經幹,橫行向內至甲狀軟骨下角下方0.5 cm處入喉,明確為喉不返神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

喉不返神經臨床十分少見,術前往往不能識辨,此例手術的成功標誌著我院甲乳外科診療水平邁上新臺階。

原標題:《我院甲乳外科任東偉主任團隊完成一例合併解剖異常(右側喉不返神經)的巨大胸骨後甲狀腺腫切除術【醫院大小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這個神經不走尋常路,且看泰州市人民醫院甲乳外科焦良和博士如何...
    但是有一個神經,它從大腦出來,放著直達咽喉的近路不走,偏偏要下延至心臟,繞過主動脈再折返到咽喉,醫學上叫喉返神經,我們的說話和吞咽都離不開它!從腦子到脖子很近,它幹嘛要兜圈修路呀?這種結構是進化上的原因!進化過程中,人的第六弓動脈發育移至胸部,喉返神經跟血管是一派的,因此只能老老實實跟著往下移,所以出現了反折。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應用全內鏡技術成功完成一例松果體區腫瘤的...
    2020-06-01 14:44 來源: 澎湃新聞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近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團隊在主任吳安華教授的帶領下,應用全內鏡神經外科技術成功地為一位21歲的大學生完成了松果體區腫瘤的切除。
  • 我院神經外科張弩教授團隊、甲乳外科呂偉明教授、李傑教授團隊...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弩教授課題組聯合呂偉明、李傑教課題組在國際學術期刊MolecularCancer(IF=15.302,JCR一區)發表題為「Circular HER2 RNA Positive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issensitive to
  • 浦醫最強天團丨術中喉返神經監護系統——甲狀腺手術的守護神!!
    可喜的是,浦東醫院甲狀腺外科早在4年前就引進了目前最先進的「神經檢測儀」,用於術中喉返神經的保護。浦東醫院甲狀腺MDT門診的開設,以及在各醫聯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幫助下,甲狀腺外科不管是門診量還是手術量都很優秀,複雜及高難度甲狀腺手術也越來越多。近日,浦東醫院甲狀腺外科成功為一先天聾啞患者完成複雜甲狀腺手術。
  • 我院普胸外科郭蒲君主任團隊完成一例單孔胸腔鏡右肺下葉前基底段...
    我院普胸外科郭蒲君主任團隊完成一例單孔胸腔鏡右肺下葉前基底段切除術【技術新突破】 2020-07-03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仁心仁術 勇攀高峰——我院神經外科完成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
    10月16日,安鋼總醫院神經外科為一名61歲男性患者成功開展首例「頸內動脈內膜剝脫術」,患者恢復良好,痊癒出院。此項手術標誌著我院神經外科顯微手術及血管病治療的技術水平又上新臺階。12月10日,我院又成功完成了第二例患有頸動脈狹窄的68歲女性患者手術。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陳鴻光(左)團隊討論患者病情以血管神經外科為例,在腦血管病的診療方面,上世紀90年代的中早期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還處於起步階段,當時腦動脈瘤、血管畸形等疾病主要是以開顱的方式進行,手術風險大、併發症多。權衡再三,腫瘤神經外科團隊的王雲波、修春明、張洪濤等幾位主任與手術室、麻醉科緊密協作,經過充分的術前評估與宣教,在手術操作進行到可能涉及語言中樞及內囊後肢等關鍵部位時,在精準的藥物調控及嚴密的監護下,10分鐘內盧先生完全清醒,根據醫生的提問,可以流暢地說出自己及家人的名字並完成握手、抬臂等指令動作,以此更精準地為手術切除劃定了「範圍」。
  • 中國醫大一院心血管內科瓣膜介入團隊成功完成2例高危主動脈瓣狹窄...
    第一例患者為一名84歲的老年男性,活動後氣短現象已經有1年了,近一周情況加重,所以來到我院入院。醫生為患者進行心臟超聲後,結果提示患者為重度主動脈瓣狹窄合併左室流出道梗阻。在孫英賢主任的領導下,在心外科、血管外科/甲狀腺外科、麻醉科、心血管超聲科、放射科、手術室等兄弟科室的配合下,郭亮、張海山、高遠等醫生在全麻下成功為患者實施了TAVR手術,術程順利,結果完美,術後立刻甦醒並成功脫機。術後,患者的主動脈瓣跨瓣壓差明顯降低,同時,流出道梗阻也有明顯緩解。患者氣短症狀基本消失,日常活動無症狀發作。
  • 我院手足外科中心成功完成小兒並指分離手術
    11月12日,我院手足外科中心來了一個三歲萌娃,酷似小童星Kimi,然而孩子臉上卻不見笑容,略顯孤僻。
  • 普胸外科郭蒲君團隊成功完成我院首例胸腔鏡單孔右肺下葉背段切除...
    普胸外科郭蒲君團隊成功完成我院首例胸腔鏡單孔右肺下葉背段切除術【技術新突破】 2020-06-30 0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市一院胸外科自主完成兩例單孔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
    近日,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成功完成兩例單孔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尚屬我市首次自主完成,標誌著我院胸腔鏡外科技術邁上新臺階。其中一名患者為36歲女性,因「胸悶、氣短、咳嗽」行胸部CT檢查發現右前上縱隔腫瘤,直徑約6cm。
  • 我院成功完成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9月26日,我院心血管病治療中心與浙大二附院團隊協作,成功完成我院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TAVR)手術,開啟了我院結構性心臟病治療的新篇章。檢查結果顯示患者的主動脈瓣極重度狹窄合併關閉不全,瓣膜及瓣環嚴重鈣化,超聲測量主動脈瓣有效瓣口面積僅0.4平方釐米!患者僅依靠是正常十分之一的瓣口面積勉強維持心排血量,可謂命懸一線。並且患者左冠狀動脈開口位置較低,人工瓣膜有可能覆蓋左冠狀動脈開口導致嚴重的致命性心肌缺血,使手術面臨著極高的風險和難度。
  • 中國醫大一院神經外科組織多學科協作成功切除椎管及盆腔內巨大腫瘤
    近日,我院神經外科團隊在主任吳安華教授的帶領下,聯合肝膽外科、血管外科/甲狀腺外科和泌尿外科,多學科協作完成一例椎管及盆腔內巨大腫瘤切除手術
  • 普胸外科郭蒲君主任團隊完成我市首例全胸腔鏡左全肺切除手術...
    普胸外科郭蒲君主任團隊完成我市首例全胸腔鏡左全肺切除手術【技術新突破】 2020-05-20 0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院泌尿外科成功切除巨大腎臟錯構瘤
    住院後充分術前準備後,我院泌尿外科顧斌主任為文女士實施了腹腔鏡下右腎錯構瘤剜除術,憑藉顧主任高超的腹腔鏡技術,手術中完整剜除右腎錯構瘤,出血約20ml,充分了保留了右側腎臟功能,考慮到腫瘤體積較大,如果完整取出需要較大切口,由於腎錯構瘤為腎臟的良性腫瘤,為了更微創,讓病人的創傷更小,把腫瘤化整為零,分成小塊從腹腔鏡TROCAR切口內取出腫瘤組織,這樣更微創,也更美觀,術後文女士恢復良好。
  • 不開胸也能給心臟換瓣膜 青島這個團隊已完成近30例
    「每一例病例都有不同的特點,接受手術的病人多是高齡危重病例,一般情況比較差,容易在各個環節出現問題,所以我們術前會進行專門的討論,對病例進行準確的評估和臨場應變方案設計,各個人員密切配合,確保手術安全。在開展這項技術前,團隊經過了嚴格的技術培訓和反覆演練,多次赴國內外一流醫療機構進修培訓,目前近30例手術病例全部成功,無嚴重併發症發生。
  • 追本溯源,撥亂「返」正
    而我院獨立自主地使用該技術開展了10多例,為病人的心衰預防和治療提供新的方案。我院每年的房顫消融量都接近40例,不僅療效滿意,而且併發症少,完全可以滿足病人的需要。我院史益軍主任,不僅擁有心理治療師證書,而且臨床診治做了重點關注。心血管內科也在不斷收集相關數據,為深入關注該類問題做基礎工作。
  • 我院神經外科張弩教授團隊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近日,我院神經外科張弩教授團隊研究成果「An 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me in Phosphatase andTensin Homolog (PTEN) Encodes A Circuit Breaker of Lactate Metabolism」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
  • 流程再造顯神效 蘇北人民醫院日間手術年破萬例
    2019年12月19日,隨著蘇北人民醫院骨關節科費文勇主任一例肩袖撕裂手術順利完成,2019年我院日間手術量達到10000臺。
  • 顱內出血生命垂危,西安城北醫院硬核團隊再出手,開顱手術讓倆患者...
    因此,大腦也被稱作手術領域的「黑暗森林」——腦中密布複雜而又脆弱的各種大腦組織,血管和神經,稍一破壞就可能致殘致傷,危及生命。開顱手術不僅需要非常的勇氣和毅力,更需要醫師具備精湛的操作技術。 然而,在過硬的醫療技術支撐下,在手術團隊的密切協作下,雷恩忠主任憑藉豐富的臨床經驗冷靜處理,一步一步精細操作,留置腦室引流管,嚴密逐層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