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粉圓詩群NO.16「 同題詩」薯粉圓

2021-02-17 薯粉圓詩群

 

那年,我二十五六歲

在寧波汽車站出站口

召集一群同樣買不到票的人

堵車

車被圍困時

我從一扇打開的窗戶

塞進行李,然後三兩下

爬了進去

蹲在車內,便希望

群龍無首的眾人儘早散去……

以後,我經常現身說法

車外的人希望上車

車內的人希望車子快開

立場決定行動和生活方式

我急於回家

無非冬至到了

一到家,連吃無數熱氣騰騰的

薯粉圓

 2019.8.20

向薯粉圓學習

學習它一頭尖而不銳

一頭圓而不滑

可以拔拔長

壓壓扁

搓搓圓的可塑性

給番薯

追加一定量的澱粉

提高韌性

做出來的番薯圓

變成了薯粉圓

身份的改變

在於附加

薯粉圓

至今沒有質量標準

也還沒有引發出生地之爭

真與假,好吃不好吃

各人自己說了算

薯粉圓詩群為什麼叫薯粉圓

好像生個娃,開門一眼見到賣薯粉圓的

就取名圓圓

2019-8-22

     

——致傷水

肚子可以彭出來,但裡面得有貨

海鮮,蔬菜,肉類,豆製品……

這海納百川的包容

寬闊、結實,從不挑三揀四

向薯粉圓學習

可以軟糯、溫和,但韌性不可喪失

那圓尖,無聲的警示——

可以圓滑,但適當的尖銳不可喪失

向一頓能吃28個薯粉圓的人

學習:不是食量,而是那商業的手法

像大魚吃小魚,不斷的兼併與重組

是一條壯大自身的出路

2019.08.20

 

冬天到來之前

男人的勞作似乎看到了頭

可是農婦們還得忙碌一段日子:

旱地裡最後一塊番薯被刨出後

趕在河水結冰前,要將澱粉凝結

一次技藝演示,要獲取確定的證物

——粉紅的塊根如何

分離出一堆慘白的異己分子?

 

清洗。不停地衝刷

每一處不平都要洗去(泥砂),直到

所有疑犯露出原形本色

我記下它們最終時刻

初生般的潔淨,在機器的絞殺中

被改寫為癱軟的糊狀

一場酷刑,一次徹底的變形

 

院落一角的大陶缸

清水映出了一張臉。她把紗布鋪開

包裹著的薯泥沒入水中

不停地擠壓、揉搓。「譁譁」的水聲

是她不成調的節奏和間歇

把殘渣倒掉,再一次濾洗……

 

入夜後,寒氣散發出緊張

會不會有意外不願下沉?

頻繁地觀察,用筷子測試凝結

我設想著她的擔憂出現了失誤

 

所有漂浮著的活躍分子終將歸於安靜

在沉澱中獲得平滑柔膩的新生

她的手穿透水層撫過

感受著粉層清涼的滯澀

趕在入冬前,要將地壟裡的塊壘撫平

 

長夜漫漫的鄉村,寧靜中隱藏

不可預知的反應。那時

寒星移過乾草垛,她蹣跚著走回

推開星光下的門扉

 

2019.8.24

 

蕃粉圓來自民間作坊

紅心白皮蕃蒔和麵粉喜憂摻半

充分攪和拿捏成團

配上鰻幹蝦仁香菇蘿蔔肉丁佐料

洋蔥圈  大蒜頭爆炒提香

灌湯滲透少許食用油

嵌入糰子製作圓子

放屜上文火慢蒸十幾分鐘

清香四溢的蕃粉圓新鮮出爐

金黃軟糯細滑圓子看上去千遍一律

包的過程中形態各異

無論工藝美術或詩寫風格

都有本質上的區別

我的手藝最差  頂多能吃二屜

群主傷老大  四屜不在話下

蕃粉圓詩群都愛吃這個

人人都是吃貨

再也回不去

那個蕃粉圓飄香的清晨

每年冬至日,母親都會起得特別早

和蕃薯粉,切丁炒餡料

手勢嫻熟,節奏輕盈

祖母默契地繞著灶臺忙碌

把水淋淋的文旦葉鋪滿木桌

她的手藝從未荒廢

當每個圓子都像列隊的萌寵坐上葉子

廚房便瀰漫糧食和植物混合的芬芳

這天,她倆再也不嘮叨

彼此少有的默契

而我們兄妹只是背著書包等圓子出鍋

是誰說的,「吃了冬至圓就大一歲」

話猶在耳,等不及我們一一返巢

祖母就顧自上了東山

此後,每年這天個個圓子都裂開口子

我從未提起的縫隙再無法填滿

儘管光陰倏忽,只剩流水

可當我想到那個清晨

老家墳頭的文旦葉便落了一地

   2016.12.14

番薯粉,祖母一樣樸實

它不知道揉成團的樣子

歸納為哪個階級,身處

什麼地位,最後被灌塞進

那麼多餡料

在高溫、蒸汽的作用下

呈現出的彈性,如注射了膠原蛋白

的臉蛋,有了某種尊嚴

而我看到,在籠子裡

是自由引導人民的女神

被割掉的乳房,殘喘著軟弱的尖銳

是什麼樣的雙手,有著造物主的

力量,可以不顧及一團粉的想法

成為圓子,成為餃子,成為你無法

入口的廢粉,都可能是它真實的靈魂

迫於生活的無奈,還是某種強大的意志

才窩囊在這侷促的籠裡

它原先用於節日和紀念

懷著樸素的情感,成為美食

現在我看到它的卑曲和虛榮,在某雙手下

那是流著汗液的雙手

也可能是挖過屁股的雙手,沾滿細菌的雙手

面對這樣的雙手我想吼一下:捏我兩下試試

2019.8.24

(一)

父親不在後

母親除了念念經

會做很多薯粉圓

冷凍在冰箱

周末晚上兒女們各回各家

每戶必須帶一袋回去

這是母親下達的

一道死命令

頭幾次有反抗

之後便消聲匿跡

(二)

前年大年三十

大家歡聲笑語時

女兒正和奶奶視頻

奶奶問在外國好嗎

女兒突然嘣出一句

想吃奶奶包的薯粉圓

我的母親一下子哭了

之後開始莫名其妙

痛罵我和妻子

(三)

現在女兒在上海

還是吃不到薯粉圓

薯粉圓成了

我們巴結女兒的話題

(四)

母親做的薯粉圓

妻子至今學藝不精

回老家時婆媳一起

經常討論這一話題

讓我變得

十分開心

2019.8.21


往期薦讀


薯粉圓詩群NO.15「 同圖詩」「豐收的遺像」

薯粉圓詩群NO.14「 同題詩」以「失」組詞為題

薯粉圓詩群的圓子們

薯粉圓詩群NO.13「 同題詩」黃昏時分

薯粉圓詩群NO.12「 同題詩」颱風就要來了

薯粉圓詩群NO.11「 同題詩」說好了,要去一個地方

薯粉圓詩群NO.10「 同題詩」兒童節

薯粉圓詩群NO.9「 同題詩」市外桃源

薯粉圓詩群NO.8「 同題詩」水一方

薯粉圓詩群:是誰告訴我甜裡就有幸福||蓑衣客

薯粉圓詩群NO.7「 年頭之詩」

薯粉圓詩群NO.6「 新詩飛花令」組合

薯粉圓詩群NO.5「 同題詩」冬至

薯粉圓詩群:黑暗有比光亮更深遂的遼闊||六月雪

薯粉圓詩群:我的病似病非病||董鄉洋

薯粉圓詩群:「海山鄉系列」之三||虞素琴

薯粉圓詩群:「海山鄉系列」之二||虞素琴

薯粉圓詩群:「海山鄉系列」之一||虞素琴

薯粉圓詩群NO.4 「 同題詩」鮮疊漁村

薯粉圓詩群:「龍泉頭村系列」之三||傷水

薯粉圓詩群:「龍泉頭村系列」之二||傷水

薯粉圓詩群:「龍泉頭村系列」之一||傷水

薯粉圓詩群NO.3 「 同題詩」這班海

薯粉圓詩群NO.2 「 同題詩」到山裡看海

粉圓詩群NO.1【看圖寫詩】:落果

        一群吃貨的部落

        圖片:薯粉圓成員所拍

        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薯粉圓詩群NO.33 詩寫練習「廢話寫作」
    「玉環詩歌節」期間薯粉圓詩人們旁聽了「青春詩會」全程**************************************************薯粉圓詩群相關薦讀薯粉圓詩群NO.32  詩寫練習「中性寫作」薯粉圓詩群NO.31  看圖寫詩《茶桌上的火棘》薯粉圓詩群NO.30  看圖寫詩一篇三十年前關於玉環當地詩歌現象的論述文章薯粉圓詩群:阿 根||仿佛漫無目的是我此生唯一的目的薯粉圓詩群:老 屋||有生之前
  • 致「魏姐包心粉圓」的朋友們
    致「魏姐包心粉圓」的朋友們:魏姐包心粉圓在臺經營28年,自17年入住大陸以來受到許多朋友們的喜愛,最近也有人向我們提供了很多山寨「魏姐包心粉圓」的圖片,熱心地舉報各種各樣違法假冒行為;也向我們求證關於魏姐包心粉圓加盟的相關事宜。
  • 懷念,五霸焦糖包心粉圓|吃學英文
    突然,就很懷念,花蓮的五霸焦糖包心粉圓。這在旅遊攻略上排名很前的特色小吃,是旅者來到花蓮必吃的。欣賞完花蓮的山山水水,晚上就跟隨著美食地圖來到了很受歡迎的五霸焦糖包心粉圓店。店鋪不大,裡面坐滿了慕名而來的遊客。舊舊的老式桌椅很有年代感,舊舊的牆壁上貼著很多感謝信。看的出來,老闆是個挺熱心的人吶。
  • 廣州新店|臺灣的正宗粉圓,讓你享受這個夏天!
    終於拔草最近火爆的「東區粉圓」據說是臺灣老闆開的店就開在北京路商圈附近的文明路老店百花甜品旁邊!!典型的臺式裝修,小小的店面三張桌子,只能坐五六個人左右所以很多人都打包走哦一個粉圓基礎套餐是18除了有一個基礎配料還可以任意選三種配料加料的話需要5塊錢。
  • 粉圓糖果 難忘的年味
    每年大概元宵節前夕,母親都會自己買回來麵粉,做我和妹妹愛吃的粉圓糖果。粉圓糖果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先將麵粉加水,稍微揉幾下後成團。放到涼水中煮開,成為母團。然後取出,冷卻後,再將剩餘的麵粉慢慢地加進去,然後揉面,不斷地加水。完成揉面的動作後,會開始搓粉圓。
  • 舌尖上的甜蜜體驗----魏姐包心粉圓
    難怪是見證奇蹟,該新品來頭不小。從夜市走上國際——在臺灣擁有三十年歷史知名美食品牌「魏姐包心粉圓」,從羅東夜市的小攤到如今四十幾家分店,傳統甜品小吃竟成了臺灣之光!圓心圓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盧文裕千裡迢迢從臺灣帶來的多年積累的經驗以及美食(魏姐包心粉圓)分享一點也不循規蹈矩的Q彈粉圓「心裡」竟藏著一個你——紅豆。
  • 作為奶茶的必備品,珍珠粉圓在家也可以輕鬆做出
    珍珠奶茶更是作為奶茶店裡的招牌特色,珍珠奶茶裡面摻雜了牛奶和茶香,再加上幾顆富有彈性的珍珠粉圓。看起來晶瑩剔透滑溜溜的深得大家的喜愛。喝一口奶茶,再嚼上幾顆珍珠粉圓,那更是一種美的享受。很多朋友會問珍珠奶茶裡的珍珠很有彈性, 嚼不爛吃下去會不會不消化?對於商場裡賣的珍珠奶茶,我們也是吃起來不放心。
  • 美味不再孤單,魏姐包心粉圓讓甜蜜與幸福相連!
    心情的愉悅是一個人美好一天的開始,一份獨特風味的小吃更是能讓人們美好的心情上添上一些色彩,魏姐包心粉圓給你美好心情上面再添一份甜蜜!魏姐包心粉圓來源於臺灣,採用臺灣傳統製作手法,同時經過創新融合現代工藝,再輔以專業技巧,經過千百次配方試驗,經過幾千次翻轉讓木薯粉可以包裹整顆天然無公害臺灣紅豆,然後再用有機牛奶、現炒芝麻作為輔料的方式讓食客們都能品嘗到令人念念不忘的美味,每一份粉圓都有Q彈軟糯富有層次感,口感清涼冰爽,低脂、低熱、低糖,甜而不膩的優點,令食客都成為這份甜品的粉絲。
  • 各種組合的芋圓、粉圓糖水,這個夏天感覺很滿足!
    小編最近對芋圓愛得特別深沉,聽說有一家粉圓店,從臺灣一路漂泊到大陸,從裝修風格都口味都特別還原原汁原味的的臺灣範,就忍不住去看了一下下。在這溫度飆升的夏日裡,小編迎著暑氣,也要去嘗嘗這臺灣的粉圓究竟是什麼味道。這裡店面的裝修風格,是和臺北的粉圓店一毛一樣的,清新的紅白綠配色,感覺一股清爽的氣息鋪面而來。
  • 臺灣漂到廣州的粉圓店,芋泥吃了會升天...
    一家從臺灣漂到廣州的粉圓店從裝修到出品都臺裡臺氣的
  • 【美食趴趴走 第二十五趴】媽媽做的地瓜粉圓最好吃
    的拍談節目的一開始就有好多小夥伴來熱烈地討論起來了,各路小夥伴都拿出了他們的地瓜粉圓的做法。小夥伴們都對地瓜粉圓熱情高漲,看來都很喜歡這道泉州古早味,地瓜粉圓該加什麼料,該用什麼粉,都是了如指掌,當然了還有和以往一樣「媽媽做的最好吃」的小夥伴都紛紛來拍報了各家媽媽的地瓜粉圓手藝
  • 大薯這樣做!紫淮山(大薯)丸子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我家常吃的農家菜,也可以說是農家點心:紫淮山(大薯)丸子。我是正宗的贛南客家人,這種做法基本上也是客家人在吃,希望大家會喜歡。首先,去菜地裡挖紫淮山(大薯),當然現在這個季節都是已經挖回家來了的,就算是還在土裡的,苗也已經乾死了。其次,將大薯清洗乾淨,去掉表皮。用大薯刷將大薯刷成大薯沫,加入適量的糯米粉(一點點就好了),口感更爽滑,不會散,再加入適量的蒜沫、辣椒末,拌勻。做法一,油炸紫淮山(大薯)丸子!
  • 珍珠奶茶中的珍珠是怎麼做的,教你做「珍珠粉圓」
    珍珠粉圓,關於具有臺灣特色的「珍珠粉圓」,相傳是清朝慈禧年間進貢的獻壽禮,當時的臺灣府用木薯粉為主要原料代替糯米做成類似元宵的「粉圓」甜羹,讓慈禧嘗後讚不絕口
  • 薯語創始人黃亮:「搶灘」新零售 打造烤薯小吃大品牌
    但市場上五花八門的烤薯,單一簡便的製作方式,導致烤薯產品標準化缺失,專業程度偏低,這也讓消費者在購買烤薯時無所適從。沒有標準化的行業品牌,是包括烤薯在內傳統小吃界的主要現狀。面對這樣的行業窘境,上海薯語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薯語)創始人兼CEO黃亮決心破局。2016年,黃亮及團隊成員在上海成功開了第一家薯語線下實體店。薯語一經出現,引來不少年輕消費者駐足,薯類等烤制食品也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走入大眾視野。
  • 【春節美陳活動】香港置富Malls:薯蛋頭環球新春派對
    美陳 春節 裝置藝術LEGO 樂高玩具 蝙蝠俠奧海城 主題展 快閃店2017農曆新年,人氣角色薯蛋頭夫婦穿梭於香港置富
  • 紅 薯
    這個時候,婦女們都會來到地裡有選擇地割去多餘的薯藤,再一擔一擔地挑回去,剁碎後煮熟了餵豬。紅薯易種易長易管理,但若要它的塊根長得很大的話,每隔一個月,要去紅薯地翻秧。翻秧有其特殊的含義,可以讓一壟一壟的薯苗各自有生長的空間,不讓它們無故糾結而枯死;其實更為重要的是在薯苗的葉柄下,往往也會生出一些不易察覺的新根,新根下也常結出小小的莖塊,截留藤葉往主根上輸送水分,而翻秧則正可以阻止旁根生長,讓主根吃飽好結出又大又圓的紅薯。初秋時,山坡上滿是挖紅薯的身影。
  • 手工自製珍珠粉圓,學會這些小技巧,你可以在家快速調製珍珠奶茶
    今天,晨光就來教大家如何自己在家裡手工製作#珍珠粉圓#,以此來滿足對珍珠有特別嗜好的你、我、他!關於製作珍珠粉圓所用到的材料其實非常簡單,而且都是可以在網上輕易購買到的,有些材料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品種來代替,但口感上會有比較的差別,這一點晨光會在文章結尾的小貼士中為大家詳解。既然珍珠粉圓我們製作成功了,那珍奶又該如何調製呢?
  • 山粉圓 每一個把家鄉特色美食帶來常熟的人,都是我眼中的天使.
    再問他們最喜歡哪裡的山粉圓,十有八九的回答是「媽媽做的。」山粉圓,在無數浙江人的心中,已經不再是一道簡單的家鄉菜,而是代表著一種鄉愁。初次見面的時候,她就跟我說,常熟有太多美食啦,可還是最愛家鄉的山粉圓。所以,她婆婆每逢周末都都會做一些山粉圓給她解饞,也會叫上周邊的鄰居跟好友。
  • 潮汕美食之薯粉粿
    薯粉粿是潮汕地區很常見的一種粿類,即是用薯粉為料再加上菜餡或肉餡去製成的。在記憶中,每當過節的時候一般才會做,如潮汕這邊的成人禮、祭拜祖宗家裡會做或去店裡買來先祭拜而後才可以吃。雖然兒時每年吃到薯粉粿的次數有限,但每次家裡買了薯粉粿總會很開心,好像這一頓多美味,不得不令人珍惜。
  • 【美食趴趴走 第二十六趴】還有比媽媽做出來更好吃的地瓜粉圓!
    【第二十六趴】主持人陳鋼每周一到周六17:45---18:00和你一起拍報泉州城最棒的美食昨天的節目中陳鋼為大家帶來了沈大廚【地瓜粉圓的做法】在我們前一天的拍談中很多小夥伴會做不一樣味道的地瓜粉圓,相信還有一部分小夥伴喜歡吃但是還不會做,聽完了昨天的節目是不是還意猶未盡,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沈大廚地瓜粉圓的做法技術指導:沈大廚材料:地瓜粉、巴浪魚、花生、三層肉、蝦皮、香菇、小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