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逛逛華沙的蕭邦博物館(一)

2021-02-19 音樂文獻編譯組

The Frederick Chopin Museum 

From Polish version

▼▼▼▼▼▼▼▼▼▼▼▼▼▼▼▼▼▼▼▼▼▼▼▼▼▼▼▼▼▼▼▼▼▼▼▼▼▼▼▼▼▼▼▼▼▼▼

對於蕭邦,我是不陌生的,無論是他的夜曲、瑪祖卡還是鋼琴協奏曲,只要聽到 ,心裡就會莫名產生一種親切感。但是對於蕭邦的生平,我是陌生的,因此,翻譯起這篇文章來還是蠻費力氣。斯拉夫這個民族於我而言,一直是個神奇的民族,不管是被戲稱為「戰鬥民族」的東斯拉夫人還是來自波蘭、捷克等地的西斯拉夫人,關於他們的故事,我聽了一遍又一遍;也不知這個民族擁有怎樣的魔力,能讓蕭邦以及德沃夏克等一代代作曲家反覆地吟詠。

這一次的翻譯工作讓我意識到了自己在學習上的不足,儘管我通讀了多遍西方音樂史,大致掌握了每個時期共性的音樂風格和特點,但我從來沒有細細研讀過任何作曲家的生平,以至於真的需要跟作曲家「面對面」交談時不得不緘默無言。在此,我要特別感謝一位翻譯學院的同學,在翻譯這篇文章時他給予了我莫大的幫助,他告訴我他是一位古典音樂的愛好者,但遺憾的是沒能成為專業的古典音樂演奏者,但我想說,只要熱愛,古典音樂帶給我們的都是平等的愉悅與享受,希望這位努力學習音樂的翻譯人與我這個努力學習翻譯的音樂人一起,朝著我們的熱愛前進!

▲▲▲▲▲▲▲▲▲▲▲▲▲▲▲▲▲▲▲▲▲▲▲▲▲▲▲▲▲▲▲▲▲▲▲▲▲▲▲▲▲▲▲▲▲▲▲▲▲▲▲▲▲▲▲▲▲▲▲▲▲▲▲

The Frederick Chopin Museum at the Frederick Chopin Society in Warsaw was established in the 1930s. Already in 1935, the Frederick Chopin Institute, established a year earlier by 32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world of culture and politics, headed by Karol Szymanowski, Emil Mlynarski, Stanislaw Niewiadomski, Jozef Beck and August Zaleski, had begun amassing a collection.

位於華沙弗雷德裡克·蕭邦協會的蕭邦博物館成立於20世紀30年代,在1934年,弗雷德裡克·蕭邦學院就已在卡羅爾·席曼洛夫斯基、埃米爾·姆林納斯基、斯坦尼斯勞·尼維亞多姆斯基、喬澤夫·貝克和奧古斯特·扎爾斯基等32位傑出的文化、政治界代表的帶領下成立,並且著手於蕭邦相關藏品的收集。

Chopin's greetings to this 

father on his name-day, 

6 December1816


At that time, thirteen extremely valuable manuscripts were purchased from Ludwika Ciechomska, granddaughter of Ludwika Jedrzejewiczowa, Chopin`s sister, and Boguslaw Kraszewski from Stary Kuplin. The manuscripts included: a complete autograph of the G minor Trio op. 8 for piano, violin and cello by Chopin, seven letters written at Szafarnia by the young composer to his family in 1824 and at Kowalewo [6 July 1827] as well as to his school friend Julian Fontana in Paris [1835], three special greetings addressed by Chopin to his father (6 December 1816 and 1818) and mother (16 June 1817) upon their name days as well as two dedications of 6 and 9 June 1833 for Jozef Nowakowski, a friend from the Warsaw Conservatory.

那時,有13部極具價值的手稿和書信從魯德維卡·切庫姆斯卡(蕭邦妹妹魯德維卡·耶德澤維佐娃和博古斯勞·克拉舍夫斯基的孫女)那裡買到。這些手稿包括一部完整的為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所作的《g小調三重奏》、7封於1824年在薩伐尼亞時年輕的蕭邦寫給家裡的書信(其中包含了著名的「薩伐利亞通信」中的4封)和1827年在科瓦萊沃寫給他在巴黎的校友朱利安·馮坦那的書信、三封對父親(1816年12月6日和1818年12月6日)及母親(1817年6月16日)的問候信以及寫給他華沙音樂學院的朋友約瑟夫·諾瓦科夫斯基的兩封獻詞(1833年6月6日和9日)。

Two dedications to 

J. Nowakowski by Chopin

These autographs of the Polish artist were the start of the collection for the future Chopin Museum which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became much more active. The creation of a Collection of Photographs, Recordings and a Library was started prior to 1939. It must be stressed that thanks to the self-sacrifice and industriousness of Mieczyslaw Idzikowski, a founding member of the Frederick Chopin Institute, the autoographs were not damaged during the War Two.

蕭邦這些被收集到的手稿成為今後蕭邦博物館對蕭邦相關藏品收集的起點,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種收集活動更為活躍。1939年,圖像、影音和文獻收集協會的成立被提上了日程。必須要強調的是,多虧了米克茲斯洛·伊濟科夫斯基(費雷德裡克·蕭邦協會的創始人之一)的努力和犧牲,這些手稿才免於被二戰的戰火吞噬。

In 1945, the Frederick Chopin Institute opened again in Warsaw, and was housed at first in 15 Zgoda St. and from 1953 in Ostrogski Castle, 1 Okolnik St. This was also the home of the Museum, Library and Collections of Photographs and Recordings.

1945年,蕭邦學院在華沙恢復了運作,並最初定址於茲戈達街15號,1953年又遷址於奧克爾尼克街1號的奧斯特羅格斯基城堡,這裡同時也是蕭邦博物館、圖書館和圖像及影音收藏館的駐地。

Cameo of Chopin in

 agate by L. Isler

The basic work of the Chopin Museum is the gathering of collections, research, the publication of collection catalogues and research studies, exhibitions (permanent and temporary displays held on the spot and elsewhere) and publishing. After the War Two, the main effort was connected with the gathering of collections and the organisation of new exhibitions.

蕭邦博物館的基礎工作是收集蕭邦有關的藏品、研究、發表的作品目錄和研究資料、展覽(在蕭邦博物館和其他地方的永久和臨時性展覽)、和出版物。二戰後,蕭邦博物館的工作主要圍繞收集蕭邦有關藏品以及組織新的展覽而展開。

The museum (containing manuscripts, printed matter, some with handwritten annotations, iconography, portraits, panoramas of localities and posters) and the library collections (books, periodicals and music scores), recordings (discs, tapes and CDs) as well as photographs (negatives, positives and microfilm) are the outcome of purchases made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donations and loans.

博物館(包括手稿、印刷品、一些還帶有手寫的注釋、圖解、肖像、一些地方的全景地圖和海報)和圖書館的藏品(書籍、期刊和樂譜)、音響資料(唱片、磁帶和CD)以及圖像資料(底片、正片和微縮膠捲)等都是通過國內外購買、捐贈以及貸款而來。

Photograf of Aurora 

Lauth-Sand, granddaughter of George Sand


he most valuable museum collections such as Chopin's autographs, his letters, portraits and mementos were, and still are, bought primarily abroad from antique dealers in Paris (A. Brieux, P. Beres, R. Davis, M. Loliée, R. Legoux and F. Studzinski), in Tutzing near Munich (H. Schneider), Geneva (N. Rauch), Brno (Stuker), and Basel (Erasmushaus Haus der Bücher AG) as well as at auctions held in Germany (Marburg and Berlin) by Klaus Mecklenburg - owner of J. A. Stargard, in France (in Paris: Hôtel Drouot, and Issoudun: Hôtel des Ventes) and Great Britain (London: Sotheby's), from private persons such as Arthur Hedley, collector and Chopin expert in London,Aurora Lauth-Sand, granddaughter of George Sand in Paris, or Mario Uzielli in Liestal, Switzerland. 

(譯註:為了簡化文章,方便讀者閱讀,此處省略古董商及拍賣行的名字名稱)博物館中最具價值的藏品如蕭邦的手稿、書信、肖像和遺物等,無論是從前還是現在,都是從巴黎、靠近慕尼黑的圖青、日內瓦、布爾諾巴塞爾等國外的一些古董商手裡買回來的,也有一些是從德國、法國、大不列顛等地的拍賣會上拍得的,也有從例如阿瑟·赫德利(居於倫敦,收藏家及蕭邦研究專家)、奧羅拉·勞斯-桑德(居於巴黎,喬治·桑德的孫女)和馬裡奧·尤澤利(居於瑞士利斯塔爾)等私人收藏者手中購回的藏品。

Chopin's letter to J. 

Fontana, Nohant, 7 October 1841

An exception are items purchased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from Wladyslaw Bichniewicz, grandson of Ludwika Jedrzejowiczowa, Chopin's oldest sister (e.g. a gold watch which the young pianist and composer received from A. Catalani in 1829 and a portrait of Chopin - an agate cameo by Luigi Isler from about 1842), Eva and Adam Kotul from Krakow (a letter by Chopin to Julian Fontana, Nohant, 7 October 1841), Mieczyslaw Idzikowski (letter by Chopin to Julian Fontana, Nohant, 8 September 1841) and Paulina Chrominska from Warsaw (a book with Chopin's signature by J.- F. Bouilly Les encouragemens de la jeunesse, vol. II, Bruxelles 1821, a gift from Fryderyk Skarbek, the composer's godfather, 5 March 1823) and from Jerzy Kniolek from Kobylka near Warsaw who, thanks to the contacts of his aunt, Jozefa Krawczyk with Leon Ciechomski from Krakow, became the owner of extensive Chopiniana totalling 160 items.

二戰後從瓦拉迪斯勞·比克涅維茨(蕭邦的姐姐路德維卡·傑德澤約維佐瓦的孫子)那兒購得的一些藏品(例如1829年蕭邦從A.卡塔拉尼那兒獲贈的一個金懷表、一個大約在1842年由路易吉·艾斯勒雕刻的蕭邦瑪瑙石像),以及從克拉科夫的伊娃和亞當·科圖爾(一封1841年10月7日於諾昂,蕭邦寫給朱利安·馮坦那的信)、米克茲斯洛·伊茨科夫斯基(1841年9月8日於諾昂,蕭邦寫給朱利安·馮坦那的信)、華沙的鮑麗娜·科林斯卡(一本帶有蕭邦籤名的書和1823年3月5日來自蕭邦教父弗萊德雷·斯卡貝克的一份禮物)等處購得的藏品是個例外,同時多虧了來自臨近華沙的科比爾卡的傑裡基·尼奧萊克的姑姑約澤夫·卡克拉奇克,由於她跟克拉科夫的列昂·西切姆斯基的密切來往,使得傑裡基·尼奧萊克成為160件蕭邦有關藏品的擁有者。



蕭邦譯文合集

1.蕭邦趣事17則

2.從蕭邦國際鋼琴比賽中脫穎而出的四位大師

3.「演奏蕭邦時的自由節奏好比歌唱!」

4.「在蕭邦的音樂裡,你我無處遁形」

5.蕭邦的15個事實

6.蕭邦的音樂風格為何十年一變?

7.解密蕭邦作曲風格的重要技術法寶

8.蕭邦到底有多少學生?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看

· 掃描二維碼打賞譯者 ·

歡迎新成員加入!一起發光發熱!

(如遇掃碼失敗可保存後微信掃一掃)


相關焦點

  • 帶你逛逛華沙的蕭邦博物館(二)
    該宮修築於磚牆砌成的支撐架構上,是17世紀晚期奧斯特洛格斯基公爵下令建造的一座巴洛克式宮殿。博物館藏品包括蕭邦的音樂手稿、信件和其他私人物品,以及他生前使用的最後一架鋼琴。這個比賽從1927年起在華沙舉辦,每五年一次,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沒有舉辦。
  • 蕭邦博物館探訪記丨聆聽蕭邦的浪漫主義
    關於華沙,對於音樂愛好者而言,應該並不陌生,那是蕭邦的故鄉,1849年的巴黎,39歲的蕭邦臨死前掙扎著低聲請求,託他妹妹把心臟埋在故鄉(華沙),軀體留在巴黎,故此在波蘭華沙這座充滿浪漫藝術的城市中,留下了蕭邦的心臟。
  • 沒去過波蘭華沙的蕭邦博物館?那你不算認識蕭邦
    「你可以不認識總統是誰,但你必須認識蕭邦。 」蕭邦已經成為了波蘭的名片,二者融為一體。要追隨他的足跡,靜心聽他的樂曲,蕭邦博物館Chopin Museum是一定要去的!必去理由1歐洲最高水準的個人傳記類博物館之一2收集了最豐富的蕭邦有關資料3以現代化多媒體方式呈現,有交互性42020年10月,將舉行每5年一次的——蕭邦國際鋼琴演奏會
  • 在這裡,蕭邦是一種信仰
    取到行李後一路小跑,奔赴停車場,經過出口時深情回眸,定睛一看,才注意到機場名叫「弗雷德裡克·蕭邦」。世界上罕有機場以作曲家命名,還有一處是布達佩斯的弗朗茨·李斯特機場。此刻我抵達的是華沙,在這裡,「蕭邦」是一座機場。
  • 在波蘭發現蕭邦地圖
    首都華沙坐落在維斯瓦河沿岸,維斯瓦河是波蘭境內最長的河流。波蘭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特別是在波蘭的北部和中部地區是低地。民族遺產是波蘭的國寶,包括老城、建築遺址和珍貴的藝術品。教堂牆壁上有許多波蘭著名歷史人物的畫像,教堂中央的一根立柱旁掛著蕭邦的畫像,畫像後的柱子是空心的,裡面保存著這位音樂天才的心臟。按照波蘭的傳統,人死後如果身體不能埋葬在家鄉,至少心臟也應該留在故土,1945年10月17日,蕭邦逝世一周年時,他的心臟從逝世地法國移回家鄉,保存在聖十字教堂。
  • 波蘭音樂家蕭邦:生於華沙,靈魂屬于波蘭,才華屬於世界
    蕭邦還在嬰幼兒時期,他的母親就常常唱著波蘭民歌,哄他入睡。小蕭邦那雙突閃突閃的眼珠,一動也不動地看著母親,他不哭也不鬧,偶爾還會輕哼一聲,仿佛是合著母親的歌聲。音樂的魅力牢牢地紮根在幼小的蕭邦心中,這種魅力將陪隨他直到生命的盡頭。
  • 「致敬蕭邦」—2020華沙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
    主辦:SAE藝術教育平臺SAE藝術教育研究院華沙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組委會官方支持:上海音樂出版社協辦單位:D3組: 自選一首蕭邦迴旋曲or 變奏曲or 即興曲。D4組: 自選一首蕭邦波蘭舞曲。D5組: 自選一首蕭邦夜曲。D6組: 自選一首蕭邦練習曲。
  • 駐波蘭使館緊急提醒:華沙蕭邦機場不具備檢測條件
    中新網11月5日電 據中國駐波蘭大使館網站消息,根據中國駐波蘭使館10月29日《關於搭乘航班赴華人員須憑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及血清抗體檢測雙陰性證明乘機的通知》,自波蘭當地時間2020年11月6日0時起,由其他國家經波蘭華沙蕭邦機場轉機飛中國的中、外旅客,除在始發國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和一次血清IgM抗體檢測外,在華沙登機前48小時內須再各完成一次核酸和血清IgM抗體採樣
  • 華沙,波蘭首都,15世紀馬佐夫舍省省會
    1596年波蘭首都由克拉科夫遷到華沙後,城堡進一步擴展,成為歷代君王居住之地。1922年起成為波蘭總統府。1944年被納粹德國炸毀。1971年又按原樣重建。現在,宮內一些古老大廳已闢為博物館。陳列著國內外名家和巨匠們的油畫、雕塑、掛毯、吊燈、時鐘以及國王、皇后使用過的家具。齊格蒙特·瓦薩三世紀念柱是華沙古老的紀念性建築,與美人魚一起構成華沙城徽。
  • 說說蕭邦國際鋼琴比賽那點事兒
    戰後的第一次比賽,也就是第四屆比賽在1949年舉行,地點在「羅馬」音樂廳——當時華沙愛樂樂團和歌劇院的臨時所在地。那屆比賽成了蕭邦誕辰100周年的一大盛事。再下一次比賽是在1955年舉辦,當時在二戰中被炸毀的華沙愛樂音樂廳剛剛重建完成。     戰前和戰後1955年、1960年、1965年的比賽都在冬天舉行,接近2月22日,也就是蕭邦誕生的日子。
  • 蕭邦機場不具備檢測條件,中使館緊急提醒避免經華沙轉機
    據「中國駐波蘭大使館」公眾號11月2日消息,根據中國駐波蘭使館10月29日《關於搭乘航班赴華人員須憑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及血清抗體檢測雙陰性證明乘機的通知》,自波蘭當地時間2020年11月6日0時起,由其他國家經波蘭華沙蕭邦機場轉機飛中國的中、外旅客,除在始發國進行一次核酸檢測和一次血清IgM抗體檢測外,在華沙登機前48小時內須再各完成一次核酸和血清IgM抗體採樣、檢測,並憑雙陰性檢測報告向駐波蘭使館申領健康碼
  • 「探訪蕭邦故鄉」音樂主題夏令營
    參觀結束後,返回華沙,度過此行最後一個愉快的晚上。中午前抵達柏林,之後參觀著名的柏林圍牆遺址、柏林大教堂、博物館島。在華沙參觀蕭邦博物館、華沙老城(世界文化遺產)、聖十字教堂(埋藏有蕭邦心臟的地方)、華沙大學、總統府。晚上在蕭邦年輕時候經常光顧的波蘭餐廳就餐。晚上在華沙過夜。
  • 蕭邦:琴聲裡的情懷和夢想
    弗裡德裡克·蕭邦。蕭邦音樂專輯封面。  資料圖片波蘭華沙一景。  影像中國今年是波蘭著名作曲家和鋼琴家弗裡德裡克·蕭邦誕辰210周年,作為波蘭的文化名片之一,波蘭將舉辦一系列隆重的紀念活動。在華沙生活的日子是蕭邦一生中最幸福愜意的一段時光,他在此期間創作的作品也流淌著翩翩少年初長成時的天真爛漫與溫柔多情。尤其是他的兩首鋼琴協奏曲,以斯拉夫式的音型與德奧流行的音樂結構為支撐,將熱忱歡暢的青春氣息與恣意汪洋的浪漫幻想雜糅在一起,高度的詩意與樂觀的情緒噴薄而出,靈動而輕盈,一改當時古典音樂威嚴莊重的傳統,有一種「少年不識愁滋味」的青蔥之氣。
  • 聽「鋼琴詩人」蕭邦,你想到了李後主還是李商隱
    常年被肺病困擾的蕭邦臉色蒼白、身形消瘦,當憂鬱的旋律在他指尖緩緩流淌,一大批貴婦「粉絲」為他傾倒。雖然她們並不知道,「鋼琴詩人」為何憂鬱。蕭邦的音樂是浪漫的,是動聽的,但他的樂思也中深藏著悲憤與反抗,不理解這份反抗,就無法真正理解蕭邦。
  • 我與波蘭系列丨「我放棄去巴黎學音樂,只為了來到蕭邦的故鄉」
    可是如果考不上蕭邦音樂大學,再想去法國也去不成了。當時,就連爸爸媽媽都不支持戚戚。結果你猜怎麼著?戚戚還是毅然決然地為理想的學校拼了一把!於是,戚戚在波蘭的生活就這樣美好地展開了!「我跟你說urek這個湯特別神奇!國內喝不到,歐洲其他國家也喝不到。」慢慢地,戚戚發現,華沙和自己的家鄉廣州也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食物豐富!「華沙的維斯瓦河邊有很多酒吧、小吃店,甚至還能吃到韓國炸雞!」圖源:beta7「冬去春來,波蘭的風景更美了。
  • D157:蕭邦《c小調第十三夜曲》
    他們於1829年返回柏林,旅行途中,波森大公國的總督安東尼(Antoni Radziwiłł)盛情邀請了蕭邦,安東尼也是當時著名的作曲家和大提琴演奏家。蕭邦創作了《C大調大提琴和鋼琴華麗波蘭舞曲》(Op.3)獻給了王子和他的女兒鋼琴家旺達。
  • 如何把握蕭邦夜曲的藝術特色?
    蕭邦一生共創作了21首夜曲,幾乎貫穿他的一生。這些作品可以說是他音樂創作中最精緻的一組珍品。 蕭邦1810年出生于波蘭華沙近郊的熱拉估瓦・沃拉,父親是法國農民的兒子,年輕時遷居波蘭,母親是波蘭人,愛好音樂並擅長彈奏鋼琴和歌唱。蕭邦的童年時代深受母親的音樂薰陶,這使得他從小就熱愛波蘭的民歌和民間音樂。
  • 你的2018年旅行清單上,一定要加上這個地方!
    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問我這樣的問題,否則我會瞬間覺得你是個無趣的人。任何一個目的地,就算在生活了十幾年,日子在往前,變化在發生,你永遠無法說,你真正了解一個地方。一去再去,不斷掀開面紗,再正常不過了不是嗎?
  • 築橋音樂廳 | 康斯坦丁·列夫席茲,這個為你彈奏蕭邦的俄羅斯巨星,要來築橋開講了!
    Lifschitz and Lucerne Chamber Philharmony票價:680/580/380/280/180/80元1810年3月1日,在波蘭首府華沙以西46公裡、一個叫做「熱亞佐瓦·沃拉」的村莊,誕生了一個男嬰。3個月以後,在華沙誕生了一個女嬰。
  • 波蘭華沙交響樂團傳奇來襲 遇見「活著的貝多芬」 福利
    這幾場由梅紐因執棒的音樂會贏得了廣泛讚譽,梅紐因本人也欣然受邀,成為剛成立的樂團——華沙交響樂團——的首位客座指揮。波蘭華沙交響樂團音樂會:蕭邦故裡 大師傳奇 ● 作為指揮家,潘德列斯基指揮過全世界幾乎所有著名樂團,長期擔任北德愛樂、華沙愛樂指揮,及多個音樂節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