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籟之音 | 來自凱爾特民族的音樂,是那樣的純美安靜

2021-02-20 療愈音樂

《音樂療愈》中國最美音樂微刊

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愛爾蘭那樣,小小的國土卻蘊含了驚人的幽美景色。

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像生活在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凱爾特民族那樣,僅僅幾百萬的人口,卻誕生了數以百計的音樂名人。

今天,療愈音樂就與大家一起欣賞凱爾特音樂名人們創作並演唱的那令人深深陶醉的凱爾特音樂。

——壹心

無論是愛爾蘭豎琴的婉約,

還是蘇格蘭風笛的激昂,

凱爾特民族音樂都令人深深陶醉。

在凱爾特音樂中,

既有對自然的獨特描繪,

又有對人性的深入刻畫。

靜靜聆聽這明澈動人的弦音,

心裡也是舒服安寧的。

在其中,你可以感受到,

中世紀教堂般的莊嚴肅穆,

與深秋離離黃葉般的憂傷哀愁……

希望你也能在凱爾特音樂中洗盡疲憊與塵埃,

讓這一份平淡的心境,

陪伴你優雅地走過美好的每一天。

1、卡拉·迪倫

《 Craigie Hill 》

卡拉·迪倫來自一個愛爾蘭傳統音樂世家。她的聲音如此清透美麗而極具風格,憑藉震撼人心的表演和成熟迷人的聲音,她贏得了世界各國觀眾的心,因為她的表演能穿越國界,文化和語言。

《愛爾蘭音樂雜誌》曾說過,迪倫冷酷卻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包含著她對家鄉的熱情和對國家的熱愛。這大概也正是凱爾特民族的魅力所在。

一首美麗的《 Craigie Hill 》據說感動了整個愛爾蘭。歌曲中敘述一則美妙的故事,隨著歌詞娓娓的到來讓我們仿佛在躺在愛爾蘭廣袤、純淨的藍天之下靜靜享受碧綠的青草、清涼的湖水和純樸的花香,此刻只有沉醉的相思……


2、恩雅

《 Only Time 》

恩雅的名字來自古代凱爾特的同名女神。出生於民間音樂世家的她,善於將愛爾蘭傳統民謠重新編曲,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音樂創作,這些瑰麗神秘的樂聲能把人帶入超現實的空靈美妙世界。

《Only Time》出自 Enya 的專輯《A Day Without Rain》。這首有著無限哀愁的《Only Time》,在全美哀悼911罹難者時音樂排行榜排第十名。

很多人都將這首寓意深刻的歌曲作為撫慰自己脆弱心靈的良方。這首歌曲具有濃厚的愛爾蘭凱爾特民族音樂的特點,旋律優美而深邃,超凡脫俗,神秘聖潔,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3、羅琳娜·麥肯尼特

《 The Mummers』Dance 》

羅琳娜·麥肯尼特是加拿大著名的愛爾蘭豎琴演奏家、鍵盤手及歌手,她的音樂飽含了凱爾特元素和民族音樂的質樸。

她把自己的文學內涵融入音樂中,體現出來的音樂優雅而豐富內涵,讓人難以忘懷,曾有人這樣形容她的詞曲與演唱風格——「像一首中世紀的長詩」。

《 The Mummers』Dance 》描寫的是春季的一個夜晚,婆娑的樹葉襯託藍色的天空,隨著風而搖擺的樹枝條,好像是一群人在默默的不停的舞蹈。歌詞靈感來自於羅琳娜自己1985年的一段讀書筆記。

4、賽西兒·柯貝爾

《 Arrietty's Song 》


賽西兒·柯貝爾,這位法國藝術家不僅彈得一手漂亮的凱爾特豎琴,而且歌唱的嗓音也異常甜美,被歐洲評論界稱之為世界頂尖凱爾特新生代女聲。

在彈琴時,柯貝爾總是微閉雙目,輕啟朱唇,縴手撥弄琴弦,宛若童話裡手執魔杖的紅髮仙子,輕攏慢捻間,讓人仿佛置身於天使環繞飛翔的夢幻仙境。

《Arrietty's Song》是《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的主題曲。在這首歌中,民謠的天生淳樸,豎琴清脆的音質再加上女主唱迷人的嗓音仿佛組成了一條通幽隱秘的小徑。

帶我們走進小人那玲瓏精緻又充滿自然野趣的房屋,聞到花草的淡香。不由得如同小人阿莉埃蒂一樣期待遠方那一位默默等待自己的人……

5、凱爾特女人

《 Ave Maria 》

凱爾特女人是由身兼音樂總監、指揮、作曲及編曲者四項身份、曾任「大河之舞」的音樂總監大衛唐恩領軍,以四位愛爾蘭歌手克蘿伊、莉莎、梅芙、歐拉及一位小提琴手瑪莉所組成的超級團體。

五人在加入團體前都己是愛爾蘭以至世界知名的發片藝人,她們融合了莎拉布萊曼、美聲男伶、恩雅等人特色,結合了新世紀、古典、傳統凱爾特樂風,為全球樂迷帶來了視聽雙效的全新選擇。

《Ave Maria》來自凱爾特女人的同名專輯,該曲經凱爾特女人的重新編曲後,打破了人們對這首歌曲的刻板印象,全曲旋律神秘幽美,意蘊深遠,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6、喬妮·梅登

《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 》

喬妮·梅登1965年生於紐約,從小、學習小提琴和鋼琴,但是只有六孔哨笛才能引起她的興趣。1984年她贏得了全愛爾蘭的六孔哨笛錦標賽的最高獎,而以前還從來沒有一個美國人得此殊榮。

為了推廣並延續凱爾特音樂的傳統文化,梅登組建了傳統的愛爾蘭組織,專門演出凱爾特音樂。《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s》就是梅登第一張專輯《Song of the Irish Whistle》中的第二首。

在該曲哨笛甜美的聲音裡,你會聽見一絲隱約的沙啞和滄桑,每一個尾音,會非常隨意和放肆地留下一個迴旋的音符,散漫慵懶,隱藏著純樸和野性,仿佛在傾訴著流浪和寂寞,流露出純潔而灑脫的感情,音樂純淨得不似來自人間。

7、麗莎·琳

《 Branwin's Secret 》

麗莎·琳是世界民族音樂類別裡的翹首和先驅者之一。她是國際上豎琴類別裡的最頂級的演奏者,她不單單演奏她自己所譜寫的豎琴曲,同時還演奏古老的愛爾蘭部落民間音樂。

她的音樂較之一般的凱爾特更有一種濃濃的暖意,猶如照亮聖誕夜的燭火,點燃人們心裡的甜蜜。她的音樂造詣極高,經常與一些大師級的演奏家合作都毫不遜色。

優美舒緩是琳的本色,有人評價她的音樂是讓人近距離接觸上帝的橋梁,她的音樂是最適合都市人的豎琴甜夢,嫻熟的豎琴技法,加上清新的竹笛,時而出現的敲擊樂,讓人不醉也很難。

《Branwin's Secret》出自琳的專輯《Secret Songs》,經典、古樸、華麗又神秘的凱爾特音樂文化在豎琴的清新旋律中溫馨流麗,讓人陶醉。

來自凱爾特民族的音樂總是那樣的純美安靜,

跟隨這些凱爾特音樂家的歌聲,

我們總自由地遨遊於廣袤深洋、

崇山峻岭、闊邃林間、無際平疇、萬裡蒼穹……

在這時而溫存、時而神秘的音樂間,

我們能感受到心中一直嚮往的清澈藍天。

大概也只有這些天籟般的音樂,

才讓我們對大自然如此嚮往吧。

在那裡,我們可以擷一抹清新、

捻一瓣花香、採一葉碧綠……

讓所有的思緒,在這清澈寧靜的淡然中,輕輕舒展。


| 主編壹心說 | 


音樂療愈 | 原創作品

其他平臺轉載請聯繫主編

免費獲取授權 違者必究

音樂養生

微信號:liaoyuyinyue

新世紀音樂 | 治癒系音樂 | 冥想音樂 | 靈性音樂

長按二維碼3秒,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進入 療愈禪意商城

相關焦點

  • 撫慰人心的天籟之音,來自天堂的美聲——恩雅
    來自天堂的美聲——恩雅,她的天籟之聲像一張柔軟的絲綢將你包裹其中,帶著你的雙腳離開天空。這首由恩雅演唱的《So I Could Find My Way》深沉大氣、情感飽滿、撫慰人心。現場版MV中Enya那仿佛來自天堂的聲音在氣勢恢宏的樂隊伴奏下,仿若天籟,讓人心醉!
  • 侗族天籟之音響徹首府的夜空
    侗族天籟之音響徹首府的夜空 2020-11-18 1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天籟美聲 「凱爾特女人」
    帶你領略華麗夢幻的愛爾蘭音樂風情演出時間:2016.10.25演出場館:上海國際體操中心演出票價:180、280、380、580、680、880、1080點擊閱讀原文購票「凱爾特女人」,這支讓全球音樂界為之轟動的樂隊已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現象
  • 凱爾特之夢 愛爾蘭音樂地圖(上)
    無論是《大河之舞》劇院的踢踏舞,還是小劇場裡上演著電影《Once》改編的音樂劇,又或是至今迴蕩在德裡上空的U2《黑色星期天》,再或是女歌手恩雅與自然共舞的天籟……但這些仍遠遠不夠!關於愛爾蘭音樂,我們不僅要聽《Danny Boy/丹尼男孩》這樣的名曲,還應該了解得更多。
  • 音樂臺上,採自然音符奏天籟之音
    10月6日晚,南京民族樂團在中山陵音樂臺上演民族交響「看山看水看中國——假日森林音樂會」,十餘首風格各異的經典曲目帶領觀眾一起在絲竹管弦聲中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 南京民族樂團奏響假日森林音樂會音樂臺上,採自然音符奏天籟之音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邢虹 翟羽) 為期5天的2020第六屆南京森林音樂會剛剛落幕,中山陵音樂臺又迎來假日森林音樂會
  • 來自愛爾蘭的天籟女神之音,空靈絕美!
    Enya恩雅愛爾蘭女歌手出生於愛爾蘭共和國一個音樂世家。恩雅的個人音樂生涯開始於為David Puttnam的電影《青蛙王子》寫配樂。1988年,恩雅發行首張個人專輯《Watermark》。2001年,代表作《May It Be》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金球獎」最佳原創歌曲「、葛萊美獎」最佳電影歌曲「提名等多項榮譽。
  • 凱爾特音樂(Celtic Music)歷史
    凱爾特人身材高大,崇尚武力,體格強健,可以說凱爾特的文化是頌揚英雄的文化,所以凱爾特民謠中流露出豪放、奔放的氣勢;而另一方面,由於凱爾特民族由曾經的極其強盛轉為逐漸衰落,不少凱爾特人甚至被其他民族所同化,凱爾特音樂方面也呈現出婉約、悲情的色彩;凱爾特人宗教色彩濃厚,凱爾特也具有很多浪漫的古老傳說。
  • 【天籟之音】恩雅《May It Be》
    《May It Be(祈願)》 大獲成功,是為唯一獲得奧斯卡、格萊美、金球獎三獎提名的新世紀音樂單曲。 恩雅,本名Eithne Patricia Ní Bhraonáin,1961年出生於愛爾蘭共和國多內加爾郡圭多爾鎮的一個音樂世家,愛爾蘭女歌手。 1986年,恩雅憑藉為電影《青蛙王子》寫配樂,正式進軍音樂界。
  • 2019赤峰融合音樂季,聆聽來自世界頂級鋼琴的天籟之音
    德國貝希斯坦鋼琴入駐赤峰融合樂器城,04月7日、04月8日、04月9日,誠邀瀋陽音樂學院馮源教授、ABRSM資深培訓講師梁崴老師,舉辦「2019赤峰融合音樂季」。馮源教授馮源教授簡介此次融合音樂季演奏的鋼琴為C.Bechstein D282世界頂級的演奏會九尺鋼琴,首次登陸赤峰。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聆聽來自世界頂級鋼琴的天籟之音。
  • 男版凱爾特女人!來自愛爾蘭的天籟
    能很多人都對 Celtic Woman (凱爾特女人)這團體比較熟悉。在天使女伶(Celtic Woman)獲得全球性的廣大成功後,製作團隊要組成男性版天使女伶的傳聞一直沒有停息過。於是Celtic Thunder應運而生在世界音樂風潮中,凱爾特民族的音樂應該是最受喜愛的,而在當今凱爾特音樂的領域中,大概又要以Celtic Woman天使女伶為最成功,唱片公司原本只是試探性地冒個險,沒想到卻造成了空前的轟動。
  • 李穎推新單《阿妹唱情歌》 天籟音唱新民族風
    舉報 近日,享有「天籟嗓音
  • 樸樹攜手四位音樂人在雲上草原唱響天籟之音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美好的聲音,潺潺湲湲,燕語蟬鳴,林籟泉韻……你有認真傾聽過這些「天籟之音」麼?9月6日晚,縱享天籟人生——雲上天籟音樂會通過官方帳號直播。「天籟之音」唱響雲端音樂會刷屏全網根據音樂會現場來看,東風日產天籟音樂會分為五個篇章,以蟲鳴、水流、風嘯、雨落、花開為主題,音樂人依次登場,音樂回歸了最本質的初衷,體現出一種原生和紮根於自然的靈動感,純粹又深邃。
  • 草原上的天籟之音,無愧於音樂活化石之美譽
    是心靈與大自然,天籟與聲籟的完美融合,是在遊牧民族心裡迴蕩的大自然的呼聲,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完美表現,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記得北京波羅旅遊負責人吳昊先生在給我們介紹錫林郭勒時,就特別提到了一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長調音樂,至今仍作為錫林郭勒牧民生活的一部分,以最原生態的魔力唱響草原的星空……」在當地民間,更是流傳著一種說法,會走路的就會搏克,能說話的就會唱長調,可謂深入人心,基礎深厚。
  • 天籟之音|蒙古音樂《遙遠的媽媽》純淨而空靈,卻被憂傷瀰漫
    最近聽蒙古族的音樂就能心靜下來,年紀大了越來越不能接受嘈雜的人群和喧囂的生活了。明天就是母親節了,為大家分享一首關於母親的音樂,一定會顛覆你聽過關於母親的所有音樂!請分享給自己的母親吧!感謝@SDH推薦這首《遙遠的媽媽》由蒙古族歌手哈琳演唱,民族的聲音總是這樣輕易的就能打動我,遙遠的家鄉,遙遠的媽媽。雖然一句歌詞不懂,但這傷感的旋律總讓人感慨萬千,腦海中不斷閃現著一幕幕漸行漸遠的畫面。
  • 傳承天籟之音 保護藏族傳統音樂 2016藏族民歌微信歌手大賽18日...
    隨著時代發展,新興的潮流音樂,也對藏族傳統音樂帶來了衝擊和挑戰。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天籟之音,《唱響民歌,天籟微你呈現——2016藏族民歌微信歌手大賽》經過海選、初賽,將於5月18日進入決賽階段。大賽海選、初賽和決賽都在微信平臺舉行,巔峰之戰-決賽5月18日至23日啟動。
  • 天籟之音●秘密花園┃《夜曲•神秘園》(Nocturne)
    天籟之音●秘密花園┃請點擊上端藍字關注公眾號▲
  • 天籟之音--《潺潺流水》東方班得瑞
    中國的古風音樂很多時候與班得瑞有異曲同工之妙,利用中國的傳統樂器,展現大自然的唯美音律。     用天籟之音來形容這首《潺潺流水》一點不為過,它有著東方古典音樂的空靈悠遠,也透露出脫塵超世的自然清越,具備典型的東方古典音樂的特質。
  • 世界頂級音樂《老鷹之歌》,世界文化遺產,穿透靈魂的天籟之音
    《山鷹之歌》,是一首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南美秘魯民歌,以其悠遠、神秘旋律和古樸、獨特的民族曲風,令人對南美印第安文化心旌神搖、心馳神往。初識此曲是電影《最後的莫西幹人》,悲情故事、雄壯山脈,配合著一首豪邁、悲愴的音樂,大氣且蒼涼;充滿著原生態風味的吶喊,以及印第安民族元素的裝扮,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當時電影看哭了我,第一次覺得街頭賣藝人身上有一股不卑不亢的秉性......而這首曲子也讓上千萬人潸然淚下,在不同種族、國家、宗教、文化的人心裡泛起漣漪,有中國觀眾感慨:「一首曲子,道盡一個文明的誕生、崛起、衰亡。」
  • 經典音樂:世紀排簫《老鷹之歌》天籟之音!
    經典音樂:世紀排簫《老鷹之歌》天籟之音! ▼排簫版《老鷹之歌》 我寧可是只麻雀, 也不願做一隻蝸牛
  • 【音樂百科】凱爾特民謠(Celtic folk) 簡介
    凱爾特人包括愛爾蘭人、蘇格蘭高地人、威爾斯人及康尼士人,他們大多操雙語——英語和本族語(蓋爾語或凱爾特語),但往往不同地區的同族後輩,語言上會有較顯著的差異。除了文字或文物研究可以證明他們之間的族源關係,最直接的方式是傾聽他們用小豎琴和風笛奏出的音樂,那種古老的、源遠流長的音樂,已成為連接不同地域凱爾特民族的文化紐帶。